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容量镍镉电池智能型快速充电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镍镉电池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尤其是对高电压、大电流镍镉电池组,需要针对镍镉电池组不同的充电电压和放电电流,设计出符合充放电特性要求的专用充电设备.对大容量镍镉电池快速充电中的发热及过充问题,提出一种在快速充电过程中叠加短时深度放电脉冲来减少电池极化,减少电池发热,延长镍镉电池组使用寿命的充电方法、分析了用单片机实现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单片机构成的硬件控制系统原理,以及软件实现镍镉电池充放电最佳曲线的程序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船舶加速过程最优机-桨联控方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全柴联合动力装置的仿真模型,并利用MFC对仿真模型进行集成和改进。利用实船试航数据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校验,校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航数据吻合较好。提出了两种该型推进系统加速过程“机-桨”联控方法,一种是匀加速过程,即柴油机转速与调距桨螺距均匀速增加;第二种是变加速过程,即柴油机转速或调距桨螺距非均匀增加。分别对两种加速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第二种加速过程“机-桨”联控曲线,可以使船舶加速过程的机动性能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舰船燃气轮机的运行特点,对船用燃机进行间冷改造是获得大功率、低油耗动力装置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集成仿真方法,建立间冷燃气轮机的Simulink/AMESim集成仿真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了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与间冷系统的匹配问题以及淡水流量和海水流量对间冷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最优的淡水流量与海水流量及燃机运行在不同工况时的三通阀调节规律。研究表明:通过间冷系统与燃气轮机的优化匹配,可以获得综合性能更优的间冷燃气轮机;在非设计工况时,阀门调节规律对燃机稳定运行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化学植筋技术及其应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粘合理论,分析了影响粘合强度的各种因素,探讨了植筋适用的粘合剂,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和研究,具体试验了植筋植入深度对粘结性能的影响,钢筋的直径对植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化学植筋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在双基站理论研究基础上,首先给出了星座对双基站覆盖性能分析时的3个定理并予以证明,然后分析了对0^。~55^。纬度带覆盖时的一种双基站星座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判断在进行星座设计时是否需要考虑星座对空间站的覆盖性能,然后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大概确定满足覆盖要求的星座构型,再根据点覆盖数值仿真方法计算具体星座参数,最后检验星座对空间站的覆盖性能。  相似文献   

6.
应用虚拟制造技术开发五轴加工中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满足机床的高精度、高刚度、高速度和复杂运动的要求,用三维CAD建立整机数字模型,对在设计阶段采用虚拟现实制造技术开发五轴加工中心新产品进行了研究。在虚拟模型上进行机床运动分析和机械干涉检查,采用有限元方法做动力学仿真分析,温度变化和热变形误差分析,以及加工和装配工艺分析等。在虚拟样机上的研究结果被用来在设计过程中改进机床。  相似文献   

