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料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近50年来气温增高1℃左右。为了分析气候变化对未来南水北调水源区需调水量的影响,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WCRP的CMIP3数据,运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气候变化情景对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径流量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水源区需调水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并为分析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线路长、涉及面广,其调度方案需协调水源区汉江丹江口水库和受水区4省(直辖市)的供水,统筹考虑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用水需求,调度目标及维度十分复杂。为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水量调度方案,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规划、可研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水量调度体系、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编制技术路线,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7~2018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编制为例开展了研究,指出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在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的3 a时间得到了有效应用,为未来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的完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复杂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方式不仅具有调水工程所共有的复杂性,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特点。中线工程布局的系统性和供水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中线工程体系的复杂性;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水源区水量调度和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复杂性体现了中线水量调度的复杂性;而工程管理体制的多层次性和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的复杂性则表明中线工程管理的复杂性。针对上述复杂性,提出了建立顺畅、现实、可行的运行管理体制,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水量调度体系,研究相关保障措施等对策,为进一步研究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方式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与运行在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的同时,对水源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线工程对于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很难采用单一指标进行描述和定量测算。以河南省水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方法(AHP),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水源区经济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指标相互间的区间判断矩阵,最后,利用最优传递矩阵的方法计算得出了各层指标的权重,计算中线工程对河南省水源区各产业的影响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河南水源区第二产业发展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5.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及不同的气候区,水源区和各受水区降水丰枯变化存在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不同的丰枯遭遇状态将孕育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本文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四个受水区的降水丰枯遭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建立了贝叶斯网络丰枯遭遇风险管理模型,定量直观地描述了水源区与四个受水区之间复杂的降水丰枯组合关系,对模型中各结点的参数进行了辨识,计算了水源区与各受水区不同的丰枯组合状态对调水不利的风险概率。通过所建模型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功能,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未来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丰枯遭遇及其风险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成果将为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Copula理论,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SPEI的联合分布,并结合未来气候模式数据,研究了变化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各时期干旱遭遇概率变化及其对工程运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去几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总体呈现变旱趋势;在RCP4.5和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汛期、非汛期及全年同旱事件发生概率较现状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汛期遭遇同旱和非汛期遭遇同重旱的概率明显增大,增加的幅度分别达到2.99%~6.1%和2.67%~3.63%。在未来变化情景下,水源区与海河受水区干旱遭遇变化可能会对工程运行带来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相应的适应性对策以保证工程的正常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4个受水区的降水丰枯遭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建立了贝叶斯网络丰枯遭遇风险管理模型,定量直观地描述了水源区与4个受水区之间复杂的降水丰枯组合关系,对模型中各结点的参数进行了辨识,计算了水源区与各受水区不同的丰枯组合状态对调水不利的风险概率。通过所建模型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功能,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未来运行中可能发生的丰枯遭遇及其风险进行了仿真研究,该成果将为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因工程而受益的各方应向受损方进行补偿。以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和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析了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基于经济外部性理论及水源区3县与邻近3县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结果,提出了生态补偿原则、主体、标准和方式,补偿资金筹措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京津和华北地区缺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特大型工程.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因此,搞好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安全、水源水质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河南部分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宗坤  吴赛  葛巍  谢国庆 《人民长江》2016,46(12):113-117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长、影响范围广、征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而导致风险评估难度较大等问题,在分析影响征迁安置工作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征迁安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层风险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潮河段征迁安置为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较为一致。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为同类工程征迁安置风险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初始水权分配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遵循水权分配原则,建立水量分配指标体系,构建水权分配的层次结构图,应用模糊综合决策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多方案多层次的模糊优选,建立初始水权分配的数学模型,并对我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调水量进行了分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AHP(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及算法,应用AHP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计算,实现了风险因素的排序,找出了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成果概况"汉江流域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保障技术"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该技术统筹汉江流域内外用水和控制性水库群、引调水工程等的调度,建立了完善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体系。通过干支流控制性水利工程调度及分河段水资源调度配置,实现了水库群—引调水工程—区域水量联合调度。以该技术为基础,开发了功能齐全的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高。该技术在汉江流域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量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研究流域,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等资料,采用1980—1990年日资料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和检验,研究了SWAT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大气环流模型多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特别排放情景下21世纪降水、气温、径流、蒸发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与基准期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1世纪气温将持续增高,年降水量将增加,径流量较基准期将出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21世纪40年代年径流量开始较基准期增加,预示着水源区的水资源在21世纪前期将出现减少,21世纪中后期将增加。未来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径流变化影响不大,总体来看有利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郧阳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科学管控、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和水量调度等重大问题,也关系着郧阳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郧阳地区水资源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该地区的水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关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工程规模大、投资多、调水量大、输水距离长、涉及流域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从建章立制、安全巡查、重点部位防范、水量联合调度、水质达标、水价合理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论述了确保工程运行平稳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汉江水资源将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调水需求,迫切需要从长江干流引水作为补充。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期需调水量和调水过程。对大宁河剪刀峡水库和三峡水库的调水量和调水规模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最终的调水工程布置方案。该方案可充分利用大宁河水资源、减少抽水费用、占地少且对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郑野  聂相田  苏钊贤 《人民黄河》2023,(4):92-95+101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核心要素。从水质水量双视角出发构建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水源区为例进行生态补偿量测算,并对受水区各省市生态补偿量进行了分摊测算。结果表明:河南水源区对受水区水质产生正外部性影响,从水质角度受水区应向河南水源区补偿2 667.89万元;河南水源区为受水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从水量角度受水区应向河南水源区补偿21 719.55万元;以受水区用水比例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权重对总补偿额24 387.43万元进行生态补偿量分摊测算,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分别应承担补偿量为4 755.55万、2 560.68万、7 682.04万、9 389.16万元。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水源区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和工程的成败。陕南的汉江、丹江流域是水源区的腹地。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水质水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陕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源区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调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处理好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有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输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水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水源区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和工程的成败.陕南的汉江、丹江流域是水源区的腹地.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水质水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陕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源区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调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处理好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有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输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