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再康认为,麻黄味淡质轻中空,具轻扬灵动、善走善行之性,最擅开通玄府,是开通玄府的首选药物.用之得当,既可开通肌表之玄府郁结闭塞,也可开通体内之玄府郁结闭塞;既可开通寒证之玄府郁结闭塞,也可开通热证之玄府郁结闭塞;既可开通实证之玄府郁结闭塞,也可开通虚证之玄府郁结闭塞.临床上将麻黄广泛、灵活地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整理其应用麻黄验案5则以飨读者,希望为临床治疗疑难杂病提供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玄府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文章介绍了玄府理论的创立,玄府的涵义、生理及病理。对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风的相关问题,以玄府理论为指导,作了较为深入分析,指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治疗强调宣通玄府,开发郁结,援立小续命汤开通玄府、治风活血,三化汤畅气行血、通腑开玄。  相似文献   

3.
吴双 《中医药通报》2019,18(4):25-27
本文基于"玄府理论",通过对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的阐释和学术探讨,浅析玄府郁闭与便秘的关系,为临床上应用开通玄府针刺法治疗便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玄府理论、指导眼科临床。方法学习经典及历代医家的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结果“玄府闭塞为百病之根。”目之玄府闭塞,是眼病的根本病机,辛温通利玄府是其治疗大法。结论玄府郁闭眼病乃生,开通玄府要全身辨证。切记辛温通利。  相似文献   

5.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现多使用于儿童身上。其病证包括异常的语言能力、异常的交往能力、狭窄的兴趣以及固执的行为模式等。其中,儿童自闭症是儿童精神类疾病当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中医药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具有明确的疗效,但根据现有病因病机理论进行辨证施治,临床效果难以提高,因此非常需要一个新的视角诠释其病因病机。本篇探讨运用玄府理论这一新视角解读自闭症,提出脑的功能玄府郁结闭塞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键病机。在治疗上,与其相对应的方法为开通玄府,可以运用宣发辛散药、理气芳香开窍药、动物类走窜通窍药三类药物达到开通玄府的目的。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用玄府理论治疗儿童自闭症,期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玄府是作为全身的一种微观构造,其分布广泛且结构细微,具有流通气血津液、运转神机等功效.各种原因引起的玄府闭塞易导致气血津液流通失常,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运用风药调肝开玄、运脾开玄、助肾开玄、祛瘀开玄、升阳养玄以开通闭塞之玄府,恢复其开阖畅达之功,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可供临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不仅中医古籍记载细辛具有明目作用,而且在眼科专著方剂中大量运用了细辛,由此证实细辛确有明目作用.目玄府理论是眼科重要学说之一,结合细辛具有辛散、祛风、通窍等作用,现从玄府理论阐述细辛明目机制.细辛可以发挥祛风开玄升阳明目、散郁通玄润泽目珠、通窍开玄利水明目、引药达玄濡养目窍的功效,使得郁结散、玄府通而...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聋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症,以听力部分甚至完全丧失为主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玄府"理论的启发下提出玄府闭塞为本病的核心病机,玄府气血津液不足则衰竭而闭,风、火、痰、瘀阻塞玄府则不通而闭,因此开通玄府为治疗的基本治法,而风药是开通玄府的有效药物,可发挥消风通玄、清火通玄、祛浊通玄、升阳通玄之功,应贯穿治疗始终。本文运用玄府理论指导突发性聋的中医临床诊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突发性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皆有玄府,而玄府更是气机升降出入的基本通道。上中下三焦、脏腑内外、经络气血皆依靠玄府进行基本物质交换。玄府通则百病除,玄府闭则百病生。在脾胃病治疗上,玄府同样对中焦运化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即为玄府郁闭的典型表现。陈苏宁教授应用玄府理论,采取开玄府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关键为气机不畅,升降失和,治疗上依据中医证候辨证用药,同时考虑到玄府郁闭的基本病机,在辨证基础上配合中药宣剂开通玄府,以畅达中焦,开郁解闭。为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明杰教授运用虫药开通玄府、畅达神机的临床经验.王教授从开通玄府的新视角指出,虫药药性灵动活泼、走窜通达、彻内彻外,能搜剔脉络玄府内有形无形之邪,具有显著的开通玄府作用.王教授经过多年来对开通玄府治法方药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发散开玄、搜剔开玄、香窜开玄、温通开玄、通下开玄、补虚开玄等12种常用开玄方法,用于治疗心、脑、肾、骨、眼等多种疑难杂病,屡起沉疴.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玄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津液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玄府贵在宣通,若其闭塞郁结,阳气不得泄越宣通,郁热蕴结三焦,易致消渴发生。消渴上可口渴多饮,中则多食易饥,下即多尿。因此,治疗消渴重在以宣通玄府为法,以辛甘热或辛苦寒之性味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2.
江玉  王明杰 《四川中医》2008,26(6):30-31
"玄府"首见于<内经>,原指汗孔而言.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玄府概念,对玄府理论的认识独树一帜,对玄府闭塞的治疗主张开发郁结,宣通气液.血瘀治络的理论始于<内经>、<难经>,东汉张仲景时期得以发展,真正将"通络法"成功地灵活运用到临床当属清代叶天士.在其代表作<临证指南医案>中,针对络病的不同证候,宗<内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之旨,贯以"络以通为用"的原则.二者虽名称不同,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同之处.相互的学术渊源关系,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吴雁 《江苏中医药》2014,46(12):13-14
福建中医药大学魏贻光教授认为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与热病密切相关,六气或五志抑遏玄府,使玄府闭郁而产生热病,临床上运用开通玄府法治疗热病。开通玄府不仅限于发汗,其法诸多,如利尿、化湿、通便、化痰、祛瘀等皆属此类,目的在逐邪于外,畅达气机于内,使气机升降出入,阴阳调和,则热病自愈。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玄府是遍布机体各处的一种至微至小的组织结构,其主要功能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脑玄府开阖不利是头痛各种证候形成的共同基础,气郁玄府、浊停玄府、血瘀玄府或玄府气血不足,是头痛重要的发病机制.治以开通玄府法,以畅达人体阻滞之气、血、津、液,用药多选用祛风、理气、活血、化...  相似文献   

