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患者男,72岁,无明显诱因排尿困难1个月,夜尿频率约2~3次。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升高(5.01 ng/ml)。MRI:精囊腺区见软组织信号,累及双侧,以右侧为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T1WI及T2WI(图1A)均呈等信号,中心呈水样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图1B),表观弥散系数伪彩图为低信号;动态对比增强图像示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并呈持续强化(图1C),静脉期强化稍减退,病灶中心囊变区未见强化;病变与前列腺外周带分界不清,累及双侧神经血管束区,前列腺呈增生表现,中央腺体与外周带分界清楚,移行带明显增大,见多发包膜清楚结节。  相似文献   

2.
膀胱憩室癌二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72岁。因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2周入院。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示膀胱左侧壁及右侧壁多发憩室,直径1.2~8.5cm,左侧壁一憩室内探及直径5.5cm低回声肿物;前列腺增生。盆腔CT检查见膀胱憩室内有占位性病变,CT值36Hu,增强扫描后CT值78Hu。行尿脱落细胞检查3次,2次阳性。静脉肾盂造影示上尿路未见异常,膀胱容量小,膀胱憩室未见显示。膀胱镜检查见多处憩室,左侧壁一憩室口可见乳头状肿瘤,取病理活检报告为移行细胞癌Ⅱ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原发间质瘤的诊疗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前列腺原发间质瘤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例患者入院诊断为前列腺癌,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明确诊断。前列腺活检病理报告:送检标本均由短梭形细胞构成,呈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检查结果:CD117(+),Dog-1(+),CD34(+),H-caldesmon(+),Vim(+),SMA(-),S100(-),支持前列腺原发间质瘤诊断。患者手术治疗后,予以依马替尼靶向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前列腺原发间质瘤较罕见,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来发现,临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治疗是最主要治疗方法。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及疗效还有待继续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持续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肝癌的临床少见,特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32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于2006-06-22就诊,2006-04下旬开始出现发热,体温以午后增高明显,间断畏寒,体温最高达39.2℃,每次体温升高就自口服退热药物后出汗热退,但隔12 h左右体温就又出现,持续波动在38.0℃左右。先后就诊当地3家医院门诊部先后查血常规白细胞波动在(10.2~12.5)×109/L,N 0.75~0.82;肥达氏反应阴性;B超提示肾脏、前列腺、膀胱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提示双肺未见病变。间断在当地2家社区诊所和多家医院门诊口服多种抗生素效果差,出现间断头痛、头昏、纳差而转诊,…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体检发现左侧肾脏占位7天入院。无发热,无尿频、尿急,无血尿、脓尿,无腰、腹疼痛等症状。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及其它血液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彩超示:左肾中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41岁,因左侧髋关节疼痛1月余入院。既往于2013年12月5日在当地医院查体未见异常。泌尿系超声提示:1前列腺稍大伴钙化;2前列腺左侧不均质回声包块(待除外前列腺占位);胸部正侧位平片未见异常;SPECT/CT提示全身骨骼未见明显转移。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13年12月9日来我院,门诊以"前列腺占位"收入泌尿科。查体:前列腺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9岁,因排尿困难,尿流细5年余,近日加重就诊,临床疑前列腺病变,要求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阴茎中段背侧可见一 0.8 cm×0.5 cm杂乱高回声团,边界清楚,外形不规则,后方有声影(图1),CDFI示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插入导尿管时其处感觉阻力增大,但可以通过.导出尿中无红细胞及其他异常.手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畸胎瘤.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肉瘤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16例前列腺癌及4例前列腺肉瘤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前列腺癌内部及边缘血管的搏动性频谱明显低于前列腺肉瘤。而前列腺肉瘤的动脉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前列腺癌。根据初步经验认为,彩色多普勒有助于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肉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误诊为泌尿系感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病例资料 女,55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6个月入院.患者已绝经4年,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反复不规则流血,量较少,色鲜红,小便时较明显,偶有头晕、腰酸、乏力,无腹痛、恶寒、发热及恶心、呕吐,无明显消瘦.自认为血尿,多次以"尿痛、尿血"为主诉在某医院就诊,曾反复查尿红细胞位相及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示: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内膜厚0.6 cm.CT扫描示:双肾及盆腔未见明显异常,肝多发性囊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发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4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的下尿路症状(LUTS)症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2例(A组)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MAB)联合应用超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mg,qn;22例(B组)单纯性MAB治疗。前瞻性地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所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QOL、Qmax、残余尿等参数的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IPSS、Qmax、QOL、残余尿等指标较B组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前列腺体积及PSA指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坦索罗辛可有效改善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下尿路症状,对无法耐受姑息性TURP患者明显提高生活质量,MAB联合坦索罗辛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0岁,7年前无意间发现左侧阴囊增大,逐渐增至如鸭蛋大。查体:阴囊未见红肿及皮肤破溃;左睾丸较对侧睾丸增大,质地硬,沉重感明显,表面光滑,无明显压痛,透光试验阴性;对侧睾丸、双侧附睾及输精管未触及明显异常。无皮肤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5岁,发现盆腔肿物。泌尿外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经直肠超声检查显示前列腺大小正常,形态规整,内部回声均匀。前列腺右侧可见大小4cm×4cm×3cm的实性团状强回声,形态规整,界尚清,内部可见较均匀的细小低回声区;  相似文献   

