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舟山海岛城乡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调查舟山市城市与农村3~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022名,并采用自拟的学龄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能力商数(ADQ)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ADQ分级:强者、边界和平常者,城区与农村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城区学龄前儿童其适应行为量表的各分量表: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社会责任、时空定向、经济活动和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ADQ与农村学龄前儿童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的ADQ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母孕期情况、父母婚姻关系、幼儿期疾病、亲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是否寄养、父母亲的职业;农村组依次为幼儿期疾病、父母离异、母亲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结论 海岛地区城市学龄前儿童适应能力比农村儿童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相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和自拟"儿童适应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幼儿园909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 男童与女童适应能力商数( ADQ) 分级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1);男童时空定向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女童(P<0.05),生活自理、语言发展、个人取向分量表分及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和ADQ显著低于女童(P<0.01).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各分量表值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城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②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 6 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并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③结果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健康状况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情况等。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不同的影响 ,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④结论 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以便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 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梅州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教养行为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筛查问卷》《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梅州市10所幼儿园的92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5.9%。独生子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无心理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养行为总得分高于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在不同的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5个家庭教养行为因子上存在差异(P0.001)。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在家庭教养行为因素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教养行为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儿童家庭教养行为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家庭教养行为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集体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城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研究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的作用.方法:用问卷和评价的方法调查1 228名集体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77%,儿童行为问题有交往不良、焦虑、社交退缩、躯体诉述、抑郁及强迫性行为.孕周异常、母亲有孕期异常、教育方法不当、儿童气质类型为难养型是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应忽视班级环境对集体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整群抽样的心理学调查资料可得到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学城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研究影响儿童行为问题危险因素的作用。方法用问卷和评价的方法调查1 795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2%,多为交往不良、焦虑、社交退缩、集体诉述、多动、抑郁及强迫性行为。母亲有孕期异常、管教方法不当、父母责备打骂儿童、儿童气质类型为难养型是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幼儿老师应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AAMD- ABS修订版 )对 6 0 0名 6~ 12岁儿童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调查 ,对其中影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学龄前养育类型、父母关系、住家地区的社会风气、母亲年龄及健康状况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良好的养育类型 ,和睦的父母关系 ,健康的社会环境 ,母亲健康的身体将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的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337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儿的自我管理水平、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年龄、主要照顾者的文化程度、病程、家族史、教养方式与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有关.结论 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与多个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儿童哮喘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调查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到我院哮喘中心就诊的492例哮喘儿童(≥7岁)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对年龄、性别、居住地等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不同、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不同、病程不同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家族史仅在哮喘儿童总体自我管理及疾病医学管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养方式在哮喘儿童总体自我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社会心理管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与13~17岁组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明显高于7~9岁组;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大学组、高中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明显高于小学、初中组;病程≥5年的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处于最高水平;有家族史的患儿在总体自我管理水平和疾病医学管理上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P<0.05);采用一方打骂,一方溺爱的家庭教养方式的哮喘儿童在总体自我管理水平及疾病医学管理水平、社会心理管理水平显著低于说服教育及打骂教育(P<0.05)。结论年龄、主要照顾者的文化程度、病程、家族史、教养方式是影响哮喘儿童自我管理水平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留守中学生的行为发育状况,探讨影响行为发育的主要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和青少年自评量表(YSR),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济宁市11所中学的159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留守中学生395名。结果留守男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学生,女生退缩(Z=2.26)、思维(Z=2.41)、注意(Z=3.76)、攻击(Z=2.25)、内向行为(Z=2.30)和总分(Z=2.85)高于普通中学生。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的学习成绩(OR=3.81)、母亲的文化程度(OR=0.40)、父母双方外出务工(OR=1.60)是影响留守中学生行为发育的主要因素。结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突出,相关部门应采取应对方式,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武汉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学校环境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1735名6岁~16岁儿童进行行为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6岁~11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4.6%;男生问题检出率为17.8%,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1.1%,差异显著。12岁~16岁儿童问题检出率为12.2%;男生问题检出率为9.4%,女生问题检出率为14.8%,差异显著。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学校环境和家庭因素。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该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的情况,观察影响儿童自我管理的相关因素,为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门诊和病房诊断为哮喘的患儿120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对其管理行为水平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照顾者文化程度以及教养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照顾者不同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家族史以及病程,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0—14岁者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显著高于10岁以下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者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患儿,其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明显优于照顾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长,患儿自我管理水平越高(P〈0.05);不同家族史哮喘患儿总体自我管理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养方式上,说服方式的哮喘患儿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显著高于打骂教育方式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水平与多个因素相关,临床医生和照顾者需要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分析,以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岳阳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从岳阳3个县市区抽取1 370例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询问的方法收集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信息。结果  岳阳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分为52.6,整体未达到及格水平。营养知识得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层次、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为留守儿童以及在校用餐次数对营养知识有极显著影响。营养态度平均分为33.7,整体达到了及格水平。学历层次、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及在校用餐情况对学生营养态度有极显著影响。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68.0,达到及格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及在校用餐情况对学生营养行为有显著影响。结论  岳阳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较差,营养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应加强岳阳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教育,提高营养知识水平,促使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性病患者求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探讨性病患者求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328例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性病患者心态变化主要为恐惧及担心治愈困难、毁誉、传染于女或配偶及癌变;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认知水平、夫妻和谐程度及广告媒传为正确求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就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认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深圳市社区不同管理年限的糖尿病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社区管理的糖尿病病人,对其基本情况、疾病情况、KA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年龄、文化程度和性别影响糖尿病知识知晓,文化程度越高,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越好,男性知晓优于女性,45岁以上年龄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优于45岁以下年龄患者;社区管理年限和年龄为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社区管理年限越短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越差。结论加强中青年和低文化程度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高年龄患者的管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促进管理应为今后的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开展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00例正常儿童作配对研究,采用Achenbach行为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儿童心理行为各因子得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食挑食、父母婚姻关系、学习环境对肥胖儿童的行为有影响(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学生家庭因素与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自编的相应因素问卷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通过病例对照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50例有行为问题的中学生及2142例无行为问题的中学生的家庭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学生男性各年龄组CBCL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其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患精神疾病,父亲文化程度低、酗酒、性格内向、很少在家居住及缺陷家庭、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差有关。结论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