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醚二元醇(N21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有机硅改性剂,合成了KH-550改性聚氨酯聚合物。考察了KH-550用量对改性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KH-550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稳定性好,膜的手感柔软,吸水性降低,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并利用IR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四氧化三铁表面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水解时间、pH等因素对KH-550水解电导率的影响,讨论了Fe_3O_4与KH-550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Fe_3O_4表面羟基数的影响。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对偶联后的四氧化三铁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Fe_3O_4/KH-550/PAM磁性高分子复合物,并用IR对磁性高分子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蓖麻油硅氧烷双重交联改善水性聚氨酯的耐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酐聚酯多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和甲苯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选用蓖麻油及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交联剂,通过预聚物的合成和水相扩链两步反应,制备了水性聚氨酯,研究了蓖麻油和KH-550用量对水性聚氨酯力学性能、附着力和吸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蓖麻油质量分数为10%、KH-550质量分数为1%,经过双...  相似文献   

4.
李子东 《粘接》2008,29(3):36-36
中国专利CN101003714(20070725)公布了一种适用于大理石复合板材制作过程中湿性大理石、花岗岩、瓷砖等板材之间粘接的石材胶粘剂。由AB两组分构成的双组分环氧胶,A组分包括E-44环氧树脂、活性碳酸钙、乙醇、r-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等;组分包含酚醛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  相似文献   

5.
研发动态     
有机硅改性封端型水性聚氨酯 西安工程大学的李密转等人以聚醚多元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羟基甲基丙酸为原料,制成含羧基的聚氨酯预聚物,然后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反应,得到有机硅改性预聚体,再用亚硫酸氢钠封端、三乙胺成盐,得到有机硅改性封端型水性聚氨酯(WBPSU)。  相似文献   

6.
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催化剂存在下,利用正辛烯与三乙氧基氢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备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滴加方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较佳的反应条件为:正辛烯和三乙氧基氢硅烷以1.05:1的量之比投料,采用滴加三乙氧基氢硅烷的方式反应,反应...  相似文献   

