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症肝炎病死率高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采用综合疗法加促肝细胞生长素、配合中草药治疗重症肝炎 5 8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5 8例重症肝炎均为我院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间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肝病会议标准 ,其中 5例经肝脏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男 4 8例 ,女 10例 ;年龄 10~ 84岁 ;5 8例病人入院时均有重度黄疸 ,同时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腹胀、高度乏力 ,血清总胆红素 (SB) >171u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4 0 % ;部分病例伴有腹水、肝性脑病等。5 8例重…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诊治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 ,中医证候 ,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述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 (以下简称慢重肝 )是在慢性病毒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的背景上 ,出现大块性 (全小叶 )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其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 ,1 5 d至 2 4周出现极度乏力 ,消化道症状明显 ,同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 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黄疸迅速加深 ,每天上升≥ 1 7.1μmol/L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 0倍 ) ,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 ,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即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低于 40 %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黄疸迅速加深 ,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 1 0倍。根据该病的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的“疫黄”、“急黄”、“黄疸”、“臌胀”、“血证”等病证中。近年来 ,中医药涉足该重症的诊治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慢重肝发生在慢性病毒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的基础上 ,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 ,既有肝、脾、肾脏器受损之正虚 ,又有湿、毒、瘀、痰之实邪祸害 ,若正不胜邪则可致肝肾两衰 ,阴阳离决而亡。复习近 2 0年的文献 ,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药凉血解毒化瘀多渠道给药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脱落2例),治疗组43例(脱落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凉血解毒化瘀中药口服并灌肠,疗程(45d)结束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19%、显效率35.71%,对照组分别是53.66%、17.07%,2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各观察指标,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升高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凉血解毒化瘀多渠道给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较单纯西药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乏力、腹胀不适症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是慢重肝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酚妥拉明联合强力宁治疗慢性重症病毒性肝炎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慢性重症肝炎(下简称慢重肝)的治疗有了一定的改观,病死率已降至60~80%,但血清胆红素(SB)>342umol/L者预后较差,>513umol/L者无存活者。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我院自1990年5月~1991年1月,探索酚妥拉明联合强力宁治疗慢重肝14例,效果较好,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慢重肝诊断标准。SB均>342umol/L。二、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男性患者,年龄28~70岁,平均55岁。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12s)均延长3s以上,其中6例延长达正常值的一倍以上。肝促凝血活酶(HPT.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期)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甘露消毒丹辨证加减、丹参粉针并中药灌肠,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对其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1.43%(20/28),显效率39.29%(11/28),对照组分别为51.85%(14/27)、14.81%(4/27),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转氨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治疗组在降低胆红素(TBil、DBil)及升高PTA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PDBil<0.01)。结论: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更好的消退黄疸,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肝化瘀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37/44),高于对照组的65.12%(29/43),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GRP、内毒素、IL-6、hs-CPR、TBIL、ALT、AST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1990年-1991年以来,采用肝细胞生长素(HGF)穴位注射,治疗40例肝炎,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 病例选择:本组40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急黄肝9例,慢活肝24例,肝硬化5例,慢性重症2例,其血清胆红素>170umol/l者8例,均采用HGF穴位注射,黄疸高、消化道症状重者,给予10%GS和维生素C静点,少数病例加用血浆、白蛋白。另设对照组40例,急黄肝9例,慢活肝24例,肝硬化5例,慢性重症2例,其中血胆红素>170u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急肝退黄汤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西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2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91%,对照组52.6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降低总胆红素、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能加速黄疸消退,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等西药治疗;治疗组1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2.9%,对照组3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总胆红素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肝炎在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总胆红素以及加速黄胆消退方面,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下祛瘀法治疗重症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症肝炎,国内外一般用保肝、激素、支持等疗法进行救治,病死率高达60~70%.近年来,我们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死率下降至40~50%,其中作为辅助治疗的"通下祛瘀"中药对改善患者腹胀症状具有独特的疗效.1976年我院用通下祛瘀法治疗胆汁郁积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一定疗效.1978年起我们将此法用于治疗重症肝炎,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重症肝炎的临床分型系根据上海市肝炎协作组1977年所制定的标准.本组23例均符合重病毒性肝炎,其中重肝Ⅰ型2例,Ⅲ型7例,Ⅳ型14例.23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56岁,其中20~29岁7例,30~39岁5例,40~  相似文献   

11.
