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树立正确的童声教学观念 童声品质不同于成人,更注重本嗓音色,追求纯净自然的声音。我不主张在音色上过多斧凿,而应让孩子尽量用本真的声音歌唱,但是这并不等于随意发挥。既要使歌声日臻美妙,又不失本来面貌,这就需要介入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
"打开喉咙"是声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歌唱音域和音色,是高师声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打开喉咙"的方法,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是声乐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童声往往有清脆、明亮、富有稚气、音量不大、男女音色相似的特征。随着年岁的增大,生理也逐步在变化,声带、喉头、各共鸣腔体等发声器官也有所改变。所以在音色、音质、音量、音高、音强、音域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异。一般来说,4—6岁的儿童,声音单薄,音域狭窄(七度左右),7—11岁的儿童,声音较清脆明亮,气息能力有所增强,音域大约十度,嗓音条件好的,音域可达12度左右。由于他们的声带薄、频率高,在合唱中往往能和女高音一起担任主旋律音部。可是12—15岁的儿童,也就是高小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童声,纯净、通畅、明亮、轻松、优美的声音是理想的童声。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说:在音乐界却有许多教师认为,让孩子自己随便去唱,就会发出正确优美的声音来……。哈蒂又警告说,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儿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我们都听过杨鸿年教授指导的童声合唱,也偶尔听过奥地利或日本的童声合唱,他们追求的不是大音量,而是优美的声音(音质音色)。美就美在良好的头声歌唱发出的声音,就像长笛声音一样优美。其实,一个孩…  相似文献   

5.
歌唱对于共鸣音响的要求比平时讲话更多。共鸣音响恰当,不但能增大音量,发展音高,而且能使歌声动听、悦耳,从而达到发展音域,扩大音量,丰富声音色彩变化的目的。歌唱的声音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强度。“某人唱得真高”,“某某的声音真响”,这是最简单的评语,也是歌唱最起码的要求,“高”与“响”跟共鸣有着密切的关系。1.音高中的共鸣人声的每个声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然音域。准确地确定个人属于哪个声部非常重要。每个声部有每个声部的音域,每个人有各自的最低音和最高音,跨自己的音域范  相似文献   

6.
儿童声乐(简称“童声”)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少年儿童的噪音条件与成年人生理上的区别,童声与成人声乐存在着音区、音域、音色等方面的较大差异。特别是在音色上,变声期前的男女童声听起来差别并不大。因此在声乐训练方法上儿童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作为一名称职的少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童声合唱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蓬勃发展起来。童声合唱艺术融美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一体,以它特有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听众的喜爱。一个好的童声合唱团,演唱出一首好的合唱作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深深的感染,而在美的背后,却是合唱团全体人员无数次辛苦、系统的训练。根据童声合唱的特点,这些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童声合唱中声音的训练1.引导儿童运用柔声唱法。在儿童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前,轻声歌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能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能保…  相似文献   

8.
歌唱中喉头的位置直接关系到歌唱的音色、音质、音量、力度、音波、音域及声音位置;喉咙的打开也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呼吸以及歌唱的共鸣腔体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一、合唱艺术的功用1.音域的拓宽和音色的优化。一般未经训练的儿童的音域较窄,唱到歌曲高音部分时容易出现“喊唱”的可能性。虽然有些儿童会使用假声来唱高音,但因为真假声差异很大,容易使整个合唱效果参差不齐。训练童声合唱尽量使中、低音能在有“假声”的高位置产生融合感  相似文献   

10.
金凯 《甘肃教育》2005,(6):61-61
少年儿童在变声期前的嗓音叫童声。它是儿童发音稳定的时期.可以说是儿童最好的发音阶段。因为男女孩的音色相同,声音纯净漂亮.自然用声的音域为十度。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经轻声带假声.以假声找头声.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寻找共鸣位置.逐步扩大音域.为增强表现力打好基础。这阶段如果方法对头.音域可以扩大到两个八度.为变声期解决方法上的困难.也能为他们成年后专修声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童声合唱属于同声合唱的范畴,它由两个基本的声部——高声部和低声部组成。每一个声部都是有相似的音色、音域的同声组合而成的。合唱是一种合作的歌唱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群体意识、进行亲情教育的极好的方式。那么如何在中小学做好童声合唱教学,我以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了解童声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们对合唱的兴趣6周岁到15周岁属于人的童年期。此阶段的孩子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音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也逐渐增宽,音量也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这一时期也是童声合唱训练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2.
曾芳 《广西教育》2010,(22):62-62
6-12岁儿童的声音是标准的童声,这一年龄段的童声特点:声音脆亮、稚嫩、可爱,如果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声乐训练,嗓音条件好的孩子可以完成两个八度的音域,嗓音一般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一个半八度的音域。童声的训练不同于成人,简单地把成人的训练方法用于训练孩子,是极为不妥的。  相似文献   

