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失血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对于非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即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液体复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液体复苏,强调即刻大量快速补液,使机体收缩压迅速上升至90mmHg以上,但在大量液体复苏过程中常遇到出血量增多的情况,死亡率较高。本文将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用中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活动性出血休克家兔的限制性液体复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家兔对不同剂量平衡盐溶液复苏的疗效.方法 用股动脉放血方法复制活动性出血的家兔休克模型,40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5组(n=8):不输液对照组(N4组),大剂量液体复苏组(125 mL/kg,N3组),中剂量液体复苏组(92mL/kg,N2组),小剂量液体复苏组(57 mL/kg,N1组),假手术对照组(N5组).抽血使各实验组动物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并维持30 min,然后用不同剂量平衡盐溶液复苏,再观察动物120 min或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各组动物活动性出血量、死亡数、血细胞比容(Hct)、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肾脏皮质SOD活性.数据分析采用SNK-q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N5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N1,N2,N3组(P<0.01);N4组的各项指标均劣于N1,N2,N3组(P<0.01);N3组的出血量、死亡数明显高于N1,N2组(P<0.01).N3组的SOD明显低于N1和N2组(P<0.01).随着复苏液体量的增加,Hct逐渐减小,观察期内N2,N3,N4组MAP逐渐下降,死亡数增加.结论 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机体,应行限制性液体复苏(57~92 mL/kg).  相似文献   

3.
溶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兔循环功能的影响,以筛选较为适宜的抗休克补液温度.方法将实验兔(n=30)以随机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n=7)、温热组(n=8)、常温组(n=7)、低温组(n=8).选择休克前(t1)、休克模型形成后30min(t2)、液体复苏后1h(t3)、2h(t4)、4h(t5),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休克指数的变化.结果温热组失血性休克兔在液体复苏后心率稳定,而常温及低温组心率明显下降.液体复苏后4 h,温热组与常温组、低温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温热组平均动脉压升高平稳,常温及低温组曲线有一定波动.液体复苏后4h,低温组平均动脉压较低,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中心静脉压、休克指数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温热液体复苏使休克兔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较为平稳,有助于改善休克兔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对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将60只远交群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10只:NC组为对照组;NF组为休克不复苏组;NS40、NS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80、NS100(大量液体复苏组).各液体复苏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35~4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输注,使血压维持在各相应水平.输液1 h后,各液体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大鼠的MAP≥90 mm Hg.结果 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大量液体复苏组,肺组织病理学损害、酸中毒程度较大量液体复苏组明显减轻.NS60组有9只大鼠存活超过72 h,NS40组3只存活超过72 h,而NF组与NS80、NS100组无一只存活超过72 h.结论 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及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肺损伤,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传统的复苏认为创伤性休克患者积极补液进行抗休克是关键。但目前大家比较多探讨是在休克早期,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延迟复苏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虽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但这一观点对传统的复苏模式是一个挑战。通过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即刻复苏与延迟复苏、不同液体复苏、补液量及速度的比较,重新认识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概念。1液体复苏时机的选择1.1即刻复苏指以最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灌注,防止休克的进一步发展,是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传统的方法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休克指数对估计急性失血患者的失血量及据此指导护理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监测198例急性出血性患者心率、收缩压及休克指数,并分析其与出血量的相关性,以此指导护理观察及救治.结果 休克指数较单一根据心率、收缩压指标评估各种急性出血性疾病出血量更为敏感和准确.结论 休克指数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可作为临床护理观察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及适宜的血压范围.方法 采用修订的Capone等方法 制备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体克模型.60只SD(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C组,正常对照组;NF组,休克不复苏组;NS40、NS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80、NS100组(大量液体复苏组).备液体复苏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35~40mmHg时分刺给予生理盐水输注,使血压维持在各相应水平.输液1h后,备液体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大鼠的MAP≥90mmHg.监测出血量、输液量、存活时间、存活率、碱缺失、红细胞比客、心、脑、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在出血未控的制的情况下,大量液体复苏组(NS80、NS100组)、出血量和输液量明显大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40、NS60组)(P<0.05).NS60组有9/10只大鼠存活超过72h,NS40组3/10只存活起过72h,而NF组与NS80、NS100组无1只存活超过72h.NS40、NS60组大鼠的心、脑、肾病理学损害明显轻于大量液体复苏组.NS40组心、脑、肾病理学改变较NS60组明昱.结论 在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大鼠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较为适宜的血压范围是MAP保持在55-65mmHg左右(平均60mmHg).  相似文献   

8.
