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用途广泛,疗效显著,但又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药物。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应用这类药物时要权衡利弊,抓住主要矛盾,既要大胆使用,又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使用,防止滥用。 在急性白血病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出现发热,激素有很好的退热作用,急性白血病发热时是否使用激素?急性白血病发热的原因有:(1)主要为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所致继发感染。(2)与白血病细胞核酸代谢亢进有关,此种发热体温38℃左右,一般无寒颤,但出汗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代谢轮廓及代谢通路技术靶向性分析人白血病THP-1细胞的代谢物,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静电场轨道肼质谱技术(UHPLC-Q-Exactive)靶向性分析人THP-1细胞代谢物的含量变化及的代谢途径变化,通过聚焦分析方法明确白血病发病的核心靶标及相关代谢径路。同时,观察给予川芎嗪对人THP-1细胞在代谢调控方面的治疗作用。结果通过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显示,THP-1细胞存在显著的代谢异常。差异代谢物分别为花生四烯酸、柠檬酸、肌酸、丙酮酸盐、胆碱、苯基丙氨酸。给予川芎嗪后其含量全部呈现回调趋势。结论川芎嗪单体对人白血病THP-1细胞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通过靶向性的分析人THP-1细胞发现,其与正常细胞相比主要存在显著的代谢差异,所主要涉及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丙酮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通路可是为人白血病THP-1细胞的核心代谢途径,本研究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川芎嗪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建斌  饶邦复 《重庆医学》1995,24(5):294-296
众多研究提示,部分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性心肌炎(VMC)与DCM间关系密切,估计在DCM患者中约有10%至20%曾患过VMC。心肌中检测到病毒或病毒核酸,是病因诊断最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乳腺癌大鼠肿瘤生长、血浆代谢产物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7,12-二甲基苯蒽(DMBA)致癌组、牛磺酸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花生油(0.1 ml/kg)灌胃,DMBA致癌组、牛磺酸干预组给予1.5 mg/ml DMBA溶液(0.1 ml/kg)灌胃,牛磺酸干预组于日常饮水中加入6%的牛磺酸.观察3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情况,检测大鼠血浆代谢产物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乳腺癌或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结果 与DMBA致癌组比较,牛磺酸干预组大鼠乳腺肿瘤数较少,潜伏期延长(P<0.05).代谢组学分析显示牛磺酸干预组与DMBA致癌组之间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涉及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通路.与对照组比较,DMBA致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表达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升高(P<0.05);与DMBA致癌组比较,牛磺酸干预组Pten、Igf1r基因表达增加,Igf1基因表达降低(P<0.05).结论 牛磺酸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的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与牛磺酸通过调节相关代谢通路及基因表达从而降低能量代谢和核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4 nt核酸构成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主要参与真核生物的细胞分化、增殖与凋亡等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代谢调控、疾病发生及诊断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准确且灵敏地进行miRNA的定量检测是深入研究miRNA功能的前提.目前,miRNA定量检测原理主要基于核酸杂交或扩增,包括Northern印迹、微阵列芯片、实时定量PCR、滚环扩增等.本文通过对传统miRNA检测方法、高灵敏度新型miRNA检测方法进行阐述与分析,为筛选合适的miRNA定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癌前病变特异的一些标志酶的探索对研究肿瘤发病机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在肝癌标志酶的研究领域中,药物代谢酶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肝脏癌前病变与药物代谢酶的关系为中心,简要介绍新进展。一、化学致癌与药物代谢酶化学致癌机理,目前公认的是两阶段学说:第一阶段称为诱发阶段(initiation),起诱发作用的物质称为诱发剂(initiator);  相似文献   

