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互联网上蒙古语文本正在不断地增加,如何让网络中的蒙古语内容为搜索引擎和舆情分析等应用提供服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首先要解决如何采集网络中蒙古语文本数据,核心是准确识别网络中蒙古语文本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N-Gram模型的平均距离识别算法,建立了一个能够对目标语种识别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识别算法能够很好地从中文、英文、蒙古文以及混合语言文本中识别出蒙古语文本,准确率达到9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统计语言模型的蒙古文词切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蒙古文词切分技术的分析,利用规则作为切分的基础,提出一种统计和规则相结合的蒙古文词切分方法.这种方法利用蒙古语统计语言模型作为排歧依据,使用的语言模型有基于词性的语言模型和Skip-N语言模型.其词切分准确率比基于规则的系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编码—解码(端到端)结构的机器翻译逐渐成为自然语言处理之机器翻译的主流方法,其翻译质量较高且流畅度较好,但依然存在词汇受限、上下文语义信息丢失严重等问题。该文首先进行语料预处理,给出一种Transformer-CRF算法来进行蒙古语词素和汉语分词的预处理方法。然后构建了基于Tensor2Tensor的编码—解码模型,为了从蒙古语语料中学习更多的语法和语义知识,该文给出了一种基于词素四元组编码的词向量作为编码器输入,解码阶段。为了进一步缓解神经网络训练时出现的词汇受限问题,该文将专有名词词典引入翻译模型来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和译文忠实度。根据构建模型对不同长度句子进行实验对比,表明模型在处理长时依赖问题上翻译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前,面向蒙古语的语音识别语音库资源相对稀缺,但存在较多的电视剧、广播等蒙古语音频和对应的文本。该文提出基于语音识别的蒙古语长音频语音文本自动对齐方法,实现蒙古语电视剧语音的自动标注,扩充了蒙古语语音库。在前端处理阶段,使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语音端点检测技术筛选并删除噪音段;在语音识别阶段,构建基于前向型序列记忆网络的蒙古语声学模型;最后基于向量空间模型,将语音识别得到的假设序列和参考音素序列进行句子级别的动态时间归整算法匹配。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Needleman-Wunsch算法的语音对齐比较,该文提出的蒙古语长音频语音文本自动对齐方法的对齐正确率提升了31.09%。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基于Tacotron模型的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合成效率较低; ②合成语音保真度较低,该文基于FastSpeech2模型提出了完全非自回归的实时、高保真蒙古语语音合成模型MonTTS。为了提高MonTTS模型合成蒙古语语音的韵律自然度/保真度,根据蒙古语声学特点提出以下三点创新改进: ①使用蒙古文音素序列来表征蒙古文发音信息; ②提出音素级的声学调节器以学习长时韵律变化; ③提出基于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自回归语音合成两种时长对齐方法。同时,该文构建了一个当前最大规模的蒙古语语音合成数据库: MonSpeech。实验结果表明,MonTTS在韵律自然度方面的主观平均意见分数(Mean Opinion Score,MOS)达到4.53,显著优于当前最优的基于Tacotron的蒙古语语音合成基线系统和基线FastSpeech2模型;MonTTS合成实时率达3.63×10-3,满足实时高保真合成要求。最后,文中涉及的训练脚本和预训练模型全部开源(https://github.com/ttslr/MonTTS)。  相似文献   

6.
汉蒙语形态差异性及平行语料库规模小制约了汉蒙统计机器翻译性能的提升。该文将蒙古语形态信息引入汉蒙统计机器翻译中,通过将蒙古语切分成词素的形式,构造汉语词和蒙古语词素,以及蒙古语词素和蒙古语的映射关系,弥补汉蒙形态结构上的非对称性,并将词素作为中间语言,通过训练汉语—蒙古语词素以及蒙古语词素-蒙古语统计机器翻译系统,构建出新的短语翻译表和调序模型,并采用多路径解码及多特征的方式融入汉蒙统计机器翻译。实验结果表明,将基于词素媒介构建出的短语翻译表和调序模型引入现有统计机器翻译方法,使得译文在BLEU值上比基线系统有了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数据稀疏和形态差异对汉蒙统计机器翻译的影响。该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方法,通过词素和短语两个层面信息的结合,实现了两种语言在形态结构上的对称,不仅适用于汉蒙统计机器翻译,还适用于形态非对称且低资源的语言对。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蒙古文信息处理角度出发,着重参考了其他语言语义角色标注的理论方法和蒙古语语义角色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蒙古语依存句法树库的特征,通过手工标注分析研究,制定了基于依存语法的蒙古语语义角色分类及其标记。  相似文献   

