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亚铜离子催化法制备123I-MIBG,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所制备的123I-MIBG在常温下存放的稳定性以及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情况。采用优化后的标记条件,123I-MIBG的标记率可达95%以上,制得的不同浓度和比活度的123I-MIBG室温下至少可稳定存放48h以上,显示出其良好的体外稳定性。体内生物分布数据显示:123I-MIBG在肾上腺有最高的摄取(6.18±1.01)%ID•g-1,且在48h内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吸收;在心、肝、脾、肺、胃肠中也均有一定的摄取,但在血中的摄取量较低。123I-MIBG在组织内的吸收与代谢趋势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125)I-神经生长因子的制备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神经生长因子(^125I-NGF),放化纯度大于95%。经静注和肌注两种途径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法测定了小鼠血浆中NGF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静注^125I-NGF后的小鼠体内代谢符合二房室分布模型;胴注^125I-NGF小鼠体内代谢符合-房屋分布模型。按剂量25μg/kg静注^125I-NGF后,测得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3.65h。按剂量75,25,10,3.3μg/g肌注^125I-NGF,测得消除相半衰期(t1/g(β))分别为1.79,2.25,2.30,3.24h,平均达峰时间(tmax)为0.58h,平均血浆清除率(CLs)为0.37L/(h.kg),表现分布容积(Vd )为1.18L/kg,体内平均滞留时间(tr)为2.78h。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MS)、葡聚糖-10(Dextran10,Dx10)及巯基乙胺(Cysteamine)为原料,合成糖基化生长抑素配体化合物SMS-Dx10-Cysteamine;以125I-奥曲肽(125I-Tyr3-Octreotide)为放射性配基,进行受体竞争结合实验,测定SMS-Dx10-Cysteamine的IC50值;利用葡庚糖转换络合进行SMS-Dx10-Cysteamine 的99Tcm标记,重点探讨99Tcm标记条件及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并用99Tcm-Cysteamine-Dx10-SMS进行正常SD大鼠体内分布、血浆清除及肿瘤模型动物显像实验。结果表明:配体化合物SMS-Dx10-Cysteamine保持了对生长抑素2型受体高亲和力,其IC50值与SMS相近;在最佳标记条件:0.3 g/L SnCl2,5 g/L SMS-Dx10-Cysteamine,标记介质pH=6.0,室温下反应30 min,99Tcm-Cysteamine-Dx10-SMS标记率约为85%,经分离纯化后,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标记物体外稳定;99Tcm-Cysteamine-Dx10-SMS在正常大鼠体内血浆半衰期为2.38 h,主要浓聚于肝、脾脏并经肾排泄;荷胰腺癌裸鼠显像表明,注射后6 h,肿瘤组织具有明显的放射性摄取,99Tcm-Cysteamine-Dx10-SMS有望成为一种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显像剂。  相似文献   

4.
藤黄酸的标记及其小鼠体内分布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31I 标记藤黄酸以分析其在肿瘤细胞中的摄取及动物体内的分布。采用双氧水标记、氯仿萃取,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氯仿 甲醇(体积比为40∶1)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率及放化纯;分析肿瘤细胞MCF-7对131I-藤黄酸的摄取;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藤黄酸(每只185 kBq),于不同时间处死,取各脏器,称重、测量计数率,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131I-藤黄酸标记率达86%,放化纯在1, 4, 20 d分别为97.2%,95.4%,93.3%; MCF-7在30 min时对131I-藤黄酸摄取率达3.50%,显著高于对Na131I的摄取(P<0.01);131I-藤黄酸在体内分布广泛,以肝、肾和肠为最多,肝中5 min时放射性摄取达25.93%ID/g, 4 h则为5.54%ID/g,而肾中5 min时为6.37%ID/g, 4 h时为2.46%ID/g;甲状腺中的放射性摄取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31I-藤黄酸标记物稳定;肿瘤细胞MCF-7对131I-藤黄酸有显著摄取;体内主要通过肝肾代谢。  相似文献   

5.