13.
<正>患儿男,10岁,发现腹部包块半年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饱满,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墨菲征阴性。右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0.0 cm×8.0 cm×7.0 cm,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可推动,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浊音阴性;可闻及肠鸣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肿瘤四项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胰头区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7岁。因反复急性尿潴留3月入院,均在憋尿后发生,经导尿后能恢复正常排尿。入院前1月出现明显的肛门坠胀感,至我院体检,肛门指检扪及直肠前方前列腺部位有一直径约5 cm左右近球形新生物,表面光滑,质中,不能推动,无压痛,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长大,前后径约6·8cm,左右径约6 cm左右,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大小约4·8 cm×6 cm左右的稍弱回声团,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双肾集合部可见轻微分离暗区,未见确切光团;双输尿管稍粗;膀胱内未见确切异常回声,排尿后膀胱内暗区约8 cm×8 cm×8 cm左右。盆部CT检查示前列腺增大,密度欠均,其内偏后见4cm…  相似文献   

15.
盆腔巨大型孤立性纤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25岁,因车祸入院,行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占位.MRI平扫示盆腔内前列腺右前侧巨大的椭圆形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大小约9 cm×12 cm×12 cm,境界清晰,信号均匀,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图1、2),膀胱及前列腺明显受压变扁,膀胱向左上移位,邻近腰大肌及骨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IVP示盆腔隐约可见巨大椭圆形占位,膀胱受压明显上移,左侧输尿管轻度扩张;CT平扫示盆腔内巨大软组织块影,密度均匀,境界尚清晰,膀胱明显受压向左上方移位(图3).影像诊断为间叶组织起源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8 岁,体检 C 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发现"肝脏多发低密度灶"7年余,多次超声复查未见明显变化;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3岁,腹部不适腰痛半年,B超示右肾不规则无回声包块约50mm×62mm×70mm;KVP+IUP示右肾区广泛、不规则、大小不等钙化灶,右。肾延长16h均未见显影;CT示右肾稍缩小、轮廓不规则、其实质全部钙化,肾盂、肾盏明显扩张、变形、不规则,右肾前方见106.5mm×71.7mm混杂密度包块,其内及边缘见广泛的不规则点状、斑片状钙化灶,其包块与右肾不能分开。腹膜后腔静脉旁均见钙化灶,但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患者在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右下腹部扪及包块前来就诊。超声检查:自脐上约7cm腹主动脉周围至右侧髂血管周围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最大者5.9cm×3.9cm,位于右侧髂内静脉后方。腹腔脏器扫查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扫查可见增大,向膀胱内突起,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者2.1cm×1.2cm,形态不规则,边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必要性。方法  19例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 ,随机分为单纯睾丸切除组和睾丸切除 +全雄激素阻断组 (简称全雄激素阻断组 ) ,分别观察比较术前、术后PSA、前列腺肿块、前列腺体积、患者生存期等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 1个月PSA均呈快速下降 ,但术后 3~ 6个月全雄激素阻断组PSA下降 (P <0 0 5 ) ,前列腺肿块、前列腺体积缩小明显优于单纯睾丸切除组 ,生存期亦长于单纯睾丸切除组 (P <0 0 5 )。结论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睾丸切除 ,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单纯睾丸切除  相似文献   

20.
【病例】女,60岁。因右眼反复红、痛2周就诊。期间应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症状无明显好转。1年前曾患左肺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正常,听诊未闻及异常;左上肺叩诊实音,呼吸音低,左中下肺及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肝、脾不大。CT检查示左肺放射治疗后改变,纵隔窗示纵隔内可见多个增大的淋巴结;全身骨显像及头颅CT均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4.7,左眼视力4.9;左眼外眼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清,虹膜10点至1点处可见一4 mm&#215;3 mm&#215;2 mm大小的圆形褐色肿物,向前生长并突出,颞侧前房变浅,房闪阴性,前房可见浮游物,晶体稍向后移位,瞳孔不圆,呈“D”形,对光反射稍差,眼底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