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某农村29户农宅冬季睡眠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和主观问卷调查,并连续跟踪测试了其中2户4位居民睡眠期间的皮肤温度。得到了火炕农宅睡眠环境热舒适评价模型和人体各部位舒适的皮肤温度,进行了热适应分析。结果表明:严寒地区火炕农宅冬季睡眠环境的平均室温为12.8℃,但受试者睡眠质量较高,并且绝大多数受试者对所处环境表示满意;农宅受试者感觉舒适时的皮肤温度略高于城市集中供暖环境中居民的皮肤温度,这主要是由于火炕+被褥微气候环境温度较高。农宅采用火炕供暖的形式,有助于在村民身体周围营造一个温暖的睡眠微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
对哈尔滨近郊2个村10户农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的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冬季农宅的平均室温为12.3℃,但热环境可接受率高达92%;农民的热中性作业温度为14.4℃,90%可接受的作业温度下限为8.8℃;农民通过行为调节、心理期望等适应偏冷的热环境,导致其热中性温度与可接受的温度较低。对于分散式农宅,建议采用传统的火炕分散供暖方式。建议采用作业温度作为严寒地区冬季农宅室内热舒适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火墙式火炕热工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火炕是北方村镇最广泛使用的采暖方式。旧式火炕存在炕面温度不均匀、室内热环境差和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火墙式火炕具备火炕和火墙的双重热工性能,不需要辅助设备即可满足采暖要求,是经济环保型的火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本文以大连瓦房店一户农宅为对象,采用实地测试的方法,研究了火墙式火炕的热工性能及其作用下的室内热环境。结果表明,火炕以辐射散热为主要形式,约占总散热量的60%;火炕中增加火墙结构,可提高炕面温度的均匀性和火炕的即热性,在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可使室内温度维持在15~18℃。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个地区典型农宅进行了夏季及冬季室内热环境以及居民热舒适性现场实测及调研,研究了各个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及室内热舒适度问题,依据问卷调研结果得到了夏季、冬季农村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可接受温度范围、热中性温度以及期望温度,研究了热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焦作市冬季居住建筑室内人体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中小城市冬季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对焦作市44户住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对99名居民的热感觉、热舒适等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同时测试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室内外环境参数,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居住建筑冬季实测的热中性温度为19.2℃,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4.3℃,两者相差5.1℃;居民期望温度为21.0℃;该地区冬季居民的热适应模型为tcomf=0.317tout+18.19,80%居民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1.6~24.2℃.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地区农村住宅冬季热环境实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盆地地区7栋典型农村住宅的冬季室内外空气温度进行了现场实测,并采用ASHRAE 55-2004关于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对四川盆地地区震后新建和现存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以掌握四川盆地地区农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为农村住宅的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无法达到80%可接受温度下限值,川西林盘冬季室内热环境略优于其它类型农宅.  相似文献   

7.
北方炕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陕南山地典型的带炕生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现场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研究,给出了陕南山地民居在传统围护结构保温做法下火炕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指出了火炕对室内热环境的贡献以及火炕对北方乡村民居冬季采暖的重要性。另外分析得出居民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市农村住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本文选取两户农宅对其室内外空气温湿度、室内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进行了测试计算,并对当地及住户的衣着、活动量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根据测试和调查结果,选择操作温度指标和热感觉投票值线性拟合方法对室内热舒适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各项室内热环境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与建议。本文为严寒地区农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设计与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豫西寒冷地区农宅冬季室内热环境差、采暖能耗高的问题,开展了现场调研与热环境测试,结果表明:豫西现有农宅室内温度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室内热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以豫西卢氏县的典型农宅为研究对象,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完成了建模,并对影响建筑能耗和室内热环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北向窗墙比与热负荷呈正相关,且对夏季冷负荷的影响更大;增设附加阳光间能够有效提高基础室温并降低建筑能耗,但阳光间进深不宜过大,在考虑兼做使用空间时,0.9~1.5 m比较合适;当室内设计温度为14℃时,节能率最高,可达40.65%,且随着设计温度的提高,节能率逐步下降;在满足人体热舒适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容忍温度下限,能更充分发挥农村建筑节能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农村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涛  毛前军  王登甲  刘艳峰 《暖通空调》2022,(1):136-142,131
为满足西北村镇居民冬季室内分时分区热需求,提出了一种炕-地组合供暖末端形式,对组合末端4种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掌握了组合末端不同运行模式下室内热环境昼夜变化特征,对比分析了温度空间不均匀性和辐射不均匀性.结果 表明:组合末端单独运行时均无法同时满足昼夜室内舒适温度要求,且温度空间均匀性和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