碘标白藜芦醇及其小鼠体内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碘131标记白藜芦醇探讨白藜芦醇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代谢。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对白藜芦醇进行131I标记;经乙酸乙酯萃取纯化,以聚酰胺薄膜为支持介质,V(三氯甲烷)∶V(丙酮)∶V(乙醇)∶V(水)=4∶4∶0.5∶0.4为展开剂,测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和放化纯;KM小鼠尾静脉注射131I白藜芦醇(每只0.185MBq,n=5)。131I白藜芦醇标记率达69.3%,萃取分离后其放化纯为959%,3、7和15d后分别为92.0%、90.4%、90.1%;动物实验显示,131I白藜芦醇在小鼠体内广泛分布,主要经肝和肾进行代谢,5min时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1)分别为16.35、13.05,在肠中也有较高分布,10min时%ID•g-1为11.70;甲状腺的摄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碘标白藜芦醇标记物较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的微量示踪研究。  相似文献   

6.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5I粒子植入法对2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24个病灶进行治疗,以评价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术前制定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在全麻剖腹直视下、全麻腹腔镜下或局麻CT、局麻彩色多普勒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病灶内。20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1周观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基本与计划相符合,未观察到粒子迁移;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且易于处理;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病情完全缓解(CR)20.00%(4/20例), 部分缓解(PR)35.00%(7/20例), 稳定(SD)30.00%(6/20例),进展(PD)15.00%(3/20例),总有效率(CR+PR)55.00%(11/20例)。以上结果表明,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内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施术方便、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依据混合裂变产物中碘及其母体碲的同位素的半衰期设计分离132I的流程。该流程的主要步骤为浓HBr蒸发和CCl4萃取。实验研究了浓HBr蒸发对碘的去污效果;在硝酸介质中,用含I2的CCl4作为萃取剂,研究了HNO3浓度、水相中KI含量和有机相CCl4中I2含量对132I萃取率的影响,测定了含SO2水溶液对132I的反萃率。用设计的推荐流程获得了放化纯的132I,其中含有的131I的活度为132I的1.3%,分离流程全程对132I的化学回收率约为60%,流程对主要γ核素的去污因子大于103。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含异腈基团的多肽偶联物(CNRGD),并用[99Tcm(CO)3(H2O)3+标记,得到具有与整合素αvβ3受体多结合位点的99Tcm(CO)3-CNRGD,并对其进行了体内外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标记条件下,99Tcm(CO)3-CNRGD的标记率达到77%,纯化后,标记物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6%。体外稳定性实验显示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脂溶性。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显示,99Tcm(CO)3-CNRGD在血液中清除较快,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荷MCF-7人乳腺癌裸鼠体内分布显示,注射1、4h后,标记物在肿瘤部位的摄取值达(2.38±0.37)%ID/g和(1.57±0.21)%ID/g,瘤/血比分别达0.71±0.09、1.15±0.15,表明该标记物在肿瘤细胞中有一定的摄取和较长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王雪鹃  张岩  李艳  翟士桢  林保和  杨志 《同位素》2011,24(Z1):90-94
99Tcm标记rituximab(美罗华)评价特异性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99Tcm-rituximab体外特性及其体内应用的安全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AGE)检测了99Tcm-rituximab的分子完整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荧光分析(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了99Tcm-rituximab的免疫活性;最后依据中华药典的要求行99Tcm-rituximab安全限度及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99Tcm-rituximab标记率为90%~95%;标记化合物分子完整,免疫活性保留完全,标记化合物无菌无热源。受试小鼠以60 mg/kg剂量注射99Tcm-rituximab(相当于人体用量的500倍),1周内未见小鼠死亡。小鼠体内分布结果显示:99Tcm-rituximab入血后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放射性摄取值由1 h的(14.01±0.61)%ID/g减少为24 h的(3.51±0.48)%ID/g;肝脏亦可见摄取。各器官未见有明显的放射性滞留。因此,99Tcm-rituximab结构及性能稳定,无急性毒性,使用安全,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以3-溴甲苯为起始物,通过5步反应合成可用于放射性碘(砹)标记的3-三甲基硅苄胍,并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高效液相(HPL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此化合物为前体,对其进行了125I标记。