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我国传统中药材(包括各种粗加工切制片或饮片,下同)加工保管中薰制硫黄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药材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可对人体产生“过敏性反应”(allergic-type responses),对某些敏感者造成身体危害甚至死亡。因此世界各国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监管也相当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不同地区市售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当归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酸蒸馏碘滴定法,对广东、河南、甘肃、黑龙江四个地区不同级别售卖点当归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运用空白试验校正对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评价。结果:收集自广东、河南、甘肃、黑龙江四个地区的16批当归药材均存在二氧化硫残留现象,仅来源于黑龙江三甲医院的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符合药典规定,为29.44mg/kg,其余来源当归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普遍较高(大于150mg/kg)。结论:硫磺熏蒸作为传统的中药加工方法,目前在当归药材的防虫和美观方面应用广泛;四个地区当归药材均存在二氧化硫残留情况,且残留程度不一,二氧化硫残留量与地区及销售点级别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硫磺熏蒸工艺对中药材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磺熏蒸中药材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养护方法之一.由于其除虫防霉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价廉易得,被相当多的中医院特别是基层中医院普遍使用.但由于硫磺熏蒸后中药材的性状多有改变,且熏蒸后的中药材中残留的二氧化硫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据报道,中药材中二氧化硫含量超过0.05%就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味觉[1]),因而控制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成为硫磺熏蒸工艺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确定所选熏蒸工艺能对试验中药材防虫保质1年的基础上,以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硫磺熏蒸工艺,以达到中药材除虫防霉且低毒(SO2)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磺熏蒸白芍在储藏一年中其芍药苷及二氧化硫残留的变化,为解决白芍质量与安全的硫磺熏蒸相关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白芍与硫磺熏蒸白芍药材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储藏一年,分别测定其芍药苷、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白芍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显著性降低;在切片及煎煮过程中芍药苷也有所下降;芍药苷含量最低为2.805%;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芍药苷含量不低于1.6%的要求;硫磺熏蒸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以饱和硫磺熏蒸白芍,残留量最高为284.239 mg·kg~(-1),但低于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查项目限度"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 mg·kg~(-1)"的规定;且在切片、煎煮以及储藏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结论:白芍经硫磺熏蒸后,芍药苷含量下降明显,且有二氧化硫残留;但软化、切片及煎煮过程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大大降低,硫磺熏蒸技术现阶段可以保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含水量、不同熏硫时间对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为建立党参药材的标准化熏硫工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Ⅸ U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对熏硫后的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水分党参经过不同时间熏硫后,发现当党参水分含量分别控制在15%、25%、35%时,熏硫时间分别控制在21h、18h、15h以内,二氧化硫低于400mg·kg^-1;水分含量在65%左右或趁鲜熏蒸后,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400mg·kg^-1。结论:二氧化硫残留量与熏硫时药材水分及熏硫时间有相关性,药材水分越高、熏硫时间越长,二氧化硫残留量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有关中药生产、加工、贮藏方法进行考证,对中药使用硫黄熏蒸进行溯源。方法查阅历代中草药书籍,梳理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结果中药在产地、仓储养护中熏硫,其萌芽时期是清末;起步发展时期是30年代;推波助澜时期是50至60年代;70、80年代到了泛滥成灾期;在90年代出现反对食品硫黄熏蒸呼声;到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对中药材及其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控制。结论中药采用硫黄熏蒸加工方法的历史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半夏中8中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并按照药典方法测定了半夏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比较不同产地半夏药材间的差异以及硫磺熏蒸对半夏中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技术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半夏药材中8种核苷成分的含量,用SPSS19. 0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药典方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不同产地半夏药材核苷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核苷总量以湖南新宁最高,湖北宜昌最低;贵州赫章与各产地核苷含量差异最大;不同产地半夏二氧化硫残留差异大,并且部分核苷成分含量随残留量的增加减少。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半夏中核苷类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半夏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及2020版药典半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含水量、不同熏硫时间对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为建立党参药材的标准化熏硫工艺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ⅨU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对熏硫后的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水分党参经过不同时间熏硫后,发现当党参水分含量分别控制在15%、25%、35%时,熏硫时间分别控制在21 h、18h、15 h以内,二氧化硫低于400 mg·kg-1;水分含量在65%左右或趁鲜熏蒸后,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400 mg·kg-1.结论:二氧化硫残留量与熏硫时药材水分及熏硫时间有相关性,药材水分越高、熏硫时间越长,二氧化硫残留量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中药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从而总结出控制中药中二氧化硫残留的方法,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硫残留的目的。方法:采用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对经不同加工方法处理过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经过不同加工方法处理过的中药中的SO2残留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本项目中的加工处理方法能作为减少中药SO2残留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中药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在不同贮藏时限内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不同预加工处理方法在一定保存时限内对中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影响的变化规律,以达到减少二氧化硫残留的目的.方法 采用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对经不同加工方法处理过的样品在不同贮藏期内SO2残留量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洒醋烘干预加工处理方法能有效降低SO2残留量;随着样品贮藏时间的延长,SO2残留量呈明显正相关减少.结论 本项目中的加工处理方法能作为减少中药SO2残留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肖凌  姜涛  聂晶  程樱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2216-2220
