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深圳水库水为原水,选用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和氯化铁作为气浮工艺的混凝剂进行分析处理,选择出适合深圳水库水的最理想混凝剂.试验结果表明:PAC、硫酸铝、氯化铁三者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1.25、1.25、4mg/L;在各自的最佳投药量下,PAC对浊度、色度、CODMn的去除率都要优于硫酸铝、氯化铁,且使用PAC生成的浮渣量最少.因此选用PAC作为此气浮工艺的混凝剂进行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水力吹填泥浆自由沉降所需时间较长,退水排放会带走大量淤泥,以及吹填土地基自然固结时间长等问题,向泥水混合液分别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搅拌静置沉淀后测定混合液剩余浊度、剩余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SS)及泥水界面高度,考察其混凝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吹填泥浆的沉降分离,提高出水水质。随着PAC和PAM投加量的增加,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值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泥水界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当PAC投加量为360mg/L时,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87.4和1.45g/L;当PAM投加量为2.8mg/L时,混合液剩余浊度和剩余SS最小,分别为752.7和2.83g/L。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纳米气泡混凝气浮处理合肥塘西河藻水分离港新鲜藻水和陈藻水,考察混凝剂、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微纳米气泡气浮藻水分离的影响。通过与分离港实际运行的加压溶气气浮法比较,研究最佳处理效果的试验参数,以期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新鲜藻水和陈藻水使用混凝剂PAC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4,36 g/m3,气浮池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30,40 min,对应的处理效果最好;新鲜藻水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去除率分别达到96.50%,53.10%,85.70%,99.00%,陈藻水TP,TN,COD,SS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40%,62.40%,65.60%,99.80%。微纳米气泡法处理效果优于加压溶气气浮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从净水厂污泥中回收的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并与FeSO4混凝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回收的混凝剂投加量为56 mg/L时,COD、色度、TN、TOC最佳去除率的pH为7,最大去除率分别为33.1%、70.8%、9.5%、54.2%;SS、TP最佳去除率的pH为9~10,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0.7%、98.4%.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解酸化-MBR-臭氧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组合能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等各项指标,当实际进水COD为1170.57 mg/L,色度为200倍时,出水COD降至为34.95 mg/L,色度为8倍以下,对COD、氨氮、总氮、总磷、色度总去除率分别为97.0%、92.8%、84.28%、92.9%、94%,出水水质优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运行成本为2.33元/m3.  相似文献   

6.
选用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作为混凝剂;选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作为助凝剂,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强化混凝技术中多种混凝剂单用及其和助凝剂联用对南淝河污染水的除浊和去污效果,并用于南淝河现场构建的混凝沉淀系统。结果表明,4种混凝剂单用时,PAFC对浊度、TP去除效果最优,对CODMn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不影响原水的p H值,而PFC和PFS单用时可明显降低原水p H值,4种混凝剂单用时对TN均没有明显去除效果;PAFC与CPAM联用时对浊度的去除效果最佳,明显优于PAFC与APAM和NPAM联用和PAFC单用的效果;混凝剂与CPAM联用提高了其除浊和去除TP的能力,但不能明显改善其去除CODMn的效果,对原水p H和TN的影响与单用时相同。选取"PAFC+CPAM"作为南淝河示范工程的混凝剂和助凝剂,现场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浊度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对CODMn的去除率约为52%,而对TN的去除效果有限,去除率约为22.4%。  相似文献   