7.
用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纳米二氧化硅(SiO2)进行改性,采用原位聚合将改性后的SiO2引入到磺酸型水性聚氨酯(WPU)中。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与SiO2表面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随着改性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粒径逐渐增大,且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则得到明显改善;拉伸强度则随改性SiO2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改性SiO2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其值为39.62MPa,粒径为77.16nm,吸水率为13.69%,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硅烷偶联剂对粉煤灰/废胶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卫莉  王晶 《有机硅材料》2011,25(2):98-102
在废胶粉和粉煤灰中加入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或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制备粉煤灰/废胶粉(FA/URP)复合材料。研究了KH-550和Si-69的用量和加入方式对试样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Si-69对粉煤灰的改性效果好于KH-550;最佳用量和加入方式为Si-69 1.0份,硅烷偶联剂先与粉煤灰混合,而后再与废胶粉混合。SEM证实Si-69/FA/URP比KH-550/FA/URP的相容性好;FT-IR证明了硅烷偶联剂中的Si—OH和粉煤灰表面的—OH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了Si—O键;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粉煤灰/废胶粉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邵尔A硬度为84度,拉伸强度为6.8 MPa,扯断伸长率为49%,磨耗为1.3 cm3/km,可以作为板材或铺路材料。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气相色谱仪两种升温方法对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法和恒温法检测出的含量一样;但采用恒温法更简便、快速.单从检测KH-550含量考虑,气相色谱仪恒温检测发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硅酸盐通报》2007,26(3):455-455
有机硅接枝改性苯丙乳液是采用核/壳聚合技术,将少量的有机硅(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于苯乙烯与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壳结构中,从而将有机硅的高粘结力、耐水性、耐候性、抗污性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在苯丙乳液中得到充分体现,以此乳液配制的外墙涂料各方面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GB/T9755-2001)优等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介采用冷冻无盐凝聚胶乳处理工艺工业化生产切片氯丁橡胶CR-320的聚合工序、脱气断链工序和冷冻转鼓处理工序,该工艺生产的切片CR-320抗焦烧性能好,有利于薄壁胶层挤出。切片CR-320用于电缆护套和汽车胶管(外层胶)中,能较好满足产品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在非对称聚丙烯腈(PAN)超滤膜的表面接枝含有亲水基团的丙烯酸(AA)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360OHMA),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水接触角测定仪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膜的表面性质,牛血清蛋白(BSA)溶液过滤实验考察膜的抗生物污染性能。结果表明,常压DBD等离子体亲水改性的超滤膜具有良好的抗生物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3.
低毒性接枝氯丁胶粘合剂的制备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彤 《热固性树脂》2000,15(4):41-45
综述了低毒性溶剂型接枝氯丁胶粘合剂的研究现状及接枝氯丁胶粘合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低毒溶剂型接枝氯丁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低毒溶剂型橡胶接枝胶粘剂的混合溶剂的组分与配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特种氯丁橡胶在热空气中进行实验室加速老化实验,研究了特种氯丁橡胶的强韧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该材料在热空气中老化的强韧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的数学关系式,依据实验得到的老化动力学参数,对特种氯丁橡胶以强韧度(SE)为指标进行了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老化,该橡胶的强韧度与老化时间(t)的数学表达式为:强韧度=35exp(-1.7×10-4t0.89),预测在25℃下该氯丁橡胶的使用寿命为31.2 a。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接枝单体,对SBS进行接枝改性。在SBS主链上引入极性基团后[1],提高了SBS胶粘剂对极性材料的粘接性能;改善了与纳米碳酸钙(nCaCO3)粒子的相容性。探讨了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及各组分加入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20#汽油、碳酸二甲酯(DMC)、乙酸乙酯(EAC)为混合溶剂,加入5.3%的AN、0.45%的CHP、4.5%的MMA与BA混合物(mMMA:mBA=3:1)、2.4%的nCaCO3,制备的接枝改性胶粘剂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赵建峰  余超  魏徵 《弹性体》2013,(5):15-18
通过对特种氯丁橡胶在热空气中进行实验室加速老化实验,研究了特种氯丁橡胶的拉伸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该材料在热空气中老化的拉伸强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的数学关系式,依据实验得到的老化动力学参数,对特种氯丁橡胶以拉伸强度为指标进行了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橡胶的拉伸强度(σ)与老化时间(t)的数学表达式为:σ=19.5exp(-3.312×10-4t0.79),预测在25℃下该氯丁橡胶的使用寿命为44.6a。  相似文献   

18.
氯丁胶粘剂分为溶剂型、乳液型和无溶剂型。溶剂型氯丁胶粘剂虽然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用量最大,但因含有毒、有害、易燃的有机溶剂,从健康、安全、环境、资源的角度出发,受到限制会越来越大。通过分析氯丁胶粘剂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提出了溶剂型氯丁胶粘剂的根本出路是真正实现环境友好,重在创新提高性能,不仅可免被淘汰,而且还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无三苯鞋用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登龙 《粘接》2000,21(4):25-27
在无三苯混合溶剂下,采用复合引发剂,合成A-90/MMA/AA三元接枝氯丁胶,并配以高性能增粘树脂,制备出高性能环保型鞋用胶。  相似文献   

20.
涂婷  陈福林  岑兰  周彦豪 《弹性体》2011,21(3):31-34
采用熔融法制备C5石油树脂接枝马来酸酐(C5-g-MAH),研究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马来酸酐(MAH)用量和第三组分(助交联剂)品种对C5-g-MAH接枝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CP用量为0.2份,MAH用量为4份时接枝率最大,为1.28%;第三组分品种对C5-g-MAH接枝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腰果壳油、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1,2-聚丁二烯(1,2-PBd),均比空白样有所提高。此外,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发生了MAH熔融接枝C5石油树脂的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