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75例40—7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奥扎格雷钠注射液160mg,每日1次,疗程14天。结果奥扎格雷钠使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明显减少,心电图缺血的ST—T段改善明显。结论奥扎格雷钠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用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一次/d,共14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安慰剂+生理盐水250mL静滴,一次/d,疗程14d,观察奥扎格雷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总疗效、2组抗心绞痛作用评价(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日耗量、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24h总和)、监测血脂、血糖、血凝四项及肝肾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抗心绞痛作用、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疗效显著,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降低,凝血时间较治疗前延长,对血脂、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纤维蛋白原,扩张血管,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与阿斯匹林合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 4 2例UAP患者分为对照组 2 1例和治疗组 2 1例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片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每天用奥扎格雷钠 16 0mg溶于 5 0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连用 2周 ,监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心电图和心绞痛症状等。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和消失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P均 <0 0 1)。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0 0 5 ) ,全血比黏度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 0 5 ) ,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参数 ,更有效治疗UA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用奥扎格雷钠8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一次/d,共14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安慰剂+生理盐水250mL静滴,一次/d,疗程14d,观察奥扎格雷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总疗效、2组抗心绞痛作用评价(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日耗量、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24h总和)、监测血脂、血糖、血凝四项及肝肾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抗心绞痛作用、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疗效显著,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降低,凝血时间较治疗前延长,对血脂、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纤维蛋白原,扩张血管,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杏丁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用丹参和脉络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性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和血细胞比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应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上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42例和观察组(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等;严密监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LT、FIB、PT、TT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LT和FIB高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TT和APT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XB2、6-K-PGF1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不适,自行缓解,且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长春西汀注射液;奥扎格雷钠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1个疗程。结果奥扎格雷钠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LPA水平逐渐降低。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10d血浆LPA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功能相关指标[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率]。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27/3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PAI-1、TXB2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有效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血小板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高血小板聚集率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54例奥扎格雷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二次;对照组55例阿司匹林50mg,每天三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都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Scandinavian卒中评分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提高,治疗组(9.92分)比对照组(6.87分)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扎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是肯定的,而奥扎格雷疗效更显著,使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0例,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对照组则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心电图、血小板电泳率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可明显缓解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改变,治疗后血小板电泳率显著增快,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结论奥扎格雷加灯盏细辛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11.
12.
皮脂蠕形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应用扫描电镜对皮脂蠕形螨某些形态结构进行的观察和描述。发现下列形态结构在两种人体蠕形螨的鉴别上意义较大:除颚体和足体的特异形态外,还包括背基刺、口下板、口孔、足体背面和背足体毛、须跗节上的爪、足爪和末体尾端的皮纹等。根据足节粗壮发达,推测其运动能力较强,足节上的利爪对周围组织可造成一定的损伤。本次观察还描述了雌虫背足体毛,根据背足体毛的形态结构的特点,推测可能是某种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激光致弱弓形虫速殖子接种ICR小鼠腹腔,以期提高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激光照射能够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分裂能力。照射虫体免疫小且能诱导产生持续升高的IgG抗体。免疫民经弓形虫RH株攻击后,其发病和死亡时间延长,表现出部分的保护性免疫力。提示:激光对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明显,可望在弓形虫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烷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将传统吸人麻醉药氟烷与新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比,用高压液相技术分析肝线粒体膜磷脂在麻醉药作用后的脂质成分改变。结果氟烷在低浓度即可使肝线粒体主磷脂降解,溶血卵磷脂增加,在高浓度时有不可逆转的肝细胞损伤作用;而七氟醚只有主磷脂降解。溶血卵磷脂增加的倾向。结论氟烷致肝线粒体脂质改变可能为氟烷性肝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