7.
混凝—生物接触氧化联合MBR-RO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混凝—生物接触氧化法联合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混凝试验比较了聚氯化铝(PAC)、聚硫酸铁(PFS)、氯化铁(FC)3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确定了最佳试剂及其最佳pH和投加量;生物接触氧化试验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SS和色度可彻底去除,CODCr、硬度去除率和除盐率分别可达99.54%、99.62%、99.64%,出水水质可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高藻引黄水库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溴离子的高藻引黄水库水为处理对象,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进行连续运行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pH为7.8~8.1,出水色度、浊度、CODMn、UV254、TOC、藻类总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100%、97%、53.8%、83.7%、68.6%、99.6%和100%;出水检出BrO3-,但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对预臭氧-混凝沉淀-炭砂双层过滤-微(超)滤组合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浊度,保证出厂水浊度在0.1NTU以下及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左右,CODMn去除率可达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改进辐流式沉淀池工艺处理受污染黄河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黄河水水质污染的加剧 ,增加了采用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运行难度。针对黄河水的絮凝特点 ,采用适合于高浊度水的HPAM +PAC联合投加 ,清水回流以及高密度旋流絮凝技术对辐流式沉淀池工艺进行了改造。对比试验表明 ,改造后的辐流式沉淀池出水浊度降低约 30 % ,出水COD ,NH3-N及致突变性方面均优于原工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给水厂面临的以芽孢杆菌为代表的耐氯菌问题,以全面提升饮用水供水水质安全为目标,研发建立了集强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紫外-氯联合消毒于一体的全流程耐氯菌控制技术,同时兼顾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醛的控制,并在深圳市某水厂进行工程示范.示范技术应用后,出厂水中耐氯菌(菌落总数)检出率降低了23.50%,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微生物指标均未检出,三氯乙醛平均浓度下降了59.33%,实现了微生物指标和消毒副产物指标的协同控制.此外,其他水质指标同时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深圳市地方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DB 4403∕T60-2020)的要求.示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可为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支撑,并为国内类似水质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香港净化海港计划、芝加哥深层隧道和水库工程、克里弗兰净湖工程等3个典型深隧工程的运行维护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相应的运营经验,并提出合理的运行管理技术方案及措施,供广州东濠涌深层排水系统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滨海适宜开发的核电厂址越来越少,一些合适的近海厂址也进入核电建设单位的视野,但这些厂址往往需要解决长距离的取排水管线问题.目前国内对于核电厂液态流出物厂外长距离管线排放方式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通过调研国外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的相关案例,并结合目前国内设计上的主要针对性方案,从环境影响及经济性角度分析了核电厂液态流出物厂外长距离管线排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及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原采用连续曝气方式的某污水处理厂改良AAO工艺改为间歇曝气方式运行.在连续曝气和间歇曝气方式下,处理工艺均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从连续曝气调整为间歇曝气后,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无明显变化,同时,间歇曝气条件下的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更加相似.间歇曝气策略能够显著增加生化段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调整为间歇曝气后,污水处理厂单位水量处理水电耗节省了18.3%.  相似文献   

15.
丛孙丽  姜哲宇 《给水排水》2021,47(5):135-139
在100万m3∕d的澄西水源厂原有的液氯工艺上实施次氯酸钠自动控制系统改造,改造工程包括:基于负引流发生罐、次氯酸钠浓液池、次氯酸钠稀释池、管路等组成的次氯酸钠稀释系统;基于隔膜泵、流量仪、投加点管路组成的次氯酸钠投加系统;基于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Intouch的PC机、现场PLC、变频器、现场总线等组成的电控系统.改造后数据表明,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作为消毒剂在没有明显单位耗用增多下,能够满足饮用水厂对消毒的要求.同时,实现了加氯过程的自动化与精确化,保证了水厂的安全生产,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高速率、精细化的洪涝模拟,以丹麦R市A区的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和比较基于GIS空域建模技术及SWMM水动力耦合的1D/1D(双一维)排水模型与基于MIKE URBAN的1D/2D(一维管流和二维洪涝)耦合排水模型,对研究区的排水系统进行暴雨洪涝模拟及评估比较。研究两种模型的建模过程、模拟精度及计算效率,描述两种模型的优劣性和适用条件。结果表明:1D/1D排水模型可实现地表淹没的拓展分析,同时确保较高的稳定度和运算速度,且在较低重现期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于大尺度、应急管理且模拟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情景; 1D/2D排水模型能实现地表积水的双向流动计算,具有良好的精细度,但其信息处理和计算时间较长,适用于计算环境和模拟精度要求较高的情景。研究结果将为不同情景、不同尺度的洪涝模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智会强  王璐  包有权 《给水排水》2021,47(5):140-146
水溶性可燃液体应用广泛、种类繁多、理化性能各异,导致其泡沫灭火难度各不同,甚至差异较大,各国对该类液体储罐的泡沫灭火系统设计参数要求也各不相同,针对水溶性可燃液体储罐泡沫灭火系统系统关键设计参数,综述和分析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欧洲标准、日本总务省告示及我国泡沫灭火系统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的规定及相关试验研究成果,指出了各相关标准规定的优缺点及工程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介绍QDYT-1型数字调速器微机及旋转配压阀的结构和主要特点,以及原电力部水电站水力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所作的现场试验结果该调速器没有机械死区,稳定性好,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热电厂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有直流供水系统和循环供水系统.常规机械通风冷却塔作为循环供水系统的冷却构筑物,技术成熟,投资低,安装、运行简单,管理方便,目前广泛应用于热电厂.根据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要求,结合项目建设情况,提出类直流冷却方案,并通过与常规机力通风冷却塔冷却方案的比较,说明类直流冷却方案具有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无噪声污染等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类直流冷却水系统的供水方式.  相似文献   

20.
穆育红  王斌 《给水排水》2021,47(5):112-115
国内各大城市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开发中,逐步提升建设速度与水平,因此预制装配式技术得以在地铁车站建设中得到发展,应用在车站结构、机房、泵房设备布置及安装等方面.通过介绍苏州某条地铁新线车站装配式消防泵站的设计与应用情况,为轨道交通消防泵站的标准化、工厂预制、装配式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