7.
LNA匹配网络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过程中,匹配网络的设计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低噪声放大器的性能。在分析放大器的稳定性、噪声系数及增益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射频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设计的思路,并就改善仿真设计的产品性能上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可以达到较好的实用效果,节约了设计周期,并保证了性能稳定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三弯矩方程的理论研究及在轴系校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船舶推进轴系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力装置的工作可靠性。轴系校核计算是必不可少的,而校中计算是校核计算的关键。通过对传统三弯矩方程在考虑外加力偶、轴段线性均布载荷以及轴段剪力变形影响等3方面的理论研究,提出了适用于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要求的通用三弯矩方程,并在校中计算软件中实现,与国外权威计算软件比较,其结果正确,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液压约束活塞发动机(HCPE)是一种新型的将燃料在发动机缸内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流体压力能的动力装置,其运转平稳性是设计分析和性能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假定曲轴等角速度转动研究发动机的工作平稳性的方法与实际不符,基于CAD/CAE软件建立了三缸轴向HCPE的仿真模型,提出不动点迭代的转速调控方法可使曲轴很快收敛到某一工作转速。假定瞬时角速度可变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三缸轴向HCPE的运转不均匀度为4.75%,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简单动力系统的控制模式和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基于典型的实船CODAG推进系统控制,设计了CODAG动力装置试验台的控制策略,并给出了该模式下系统的控制效果。试验证明该控制系统控制效果良好,完全满足CODAG动力装置台架试验对控制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船舶电力推进系统(MEPS)中船舶电站与电力推进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与吊舱推进器SSP相结合的柴油机复合控制策略.将电力上的互联推进电机动态特性及发电机负荷特性充分应用于柴油机的转速-转矩复合控制,利用Lyapunov分析法对复合控制权重参数进行在线自校正调节.建立了基于SIMOTION的SSP MEPS实物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转速-转矩复合控制能实现柴油机平滑的功率与转矩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层执法的现状,优化组合了绩效评估的各种方法,提出一套基层执法人员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这套体系,研究了对评估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的运算方法,并结合宁波海事局某海事处试用情况,探讨了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提供了针对不同实际情况应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船舶在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时船舶主机设计困难,机舱布置不合理以及机动性能差等问题,提出船舶综合液压推进,建立该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台测试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针对该推进系统的特点,提出船舶综合液压推进恒功率与变功率联合控制方法(CVCC).基于配合元件的特性以及仿真模型,分别通过理论分析以及仿真试验对CVCC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两者相互印证,同时给出系统主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应用该控制方法可保证主机持续运行在最佳工况,使主机功率得以充分利用,克服了柴油机直接推进系统中,主机在轻载以及重载工况下无法发出设计功率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卫星系统总体方案树合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卫星数字化设计系统中分系统之间的耦合问题,分析了两种不同的分系统建模方式,研究了相应的系统总体方案合成技术,提出了针对并行和串行结构的建模方式对应的系统方案合成和校验算法,进行了合成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将总体方案树中出现的大量可能方案减少到少量的可行方案。研究表明,采用并行与串行结合的分系统建模、分系统版本验证可以降低数字化建模的难度,大量淘汰非可行总体方案,从而极大地减少了系统总体方案分析的工作量,提高卫星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管理信息系统到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5类工作流的建模方法,通过将管理信息系统与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分析、设计和实施等各阶段进行结合应用,使信息系统具备对整个业务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信息系统并未真正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向缸内喷射不同工质的热力循环,建立了该循环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性能指标的计算式,给出了各种喷射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该循环的性能得到了改善。研究表明,当柴油机的负荷较高时喷射液态工质,可以降低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减少NOx的排放;负荷较低时喷射气态助燃剂,可提高增压压力,改善低负荷性能。这种循环有助于提高压缩比,从而进一步改善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较适用于船用高增压柴油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喷水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喷水推进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以CFD为基本方法,建立加导叶喷水推进器的三维计算模型,对给定工况下喷水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流量下喷水推进器的流量和扬程、功率和效率的关系,研究了叶数、叶片安装角、轮毂比等参数对喷水推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说明,对叶数、叶片安装角、轮毂比等进行优化选择可以大大地提高喷水推进器的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形理论适合于解决不规则形态物体的模拟问题,而造型技术适合于规则形态物体的建模。分形理 论中的迭代函数系统(IFS)和自由曲面造型技术相结合可以逼真地模拟自然景物。将迭代函数系统和自由曲面造 型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应用CAD 与VC++的接口模块ObjectARX 来研究自然景物的模拟算 法。利用迭代函数系统模拟三维分形植物的算法,采用自由曲面(B样条曲面)技术绘制的山坡。给出了模拟种植果 树的山坡的综合实例,结果表明模拟效果自然、逼真。  相似文献   

19.
注蒸汽燃气轮面STIG装置因其固有的特性和高的效率是有商业竞争能力的如应用在船舶推进装置上,则应当为其余热锅炉提供淡水供应为此设计了一套由反渗透膜件、微滤、超滤等组成的两级验证性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对装置系统的试验和淡化后水质的监测表明:这种RO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对STIG装置是适用的本文章对一些有关的设计和试验问题以及对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Zhang  XuSheng  Zeng  XiangMing  Sun  XiuCheng  Deng  Biao  Peng  GuanYun  Xie  HongLan  Wu  ZhiJun  Xiao  TiQiao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2015,58(10):1717-1725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content of carbon deposits in the large-scale two-stroke(LSTS) marine diesel engine because of adverse effect on the engine performance, oi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In this work, two different combustion chamber deposits in an LSTS marine diesel engine were studied using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TGA), elemental analysis(EA) and synchrotron X-ray fluorescence(SXRF). One was on the piston top and the other on the piston land, termed PTCD and PLCD, respectively. For the PTCD sample, the 97% residue in the TGA and 1.4% carbon content in the EA indicated the main compositions of PTCD were metal salts or oxides and ashe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findings of the highest carbon content in deposits from the small four stroke engines. The different chemical content between PTCD and PLCD implied higher thermal load in the LSTS marine diesel engine led to a nearly complet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PTCD. The higher calcium content in PTCD and PLCD indicated the additives of cylinder oil should be the main source of metal content of PTCD and PLCD. Calcium distribution in the SXRF results was indicative of the potential layered structure in PTCD and PLCD. In addition, the appearance of iron on the surface against the piston in PTCD and PLCD indicated iron oxides formation between carbon deposit and piston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