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厌氧-S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制药废水的水质水量特点,采用厌氧—S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先经过装有弹性填料的厌氧反应池,再进入SBR反应池.实践结果表明,吨水投资费用为0.292万元,吨水运行费用为1.05元,且出水可以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ABS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水质、水量的调查分析 ,提出了C、B区废水破乳、混凝处理 ,E区废水气浮—水解—生化处理方法 .处理结果表明 :ABS废水处理后 ,均可达到进吉化公司污水厂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COD、色度同步降解的酱油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酱油废水水质特性和处理难点的基础上,针对处理工艺中色度随厌氧水解而降低、随好氧曝气而升高的问题,即色度与COD的不同步降解,进行了氧化剂、还原剂、温度、金属离子对色度降解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控制水解过程的PH为7.0—7.2,并向曝气适度时间的SBR池中投加Ca^2 ,可以有效促进好氧过程中COD和色度的同步降解,避免了色度在处理过程中的反复转化。改进的“调节-初沉-水解酸化-二级SBR”的酱油废水处理工艺避免了依靠气浮工艺脱出残余色度,减少了处理过程中的污泥量,有效缩短了处理流程,在提高单元处理水量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酱油废水水质特性和处理难点的基础上,针对处理工艺中色度随厌氧水解而降低、随好氧曝气而升高的问题,即色度与 COD 的不同步降解,进行了氧化剂、还原剂、温度、金属离子对色度降解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控制水解过程的 pH 为7.0~7.2,并向曝气适度时间的 SBR 池中投加 Ca~(2+),可以有效促进好氧过程中 COD 和色度的同步降解,避免了色度在处理过程中的反复转化.改进的“调节—初沉—水解酸化—二级 SBR”的酱油废水处理工艺避免了依靠气浮工艺脱出残余色度,减少了处理过程中的污泥量,有效缩短了处理流程,在提高单元处理水量的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5.
能源与环保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的“人工固化工程菌处理含油废水”研究项目,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鉴定。据介绍,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石化行业的采油、炼油环节。目前处理含油废水普遍使用“老三级”除油工艺,即隔油、一级气浮和二级气浮、生化处理。人工固化工程菌除油装置就是替代二级气浮装置的。隔油阶段主要除去水中的重油,而不沉淀、不上浮的乳化油和溶解油则无法去除,需要进行两次气浮处理,就是在水中通入细小气泡,让乳化油和气泡粘附在一起,气泡上浮的同时,就将乳化油带上水面。这种二级气浮工艺复杂,基建投…  相似文献   

6.
蜡染印花含蜡废水的处理与蜡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染印花含蜡废水蜡质含量高,应预处理进行蜡回收。对蜡染印花生产废水清浊分流,分流后的机械洗蜡废水采用双级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和废水回用率可达90%以上;皂化脱蜡废水经酸化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可达92%以上,回收蜡质可重复利用。蜡回收后处理水再与其它废水混合进行综合处理,出水易于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根据制药废水COD值高、含盐量高、色度深、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通过对废水进行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采用水解酸化/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简称UASB)/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简称SBR)生物组合处理工艺对制药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经过Fenton氧化/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30%,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水解酸化有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在优化实验条件下,UASB处理工艺对COD的去除率为30%~55%;SBR处理中,12,h和24,h周期SBR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5%~45%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8.
针对湘山酒厂洗米废水的特点和场地狭小的情况采用高效、低能耗的水解酸化 SBR技术对其废水进行了治理,废水先经过水解酸化池,降低有机负荷和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SBR反应池进行最终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处理洗米废水出水较为稳定,工艺效果较好、可靠。工程总投资18万元,吨水投资额为0.9万元,吨水运行费用为0.74元,处理后的出水完全可以达到相应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采用混凝-气浮-纤维束过滤优化组合新工艺对城市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的试验情况,并与混凝-沉淀-纤维速过滤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凝-气浮-纤维束过滤工艺优越于混凝-沉淀-纤维束过滤工艺,优化组合新工艺出水水质好,过滤器工作周期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炼油废水处理工艺中气浮絮凝处理效果较差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说明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FC—I(自配)与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合理配伍,能够大幅度提高气浮絮凝效果.对PAFC—I与聚丙烯酰胺配合使用时的最佳投药量、复配比例、应用条件等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对炼油废水气浮絮凝处理过程中的药剂投加、操作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印钞废水制备水性内墙涂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印钞擦板废水为原料,加入成膜物质(苯丙乳液和硅溶胶)与颜填料(钛白粉、高岭土、碳酸钙、滑石粉)制备低成本水性内墙涂料;考察了硅溶胶用量、废水用量、颜料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制备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性内墙涂料。与同类产品相比较,硬度更好,且降低了涂料的成本及处理印钞废水所需要的高昂费用,避免了焚烧废油墨渣的二次污染。其基本配方(质量分数)为:苯丙乳液18%,硅溶胶12%,印钞废水30%,钛白粉15%,填料21.6%,SD-505成膜助剂2%,DA-208消泡剂0.3%,5040分散剂0.2%,SD-200水性润湿剂0.1%,防冻剂0.5%,TT-935流平增稠剂0.3%。  相似文献   

