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硅胶对铀的吸附作用,实现了对同时含高浓度硝酸根及微量铀的放射性废液中铀的回收。利用模拟废液进行静态实验,研究了溶液pH值、铀初始浓度、硝酸盐浓度及硅胶比表面积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增大有利于硅胶对铀的吸附;而溶液中铀初始浓度的升高会使铀在硅胶上的吸附效率降低;pH值为8.1时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硝酸根在硅胶上不吸附,且对铀的吸附几乎无影响;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硅胶有利于铀的吸附。利用实际工艺废液进行的动态柱实验结果表明,当pH值为8.1时,硅胶对铀的吸附容量可达22.3 mg/g。吸附在硅胶上的铀可被1 mol/L的硝酸溶液淋洗下来,解吸效率达近100%。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方某铀矿尾渣回填区内放射性核素铀在植物体中富集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铀矿区进行土壤修复的可行性,以及寻找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集矿区内堆浸工位与矿区外尾渣回填治理区常见植物样本,采用ICP-MS测定植物和土壤中放射性铀水平,针对植物对铀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进行评估,筛选出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进一步探索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放射性废物治理。结果表明,经对采集的植物中铀含量检测发现植物的地下部分铀含量高于地上部分,铀主要集中在根部,植物各部位铀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根、叶、茎。矿区内堆浸工位处的大籽蒿根部铀活度为 64.26 Bq/kg;在矿区外尾渣回填区同一植物根部铀活度为0.86 Bq/kg。所调查的北方某铀矿尾渣回填区内所采集的植物中铀含量极低,远小于矿区内堆浸工位所采植物样品中铀含量。深埋回填铀矿尾渣是切实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为原料,用对氨基苯甲酸对其上沿进行修饰,获得了一种新型偶氮杯[4]芳烃羧基衍生物功能化材料5,11,17,23-四(4-羧基苯偶氮基)-25,26,27,28-四羟基杯[4]芳烃(p-TTPTA)。采用FT-IR、1H-NMR、SEM和EDS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吸附材料用量、铀初始浓度及环境温度等对p-TTPTA吸附铀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TTPTA是一种构象稳定、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能与铀离子配位的化合物;在溶液pH=5、铀初始浓度为20 mg/L、p-TTPTA用量为20 mg、吸附时间为8 h、温度为30 ℃条件下,p-TTPTA对铀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93%,说明p-TTPTA对铀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近地表土壤覆盖层中本身活动态U元素含量甚微,而地电化学方法是通过人工电场作用将近地表土壤中的铀离子吸附到提取材料之上,所提取铀含量相对更少,因此需要一种低本底、高效的吸附材料作为离子态铀的吸附材料。选取聚氨酯泡塑作为铀矿地电化学提取吸附材料,进而通过对聚氨酯泡塑的去本底和不同负载剂TRPO、P_(204)、N_(235)吸附铀效率试验,得出体积分数为20%的硝酸能够有效降低聚氨酯泡塑中的U、Th元素本底含量,负载有TRPO的聚氨酯泡塑对室内U元素标准溶液中U元素的提取率达到98.4%,在同等条件下TRPO负载剂的吸附容量更大、吸附效率更高,可作为地电化学提取U元素的理想负载剂。  相似文献   

5.
核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铀污染,植物修复作为修复铀污染土壤的一种经济环保的方法得到广泛关注,而铀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是制约这一技术的关键。本文运用土壤浸取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常见的无机阴离子对土壤中铀的解析的影响,发现CO32对铀的浸取效率在一定范围随其浓度而上升,解析率可高达85%90%;SO42的浓度从5 g/L增加到40 g/L时,铀的解析率从41%增加到53%;铀的解析率与盐析剂NaCl的浓度没有相关性;土壤质量为5 g时,解析剂体积在20 mL达到解析平衡;在浸取前3 d随浸取时间增加铀的解析率逐渐增大,105 h达到解析平衡,平衡解析率可达90%。本实验的开展有利于了解铀在土壤中的吸附-解析机制,对提高土壤中铀的生物有效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高吸附量和较好吸附选择性的聚丙烯腈/氧化石墨烯的偕氨肟化复合材料(■-AO/GO)吸附剂,采用XRD、红外光谱对■-AO/GO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pH值、固液比、吸附时间、铀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剂吸附铀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剂对铀的吸附量随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及铀酰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这些因素达到一定值时,吸附达到平衡。在pH=5、固液比0.6g/L、吸附时间60min、铀初始质量浓度150mg/L的最佳吸附条件下,■-AO/GO对铀的吸附量达237mg/g。■-AO/GO对铀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线,说明■-AO/GO对铀的吸附属于单层吸附。■-AO/GO对铀的吸附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7.