硫磺熏蒸会导致中药材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国家对于中药材及饮片的加工贮藏已不再建议使用硫磺熏蒸的方法。该文为分析硫磺熏蒸对黄芩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蒸馏-离子色谱法对180批黄芩饮片,26批黄芩药材,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采用L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比较硫黄熏蒸前后,黄芩中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以《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二氧化硫残留限量≤150 mg·kg~(-1)计算,74批不合格,不合格率35.9%。不合格样品全部为饮片。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硫熏前后黄酮类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黄酮苷类成分呈下降趋势,黄芩苷含量变化明显。硫磺熏蒸过程中黄酮苷类成分水解成苷元,导致苷类成分下降,此问题对黄芩质量产生影响。黄芩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的打硫现象非常严重,提示监管的重点环节在饮片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西洋参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的酸蒸馏碘滴定方法检测西洋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西洋参样品二氧化硫的含量均低于5mg·kg-1,远远低于国际规定的限量标准;西洋参产地和商品规格与二氧化残留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结论: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西洋参二氧化硫残留量限量标准时应将西洋参作为传统不硫熏的药材对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当归含水量、硫磺用量、熏制及贮藏时间对二氧化硫残留量及阿魏酸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结果当归含水量为15%~20%、硫磺用量为0.025 kg/kg药材、熏制24h的处理当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最小,为251.54 mg/kg;贮藏60d后,各处理当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均有所减少,平均降幅达到54.5%,其中含水量为20%~25%、硫磺用量为0.025 kg/kg药材、熏制48h的处理,在贮藏60 d后当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降幅达73.7%,残留量最少,为78.35 mg/kg;当归含水量为15%~20%,硫磺用量0.025 kg/kg,熏制24 h,阿魏酸损失少,为0.4022 mg·g-1。结论含水量较低(15%~25%)、硫磺用量控制在0.025 kg/kg药材水平、熏制时间较短(24 h)时,熏制后的当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较低,阿魏酸含量同比较高。同时,贮藏60d后,二氧化硫残留量降幅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建立离子色谱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影响其不确定度的因素来源,对各个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定,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最终给出测量结果在95%置信区间下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试验的大黄药材中残留二氧化硫含量测定结果为(189.92±7.14)μg.g-1。结论:建立的不确定度评定法适用于离子色谱标准曲线法测定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6,(9)
目的:分析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原因,为完善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定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元素分析法测定其硫含量,用蒸馏-碘滴定法分别测定穿山甲原药材、炮制辅料(细沙和醋)、砂炒炮山甲和砂炒醋淬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通过与穿山甲原药材含硫量的比较,初步分析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原因。结果:1炮制辅料细沙和醋二氧化硫残留量分别为2.74 mg/kg和3.44 mg/kg。2广西组与云南组无显著差异(P0.05);砂炒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显著高于穿山甲原药材的二氧化硫残留量(P0.05);砂炒醋淬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与砂炒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与炮制辅料、产地无关,与自身存在的微量元素硫有关,超标过程主要发生在砂炒环节中;炮山甲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是否需要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6,(10)
目的:全面了解各使用环节黄芩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状况,为监管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196批全国抽样的黄芩样品,分别选择UPLC测多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黄橙色染料筛查等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6批黄芩样品中,14批黄芩药材全部合格,合格率达100%;182批黄芩饮片,74批不合格,合格率仅5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残留量。结论:黄芩药材总体质量较好,黄芩饮片质量主要问题体现在炮制加工环节硫黄过度熏蒸,提示监管部门监管重点在加工炮制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了解各使用环节黄芩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状况,为监管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对196批全国抽样的黄芩样品,分别选择UPLC测多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黄橙色染料筛查等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6批黄芩样品中,14批黄芩药材全部合格,合格率达100%;182批黄芩饮片,74批不合格,合格率仅59%,主要不合格项目为二氧化硫残留量。结论:黄芩药材总体质量较好,黄芩饮片质量主要问题体现在炮制加工环节硫黄过度熏蒸,提示监管部门监管重点在加工炮制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热处理前后硫熏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和含硫衍生物量的变化规律,评估硫熏党参热处理脱硫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硫熏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采用UPLC-Q-TOF-MS/MS定性和半定量表征硫熏党参中含硫衍生物;对不同硫磺熏蒸时间和不同热处理时间的硫熏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与含硫衍生物含量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术内酯Ⅱ含硫衍生物和白术内酯Ⅲ含硫衍生物为硫熏党参主要特征含硫衍生物。随硫熏程度的增加,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显著增加,含硫衍生物的含量先增加后维持稳定,二氧化硫残留量与含硫衍生物的量之间并不一定呈正相关;随热处理程度增加,硫熏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持续明显下降,但含硫衍生物的量先下降后维持稳定并保持在较高的含量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脱硫所致的党参药材二氧化硫残留与含硫衍生物量的变化并不一定呈正相关。结论:热处理虽然可显著降低硫熏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但药材中仍存在含量较高的含硫衍生物,不能使硫熏党参内在质量恢复到与非硫熏品质一致。因此,热处理脱硫技术不是保证硫熏党参质量的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贮藏时间对硫熏天麻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为解决硫磺熏蒸天麻药材质量和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将天麻与硫磺熏蒸天麻及其饮片在相同条件下贮藏,分别测定天麻8种有效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发现,硫熏后天麻及其饮片中天麻素类含量相比未硫熏天麻显著降低,且硫熏天麻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显著高于硫熏天麻饮片中的,即在相同条件下,硫熏对天麻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天麻饮片。在8个月的贮藏时间内,天麻药材中8种化学成分含量整体变化不大。但贮藏4个月后,天麻、硫熏天麻及其饮片中的化学成分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均出现显著变化,并且天麻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降幅较大,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药材山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情况进行安全性考察。方法:收集共计8份山药样品,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补本规定检测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酸蒸馏碘滴定方法对收集到的山药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二氧化硫含量在100mg/kg以下的山药样品有5份,在400mg/kg以下的3份,均未超过《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及第一增补本规定的二氧化硫残留限量。结论:该法简单,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市场上山药药材的安全性值得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