7.
MicroRNAs(miRNA)是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s,miRNA在转录后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其致癌或抑癌的作用。miRNA的失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miRNA在外周血中具有高稳定性和特异性,可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少见的慢性白血病,病程较长,程度较轻,诊断较复杂,易与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相混淆[1].白细胞数、中性成熟粒细胞持续明显增多,可见少数幼稚粒细胞及其毒性样颗粒等形态改变以及NAP活性显著增高,Ph1染色体阴性等,与类白血病反应极为相似.但类白血病反应有明确病因[2].类白血病反应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针对病因治疗后血常规可在短期内恢复,二者的鉴别主要基于临床检查,治疗病因后可恢复正常[3].CNL病程时间长,白细胞数及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长期处于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功能缺陷的成熟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CLL起病隐匿,病因不明,根据疾病进展快慢,分为侵袭性CLL和惰性CLL,在临床病程、进展、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异质性。微RNA(miRNA)作为非编码RNA可以调节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miR-29b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在CLL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文秀 《医学综述》2014,20(17):3194-3197
MicroRNA(miRNA)是一个非编码RNA,能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广泛地存在于真核细胞内。miRNA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血糖调控过程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脂代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紧密联系,而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因此,研究miRNA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可进一步阐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前 言 组蛋白是染色质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一般有五种,即组蛋白H_1、H_2A、H_2B、H_3和H_4。其中组蛋白H_1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组蛋白与DNA结合而成。目前认为组蛋白H_1可能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肿瘤的病因可以是多种的,不论是化学、病毒或物理等因素致癌,最终导致细胞癌变的机理,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观点:体细胞突变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失常。但二者都认为癌变时是存在着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的。 二甲氨基偶氮苯(DAB)可诱发大鼠肝癌,对其致癌机理进行了许多研究。仍没有明  相似文献   

12.
Ludwik Gross撰文:过去十年对肿瘤和白血病病因的研究已有重要进展。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肿瘤的性质和流行病学进行探讨。这可能会使某些动物中的肿瘤和白血病得到预防,最终也可能使人类的肿瘤得以预防。引起恶性肿瘤和白血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是致癌病毒。这巳在大量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一、骨髓活检的适应证 (一)造血系统疾病 1.贫血病因诊断如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及骨髓贮存铁评价. 2.白血病特别是非白血性类型、全髓细胞白血病、混合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14.
由基因组不稳定引起的肿瘤代谢重编程被认为是肿瘤的一个独特标志,为癌细胞快速生长和增殖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来源。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其他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影响蛋白水平发挥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参与肿瘤代谢重编程的调控,却很少关于环状RNA在肿瘤代谢中作用的综述。本文将系统阐述环状RNA与肿瘤代谢的关系,为临床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先天性白血病(Congenitalleukemia,CL)是新生儿期罕见病。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报道例数不多。近年来,随着对白血病的研究深入,CL的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CL诊断和治疗进展予以小结。1病因及发病机制与小儿白血病一样,CL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但肯定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基因与先天性缺陷。②家族倾向。③性别差异:男性多于女性。④环境因素:孕期或新生儿受放射线照射。有报道,母孕期暴露非常低频磁场,其下一代患白血病的危险性在增加。⑤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有研究结果显示母亲EBV感染的再活化,与下一代儿童期白血病有  相似文献   

16.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s,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多细胞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miRNA突变或异常表达与各种人类癌症相关,并且可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和致癌基因发挥作用。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介导正常乳腺和乳腺癌组织对孕激素的应答。孕激素暴露是绝经后乳腺癌的一个公认风险因素,尤其是合成孕激素。研究结果表明激素调节的miRNAs在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受孕激素调节的miRNAs可影响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活动。因此,未来应该深入研究孕激素、孕激素受体和miRNAs关系的基因调控和分子机制,就miRNA对乳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力进行深入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63-16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现在被认为是全球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并与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有关。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及其细菌产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如增加肠道通透性、调控炎症等。本文综述探讨了肠道菌群与NAFLD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的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但与核酸有关。核酸的生物合成所需要的酶系统与各种无机离子,如K~+,Na~+,Mg~(2+)、Ca~(2+)、Cl~-等有密切联系,因而白血病的发生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日益引起重视。为此本研究应用原子吸收法初步探讨了急性白血病血浆、红细胞及白细胞内锌(Zn)、铜(Cu)、镁(Mg)、锰(Mn)的变化规律。本实验测得急性非淋  相似文献   

19.
胆红素代谢及其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胆红素作为人体的一种重要内源性物质,是临床诊断黄疸的主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在简述胆红素代谢过程、代谢动力学及代谢异常的基础上,重点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 polypeptide,OAT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associated protein,MRP)等转运体介导的胆红素转运、PXR和CAR等核受体对UGT1A1介导的胆红素代谢调控、药物对胆红素代谢的抑制和诱导,及其与胆红素相关病症关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揭示黄疸、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黄疸等胆红素相关病症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提供参考,并为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最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种与酶相似但由核酸构成的核酶,能使慢性髓性白血病中特有的致癌基因失效。他们给一部分老鼠注射白血病细胞,另一部分老鼠注射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