不同补液强度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早期血清乳酸及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液体治疗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早期血清乳酸及钾的影响.方法 采用控制性颈动脉放血法建立持续出血性休克兔模型,共42只,随机分为3组,各14只,无补液组不输液;大剂量复苏组按失血量两倍输液,速度参照平均动脉压70~ 80 mm Hg目标值调整;小剂量复苏组按失血量1倍输液,速度参照平均动脉压50~60 mm Hg目标值调整,于休克前及液体治疗1、2、3、4 h分别检测血清乳酸及钾浓度,观察病死率.结果 小剂量组血清乳酸及钾浓度在治疗1、2、3、4h均显著低于无补液组(P<0.05)和大剂量复苏组(P<0.05),4h病死率(1/14)显著低于无补液组(10/14),而大剂量组病死率(5/14)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降低未控制失血的创伤出血性休克早期病死率,小剂量补液较快速大量补液更有利于抑制酸中毒进展及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源性脓毒性休克合并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的疾病特点,探讨液体复苏对休克治疗的影响以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8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PiCCO监测并成功复苏的肾、输尿管碎石手术后并发肾源性脓毒性休克伴严重肺毛细血管渗漏患者,均以入院为起点,休克纠正或转出为终点,记录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液体出入量、液体净平衡、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乳酸水平和X线胸片等指标,分析其内在联系,探讨肾源性脓毒性休克疾病的特点和PiCCO监测在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8例患者手术后4.5 d(中位数)出现脓毒性休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毛细血管渗漏和低氧血症.入ICU时EVLWI均值为(22±7)ml/kg,PaO2/FiO2为(164±82) mm Hg(1 mm Hg=0.133 kPa);液体复苏均采用保守性策略,平均液体入量为(2412±1121) ml/d,液体净平衡-553 ml/d;中心静脉压(CVP)和GEDVI分别维持在(9±3)mm Hg和(749±236) ml/m2.其中6例使用呋塞米利尿,平均剂量(264± 133) mg;7例需要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平均使用天数为(4±1)d;7例需要机械通气,通气时间(8±6)d.8例患者治疗后脓毒性休克均纠正,EVLWI下降至(11±3) ml/kg,肺部渗出吸收好转,平均住ICU天数(17±11)d.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和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1和0.70(均P<0.05).结论 准确评估血容量状态尤其是血管外肺水程度,参照血流动力学指标采取保守性液体复苏策略以及强调控制血管外肺水是成功救治肾源性脓毒性休克的关键,PiCCO是判断患者容量状态、指导液体复苏和评价治疗效果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对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将60只远交群大鼠随机分为6组各10只:NC组为对照组;NF组为休克不复苏组;NS40、NS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S80、NS100(大量液体复苏组)。各液体复苏组在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降至35-40mmHg(1mm Hg=0.133kPa)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输注,使血压维持在各相应水平。输液1h后,各液体复苏组均给予手术止血、回输血液及给予足量的液体输注,保持大鼠的MAP≥90mmHg。结果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大量液体复苏组,肺组织病理学损害、酸中毒程度较大量液体复苏组明显减轻。NS60组有9只大鼠存活超过72h,NS40组3只存活超过72h,而NF组与NS80、NS100组无一只存活超过72h。结论创伤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及不同的液体复苏压力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肺损伤,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传统液体复苏模式的差异,评估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妊娠期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可行性.方法: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救治的以产科因素导致的中重度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孕产妇95例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L组,n=48)与传统液体复苏组(T组,n=47),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L组与T组比较,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输液量明显减少(P<0.05);术前L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均优于T组 (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妊娠期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具有可行性,与传统的液体复苏模式相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血管容量状态、容量反应性是决定补液量恰当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超声心动图、特别是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前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 ,临床上主张在彻底控制大出血前快速大量输注液体 ,尽可能地将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种观念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因为这可能会严重扰乱机体对失血的代偿机制 ,并加速机体内环境的恶化。