125I MIBG的标记率达66.7%,放化纯度>98%。标记物在室温下放置3d后,放化纯度无明显变化,表明125I MIBG具有较高的体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用反符合方法测量131I和133Ba的比活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31I是核医学应用中较为重要的核素之一;133Ba是1种电子俘获核素,对HPGeγ谱仪能量刻度和效率校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πβ(PPC)-γ(HPGe)反符合测量装置对上述两种核素的活度进行了反符合测量方法研究,所得到的比活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94.8(1±0.6%)kBq•g-1(k=1)和502.8•(1±0.6%)kBq•g-1(k=1),与归一到相同参考时刻4πβ(PC)-γ(NaI(Tl))符合效率外推法的测量结果1797.6(1±0.5%)kBq•g-1(k=1)和504.9(1±0.6%)kBq•g-1(k=1)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从Np(Ⅴ,Ⅵ)与二甲基羟胺(DMHAN)、单甲基肼(MMH)反应动力学及有机相中Np(Ⅵ)的反萃动力学两方面实验考察了APOR流程1B槽中镎的走向行为。结果表明:DMHAN还原Np(Ⅵ)的速率很快,动力学方程为-dc(Np(Ⅵ))/dt=kc(Np(Ⅵ))c(DMHAN)/c0.6(H+),25℃时,反应速率常数k=289.8(mol·L-1)-0.4·min-1;进一步还原Np(Ⅴ)的速率则很慢,其中,DMHAN还原Np(Ⅴ)的动力学方程为-dc(Np(Ⅴ))/dt=kc(Np(Ⅴ))c(DMHAN)c(H+),25℃时,k=0.0236(mol·L-1)-2·min-1;MMH还原Np(Ⅴ)的动力学方程为-dc(Np(Ⅴ))/dt=kc(Np(Ⅴ))c0.36(MMH)c(H+),25℃时,k=0.0022(mol·L-1)-1.36·min-1。所以,1B槽中Np主要以Np(Ⅴ)形式存在。在扩散控制模式下,DMHAN和MMH对Np(Ⅵ)的反萃动力学方程分别为:dca(Np(Ⅵ))/dt=k(V/S)co0.,05(Np(Ⅵ)).co-0.14(TBP)ca-0.32(NO3-),25℃时,k=2.29×10-4(mol·L-1)0.96·cm-1·min-1;dca(Np(Ⅵ))/dt=k(V/S)co0.,063(Np(Ⅵ))co-0.27(TBP)ca-0.34(NO3-),25℃时,k=6.24×10-4(mol·L-1)0.98·cm-1·min-1。可见,DMHAN-MMH存在下,Np可被快速反萃入水相。基于以上的动力学参数以及工艺过程参数,可计算出1B槽中95%的Np进入水相。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通过1H(10B,10C)n反应产生了能量为(55.9±0.9)MeV的10C放射性次级束。经过磁刚度和速度选择,准直后的10C束流纯度达到90%以上,强度约为6s-1•pnA-1。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CS-1型131Cs近距离治疗源剂量计算参数的不一致,根据源的组成和结构,用Monte-Carlo方法(MCNP)计算剂量率常数、径向剂量函数和各向异性函数。其中,剂量率常数计算结果为1.055cGy•h-1•U-1,验证了Chen等的γ光谱法实测值(1.066cGy•h-1•U-1)和TLD实测值(1.058cGy•h-1•U-1)。按AAPMTG43U1的推荐,采用最新的光子截面库(EPDL97)在0.1~10.0cm范围内补充和更新了已报道的径向剂量函数数值,在1.0~7.0cm、0°~90°范围内补充和更新了各向异性函数的相关数值。并对径向剂量函数和各向异性函数进行拟合,得到了实用性较强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串列加速器次级束流线上通过2H(12C,13N)n反应产生了可用于核天体物理研究的13N次级束。经磁刚度选择以及速度选择,准直后的次级束纯度达91%,能量为(70.2±0.7)MeV,强度约为10s-1•pnA-1,可用来进行逆几何转移反应的实验测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60Co作为示踪核素,采用4πβ-γ符合法绝对测量了示踪核素60Co溶液和60Co+99Tc混合溶液的比活度,采用效率示踪法计算得到被示踪核素99Tc溶液的比活度,最终标定99Tc溶液的比活度为(70.8±1.8)Bq•mg-1(k=2),满足计量保障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对辐射增敏的、肿瘤治疗用的117Snm放射性药物,研究了117Snm(113Sn)(Ⅳ)与四(4 磺酸苯基)卟啉(TPPS4)的反应条件和该配合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化学计量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用天然丰度的金属锡粒作靶料,在中子注量率为4×1013cm-2·s-1的条件下,照射90h,可以获得比活度为013GBq/g的117Snm和616MBq/g的113Sn;在pH为2~4、沸水浴中反应30min时,117Snm(113Sn)(Ⅳ) TPPS4标记率大于95%。该放射性配合物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生理盐水稀释性能,室温下放置48h或用生理盐水稀释5~15倍,其放化纯度基本不变;该配合物中Sn(117Snm(113Sn))与TPPS4的配位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Am-Be中子源辐射场周围剂量当量与吸收剂量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最近更新的微观中子核反应截面数据(ENDF/B-Ⅶ库)计算了热中子到20MeV中子能区,H、C、N、O、Ar5种元素以及干燥空气和ICRU四元素组织的中子比释动能系数(kerma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MCNP程序对Am-Be源外中子能谱的模拟,计算了Am-Be源中子场的周围剂量当量,单位中子注量下为373.0pSv•cm2。利用本实验室计算国产Am-Be源的中子能谱,算得相应中子场的周围剂量当量为374.0pSv•cm2,距离该源1m处空气对中子和γ射线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为1.457×10-2和1.580×10-1μGy/(GBq•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