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WebGIS管理油田地面数据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决策支持。传统油田GIS系统考虑到安全和技术等因素,并没有开发在线编辑功能,数据定期更新,系统数据滞后于实际生产数据。油田地面管理数据具有变动频繁,变化量小的特点。数据在线编辑的实现,将极大提高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可用性。讨论了利用MapGuide实现在线编辑功能的技术细节,并解决了数据更新和数据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油田解决方案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油田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通过分析数字油田建设中的任务特点及当前油田建设的实际情况 ,结合数据科学化管理及分析的需求以及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 ,认为网格计算及GIS是当前实现数字油田的最重要的技术 .并以网格计算及GIS在数字油田中的应用为主线 ,结合油田在建设及勘探开发中的实际需要 ,给出了应用网格计算及GIS技术解决数字油田问题的途径 .  相似文献   

3.
油田资源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石油生产、经济、科技和环境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多层体系。通过建立油田资源环境系统因果关系图及油田资源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油田资源生态系发展进行仿真,定性、定量研究了油田生态系统运行、管理和规划机制。通过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对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并对未来油田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多种方案进行仿真计算,优化出最合理的方案,得出了有益于油田资源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定位、无线通讯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解决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能实时传输、应急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对移动数据传输、移动GIS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并结合油田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PDA、集成了移动GIS与GPS技术的油田移动GIS服务系统的设计架构,给出了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使油田生产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油田测井曲线数据管理系统以油田测井曲线数据为基础,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算法,将这些数据信息以最有效、最直观的方式进行查询与展示,做到曲线与数据的统一。通过对油田测井曲线数据管理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油田测井曲线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ArcSDE体系结构、地理数据的组织与存取方式及使用SVG实现WebGIS图层的方法,结合油田领域数据存储、组织、管理的特点及实际应用要求进行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具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油田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国家在油田开采过程当中实现“三低”油田的开发以及控制员工总人数的相关问题。它是针对目前我国大型油田的管理以及大型油田的建设发展所提出和运用的一项最新的油田管理体系。它主要是以有关数字化的管理技术为根基,和现代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智能全自动操作系统以及最新的电器电表,与油田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油田整体的劳动结构框架相结合,将油田相关的数字化管理逐渐由后端的策略支持发展到前端实际生产流程控制,从而达到了科学有效的油田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刘毅  曹文慧 《科技资讯》2012,(16):139-139
油田地面工程作为油田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实际的油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工程量大而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等,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列的不稳定因素和问题。这些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与矛盾,并及时给出化解的对策及方法,进而提高油田地面工程管理的水平。只有做好油田地面工程的施工管理,才可以有效保障油田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文章主要立足该背景,对此方面的现状等进行阐述,并分析做好油田地面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VRMap为平台,将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卫星图像、油田地理信息数据、野外GPS定位数据、油田地面工程三维模型、油田开发生产数据等集成,提出了一套油田三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实现油田生产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油田开发区拥有大量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科学地管理和充分地利用这些数据,才能使油田生产管理和研究工作卓有成效。运用DBASE-Ⅲ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初步建立了永安镇油田静态数据及其相应的模块输出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该油田的生产管理与科研工作,可以快速而简便地为用户提供该油田目前的静态数据与技求情报。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田电力管理体削对配电丹远程计量和运行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32位DSP技术的数据采集终端(RTU)和基于Windows NT的油田配电网电能计量与监控系统。系统实现了采油厂管理控制中心对配电网的监测和电能的实时管理,对于加强电同的安全经济运行,有效的控制电能的应用,其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系统的研究开发、系统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油田管道安全隐患的预警和分析能力,根据 GB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的要 求和管道密集型油田的实际特点,对Ⅲ类管道进一步精细划分; 同时结合地理和周边居住区情况,对管道的高 后果区进行有效识别,从而对管道进行风险等级分类,完善管道完整性的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 + 数据驱动的 模式建立油田管道完整性数据管理平台,以可视化方式全面评价油田管道运行风险。该平台可提高油田管道 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确保及时准确预测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戴毅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169-170,173
作为保障海上油田安全运行的重大举措,海底管道和设施的腐蚀管理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并处在不断地推广应用之中。为了方便海上油田腐蚀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研制开发了适用于海上油田海地管道和设施的全面腐蚀管理软件。为此,介绍了该软件的结构、模块、特点,主要功能和用户界面。该软件由设施管理、腐蚀检测、腐蚀控制.评估分析四个模块组成;可以运用该软件管理海底管道和设施的腐蚀完整性数据信息,进行海底管道和设施的腐蚀控制,风险分析已经剩余寿命的计算;此外,谊软件还具有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油田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精细化分工,由此产生的生产数据量巨大,而数据是油田生产管理的重要资产,合理有效的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够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处理庞大的数据量,给油田信息平台建设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结合最新的云计算技术特点,探讨分析私有云计算在油田数据分析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油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受新区块投产、开发方案调整和"三采"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年产量数据会呈现多峰形态。针对经典的Hubbert、HCZ等模型不能直接拟合多峰数据序列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油田产量多峰预测模型研究。基于Hubbert模型,对多峰数据序列进行分段最小二乘拟合,在拟合误差函数中引入控制分段个数的罚分项,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自动求得最优分段的多峰预测模型,该模型运用在实际的油田产量数据上,预测结果达到预期目的。提出了一种通过自动最优分段的线性回归学习来建立油田产量多峰预测模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建模简单、自适应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油田数据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石油行业的数据处理来说,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界面友好的数据管理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介绍数据平台一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石油行业海量数据管理平台的数据标准、系统架构和实现模式,并进行了某油田数据管理平台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对油田数据管理平台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商利华  陈莉 《科技资讯》2007,(15):26-27
随着油田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及各种信息技术应用,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建设数字化油田过程中最直观最核心的一个环节,数据中心负责油田数据加工、管理,提供服务,它是油田信息化建设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本文结合油田企业的特点和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油田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些看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程百慧 《科技资讯》2010,(33):45-45
针对目前石油行业油井现场数据监控实际情况,提出了由GPRS网络作为数据通讯渠道的、针对现场的各项工况数据进行采集和传输、并可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的基于PC BASED可编程控制系统。该系统强大的软硬件功能解决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它不仅使油井管理数字化,而且建立了一个有利于油田生产的最佳数据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9.
冯莉 《科技咨询导报》2012,(24):202-202
新疆油田公司创建了基于数据校验规则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把油田专家的经验总结汇总,通过质量控制环境进行程序化管理,同时在标准规范上加以有效约束,使油田数据质量检验工作发生质和量的飞跃,由人工质检转化为以程序自动质检为主,人工质检为辅。积极有效的服务于油田生产建设,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 ,将油田的产量和利润细分为 9个部分 ,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 ,同时综合考虑了成本、投资等约束 ,建立了油田开发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为了能够获得全局最优解 ,给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非线性规划求解算法。利用某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 ,对提出的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 ,并给出了一组最优解。验证结果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