近几年来 ,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 ,早期的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从而改善预后。1 限制性液体复苏概述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体复苏 ,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时 ,通过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脓毒症休克时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关系.方法 取8只幼年猪,颈内静脉推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100tμg/kg)制作脓毒症休克模型,出模后予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分别在动物模型制作前、休克时、液体复苏1h及6h时点超声探测下腔静脉最大径(IVCmax)、最小径(IVCmin)并计算呼吸变异指数(IVCrvi),同时记录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胸廓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容积(GEDV)、每搏输出量变异指数(SVV)和心脏指数(CI).采LSD-t检验比较液体复苏前后IVCmax、IVCmin、IVCrvi及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解IVCmax、IVCmin及IVCrvi与PiCCO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液体复苏1 h IVCmax、IVC min、GEDV、ITBV及CI均显著大于休克时(P<0.01),SVV及IVCrvi均显著小于休克时(P<0.01);液体复苏6 h IVCmax、IWCmin、GEDV、ITBV及CI均显著大于休克时(P<0.01)及液体复苏1h(P<0.01),SVV及IVCrvi均显著小于休克时(P<0.01)及液体复苏1 h(P<0.01).IVCmax与SVV有相关性(P =0.024),与GEDV、ITBV及CI无相关性;IVCmin与SVV、GEDV、ITBV及CI均有相关性(分别P=0.009、P=0.003、P=0.001和P=0.015);IVCrvi与SVV、GEDV、ITBV及CI均有相关性(分别P=0.007、P<0.01、P<0.01和P<0.01).结论 下腔静脉管径及呼吸变异指数与PiCC0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以为临床医师快速评估血容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超声动态监测对评估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因休克需要进行容量复苏患者50例,自入住ICU起动态观察左心收缩功能,测定血清BNP水平以评估是否出现心衰,同时观察复苏期间的CVP、血清肌酐及液体平衡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存活41例,病死9例,共进行床旁心肺超声监测360次。存活患者的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在(22.2±4.7)h达到高峰值,最高阳性切面数量为(3.4±0.9)。病死患者的液体正平衡量大,肺超声B线阳性切面数较存活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容量复苏患者在复苏后期存在容量超负荷现象,肺部超声动态监测B线变化能精确地反映机体的容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谭嘉韬  赵煜  李巍  狄文佳  宋哲 《华西医学》2006,21(2):233-234
目的大面积烧伤后,当体液丢失到一定程度便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延迟复苏会发生休克,需要加以大力复苏。本组病例观察在严重烧伤延迟复苏状况下,在临床上怎样通过补液迅速纠正休克。方法通过对41例烧伤面积大于50%TBSAⅡ度~Ⅲ度、因延迟复苏导致休克的患者,进行快速补液复苏。观察休克期补液量、尿量、脉搏、呼吸、TC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快速补液后2h内输人液体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40·1±5·6)%,第一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一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36·4±18·7)%;第二个24h实际补入量占第二个24h公式计算量的(120·6±5·8)%。快速补液后,尿量大幅增加,TCO2上升,未出现心肺功能不全情况,休克纠正率85%。结论烧伤休克延迟复苏需要加快补液速度、加大补液量,输液量不受输液公式的限制。快速补液可以迅速纠正休克。