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初期开展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A、B、C、D四组各30例。比较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应用改进后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分析学习曲线。结果A、B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手术时间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住院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稳定且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丰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MED)经验的医师开展该术式学习曲线在60例左右达到一个平台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O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佳,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者42例(治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Nakai分级标准评定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6,P=0.486)。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及出血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可下床活动的天数,并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判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可下床活动的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治疗优良率为90%,而对照组为7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具体细节。方法:配合医生采用山东龙冠医疗LG型经皮穿刺椎间盘镜腰椎间盘手术系统配置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我院自2002年12月开始,采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87例,同期开展小开窗髓核摘除术96例,两组相比较,前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及手术难度较小,手术风险相应减少。术中、术后护理配合对于手术的安全及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情况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单节段)并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5人,分别行经皮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如下地行走时间。且所有病例在手术前、后及最后随访时均进行JOA评分。并根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PELD组术中出血量统计为(22±8)ml,而MED组为(77±26)ml;在伤口长度方面PELD组为(0.80±0.08)cm,MED组为(2.46±0.30)cm;在住院时间方面PELD组为(5.9±0.7)d,MED组为(10±1.2)d;在自如下地行走时间方面PELD组为(1.5±0.5)d,MED组为(4.7±1.2)d,两组数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方面PELD组为(88±22)min,MED组为(85±19)min;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随访疗效优良率在PELD组分别为91.1%与95.6%,MED组分别为88.8%与93.3%,两组数据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与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护理异同。方珐对比分析我科2003年9月至12月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病例34例及同期行传统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病例35例,比较两组患者伤口长度、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椎间盘镜组患者伤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椎间盘镜组患者离床活动时间早于传统组,因而发生尿潴留,便秘现象明显低于传统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椎间盘镜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了解两种髓核摘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围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的临床优越性。方法对12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两组回顾分析,一组采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治疗52例;另一组采用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简称开放组)治疗69例,两组作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第一天直腿抬高角度,计算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改善率=(术后患腿抬角度-术前抬高角度)/70×100%,比较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疗效。结果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优良率为98.08%,开放组优良率为88.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直腿抬高角度改善率、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30.27、22.75、1.46、11.47、13.85、14.69、16.04,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手术组出现1例术后疼痛加重的并发症,开放组出现2例硬脊膜撕裂。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虽然在术后总的优良率上和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似,但具有对腰椎结构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于2014-02—2015-12在某院接受治疗的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开放性腰椎间盘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法来评价术前术后患者腰疼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的并发症以腰椎不稳、腰椎滑脱、小腿萎缩为主,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病率为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5/4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特点,能快速缓解腰腿痛,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127例,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的有效手段,且创伤较小,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方法 50例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施行时间分为5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效果、肿瘤T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B组比C、D、E组T1~2多,T3少.D、E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B、C组(P<0.05).C、D、E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短于A、B组(P<0.05).结论 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约为3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与后路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9月符合入选条件的42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奇偶顺序分为两组。21例行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PTED),21例行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髓核摘除术(MED)。比较两种手术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通过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各时间段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盘镜保留黄韧带髓核摘除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合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 对286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下接受了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手术体位耐受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预防切口感染,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有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发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围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方法 50例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按手术施行时间分为5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效果、肿瘤T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B组比C、D、E组T1~2多,T3少。D、E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B、C组(P0.05)。C、D、E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短于A、B组(P0.05)。结论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手术的学习曲线约为3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单间隙159例,双间隙27例,共计213个间隙,均位于L4、5和/或L5S1。其中L4,129例个间隙,L5S1。84个间隙。突出类型:旁侧型146个,中央型67个。结果共摘除突出髓核213个。术后17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按Maenab标准评分,优156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95.51%。一个间隙平均手术时间52min,两个间隙平均93min。出血量20—250ml,平均107ml。髓核遗留1例,经原切口椎间盘镜下再手术取出游离髓核组织约1.5g,术后症状缓解;术中硬膜撕裂6例均〈0.5cm,经放置明胶海绵,严密缝合切口,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牵拉损伤2例,经药物治疗3个月痊愈。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98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A组行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B组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和腰痛改善情况等。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术中出血量明显比B组少,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较B组更短(均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和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ODI)较术前明显降低,且两组JOA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和93.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LDH,疗效相当,但前者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护理比较。方法对比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在椎间盘镜下经后路小切口完成髓核摘除术抽取34例和同期经后路传统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抽取3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比较。结果两组受术者的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镇痛药的使用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MED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有较大的优势,具有微创、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促进病人康复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2010年9月成功完成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室护士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恰当的术中配合,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2010年9月成功完成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手术室护士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恰当的术中配合,28例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髓核摘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纤维环缝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功能恢复、复发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手术率、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髓核摘除术结合纤维环缝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