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态度和评价。方法 2021年8—12月, 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西城区、密云区分别选取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每家社区选取4名年龄≥65岁居家老年人参与焦点小组访谈, 访谈主题围绕居家养老和居家医疗服务。对录音资料进行文本转录、编码、资料分析, 应用主题框架分析法, 借助NVivo 12软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提取、归纳总结, 提炼主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名居家老年人, 其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65~83(70.95±4.62)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共提炼出3个主题:居家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受多因素影响;社区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中作用有限;社区居家医疗服务内容有待拓展。结论居家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有需求, 但对居家养老作用有限, 借助远程医疗, 增加社区内服务协调, 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团队(简称家医团队)对社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现状的看法。方法该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8月19日至12月28日抽取北京市一城区和一远郊区为目标区域, 从中各选取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为1~5), 进一步在每家中心选取5名家医团队成员作为访谈对象(记为A~E)。采用现场专题小组访谈法对入选者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 目前家医团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哪些居家医疗服务;对目前提供的社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对未来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的建议。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抽出的城区为西城区、远郊区为密云区。共访谈了41名家医团队成员, 提炼出3个主题和6个子主题。主题1为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顺利, 主题2为社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的不同项目现状不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卓有成效、健康教育受欢迎、城区开展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较远郊区困难、目前家医团队按需提供上门出诊), 主题3为家医团队的工作和激励机制待完善(家医团队成员身兼数职且辅助人员不足、居家医疗工作激励机制不完善)。结论北京城乡的家医团队认为目前社区老年人家庭...  相似文献   

3.
付佑兴  成霞  刘嘉洋  林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3,(11):1903-1906+1923
目的 调查成都市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探究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成都市4个城区共60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对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总分为(158.31±35.03)分,平均分为(3.68±0.81)分,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中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得分最高[(3.81±0.8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月可承受的养老服务费用(P=0.001)、社会支持水平(P=0.006)、是否患慢性病(P=0.001)、健康状况(P=0.023)、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认知程度(P=0.035)及参与意愿(P<0.001)是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尤其在心理与精神需求服务方面。城市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议根据老年人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慢性病老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居家照护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4—9月通过方便抽样,对抽取的360名社区居家慢性病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问卷369份,其中有效问卷360份。社区慢性病老人对线上疾病诊疗、上门疾病诊疗、线上挂号预约、线上开具处方及配送相应药物、提供疫情防护生活用品等居家照护服务有较高需求。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居家照护服务、担心自身感染新冠肺炎、受疫情影响无法去医院做定期检查、自理能力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社区慢性病老人居家照护服务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须注意探讨疫情相关因素给老人生活健康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重视远程医疗在慢性病老人居家照护需求供给中可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的需求现状,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和制定内容规划提供依据.方法编制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需求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人员对105名老年人的健康功能状况、生活状况、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进行走访调查.结果76.20%的社区老年人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其中社区老年人对于Et常医疗护理需求最高.结论开展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加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对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及其居家照护者的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728名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及750名居家非正式照护者,调查其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 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低,仅14.3%为高需求水平;照护者对长期照护需求高,54.0%为高需求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照护失能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失能程度和失能原因以及照护者的家庭月收入、照护时间、照护年限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居家非正式照护者的主要因素.结论 援疆汉族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低,照护者对长期照护需求高;影响该人群长期照护需求的因素呈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养老模式下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及其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金华市8个社区及6家养老机构的长期照护老年人共813例,调查内容包括老人的健康需求、卫生服务利用状况。结果:除听力外,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各项健康需求均高于居家者(P〈0.05),但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的两周就诊率、住院率均高于机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自理时间、认知能力、慢性病数目;影响机构长期照护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健康需求因素为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卧床状况。结论: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大,健康为影响其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评估长期照护老年人的综合健康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8.
冯雅楠  王玉环  侯蔚蔚 《重庆医学》2013,42(14):1614-1617
目的了解援疆居家汉族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需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援疆汉族老年人进行失能筛查,对符合失能标准的728名援疆汉族老年人采用以Maslow需求论为理论框架,自行设计的长期照护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援疆居家汉族老年人对长期照护的需求依次为生理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长期照护需求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来疆时间、来疆原因及失能状况等。结论以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的需求为向导,结合影响需求的因素,开展适合该人群的居家长期照护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159-163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例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和13例居家老人作为受访者,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非结构性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提炼出4个主题:居家老人希望获得生活照料;获得医疗护理服务;获得心理支持和法律援助;居家养老服务融入“互联网+”手段。结论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但居家养老服务形式相对单一,应积极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和时间银行居家互助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社区居家老年人养老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南昌市随机抽取3个社区,以自行编制的照护需求问卷及相关量表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49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居家老年人对养老照护需求中社会环境需求占居首位,其次为医疗保健、精神文化和生活照料需求;年龄、户籍所在地、离休前职业、娱乐方式和自理能力是居家养老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加大政府、社区对居家老人经济救助,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提供不同年龄层次的多元化娱乐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因弥补了机构养老的不足而有望成为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精准识别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的养老服务。目的 基于养老服务需求方视角,了解南宁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宁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0岁社区老年人505例。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填写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养老方式选择情况(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了便于进行社区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研究,按老年人养老的地点将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统一归为社区居家养老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505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6.2%。