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谭文波  王杰  杨多  李仕堂 《四川医学》2005,26(7):767-768
目的观察膀胱癌和卡介苗(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48例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丝裂霉素40mg和BCG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内灌注。各灌注6次。以后每间隔2个月灌注1次,持续1年。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6个月。肿瘤复塞率为10.4%。结论丝裂霉素和BCG交替膀胱灌注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徐强  宗朝晖  邢家龙 《河北医学》2003,9(7):627-628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和顺铂(DDP)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用卡介苗120mg和顺铂40mg作每周交替膀胱灌注,各12次后改每二月灌注一次,持续二年。结果:随访6年平均3.2年,复发率为8%。结论:卡介苗和顺铂交替灌注可以有效地减少膀胱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吉西他滨与卡介苗联合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与卡介苗(BCG)联合灌注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5例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GEM+BCG联合应用组39例,术后立即用吉西他滨1000rag灌注治疗,术后1周GEM2000rag再次灌注治疗,术后2~7周每周BCG灌注治疗1次,以后每个月BCG灌注1次,持续2年。每周行卡介苗灌注治疗。(2)BCG组46例,术后每周灌注1次,连续7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其中BCG+GEM联合应用组复发率为10.5%,BCG组复发率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EM和BCG联合膀胱灌注预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BCG灌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方法74例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1)卡介苗(BCG)加丝裂霉素C(MMC)组(35例),MMC4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6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2)BCG组(39例),BCG120mg+生理盐水50ml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后改为1个月1次维持至2年。结果随访6~36个月,BCG加MMC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BCG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2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CG加MMC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优于单用BC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噻替哌和卡介苗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术后应用噻替哌40mg和卡介苗60mg,每周1次进行交替膀胱灌注,共灌注12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结果 随访2-9年,平均4.6年,肿瘤复发率为8.1%。结论 噻替哌和卡介苗交替膀胱灌注具有协同治疗,经只应用其中一种可明显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剂量(40mg)卡介苗(BCG)膀胱灌注与常规剂量(120mg)膀胱灌注比较,评价其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均分为三组。1组:常规剂量灌注组(BCG 120mg);2组:半剂量灌注组(BCG 60mg);3组:小剂量灌注组(BCG 40mg)。术后1周开始BCG+生理盐水50mL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6次后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活检等随访监测,比较各组间膀胱癌的复发率及灌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1、2、3组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5.2%、14.3%、18.0%,2、3组分别与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vs1=0.02,P>0.05;χ23vs1=0.13, P>0.05)。1、2、3组膀胱灌注卡介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10%、6%,3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组(χ2=4.07,P<0.05)。结论小剂量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等同于常规剂量,而灌注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介苗(BCG)与丝裂霉素(MMC)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5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MMC)20mg加生理盐水4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2周BCG120mg加生理盐水60ml稀释后行膀胱灌注,术后3周MMC,术后4周BCG,依次类推,每周1次,两种灌注方法序联交替进行,灌注3月后复查行膀胱镜检,如无特殊发现改为2周1次,3月后再次复查膀胱镜。以后改为1月灌注1次,后改为3月1次,最后为半年1次,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随访10月至4年,平均2.4年,肿瘤复发率为5.55%。结论:卡介苗与丝裂霉素序联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明显降低了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免疫化学疗法在降低肿瘤复发率和延长无瘤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用免疫药物或单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剂量卡介苗(BCG)、丝裂霉素C(MMC)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01年6月的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的临床资料,29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卡介苗60mg、丝列霉素C 10mg交替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间歇3个月,再每月1次,持续12个月。其中Ta、T1期22例、T2期23例。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12~24个月,45例患中,共有2例复发,均为TURBt后T2病人,总有效率95.2%,无全身不良反应,仅2例应用BCG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小剂量MMC、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病人耐受性强、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更佳膀胱内灌注方案。方法:将4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浅表性膀胱癌分为两组:A组(21例)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加卡介苗素,B组(21例)膀胱内单纯灌注丝裂霉素。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开始灌注,每周1次,共6次,然后每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2-28个月,A组复发1例,复发率4.8%,B组复发7例,复发率33.3%,两组复发率的并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素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膀胱癌的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韩志兴  王涛  薛芃  赵玉千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2-1522,1568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长期有效性。方法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URB t术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40 mg/次,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2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到术后2年。对照组为术后拒绝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或灌注仅1~2次者。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观察其在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60例患者,4例失访,随访时间18个月~11年,平均78个月。64例中坚持灌注治疗2年者49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2%、16.3%、22.4%、34.7%;对照组15例,随访11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4%、54.5%、63.6%、72.7%。维持灌注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47个月,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为26个月。结论 TURB t术后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可有效降低膀胱癌的近期及远期复发率,THP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内灌注卡介苗(BCG)+白细胞介素2(IL-2)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应用卡介苗,40例应用BCG+IL-2患者定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为2年。结果 BCG+IL-2组和BCG组手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5.0%(6/40)和23.5%(8/34)。结论膀胱癌术后定期BCG+IL-2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徐桂范 《黑龙江医学》2008,32(5):373-374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 20 mg/30 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12次。以后1次/2周,共6次,然后1次/月,共6次,最后1次/3个月,共4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18-45个月,平均31.35个月,术后2年无肿瘤复发,2年后膀胱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5.5%。结论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13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的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 10mg溶于 30ml生理盐水中膀胱灌注 ,每周一次 ,连续 10周 ;每两周一次 ,连续 10周 ;以后每月一次 ,维持 2~ 3年。结果  1年内复发 1例 ,2年内复发 1例 ,11例 3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羟基喜树碱用于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的膀胱灌注疗效确切 ,且副作用少而轻。今后应对其药代动力学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灌注对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12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次30mg,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个月后改为每月治疗1次,总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坚持完成灌注治疗者118例,对118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每3个月做膀胱镜及相关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复发7例,6个月复发率为5.1%;术后12个月复发12例,12个月复发率为10.2%;总复发19例,总复发率为15.3%。治疗期间副反应轻微。结论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