据南非报道,已用吸附在大孔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Levextrel oc1023)上的磷酸三丁酯从硝酸根总浓度为5.5mol/L的硝酸与硝酸铝溶液中萃取铀. 溶液中的铀被强烈吸附,其分配系数随硝酸铝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用兰格缪尔方程描述了这种平衡分配情  相似文献   

8.
海洋占据地球面积的70%,而其中的铀含量是陆地铀矿含量的1000多倍。随着核能发电量的增加,为保障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对非常规铀资源进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水提铀作为解决陆地铀资源匮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包括膜分离、化学沉积、溶剂萃取、离子交换、还原和吸附等方法已经被应用到海水提铀中。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吸附法及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碳材料等吸附材料和还原法中新兴的电还原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方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钙-铀-碳酸络合物对红土吸附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总碳酸和钙离子浓度增大会抑制红土对铀的吸附,当pH=7.0,红土投加量为1g/L,钙离子、总碳酸根和初始铀浓度分别为0.4mmol/L、3.8mmol/L和50mg/L时,红土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4.20mg/g。铀在红土上的吸附形态为UO2(CO3)2-2、UO2(CO3)4-3和UO2CO3(aq)。利用铀-碳酸络合物总量c(UCO3)T可预测红土吸附铀的容量qe,c(U-CO3)T与qe呈非线性关系,其方程为qe=18.2(c(UO2+2)·c(CO2-3)(K1+K2c(CO2-3)+K3c2(CO2-3)))0.36。该研究成果可为铀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着重研究和解决铀和铁的离子交换分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从含有Fe,Cr(Ⅲ,Ⅵ),Ni,Mn,Ag,Al的溶液中分离铀的方法。铀的分离是定量的。少量的醋酸根和硝酸根对分离波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铀富集植物向日葵、博落回和竹柳进行单作与间作,开展铀污染土壤修复实验,研究了各植物富集铀的性能、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有机酸含量以及铀的化学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博落回和竹柳间作时,它们对铀的富集量分别提高了183.50%和24.93%,转运系数分别提高了120.31%和104.3%,修复效率最高。博落回和竹柳间作时,根际土壤中耐受菌Acidobacteria、促生菌Bradyrhizobium以及分泌有机酸真菌Aspergillus的比例显著升高,草酸和丙二酸的含量明显增加。Acidobacteria和Bradyrhizobium等细菌提高了植物对铀的耐受性能和富集性能,Aspergillus分泌的有机酸与铀形成螯合物,增加了土壤中可交换态铀的比例。这些可能是博落回和竹柳间作时修复效率显著高于两者单作时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2.
氧在金属铀表面的初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氧与铀初期反应的动力学性质,实验利用表面吸附分析系统,采用微压PVT方法研究了O2在清洁铀表面的初期吸附反应行为,测量了饱和吸附量和反应概率.结果表明,氧的吸附量趋近一个极大值,约4.3×1015/cm2,粘附概率起初随吸附量增加缓慢减少;氧在清洁铀表面迅速解离,与表面铀原子反应生成氧化物.氧离子扩散通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13.