12.
热转印油墨是热转印技术领域中的一个要素,要想使热转印技术在不同面料上能够通融,就要对涂布在纸基表面上的油墨的流变性能和印刷适应性能进行一定的研究,需要通过数码印花或者丝网印花等技术方法,将具有可以转移到化纤和自然纤维面料上的油墨转移到转印纸上,然后再转移到相应的面料上。通过实验,分析了热转印油墨的流变性能,完成了对油墨密度、转印纸张的测定,从中找出油墨与印刷通融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厌氧(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适用技术。本文结合水解酸化工艺的特点及其在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的途径和功效分析,对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在处理制药废水、造纸废水、焦化废水、印染废水、啤酒废水、石油炼制含硫废水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研究和实际应用现状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4.
印刷速度与油墨转移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讨论了印刷速度与油墨转移率的关系。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讨论印刷速度与油墨转移率之间的关系,拟合了曲线方程,得出印刷速度与油墨转移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喷墨印花工艺对墨水的一般技术要求,着重对喷墨印花墨水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将喷墨印花墨水分为墨水和油墨两类。分别描述了墨水和油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趋势,尤其对高分子染料作为喷墨印花墨水和油墨的发展作了详细的探讨。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墨水的研制以及其应用开发对我国染料和纺织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导电油墨是一种特殊的油墨,主要用在丝网印刷中。现从国外引进了一种新的导电油墨,本论文试从导电油墨的种类、印刷适性以及导电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的探讨,不仅可以推动此油墨的广泛应用,而且为以后开发和研制这种油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聚铁絮凝剂对染料墨水的脱色性能,采用聚合氯化铁(PFC)和阳离子瓜尔胶(CGG)制备聚合氯化铁一阳离子瓜尔胶(PFC-CGG)复合絮凝剂,考察不同因素,如PFC与CGG复配比例、絮凝剂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及废水电导率等对墨水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并利用Zeta电势对脱色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使用PFC...  相似文献   

18.
在印刷中,总会发生网点扩大,但扩大量超过一定范围时会产生质量问题。文章分析了由于网点的形状;曝光的不彻底;显影药液疲劳或是显影药液的pH值过低,显影的时间短或是显影的温度过低;润版液的pH值过低;橡皮布的弹性变形;纸张的吸收性、平整度以及不同的类型;油墨粘度;印刷压力偏大等因素对网点扩大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用灰梯尺,晒版信号条进行数据化控制掌握好曝光,显影时间;合理选择包衬材料,通过对胶印机的包衬厚度的调整调节印刷压力;使用尽量少的版面水分,减少油墨的乳化现象和纸张的伸缩变形,控制好水墨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网点扩大,提高印制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胶印印刷质量,了解油墨传递过程及油墨传递特性,运用流固耦合算法,对油墨传递的初始时刻进行计算模拟.分析了油墨通过2个相互挤压墨辊的过程及在油墨压力与墨辊间压力共同作用下胶辊的变形和墨层有效厚度,得到油墨流动通道及油墨转移率.根据该分析方法,计算出不同条件下油墨的流动通道和油墨转移率,分析两墨辊对滚转速与墨辊间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胶辊的运动机理,得出胶辊的运动是由于油墨的黏性力及硬辊对胶辊的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蒙版方程油墨配墨模型,是一种新型的配墨方法.影响配墨精度的因素很多.选取墨层厚度这一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基于蒙版方程模型的目标色配墨比例,通过IGT适性仪印刷出墨层厚度不同的样品色样,对样品色样与目标色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墨层厚度对配墨精度的影响,寻找最佳墨层厚度.得出的结果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