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为其应用于控制斑块易损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IGF-1干预组、辛伐他汀干预组。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处死后解剖分离腹主动脉斑块标本,组织染色测量斑块纤维帽厚度及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的比值;免疫组化测量斑块平滑肌细胞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1组与模型组比较,在斑块肩部及顶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组与IGF-1组,两者帽核比均大于模型组帽核比。而IGF-1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干预组平滑肌细胞含量均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而辛伐他汀组平滑肌细胞含量增多趋势最明显。结论应用IGF-1可以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斑块的组织机构,使易损斑块的纤维帽厚度得到加强,从而使斑块破裂的可能性下降,达到稳定斑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研究多采用单纯饲喂高脂饲料、正常或高脂血症动物动脉内膜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目的:拟采用喂养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1/03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单纯饲喂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结合组,每组10只.高脂饲料由普通颗粒饲料+4%胆固醇+10%猪油组成+10%蛋黄粉组成.方法:单纯饲喂高脂饲料组单纯喂养高脂饲料,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结合组喂养高脂饲料4周后,行腹丰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主要观察指标:12周后取主动脉行病理检查,计算机计算脂纹脂斑厚度,内、中膜厚度,内膜厚度比值,并进行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12周后,两组兔血脂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蚩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结合组升高更明显(P<0 05).喂养高脂饲料的两组动物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横段而纤维斑块切片出现钙化.与单纯饲喂高脂饲料组比较,高脂饲料与动脉内膜损伤术结合组内膜明显增厚,形成了明显的斑块及纤维帽结构,斑块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值增加明显(P<0.01).结论:所诱导产生的斑块与人类斑块成分具有一定相似性,包括斑块的纤维帽、钙化、脂核等,提示采用动脉内膜损伤与高脂饮食结合方式来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模型是可行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3.
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磁共振成像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MRI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以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拉伤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前、后各进行1次MR扫描,之后处死动物,获得主动脉病理资料。对扫描所得数据与病理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11只实验兔存活,MRI显示主动脉均呈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变。其中7只成功诱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共检出75个斑块,其中14个为易损斑块,61个为稳定斑块。MRI表现与病理学所见在纤维帽厚度、斑块面积、脂核面积方面相关度较高。与稳定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核以及高脂核/斑块面积比等特点。脂核/斑块面积比是斑块易损性的较强预测因子。结论 MRI能够区分兔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可作为无创检测易损斑块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制备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寻求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单纯高脂喂养(对照组)、高脂喂养+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实验组1)、高脂喂养+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实验组2)、高脂喂养+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实验组3)4种方法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模型,对比评估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腹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兔腹主动脉粥样斑块回声类型的占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粥样斑块形成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的斑块数量较实验组1、实验组2多。结论高脂喂养+腹主动脉球囊拉伤术+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是一种稳定、高效的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方法,其建模效果优于其他3种方法,是一种稳定、高效的建立斑块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单纯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较常见。目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分别单纯高脂饮食、高脂饲料+脂肪乳灌胃以及高脂饲料+小牛血清白蛋白3种不同的方法喂养兔构建动脉硬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结果与结论:各组兔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单纯高脂组可出现高脂血症,未发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脂+脂肪乳灌胃组可形成纤维斑块;高脂+小牛血清白蛋白组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证实,高脂饲料加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较成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18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白介素18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在促进易损斑块形成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30只同龄、同体重雄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新西兰大白兔制成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采用析因设计,给予白介素18进行刺激,以不同的白介素18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组合作为新处理组,将60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随机分入新处理组中(n=5),测量在不同刺激时间和刺激浓度下,纤维帽的厚度与脂核横截面厚度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纤维帽的厚度随着白介素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的增加而降低(P<0.01).脂核横截面厚度随着白介素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升高(P<0.01),帽/核比值随着白介素18的浓度及刺激天数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白介素18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纤维帽的厚度变薄、脂核横截面厚度增加、帽/核比值降低,促进易损斑块表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炎性过程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喂食普通兔料)、高脂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阿司匹林组(喂食高脂饲料并给与阿司匹林干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斑块区环氧合酶-2(COX-2)、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情况。结果病理学大体观察,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阿司匹林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59.6±13.7)%和(49.3±7.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参数分析显示,斑块最大厚度、管腔狭窄度和斑块所占周径比值3个指标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阿司匹林组斑块区COX-2表达、巨噬细胞含量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也低于高脂模型组。结论阿司匹林能明显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大小及程度并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抑制斑块内COX-2的表达以及后继的炎症过程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I在识别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设置实验组16只,对照组4只,结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和间断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建模后2、3、4个月分别行高分辨MR成像.通过测量腹主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管腔面积、管壁信号增强程度等指标,观察腹主动脉壁的重构过程,并对模型最终的斑块成分进行MRI和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 对17只兔(实验组14只,对照组3只)完成3次MR检查,并获得组织病理学结果.MRI显示,实验组腹主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逐渐增厚,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腹主动脉管腔进行性扩张,管壁强化程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但演变过程不明显.另外,MRI对兔腹主动脉硬化斑块的成分判别限制在纤维、脂质和钙化斑块,对纤维斑块、脂质斑块识别率较高.结论 高分辨MRI可以无创性地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腹主动脉管壁重构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对动脉硬化斑块的预后和药物干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评价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以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炎症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160只新西兰兔行高脂饮食联合腹主动脉内膜损伤术,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所有动物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饮食)、A组(高脂饮食+阿司匹林)、T组(高脂饮食+瑞舒伐他汀)和AT组(高脂饮食+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每组各40只;每组动物又随机分成1周组、2周组、1个月组和2个月组,每组各10只。分别于相应时间点行腹主动脉MR检查,分析斑块负荷即管壁标准化指数(NWI)的变化。MR检查后立即处死动物,尸检取得腹主动脉标本,行HE染色和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腹主动脉斑块形态学、斑块巨噬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 A组、T组和AT组NWI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减低(1周、1个月及2个月时,P0.05)。随时间延长对照组动脉内膜逐渐增厚;在各时间点A组、T组和AT组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均较对照组减轻。在2个月时,A组、T组和AT组的巨噬细胞含量较对照组减少。结论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和两药联合均能抑制斑块进展,减轻斑块内炎症反应;高分辨MRI可用于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试验组(15只)和对照组(9只),试验组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后喂养高脂饮食,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于6,12,18周分别处死动物,分离腹主动脉,检测脂质和脂蛋白,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巨噬细胞在斑块处的表达及定位。结果:高脂饮食喂养后6周,兔动脉内皮受损,12周和18周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高,主要位于内膜斑块的中下部分;巨噬细胞表达量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而增多。结论:巨噬细胞的表达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斑块不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