8.
蒙古语属于小语种,蒙古语到汉语机器翻译相关研究进展缓慢。所以,实现高质量的蒙汉机器翻译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中,词语对齐对机器翻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蒙古语切分的词干词缀为基本单位的蒙汉机器翻译词对齐方法。该方法利用词干词缀表和逆向最大匹配算法来实现蒙古语句子词干词缀的切分。实验结果表明对蒙古语进行词干词缀的切分能够显著提高对数线性词对齐模型的对齐质量。  相似文献   

9.
蒙古文属于黏着语,词根和后缀能够组合成近百万的蒙古文单词.现有的蒙古语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LVCSR)系统的发音词典无法包含所有蒙古文单词.同时发音词典较大时,训练语料的稀疏将导致LVCSR系统的性能明显下降.为了解决LVCSR系统中大多数蒙古文单词的识别问题和蒙古语语音关键词检测系统中大量集外词的检测问题,结合蒙古文的构词特点,提出了基于分割识别的蒙古语LVCSR方法,并建立了对应的声学模型和语言模型.最后,将此方法应用到了蒙古语语音关键词检测系统中并在蒙古语语音语料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割识别的蒙古语LVCSR方法能解决大部分蒙古文单词的识别问题,并将蒙古语语音关键词检测系统的大量集外词转化成了集内词,大幅度提高了检测系统的查准率和召回率.  相似文献   

10.
跨语言信息检索指以一种语言为检索词,检索出用另一种或几种语言描述的一种信息的检索技术,是信息检索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跨语言词向量为跨语言信息检索提供了良好的词向量表示,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该文首先利用跨语言词向量模型实现汉文查询词到蒙古文查询词的映射,其次提出串联式查询扩展、串联式查询扩展过滤、交叉验证筛选过滤三种查询扩展方法对候选蒙古文查询词进行筛选和排序,最后选取上下文相关的蒙古文查询词。实验结果表明: 在蒙汉跨语言信息检索任务中引入交叉验证筛选方法对信息检索结果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Trigger的长距离语言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Trigger模型描述长距离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目前通用的N元文法语言模型相结合,同时通过引入参数———置信度来提高Trigger模型得分的可靠性,在汉语自动语音识别系统中实现了一个可实用化的长距离语言模型。实验表明,二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N元文法语言模型描述距离小于N的缺点,提高了系统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2.
语料资源缺乏的连续语音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少数民族语言有其本身的特点, 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有的连续语音识别的方法. 本文以蒙古语为例, 研讨了声学和语言模型的建立, 并在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的连续语音识别器上实现了蒙古语的语音识别系统. 本文侧重于语言模型的建立, 基于蒙古语黏着性语言特点, 提出用相似词聚类方法建立多类N-gram模型. 实验结果显示, 应用我们提出的语言模型, 识别精度比用传统的词的N-gram识别法提高了5.5%.  相似文献   

13.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蒙古语词切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词干和构形附加成分是蒙古语词的组成成分,在构形附加成分中包含着数、格、体、时等大量语法信息。利用这些语法信息有助于使用计算机对蒙古语进行有效处理。蒙古语词在结构上表现为一个整体,为了利用其中的语法信息需要识别出词干和各构形附加成分。通过分析蒙古语词的构形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蒙古语词标注方法,并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构建了一个实用的蒙古语词切分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的词切分准确率比现有蒙古语词切分系统的准确率有较大提高,达到了0.992。  相似文献   

