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探究引起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理论,构建合理的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服务和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文章分析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机理模型,在因素联动的数据标签映射下,基于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理念的PAGE理论范式内核,提出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管理与发展策略。[结果/结论]有效解析移动用户社交媒体倦怠现象的因果关系,构建的机理模型能够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因果要素关联视域下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标签,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扩展用户信息行为的理论研究范畴,为企业深入了解用户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提取"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4个信息生态因子维度的社交媒体用户画像标签;根据用户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抽取用户画像情感和行为标签,构建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结果/结论]透过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和负面情感变化的典型社会现象,对用户画像模型进行整合分析与关系凝练,证明本研究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与S-S-O理论框架具有一致性,并根据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拓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情境重叠对用户的信息行为具有负面影响,但其是否会造成社交媒体倦怠,尚不知晓。为此,文章将社交媒体倦怠分为认知、控制、情感和行为意愿4个层面,并采用实验研究法,检验情境重叠与社交媒体倦怠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情境重叠对感知社交过载、感知控制和倦怠情绪具有显著影响,是引起社交媒体倦怠认知、控制和情感层面的原因,但不是引起用户行为层面出现退缩的原因。相反,情境重叠能够维系社交媒体用户的使用黏性、持续使用意愿。这引发了一个有趣现象,在社交媒体情境重叠下,用户的认知、控制、情感与行为意愿并不一致,存在“断裂”。  相似文献   

4.
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静  李柯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1):133-144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媒体在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体验的同时,其信息过载、重复、冗余等特点也使得用户倦怠、信息焦虑等负面情绪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信息焦虑行为阐述、成因分析和研究对策等方面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研究进展进行探讨。[结果/结论] 强迫使用、信息倦怠、抑郁情绪等都与信息焦虑行为相关,移动社交媒体下的用户信息焦虑行为表现为信息寻求焦虑、信息错失焦虑、信息安全焦虑、信息贮存焦虑。用户个体因素、信息资源因素、技术环境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主要从构建信息焦虑行为量表(IAS)、开展实证研究、提出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国内外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后续需要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关注特殊群体的信息焦虑行为、为每一种类型的信息焦虑行为构建细化的量表、验证信息焦虑行为消解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曹思宁 《视听》2016,(7):158-159
具有拍照和修图功能的社交媒体的出现无疑创造了新的媒介环境。"吃饭前拍照"已经成为众多食客尤其是青年一代人最新养成且不易改变的习惯,"晒美食"已经成为"晒文化"这种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本应作为视觉和味觉享受的饮食行为在给社交媒体用户带来个人满足和自我认同的同时,也在"异化"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从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的角度,分析"饭前拍照"行为给社交媒体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其行为中包含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6.
既往的社交媒体倦怠研究对用户的自我发展诉求探讨存在缺位,一些前沿研究虽然提出用社会化视角对社交媒体倦怠进行再审视,但对具体过程的描述尚不到位。因此,通过对20名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发现了社交媒体用户倦怠的两种倾向。研究发现,偏封闭保守的用户被迫倦怠,而偏灵活开放的用户则将倦怠工具化。此外新媒体环境的再中介化使得两类用户的媒介实践策略进一步分化,并进而导致了新的倦怠表征。前一类用户选择遵循传统拥抱社会化发展下限,而后一类用户则主动追求社会化发展上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存在不一致和差异性的问题,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献中的统计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再统计。[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68篇实证研究文献中共提取出72组224个效应值进行研究,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归纳为情境和本体两大因素,并提炼出平台类型、文化特征、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用户性别及被试群体5个调节变量。使用元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异质性检验和次群体检验来探讨不同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调节变量对社交媒体倦怠影响的显著性。[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和本体因素均对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对社交媒体心理倦怠的影响均强于对社交媒体行为倦怠,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呈现出更高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归纳识别的5类调节因素在本体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仅受到被试群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移动新媒体的普及使人们与数据的勾连不断加深,人们在网络上的自我呈现也更加立体多元。本文基于移动新媒体上的功能场景对用户自我呈现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进行探讨,并得出: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交性功能场景中,用户的自我呈现行为拥有更多能动性和选择空间;在以音乐平台、外卖平台等为代表的实用性功能场景中,用户的自我呈现受到了商家利益、算法技术等因素的支配而略显被动。最后对数据过度连接造成的隐私泄露与社交倦怠等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微信自2011年发展至今,成为继QQ之后又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社交软件。微信以QQ社交圈为基础,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微信用户隐私权的保护。本文主要关注在微信弹性社交网络中出现的行为失范现象,并将"漂流瓶"中的失范行为作为重点,分析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参与风险传播的程度日益加深,寄生于高校的社交媒体更是在校园舆情的风险生成与风险治理中搅弄风云。以学校冠名的具有强自治权的QQ空间表白墙是一类特殊的社交媒体平台,一方面它是感知风险的吹哨人,发挥监测风险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属于个体化用户,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成为生产风险、传递风险的“滋事者”。校园舆情中风险的规避与化解有赖于校方与QQ空间表白墙所有者的联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