15.
风药具有开通玄府、胜湿醒脾、升阳调气、调理阴阳的作用。口腔黏膜疾病乃湿邪为甚,湿邪易阻气机,郁闭玄府,聚于口腔局部可致瘀、致虚,导致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故认为"玄府郁闭"是口腔黏膜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又于湿邪变幻,导致口腔黏膜疾病症状多样,故善用风药开通玄府,以达到开玄胜湿、开玄祛瘀、开玄补虚、直达病所的作用。针对运用风药开通玄府的作用与优势,可为临床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水淫玄府与隐性水肿假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河间提出的广义之玄府作为遍布机体的至微至小的一种结构 ,具有流通气液、渗灌津血等功能。玄府功能发生病变 ,流通气液障碍 ,必然导致津停为水 ,充斥玄府 ,瘀滞玄府 ,形成水淫玄府。水淫玄府有轻重微甚之异。轻者水淫局部玄府 ,形成隐性水肿证 ;重者水淫全身玄府 ,形成显性水肿证。认为水淫玄府是中医学的基本病机之一。强调从微观的角度 ,认识水肿的发生和病因病机 ,有助于丰富中医学理论 ,正确的决策临床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玄府遍布于人体各处,是构成人体以及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的最微观的结构,玄府功能失调及闭塞是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风药,以行玄府之气滞、祛玄府之瘀毒、补玄府之气虚、畅玄府之气机,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运用中应注意灵活配伍、灵活组方、辨证处方、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8.
1 玄府学说的渊源 玄府学说起源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可见,当时"玄府"本指皮肤的汗孔而言.刘河间从狭义的、可及的汗孔进行大胆的想象,推测体内定有类似汗孔但结构更微细的、遍布体内各处的玄微之府--广义之玄府,并指出"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  相似文献   

19.
王明杰教授运用玄府理论治疗骨刺,认为肝肾亏虚和骨玄府闭阖是病变的关键,应以"开玄补虚"为法着力补足肝肾阴虚并解除骨玄府闭阖.在多年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总结出的能开通玄府的药物对骨刺的治疗有重要价值.以风药、虫药为主,自拟"骨刺消痛丸"并随证加减来治疗骨刺,疗效肯定,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玄府学说论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防治手段.从玄府学说认识CIR,认为大脑中也有玄府的表现,脑内微循环系统、血脑屏障和离子通道都可能是玄府内涵的一种表现形式.脑缺血再灌注后,在血运重建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管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离子通道的功能障碍,都可能引起脑府津停液聚,为水为浊,为毒为瘀,导致脑府闭塞.其关键在于脑内玄府不利,实质在于气血无法濡养脑府,故脑内玄府闭塞是CIR的病机根本,以开通玄府为主论治CIR,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