14.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模型在文本分类和情感分析中的应用不断增加。然而,语言模型容易遭到盗版再分发,对模型所有者的知识产权造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者着手设计保护机制来识别语言模型的版权信息。现有的适用于文本分类任务的语言模型水印无法与所有者身份相关联,且鲁棒性不足以及无法再生成触发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文本分类任务模型的黑盒水印方案,可以远程快速验证模型所有权。将模型所有者的版权消息和密钥通过密钥相关的哈希运算消息认证码(HMAC,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得到版权消息摘要,由HMAC得到的消息摘要可以防止被伪造,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从原始训练集各个类别中随机挑选一定的文本数据,将摘要与文本数据结合构建触发集,并在训练过程中对语言模型嵌入水印。为了评估水印的性能,在IMDB电影评论、CNEWS中文新闻文本分类数据集上对3种常见的语言模型嵌入水印。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原始模型测试精度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水印验证方案的准确率可以达到 100%。即使在模型微调和剪枝等常见攻击下,也能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并且具有抗伪造攻击的能力。同时,水印的嵌入不会影响模型的收敛时间,具有较高的嵌入效率。  相似文献   

15.
蒙古文整词计算机生成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模拟传统蒙古文整词各种形式构成机理,提出了几种蒙古语整词计算机生成数据模型。文章主要依据整词计算机生成三种模型,探讨了传统蒙古文整词计算机最优化生成理论所涉及的精确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三项基本要素以及最优化生成必须考虑的整词复杂特征载荷与一体化合一计算知识表示方法和计算结构,证明了“B - J - T= W”数据模型是传统蒙古文整词计算与生成最优化对象模型。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善的基于语言模型的中文检索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最近几年提出的语言模型检索系统将语音识别领域的语言模型技术引入信息检索领域并改善了检索系统的性能,但是其隐含的词汇间相互独立的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尽管统计翻译模型考虑了词汇间的同义词因素,但是由于它没有考虑词汇上下文信息,所以对于解决多义词词义的区分并无帮助。我们提出了触发语言模型检索方法来改善这一状况,通过训练语料得到词汇在一定上下文中的相关比率,同时利用查询条件所含词汇计算触发词汇集合来区别查询条件词汇的具体含义并将相关参数引入文档语言模型形成触发语言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这个方法显著改善了检索系统的性能,与经典语言模型方法相比,触发语言模型方法的平均查准率提高了约12%,召回率提高了10.8%。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深度学习的语言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乃钰  叶育鑫  刘露  凤丽洲  包铁  彭涛 《软件学报》2021,32(4):1082-1115
语言模型旨在对语言的内隐知识进行表示,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基于深度学习的语言模型是目前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预训练-微调技术展现了内在强大的表示能力,并能够大幅提升下游任务性能.本文围绕语言模型基本原理和不同应用方向,以神经概率语言模型与预训练语言模型作为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结合的切入点,从语言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出发,介绍了神经概率与预训练模型的应用情况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对现有神经概率、预训练语言模型及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又从新型训练任务和改进网络结构两方面对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进行详细阐述,并对目前预训练模型在规模压缩、知识融合、多模态和跨语言等研究方向进行概述和评价.最后总结语言模型在当前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中的瓶颈,对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准确的文档语言模型估计对于改善语言模型检索系统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基于主题语言模型的信息检索系统,首先设计了“改进的两阶段K2Means 聚类算法”来对文档集合进行聚类,通过引入Aspect Model 结合聚类结果可以得到基于主题的语言模型。这个新的语言模型较深入地刻画了词汇在不同主题下的分布规律以及文档所蕴含不同主题的分布规律。将主题语言模型和文档本身的语言模型通过线性插值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文档语言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这个方法显著改善了检索系统的性能,与Jelinek2Mercer 模型方法相比较,主题语言模型检索系统的平均精度提高大约16117 % ,召回率提高大约 9164 %。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能够为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提供知识支撑的语言知识库是蒙古文信息处理当务之急。目前蒙古语语言知识库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知识库已初具规模,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该文对蒙古语语言知识库的主要结构和内容,蒙古语语言知识库的应用,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好的语言模型不仅可以压缩语音识别过程中的搜索空间,而且还可以提高识别准确率。N-gram统计语言模型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语言模型之一。从文本的收集和处理开始,介绍了哈萨克语语言模型的构建相关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一个哈萨克语连续语音识别基线系统。分别训练了基于单词和基于音节的3-gram语言模型,并通过困惑度及连续语言实验结果对两种语言模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