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将β-环糊精(β-CD)磺化改性后接枝于羊毛织物上,利用"锚固"在羊毛织物上的β-CD空腔充载抗菌剂硝酸咪康唑,制备一种新型的抗菌羊毛织物.磺化β-CD接枝羊毛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磺化β-CD 60 g/L,无水硫酸钠5 g/L,pH值2~3,于90~100℃的整理浴中保温50~60 min.经磺化β-CD接枝改性后再充载硝酸咪康唑的羊毛织物,其抗菌性能好于未经磺化β-CD改性直接充载硝酸眯康唑的织物.改性织物抗菌性能的耐水性明显优于未经改性的织物.未经改性的织物水洗5次后,抗菌性能基本消失,而改性织物水洗10次后,其抗菌性能仍保持在60%~70%.  相似文献   

2.
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为一种环保性反应型芳香整理剂.目前,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已较成熟,但在真丝织物上的应用却鲜有报道.采用MCT-β-CD接枝真丝,经单因素试验得出MCT-β-CD接枝真丝的优化工艺:MCT-β-CD 80 g/L,pH值8.5,NaCl 60 g/L,80℃加盐后处理20 min.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明MCT-β-CD已成功接枝到了真丝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消臭清洁化功能纺织品,采用浸轧法分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工艺,通过增重率评价MCT-β-CD对棉织物的接枝效果,对MCT-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接枝工艺为:MCT-β-CD用量60 g/L,碳酸钠用量30 g/L,氯化钠用量30 g/L,焙烘温度150℃,焙烘时间5 min,棉织物的MCT-β-CD接枝增重率为4.5%。MCT-β-CD接枝棉织物对氨气的包合消(氨)臭值为570.18μg/g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性。经MCT-β-CD接枝处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为94.62%,白度保留率为89.81%。  相似文献   

4.
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包合茶多酚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聚氯氰与β-环糊精反应,合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再与棉织物进行接枝反应,用茶多酚整理接枝后的棉织物,使得茶多酚进入β-环糊精的空腔结构.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和抗菌持久性.茶多酚用量4g/L,45℃包合120min的抗菌性能最佳,经10次、20次、30次标准水洗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依然能达到87.08%、85.73%和70.3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84.32%、80.29%和68.44%.  相似文献   

5.
陈萌  雷克林  王玉娇等 《印染》2014,40(2):4-8,28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艾蒿精油和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MCT-β-CD)的包合物。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包合物的优化工艺条件:MCT-β-CD:艾蒿精油=10 g:1 mL,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4 h,搅拌速率为300 r/min。MCT-β-CD接枝棉织物的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参数为:包合物80 g/L,Na2CO325 g/L,尿素1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6 min。棉织物的接枝增重率可达5.435%。红外光谱图和热分析表征MCT-β-CD已成功接枝到棉织物上,接枝后的棉织物具有较好的驱蚊效果,且可耐水洗15次以上。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9,(21)
以BTCA为交联剂,采用浸轧法将β-环糊精(β-CD)对棉织物进行接枝整理,以棉织物上β-CD锚固量评价接枝效果,并对β-CD接枝棉织物进行了吸氨消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BTCA为交联剂的β-CD对棉织物的优化接枝整理工艺为:β-CD 80 g/L、BTCA 30 g/L、SHP 50 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 min。织物上β-CD的接枝率为84.80 mg/g。β-CD接枝棉织物的吸氨量最高可达732.73μg/g。染色织物经β-CD接枝处理,K/S值下降,色相和染色牢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
棉织物接枝β-环糊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乙二醛作为交联剂,MgCl2.6H2O作为催化剂,将β-环糊精(β-CD)通过轧-烘-焙工艺接枝到棉织物上.探讨了乙二醛、β-CD和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对β-CD接枝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β-CD用量为70 g/L,乙二醛用量为50g/L,140℃焙烘.接枝β-CD后,织物的吸香留香性能提高,折皱回复角明显提高,强力保留率在75%以上,白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纺织助剂——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在毛/涤混纺织物上的接枝工艺。该助剂的一氯三嗪部分可与羊毛纤维结合,在混纺织物上的羊毛部分引入β-环糊精。由于β-环糊精对分散染料具有包合作用,使得接枝后的毛/涤混纺织物在分散染料印花加工中的K/S值明显提高。通过实验,确定改性接枝毛/涤混纺织物的最优工艺为一氯三嗪-β-环糊精60 g/L,DMDHEU 20 g/L,柠檬酸5 g/L,聚乙二醇10 g/L,轧余率70%,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9.
为赋予棉织物多种特殊功能,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到棉织物上.研究了HP-β-CD用量、CA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接枝整理工艺:HP-β-CD用量为70 g/L,CA用量为60 g/L,次亚磷酸钠用量为15 g/L,焙烘温度175℃,焙烘时间3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提高了86°,对香精和甲苯的吸附性能明显提高.HP-β-CD的整理效果比β-CD好.  相似文献   

10.
以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为交联剂,MgCl2·6H2O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棉织物。研究了HP-β-CD的质量浓度、树脂质量浓度、MgCl2·6H2O质量浓度、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接枝工艺为:HP-β-CD质量浓度50g/L,树脂质量浓度60g/L,MgCl2·6H2O质量浓度10g/L,pH值5.5,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结果表明,经HP-β-CD整理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接枝率比经β-CD整理后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