在新南威尔士东北部托林顿地区的花岗岩和森林覆盖地带进行了简要的试验,研究评价铀的水系地球化学取样的效果。在水系沉积物以及流经含微量铀的钨矿点的水中,均有铀量异常。诸如自然汇水区和水系沉积物中的有机物含量等相互联系的一些因素影响铀的分布,而水系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对铀量的影响最为明显。沉积物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与河道中植物有机碎片和木炭的聚集有关,这是由于为稀疏森林所覆盖的地表受层状冲刷作用所致,特别是在地势高的汇水区内。有机物从季节性流动的河水中吸附铀,在这种环境下,当设计和解释测量结果时,必须仔细考虑水系沉积物中铀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了某铀尾矿区植物资源,并对这些植物的铀积累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尾矿区污染土壤上植物群落较简单,共有高等植物31种,隶属12科,其中:禾本科最多,12种;其次是菊科植物,5种;凤尾蕨科和莎草科植物各3种;其他科各1种。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有28种,占总数的90.3%,其他3种为灌木或小乔木。对这31种植物进行了铀含量测定,结果发现,铀富集量在200 mg/kg以上的植物有14种,占总数的45%,其中富集量在600 mg/kg以上的有3种,分别是水莎草、牧草、小飞蓬。植物体内铀迁移系数大于1的有9种,其中燕麦、牧草、鼠曲草、青蒿中铀的迁移系数较大。这31种植物中,可考虑将水莎草、牧草作为超富集植物应用于铀污染土壤的修复,小飞蓬、盐肤木、枸骨、燕麦、鼠曲草、碎米莎草、龙葵等对铀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新型吸附剂聚偶氮胂-H上铀(Ⅵ)的吸附条件。这种新型吸附剂是一种聚丙烯腈纤维并装填有微粒状螯合吸附剂聚偶氮胂。作出了吸附和解吸曲线并确定动态富集铀(Ⅵ)的条件。最后,拟订了吸附-光度法测定水中铀(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方法,有吸附法、共沉淀法、气泡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和藻类生物富集法等。从提铀效率和防止环境污染来看,吸附法最有发展前途。吸附法使用的吸附剂,以水合氧化钛(钛酸)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最佳。为进一步提高水合氧化钛的吸附性能,日本日立制作公司所属日立研究所和能源研  相似文献   

17.
铀在木纤维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木纤维对铀的吸附特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木纤维的粒度、吸附时间、用量、温度及溶液的pH值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模拟含铀废水中U(Ⅵ)去除率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3时,木纤维对铀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h,且吸附剂粒径越小、温度越高、用量越大,越有利于铀的去除;铀在木纤维上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表明化学吸附主要受动力学控制;木纤维吸附铀是自发的吸热反应。SEM、FT-IR和EDS分析结果表明,木纤维吸附铀后表面形态发生了改变,且在吸附过程中铀主要与木纤维表面活性基团螯合并形成配合物,存在表面络合吸附行为;吸附铀前后的能谱对比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行为。因此,木纤维对铀的吸附机理是以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为辅的混合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EDTA-二氨基二苯并-18-冠-6缩聚物顺、反异构体对铀(Ⅳ)和铀(Ⅵ)在盐酸介质中的吸附行为。研究了盐酸浓度、盐析剂和有机溶剂对铀在两相间分配系数的影响。为了探索吸附机理,本文用类似结构的化合物作吸附铀的对比和从红外光谱均可看出,吸附剂的各配位基在同铀的配合中,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一种测定天然水样品中铀和钍的方法。在用柠檬酸酸化以后,过滤水样品,再加入柠檬酸钠和抗坏血酸。所得的pH3溶液通过4克的DowexlX-8交换柱(柠檬酸根型),在柱中,铀和钍两者均以柠檬酸盐阴离子络合物形式被吸附。用8M盐酸洗提钍,并在8M硝酸介质中,在2克的DowexlX-8交换柱(硝酸根型)上,分离与钍一起被洗提的元素。用IBMK、丙酮和1M盐酸(1∶8∶1V/V)洗涤以完全除去铁,再用6M盐酸处理树脂,之后,用1M盐酸从4克柱中洗提出铀。洗出液中的钍,用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而铀则用荧光法进行分析。本方法被用来测定在奥地利收集的大量水样品,其中包括矿化水。实验结果表明,水中的铀钍含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关系,这就有可能根据样品中的铀浓度来计算样品中近似的钍含量,反之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氧化石墨烯因其优异的吸附性能在放射性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重点关注,通过功能化改性可以进一步提升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氧化石墨烯对铀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然后根据改性方法的不同将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分为共价键功能化改性材料和非共价键功能化复合材料。综合比较了共价键功能化改性材料和非共价键功能化复合材料对铀的吸附性能及分离回收能力,指出这两种改性方法的联合有望成为氧化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