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探究学习强调通过探究去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智慧能力的发展,但它更关注探究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体现了教学创新思想,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学生探究获得成功的关键,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狭义的“研究性学习”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一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应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可以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教师要善于设定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积极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在问题导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和谐发展,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张海波 《山西科技》2011,26(1):124-125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学会迁移运用,让"学会"变成"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利用合理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强 《科技资讯》2006,(8):136-136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发挥主动性,鼓励自主、合作学习,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求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还要先学后教,努力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我探寻、自我感知、获取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授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合作、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大胆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建珍 《科技知识动漫》2007,(8X):127-127,5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钳工技能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感性认识、启发诱导、尝试成功、寓知于乐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文章中阐述了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去挖掘、培养调动学生对钳工技能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华明艳 《奇闻怪事》2006,(3):23-23,21
《语文课程枥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文章以《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为例,探讨了几点关于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毛子涵 《科技信息》2013,(5):247-247,287
大学英语课堂是开展外语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实施大学英语协作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协作,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本文从开展大学英语协作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培养目标入手,在Moodle平台功能的支撑下,对协作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的现实意义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动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在这些片段中,能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创造性设计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一门独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做出正确评判的能力,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