经肝穿或尸解证实并按南宁会议分型的各型肝炎230例。入院后经治疗,168例存活,死亡62例,存活患者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异常率40%(66/168),死亡组PTA异常率98%(61/62),二者相比,P<0.001,有极显著差异。PTA<20%共56例,存活组占16%(9/56),死亡组占84%,P<0.001,有极显著差异。重症肝炎PTA异常率97.1%,其降低的严重程度以死亡组为重。66例存活患者入院时PTA降低,随病情好转恢复,仅6例出院时PTA轻度异常。随访观察,持久不恢复者,远期预后差。 PTA检测是重症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肝炎的分型,黄疸的鉴别。预后预测及治疗工作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自拟疏肝祛毒汤联合血液净化对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及基础临床指标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肝炎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肝辅助装置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祛毒汤治疗,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对主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H)、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略高于对照组的82.35%,但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乏力、肋痛、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A、IL-8低于对照组,TCH、PTA、IL-1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祛毒汤联合PE、CVVH治疗重症肝炎效果确切,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TCH、PTA水平,减轻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间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内科综合治疗及中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5例。结果症状明显改善,血胆红素显著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P<0.01),血内毒素降低(P<0.05),好转出院34例(75.6%)。结论中间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本试验设计入组病例82例。共计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共82例,其中脱落3例,进入有效统计病例7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采用基础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甘露消毒丹、舒肝宁注射液、重肝透析方结肠透析三种方法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肝功能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21/40),显效率53%(21/40);对照组总有效率69%(27/39),显效率31%(12/39)。两组的疾病临床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三联疗法治疗重型肝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肝复康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西药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分别为(609±216)μmol/L和(222±90)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分别为(32±5)%和(32±18)%;治疗组治愈好转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之65.00%;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37d)短于对照组(52d)。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肝复康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赤丹汤联合肝乐宁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不同病因重症肝炎患者应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患者意识、黄疸、乏力、腹胀等症状均明显缓解,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引起的重叠感染,患者耐受良好。结论赤丹汤联合肝乐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其退黄、降酶、提高PTA作用明显,可显著改善重症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清营凉血汤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热毒炽盛型重型肝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清营凉血汤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热毒炽盛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热毒炽盛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的支持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营凉血汤和安宫牛黄丸。治疗1个月后观察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内毒素(PET)及症状、并发症、死亡率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6项实验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死亡率及肝性脑病、出血、腹水等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营凉血汤合安宫牛黄丸是治疗热毒炽盛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型肝炎416例,较过去常规治疗方法的存活率有所提高。本组存活率为41.3%,其中亚急性重肝为56.3%,慢性重肝为33.3%。本疗法对调整氨基酸代谢紊乱与防治肝性脑病有一定的作用。通过临床分析认为病程的长短,并发症的有无,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GOT/GPT 与 BCAA/AAA 比值的高低,以及甲皱徽循环有无障碍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7例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7例,西医治疗组予补充足够的热量、血容量,间断补充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保肝、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用药基础上应用中药凉血化瘀、活血解毒之品,治疗6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清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A)的变化。结果:两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TB IL、P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我们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炎重度黄疸者12例,急性重肝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观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13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例;年龄23~56岁,平均43岁;慢活肝者11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慢性重症肝炎1例(按1978年全国肝炎会议诊断标准);行肝穿病理确诊者2例,经治疗后进行了再次肝穿;1例行腹腔镜检查;HBsAg阳性者12例,抗—HBc 阻性者8例,肝功之TTT>6~10u1例,TTT>10u12例;SGPT(正常≤25u)>50~100u1例;SGPT>100u12例;阻纽质>8mg7例,>12mg3例,>6mg2例,>20mg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