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筛查并了解高尿酸血症在上海市浦东周康航地区近郊居民中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该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共8 230名居民高尿酸血症及慢性肾脏病的患病情况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6.67%,男性高尿酸患病率高于女性(34.18%比9.56%,P 0.00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P 0.000)。高尿酸血症组男性CKD患病率、女性CKD患病率及总CKD患病率均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男性24.7%比14.5%,女性28.6%比8.3%,合计25.9%比10.8%,P 0.05)。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较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发生CKD(P 0.05)。无论男女,尿酸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CKD(P 0.05),但同等尿酸水平女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较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更易发生CKD(P 0.05)。e GFR与年龄、SUA、Cr、BUN、TG、TC、LDH呈负相关(P 0.000)。结论: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虽地处市郊,但随着区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目前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已达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尽早制定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和有效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车娟 《浙江创伤外科》2013,18(2):255-256
目的 探讨影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的主要相关因素,为高尿酸血症的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健康干预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8至2011年度,进行健康体检的部分事业单位高尿酸血症检出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6例高尿酸血患者中,男性占84.53%,女性占15.47%.从高尿酸血症患者年龄构成看,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年龄段在40~49之间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所占的比例最大,说明生活方式是影响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91.27%.结论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高尿酸血症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ON)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高尿酸血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227例HBV—GN患者中高尿酸血症71例,总发生率31.28%,随着eGFR的下降,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增高。单因素分析发现Scf≥132.6μmol/L、高血压、系膜增生程度、肾小球硬化率、新月体形成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等是其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Scr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为HBV—GN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BV—GN是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常见的病因之一,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认识争议和中医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尿酸水平升高,血尿酸水平与肾衰竭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衰竭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慢性肾衰竭和高尿酸血症互为因果。监测血尿酸和治疗高尿酸血症为预防慢性肾脏病的一个重要策略。但是目前对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文探讨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认识争议和中医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尿酸血症和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可以通过引起炎症、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紊乱等途径引起肾损害, 血尿酸与肾功能水平之间存在关联。虽然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联得到肯定, 但高尿酸血症是否会影响肾功能进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进程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影响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因素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内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48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29.6%.与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的因素为:血清肌酐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肥胖及肾内动脉病变.血尿酸的水平与IgA肾病肾内动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有效地控制血压和体重、降低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可望减轻肾内动脉病变,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市杏林地区18岁以上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09月就诊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和血尿酸水平,对其血尿酸、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厦门市杏林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无论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男性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肌酐升高、血脂异常、血糖升高是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杏林地区成人高尿酸血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与临床影响因素和病理特点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0月住院并同步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患者141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3例,非高尿酸血症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病理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gA肾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约为30.5%,与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和肾血管病变。IgA肾病高尿酸血症与代谢性因素如高血压、肥胖和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管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高],血压高、体重大、合并脂质代谢紊乱、肾功能下降和血管病变易并发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3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期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血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分析蛋白尿、肾功能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78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高尿酸血症137例(高尿酸组),发生率为76.9%;尿酸正常者41例(尿酸正常组)。女性患者高尿酸发生率为85.6%,较男性患者高尿酸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的蛋白尿、肾功能、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中发生率高,但高尿酸血症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日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动态平衡。若血清尿酸水平男>420 μmol/L,女>360 μmol/L则称为高尿酸血症。随着居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密切。尿酸是嘌呤核苷酸代谢中不易溶解的循环终产物,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增加,而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及死亡率。因此做好CKD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高尿酸血症诊断和治疗有多项专家共识和指南,即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是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佛山地区13 324例居民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与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3 3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及血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血压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49.8±97.6)μmol/L,女性为(276.2±84.3)μmol/L,男性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22.6%,女性为11.6%,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P<0.001).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尿酸血症组的肾损害、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0.01).结论:佛山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内地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容易伴发肾损害、高脂血症、高血糖和高血压,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患者的代谢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分为湿热体质组与非湿热体质组,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湿热体质组男38例,女2例;非湿热体质组男56例,女4例。2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体质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VFA)、双侧肱踝动脉波传导速度(BaPWV)、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湿热体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VFA、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湿热体质的产生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合并内脏脂肪型肥胖(VFO)、动脉硬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增加湿热体质的产生风险。结论: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与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患者在SBP、DBP、BMI、VFA、BaPWV、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13.
尿毒清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比例越来越高,文献报道社区成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9.1%,临床上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许多疾病相关,如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衰竭等。临床上通常采取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和丙磺舒促进尿酸排泄以达到降低血中尿酸含量,我们采用中成药尿毒清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疾病,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痛风性关节炎和尿酸盐所致的肾损伤,高尿酸血症对于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独立的损伤因素[1]。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高尿酸血症(HUA)发病渐呈年轻化趋势[2],患病人群直线上升,研究显示2009年上海地区高尿酸血  相似文献   

15.
高尿酸血症所引起的肾病是相当古老的疾病之一.笔者近期所开展的社区居民横断面筛查结果显示,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9.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7.7%,女性为15.9%.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发生率(32.7%)显著高于血尿酸水平正常人群(16.2%).与80年前1/3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肾损害的资料相比,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188例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血尿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等临床生化指标以及病理指标,并对肾脏病理组织进行牛津病理分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特点,应用多元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他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本研究中心188例IgA肾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42例,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2.3%;高尿酸血症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例;与正常血尿酸组(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85例)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男性患者明显增多(χ2=25.2,P<0.001)。本组研究IgA肾病患者肾脏组织牛津病理分型以M1E1S0T0多见;与正常血尿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6,P=0.025)。肾组织免疫复合物IgA沉积于毛细血管袢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χ2=44.69,P<0.001)。IgA肾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为性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IgA沉积于毛细血管袢。 结论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为男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并可能与IgA在毛细血管区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分发病率及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将经过肾活检明确诊断的原发性IgA肾病132例患者按着尿酸水平和血肌酐水平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在CKD3期及以上的患病率显著高于CKD1期及CKD2期的患病率。高尿酸血症组的患者较尿酸正常组高血压发生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水平,以及BMI水平显著升高,其Lee氏分级主要表现为Ⅲ级,随着Lee氏分级的加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尿酸组患者肾脏病理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病变积分,肾小管萎缩均高于非高尿酸组。在CKD3期及以上患者的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更为严重。结论: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者中间发病率更高,其临床和病理损伤均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8.
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由于嘌呤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血中尿酸含量的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HUA).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逐渐被重视,尿酸不再只是诊断痛风和反映肾功能的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以及某些肿瘤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比尿酸正常者伴有更多的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1].现对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相关性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国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内分泌专家,总结国内外有关器官移植术后尿酸代谢异常研究最新进展并参考《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结合临床实践,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与分型、病因、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机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治疗等方面,制定中国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相似文献   

20.
高尿酸血症及其肾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尿酸血症系指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清尿酸含量男性和绝经期女性〉420μmol/L,绝经前女性〉357μmol/L。国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显著增长。国内尚无高尿酸血症的确切发病率,发达国家中正常人群中的高尿酸血症比例约为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