临床上通过尿量、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血中TCO2水平等临床指标来指导休克延迟复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渗透压、不同氧浓度液体对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 在海拔3 658 m地区按压力-容量监测(Weigger)法复制失血性休克SD大鼠模型,失血1 h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75 g/L的高渗盐水、60 g/L右旋糖酐40注射液、75 g/L高渗盐水加60 g/L右旋糖酐40溶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霍姆)注射液4 ml/kg进行复苏(制成高氧溶液,以4 ml/kg经颈外静脉注入),观察不同液体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压、血气、心室内压、肺和脑组织含水量、存活时间和2 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给予休克动物不同液体治疗后,均能升高血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加左室收缩压,提高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P<0.05或P<0.01).但以高渗液体和高渗高胶液体复苏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尤其以加氧后的高渗高胶液复苏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成倍增加,并且血压稳步上升,PaO2明显增高,左室收缩压明显提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明显变化,4 ml/kg液体量不增加肺、脑组织含水量.高氧液体复苏对右心室压力没有影响,在加氧液体复苏的开始右心室压力有明显降低,说明静脉输氧能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室功能.结论 不同渗透压、不同氧浓度液体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均有治疗作用.但以加氧后的高渗高胶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对估计急性失血患者的失血量及据此指导护理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监测198例急性出血性患者心率、收缩压及休克指数,并分析其与出血量的相关性,以此指导护理观察及救治。结果休克指数较单一根据心率、收缩压指标评估各种急性出血性疾病出血量更为敏感和准确。结论休克指数能更早、更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可作为临床护理观察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容量平衡盐液对初进高原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复苏效果 ,明确其液体复苏有效量及限量。方法 :初进高原 (西藏拉萨 ) SD大鼠 12 6只 ,戊巴比妥钠麻醉 ,维持血压 5 0 m m Hg( 1mm Hg=0 .133 k Pa) 1h加油酸 ( 5 0μl/ kg)静脉注射复制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模型 (正常对照组不放血、不给油酸 )。第一部分实验 6 3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失血性休克不复苏组、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不复苏组、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输注失血量 0 .5倍、1倍、1.5倍、2倍和 3倍的乳酸林格氏液 ( L R)和 1倍失血量 L R加甘露醇( 10 m l/ kg)组 ,观察液体输注后 15、30、6 0和 12 0 m 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 ,30和 12 0 min的血气指标变化和 12 0 min肺、脑含水量变化 ,每组 7只动物。第二部分实验观察不同容量 L R输注对休克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 :0 .5倍容量 L R输注可明显改善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 ( MAP)、左心室内压 ( L 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 dp/ dt 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延长存活时间 ( P均 <0 .0 1) ,不增加休克动物肺、脑含水量 ,对血气指标无明显影响 ;1倍容量 L R输注可轻度改善休克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 ,轻度延长存活时间 ,增加肺含水量 ,对血气指标无显著影响 ;1.5倍、 2倍  相似文献   

20.
溶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溶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的影响 ,筛选较为适宜的抗休克补液温度。方法 将实验兔随机分为 4组。假手术组不制作休克模型及液体复苏。温热、常温、低温组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后 ,给予 3倍失血量的平衡液及自体血复苏 ,液体温度分别控制在 (39.5± 1.3)℃、(2 0 .6± 1.3)℃、(10 .7± 1.6 )℃。选择休克前、休克模型形成后 30min、液体复苏后 1、2和 4h观察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血乳酸的变化。结果 液体复苏后 1h ,温热组PaO2 高于常温组及低温组 ,有统计学差异。液体复苏后 4h ,低温组及常温组PaCO2 低于温热组 ,有统计学差异。液体复苏后温热组呼吸较为平稳 ,动脉血 pH、SO2 上升时相较早 ,乳酸下降幅度较大。结论 温热溶液复苏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纠正酸碱失衡有一定意义。选用温热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