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特重型颅脑损伤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尤其是GCS评分3分患者死亡率几乎达100%。本院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6例GCS(英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收治的26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做回顾性总结。结果:26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存活12例(46.2%),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生存2例;死亡14例(53.8%)。结论:尽早气管切开,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颅内压监测,早期亚低温治疗,注重改善内环境,防治并发症,可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1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治疗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手术经验。方法:对32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21例(65.6%),其中恢复良好11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11例。结论:依次采用术前血肿钻颅引流、脑室外引流、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等综合减压策略,使颅内压逐渐平稳地下降、避免术中继发脑损伤的发生,可显著改善GCS3~5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早期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24h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伤情程度和伤后时间的关系.方法:39例颅脑损伤24h内惠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1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6~8分)1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15例,以上3组再根据伤后距手术时间不同分为≤...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大骨瓣开颅结合亚低温抢救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体会。方法:对特重型22例GCS评分3~5分颅脑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开颅减压结合亚低温抢救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2例中存活8例,生存率36.3%,其中恢复良好4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尽早去骨瓣开颅减压,结合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1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1]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治疗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2]、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很高。本文报道我院于1999年4月-2002年4月收治特重型颅脑损伤69例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温小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201-201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小结10例GCS评分为3~5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8月收治的GCS3~5分,昏迷时间达到6小时以上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着行亚低温治疗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10例GCS评分3~5重型颅脑损伤存活6例(60%).其中恢复良好3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挽救部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 143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分为:轻型(12~15分)4l例;中型(9~11分)71例;重型(3~8分)32例。另选择9例先天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分别于第4天、14天、1个月、2个月及半年5个时间点,采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检测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并根据残疾等级评分(DRS)对患者的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分析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液中IgG含量下降,而脑脊液中IgG含量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变化幅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r=0.950,P〈0.01);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期(14d以后),与血液中IgG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脑脊液IgG含量正相关关系。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检测血液中IgG含量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恢复期动态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IgG含量可以了解病情的转归,修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23-26
目的 探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及颅内压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62例,未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作为对照组,发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每组81例。比较两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PLT(血小板)、D-二聚体(DD)以及两组颅内压、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研究组PT、TT、APTT、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FIB、PLT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颅内压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CS评分、GO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障碍,颅内压明显增高,这为以后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胡建成 《安徽医学》2013,34(1):36-3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中按颅脑损伤GCS计分≤5分者26例,5~8分者52例,所有伤者入院时经简单包扎固定后行头胸腹及骨盆CT检查,5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胸腔闭式引流24例,8例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伤口清创术17例。出院时按GOS分级评分:良好36例(46.2%),轻残14例(17.9%),重残7例(9%),植物状态3例(3.8%),死亡18例(23.1%)。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应及早诊断,避免漏诊,密切监护,多科协作,重视并处理好颅内高压和休克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颅脑外伤、骨盆骨折后,机体产生应激性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1],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炎症时出现的典型急性时相蛋白,在微生物入侵、组织损伤、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时升高,出现早且快,且随着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监测颅脑外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脑损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因 ,发生规律 ,诊断及加强对肾功能的保护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78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并发ARF。结果 本组治愈 2 7例、死亡 51例、死亡率 65 .4%。结论 重症急性脑损伤GCS评分越低并发ARF死亡率越高 ,迅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 ,早期应用肾血管扩张药综合治疗 ,是ARF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ET、IGF-Ⅱ、CNP水平和APACHE II评分及对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型组(GCS 13~15分)、中型组(GCS 9~12分)、重型组(GCS 3~8分),入院时采集血清并测定ET(内皮素)、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CNP(C-型利钠多肽)含量,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评价全身情况;外伤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预后情况.结果:不同严重程度颅脑外伤患者的APACHE I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低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低于中型组.不同严重程度脑外伤患者的血清ET、IGF-Ⅱ、C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的血清ET水平高于轻型组,IGF-Ⅱ、CNP水平低于轻型组;重型组患者的血清ET水平高于中型组,IGF-Ⅱ、CNP低于中型组.预后良好的脑外伤患者的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IGF-Ⅱ、CNP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的脑外伤患者.结论:血清ET、IGF-Ⅱ、CNP评分与脑外伤患者的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能够用于近期及远期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对92例GCS评分〈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92例患者按GCS评分恢复良好52例(56.5%),轻、中残9例(9.7%),重残6例(6.5%),植物生存4例(4.3%),死亡21例(22.8%)。结论:争取时间,早期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给予脑组织充分的氧供,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减少继发性的脑损伤,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质-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质-9(MMP-9)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150例,根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57例)、中度组(51例)和重度组(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hs-CRP、MMP-2和MMP-9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GCS评分与hs-CRP、MMP-2和MMP-9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受检者的hs-CRP、MMP-2和MMP-9水平分别为(2.09±0.62)ng/mL、(15.23±0.86)ng/mL、(13.09±1.59)ng/mL,均明显低于轻度组的(7.09±1.32)ng/mL、(87.08±5.34)ng/mL、(70.53±8.53)ng/mL以及中度组的(18.34±0.87)ng/mL、(103.64±6.62)ng/mL、(108.71±6.08)ng/mL和重度组的(28.13±0.63)ng/mL、(189.42±9.03)ng/mL、(189.42±2.64)ng/mL,轻度组hs-CRP、MMP-2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度组hs-CRP、MMP-2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GCS评分与hs-CRP、MMP-2和MMP-9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hs-CRP、MMP-2和MMP-9水平均会升高,且GCS评分与hs-CRP、MMP-2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临床上可通过测定血清hs-CRP、MMP-2和MMP-9水平来反映颅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668例重型颅脑损伤(SCCI)患者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668例GCS评分小于8分的SC-CI患者,对其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1014例(60.8%),轻残、中残188例(11.3%),重残80例(4.8%),植物性生存24例(1.4%),死亡362例(21.7%)。结论:争取时间,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给予脑组织充分的氧供,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减少继发性的脑损伤,是提高SCCI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