91.3%(444/486)的老年人并不清楚所在社区是否有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中心;53.1%(258/486)的老年人表示知道所在的社区是否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7%(266/486)的老年人对社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不是很清楚;34.0%(165/486)的老年人知道社区能提供疾病诊治服务。41.3%(201/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为老服务项目;39.3%(191/486)的老年人认为其不需要社区提供任何日常生活照料服务;66.7%(324/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提供体检、康复、老年护理服务;60.0%(292/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保健指导;48.0%(233/486)的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60.9%(296/486)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其次是社区居家养老,占20.0%(97/486),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最少,占19.1%(93/486)。受教育程度〔高中或中专:OR=3.379,95%CI(1.307,9.802);大专及以上:OR=3.955,95%CI(1.508,10.371)〕、退休前工作〔有:OR=5.097,95%CI(2.382,10.908)〕、子女数〔2个:OR=8.198,95%CI(2.982,22.537);3个及以上:OR=3.607,95%CI(1.521,8.552)〕、自理情况〔完全不能自理:OR=4.165,95%CI(1.570,11.050)〕、受照顾情况〔保姆照顾:OR=0.046,95%CI(0.010,0.209)〕是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家庭养老仍然是南宁市城区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模式,且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逐渐增多,社区居家养老或将成为大趋势。经济条件好(高学历、退休前有工作)、家庭支持条件好(有配偶和多个子女)、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近年来,淮北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广覆盖和“签而不约”矛盾突出,与之相反的是老年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迫切需求。研究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结构特点,精准施策,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准确识别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结构层次,为精准提供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0-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淮北地区2 139例老年人进行居家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应用Kano模型对调查项目要素进行需求层次和质量属性分类。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24份(90.03%)。淮北地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5大类21项需求项目中,15项(生理指标检测服务、定期体检服务、专家义诊服务、家庭访视服务、健康档案服务、健康咨询服务、预防知识服务、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知识讲座、上门看病、突发疾病救治、卧床护理服务、协助就医、配送药服务)为魅力属性,其中,老年人对定期体检服务的期待性最高,对突发疾病救治服务的依赖性最高;6项(临终关怀服务、心理咨询服务、租赁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服务、政策宣传服务)为无差异需求。结论 淮北地区老年人对护理服务需求整体偏低,对居家护理服务认知与体验不足,潜在需求未得到有效释放。应准确识别不同地区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层次,精准施策,使国家相关政策效应得到最大释放,以保障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高效匹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突显,养老已成为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而社区居家医疗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环节.为使辖区内社区卫生机构等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使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家中也能得到较完善的医疗、康复等照顾与服务,承接医院的居家医疗护理,我们把老年人医疗保健纳入社区卫生工作重点,在门诊服务中提供"挂号、缴费、就诊、检查、配药"等优先服务,为他们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便捷的一体化医疗保健服务,不断探索居家医疗与照顾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治理养老难题的社会福利政策,各地区在实践中均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绕贯彻落实北京市、丰台区两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提升工程,以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围绕居民个人及家庭健康需求组织服务,以人工智能、电子数据、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为支撑,整合社区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精细化、精准化、可及性的医疗服务,探索形成了基于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IFOC)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本文主要对该模式进行介绍,并分析其优势和尚存问题,从而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疗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与现行居家养老政策相结合,寻找适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发挥更多作用。作者提出了用居家养老服务券购买老年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居家养老护理员岗位,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分类服务;与社区平行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养老服务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法对合肥市所辖城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预约服务热线(57.1%)、助餐服务(50.3%)、医疗保健服务(43.3%)和紧急救援(34.6%)。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老年人年龄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正相关关系,未婚、离异或丧偶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高于已婚状态的老年人(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月经济收入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P<0.05),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P<0.05),需要配偶照顾、子女照顾、亲友照顾和保姆照顾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接受意愿较高,但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根据老年人需要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与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北京市宣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1512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及非医疗照料需求等.结果 32.2%(486/1512)的城区老年人在患病后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城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83.5%(1245/1491).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急慢性病的治疗、增加开设老年专科门诊及慢性病护理院,非医疗照料需求方面排在首位的是提供适宜老年人的娱乐场所.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及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多方位、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8.
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疗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与现行居家养老政策相结合,寻找适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发挥更多作用。本文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券购买老年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居家养老护理员岗位、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分类服务、与社区平行机构加强合作等服务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医疗是国外为老弱失能人群提供可及性医疗服务的有效手段,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居家医疗服务,但我国的居家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目的 从居家医疗实践者的角度深入了解我国居家医疗发展的内外部挑战,为实践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8-06-18至2018-07-07,从参加过中国第三期居家医疗培训会的人员中,通过目的抽样抽取14名开展过居家医疗的医务人员和对居家医疗感兴趣的科研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电话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凝练主题。结果 根据主题重要程度和重复频率提炼出2个主题:(1)居家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居家医疗质量和安全风险高、居家医疗供方服务能力不足、现代居家医疗科技设备欠缺;(2)居家医疗面临的外部挑战,包括法律法规支持力度不足、居家医疗经济保障少和受到不利的社会环境影响。结论 发展我国的居家医疗尚面临诸多内外部挑战。一方面,政府需要增加对居家医疗的经济支持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居家医疗服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提高居家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家医疗护理模式进行评价,以寻求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比较本社区70例家庭接受居家护理服务前后的生活应对能力及基础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评价及老人自身安全防护知识掌握得分上升,家属舒缓疗护知识知晓率从7.14%增长到57.14%,老人自身安全防护知识应对率从17.86%增长到67.86%,患者舒适度得分增加,满意度由62.5%上升至100%,独立性总均分由(109.37±22.71)分上升为(123.28±21.76)分。老人心理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由(114.13±11.23)分下降到(101.45±12.32)分,总症状指数均分由(1.29±0.22)分下降至(1.16±0.24)分,抑郁症状均分2人数比例由57.14%下降到28.57%,焦虑症状均分2人数比例由21.43%下降到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推行以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为中心的居家护理模式,可以提升高龄老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改善其身体状况,达到提高高龄老人居家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