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哮喘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北京协和医院提供标准化试剂的23种变应原对350例哮喘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在350例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285例(81.43%)至少对1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65例(18.57%)阴性.螨、蟑螂是最主要和最强烈的变应原.吸人变应原的致敏性较食物变应原强.结论:泸州地区哮喘患者是以螨、蟑螂为主的多源性过敏,螨阳性和阳性强度都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日照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过敏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日照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分析,筛查该地区常见过敏原.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法对6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686例患者中过敏原阳性509例(74.20%),其中吸入组阳性率70.99%,较高的为户尘螨、粉尘螨、蟑螂;食物组阳性率30.61%,较高的为海蜇、桃子、花生.结论 吸入性变应原为日照地区过敏性鼻炎主要的致病因素,螨类为最常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3.
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自2007年以来,本院使用卡介苗菌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1例皮肤划痕症患者,男47例,女34例,年龄18~62(34.50±4.10)岁,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治疗皮肤划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两周期交叉试验,以酮替芬为对照。结果:咪唑斯汀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与酮替芬相当,不但不良反应显著轻于后者。结论:咪唑斯汀能有效治疗皮肤划痕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皮肤划痕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每晚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复方甘草酸苷2片,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2组均用药15d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吸入物变应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和食物变应原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进行变应原检测和常规脱敏治疗。结果吸入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蚊子(71.3%)、豚草(61.3%)和尘螨(55.3%);食物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芝麻(81.3%)、虾(68.7%)和黄豆(52.0%)。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空气中蚊子、豚草和尘螨以及食物中的芝麻、虾和黄豆是武汉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最主要的常见变应原;对于单纯食物过敏者采用避免食用该食物,对于吸入组变应原检测阳性者,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吸入物变应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和食物变应原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进行变应原检测和常规脱敏治疗。结果吸入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蚊子(71.3%)、豚草(61.3%)和尘螨(55.3%);食物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芝麻(81.3%)、虾(68.7%)和黄豆(52.0%)。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对于单纯食物过敏者采用避免食用该食物,对于吸入组变应原检测阳性者,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湿疹的影响因素及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皮肤科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皮肤湿疹患者。对其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162例患者进行了检测试验之后发现,各项检测阳性率由低到高分别是: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为22%,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为45.1%而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高达59.5%,斑贴试验为60.9%。结论在皮肤湿疹的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身免疫机制,同时还有多种外源性变应原参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的方法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 208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对试验诊断为变应性鼻炎(AR)患者58例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阳性率较高的几种变应原分别为屋尘螨、粉尘螨和蟑螂.特异·性免疫治疗有效率为75%;且治疗时间越长,产生的sIgG4抗体越多(t=12.34、13.24,均P<0.01).结论 皮肤点刺试验可明确AR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耳鼻咽喉科变应原皮肤试验638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 6 38例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 ,寻找规律 ,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分别对6 38例拟诊为变应性鼻炎患者做变应原皮肤试验 ,统计患者发病年龄段构成比与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结果 :2 6岁~35岁为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高发年龄段 ,6 38例受检者中 317例 (49.6 9% )为阴性 ,32 1例 (5 0 .31% )为阳性。阳性以屋尘、尘螨、夏秋花粉、蒿草花粉为主。结论 :变应原皮肤试验为筛选变应性鼻炎常用方法 ,应客观评价其结果  相似文献   

11.
方锐华  唐绍生  许志萍  王蓉 《江西医药》2010,45(12):1224-1225
目的 了解慢性荨麻疹常见过敏原及变应原体内皮肤试验及体外特异性IgE检测在变应原检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皮内试验法及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对我院门诊18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 两种不同方法均显示吸入组过敏原以螨虫、屋尘为主,食物性过敏原以海鱼、虾蟹类为主,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皮内试验法阳性率明显高于体外定性的酶联免疫分析法(P〈0.01).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检测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准备进行脱敏治疗,最好结合两种方法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8种标准化变应原对1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总阳性率为75.92%,主要变应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相关,3~39岁者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于40~74岁者( P<0.05),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变应原( P<0.05)。结论:19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存在一定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户尘螨和粉尘螨是其主要致敏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面部皮炎接触性变应原的特点.方法:采用"百亿"斑贴试验变应原对98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检测.结果:98例患者总阳性率为58.16%.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白降汞、橡胶4.结论:面部皮炎可能与刺激、光照及Ⅰ型、Ⅳ型变态反应有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面部皮炎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对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皮肤划痕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每晚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复方甘草酸苷2片,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左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2组均用药15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皮肤划痕症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1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常见食物变应原检测,对其阳性反应的食物,在脱敏同时,给预患者指导性管理。方法对21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食物变应原的特异性检测。结果在检测中我们发现食物变应原阳性率呈上升趋势。结论给予过敏性鼻炎患者饮食自我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尤其是对于减缓过敏性鼻炎的症状,62%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皮肤点刺过敏原测试的临床应用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应性鼻炎人群患病率为10%~20%.诊断性辅助检查主要有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皮内试验、激发试验和特异性IgE测定.其中,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其效果可靠,剂量控制严格,安全系数高,病人患者易于接受,成为目前该类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法.我院从2009年起,对2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21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对部分患者实施特异性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佛山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300例近2年门诊儿童AR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分析比较佛山地区AR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结果 300例儿童患者中,吸入组变应原SPT阳性反应243例(81.00%),变应原排列前位的为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德国小蠊、狗毛;食入组中SPT阳性反应105例(35.00%),变应原排列依次为螃蟹、虾、花生、桃子.结论 佛山地区AR患者的主要变应原是尘螨、蟑螂及海鲜类食入性变应原.  相似文献   

18.
杨宏  吕雪莹 《黑龙江医药》2011,24(6):933-934
目的:分析黑河地区I型超敏反应患者的常见变应原种类,为I型超敏反应疾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0例I型超敏反应患者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采用北京新华联协和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变应原点刺试剂,选择常见的39种变应原液。结果:300例I型超敏反应患者吸入变应原皮试阳性率以室内尘土、螨最高,分别为69.7%和68.3%;枕垫料、春季花粉、蒿属花粉皮试阳性率分别达到57.7%、38.4%、36.7%;食物变应原检测中海鱼、虾、芝麻、鸡蛋、羊肉的阳性率分别为35.7%、35.0%、34.3%、33.7%、32.3%。结论:变应原点刺试验易于操作,有助于寻找变应原,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为进一步的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鲁西地区变应性鼻炎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以及常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9种标准化变应原对6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将样本中18例4~18岁的患儿设为儿童组,47例19~60岁的患者设为成人组.比较两组在变应原阳性率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变应原皮肤实验阳性率前4位的变应原分别为灰尘(64.6%)、螨(61.5%)、屋尘螨(60%)、豚草花粉(41.5%),儿童组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灰尘、螨、屋尘螨、夏秋花粉是鲁西地区最重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SPT)在检测深圳地区常见变应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4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变应原。结果 1240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中912例(73.5%)有阳性反应,单一变应原阳性73例,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839例。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912例阳性病例中屋尘螨阳性率最高,为779例(85.4%),其次是粉尘螨744例(81.6%)。结论皮肤点刺试验(SPT)特异性高,提高检测深圳地区常见变应原准确率,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