13.
在青春期前,男孩、女孩的声音几乎是不存在本质上差别的.到了青春期,男孩出现了高音发声的困难且持久力差、音域显著下降、声音粗哑、胸声增多、音色变暗等明显的变化,音域先是变窄而后变宽;女孩开始由于声带充血而声音涩滞,后期逐渐变得圆润且音域渐趋宽广,尤其是在音色方面具有了女性特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歌曲演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但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嗓音正处于变声期,声音不稳定,音色不统一,适合他们音域的歌曲相对较少。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和老师都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歌唱教学,对合唱教学更是敬而远之,初中音乐课堂大多成了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中学生喜欢唱歌,乐于用歌声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师应巧用班级合唱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课中乐于歌唱,  相似文献   

15.
美妙动听的歌声是歌唱的灵魂,它的获得需要许多先决条件。歌唱的声音是可以润饰美化的,经过润饰的歌声会更具艺术之美。歌唱艺术的音声润饰主要通过发声的美化、音色的润饰,歌声力度的控制以及演唱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等去实现。同时,歌声的润饰美化需要在长期的歌唱实践中去观察听辨、体验矫正和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其中最动人的歌声,是童声合唱。"合唱艺术是一种结构严密、声音丰富的集体艺术。童声合唱则更富有自然、纯净的特征。童声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操都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童声合唱必须训练得当,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合唱活动中有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歌声纯净优美,学生演唱轻松自如,面带微笑;另一种是声音浑浊刺耳,学生演唱时肌肉僵硬,脸红脖子粗。显而易见,第一种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那么,在童声合唱教学中,应如何科学地进行声音训练,以获得优美的童声呢?笔者在多年的合唱教学中对声音训练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童声合唱与儿童嗓音的特点1、童声合唱童声合唱是指由尚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织的合唱,包括小学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级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童声合唱与其它类型的合唱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当具备一些儿童歌唱发声方面的基础知识,应掌握正确的儿童歌唱发声指导方法,这样才能把孩子们的歌声训练得像长笛的声音那样优美。可是,如何训练童声是目前音乐教育界的一个半空白地带,即使有也是一些非常枯燥、非常抽象的专业术语,如:口腔打开,声音要竖,管子要通等。怎样才能把那些坐在高高金字塔顶上的术语请下来,合理地、形象地、生动地应用于我们的孩子,被我们的孩子真正理解呢?接下来就谈谈我在声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歌唱的声音以自然为本  相似文献   

18.
在每个人的声音中,都有真声和假声之分。这些都是在歌唱和练声时需充分利用的。有的人对自己的声音潜力挖掘得比较充分,因而显得音域宽广,音色统一,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声音而不见人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谁,这是因为每一个人的音色不同所致。那么,在歌唱活动中更是如此。如我们可以辨别人声的类别,是童声,男声,女声及其声部等。因此,所谓音色就好象绘画中的颜色,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颜色,那么每种声音也有其特有的音色。  相似文献   

20.
在青春期前,男孩、女孩的声音几乎是不存在声音本质上差别的。到了青春期,男孩出现了高音发声的困难且持久力差、音域也显著下降,声音粗哑、胸声增多、音色变暗等明显的变化,音域先是变窄而后变宽;女孩开始由于声带充血而声音涩滞,后期逐渐变得圆润且音域渐趋宽广,尤其是在音色方面具有了女性特有的特点。这种身心发育成长期中的声音变化现象称作“变声”,而变声(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整个过程称作“变声期”。这是男孩女孩都必须经历的身心向成熟期过度的阶段。变声期出现时期的早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的说,男孩的变声期在13-1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