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联合化疗(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0例采用化浊解毒方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给予化疗(NP方案)。观察2组瘤体大小变化、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5.4%、稳定率82.7%,对照组有效率13.4%、稳定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有效率88.1%,对照组有效率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配合N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4):809-811
目的:分析扶正中药颗粒联合盐酸吉西他滨和顺铂(GC)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3年6月—2016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11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18例患者平均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实施扶正中药颗粒联合GC化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单纯GC方案。3周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状态、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_3、CD_4、CD_8和NK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后的CD_3、CD_4、CD_8和NK相比治疗前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的CD_3、CD_4和NK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45%,中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66%,中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增加稳定率仅为56.90%,中药组增加稳定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Karnofsky评分变化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5.00%(3/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扶正中药颗粒联合GC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近期治疗疗效,且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扶正肺瘤方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肺瘤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5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DP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氯氨铂),观察组在DP方案化疗基础上联合扶正肺瘤方内服,观察2个疗程(3周为1个疗程)后,比较用药前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肿瘤情况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稳定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近期治疗客观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CT—L生存质量观察提示: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肺瘤方联合DP方案化疗对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病灶稳定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颗粒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辅助化疗及扶正解毒颗粒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予辅助化疗及扶正解毒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评价免疫指标,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LQ-C30、QLQ-LC13)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过程中,治疗组脱落、剔除4例,对照组脱落、剔除3例,最终完成试验者73例,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7例。(2)治疗组、对照组CD4~+提高率分别为50.0%、24.3%,治疗组CD4~+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CD4~+/CD8~+提高稳定率分别为80.6%、54.1%,治疗组CD4~+/CD8~+提高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CD3~+、CD4~+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CD3~+、CD8~+水平升高(P0.05),NK水平及CD4~+/CD8~+值下降(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QLQ-C30中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升高(P0.05),认知功能、疲倦、失眠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仅躯体功能评分升高(P0.05),认知功能评分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总健康状况、疲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QLQ-LC13中的咳嗽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QLQ-LC13量表各分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在"扶正治癌"理论的基础上辨证加用扶正解毒颗粒有助于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总健康状况,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化浊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采用解毒祛瘀化浊方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给予NP化疗方案。观察两组瘤体大小变化、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5.5%、稳定率82.7%,对照组有效率13.5%、稳定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有效率88.1%,对照组有效率6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祛瘀化浊方配合N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祛瘀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扶正解毒祛瘀方联合紫杉醇加顺铂的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紫杉醇加顺铂的化疗方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两组均化疗1个周期后比较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体质量及免疫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3.3%,对照组为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扶正解毒祛瘀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能有效减轻化疗后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威麦宁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肿瘤内科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4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观察组67例。两组均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观察组给予威麦宁胶囊口服,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以CD_3~+、CD_4~+、CD_4~+/CD_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评价免疫功能,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评价炎性微环境,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程度。结果:观察组肿瘤客观疗效有效率63.27%、临床获益率89.7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2.65%、65.31%,Ⅱ级、Ⅲ级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7.46%、4.4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37%、1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症、次症、舌脉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NK细胞、CD_3~+、CD_4~+、CD_4~+/CD_8~+等血清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K细胞、CD_3~+、CD_4~+、CD_4~+/CD_8~+等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CRP、IL-6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在CTCAEv3.0范畴内的不良反应。结论:威麦宁胶囊在GP化疗方案基础上可减少NSCLC患者免疫功能损伤,抑制炎性微环境,提高化疗疗效,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化疗开始时同时服用益气养阴通络中药方剂至化疗结束5d;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瘤体的变化,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治疗前后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两组治疗后的骨髓抑制情况。结果:(1)瘤体变化:缓解率、稳定率治疗组分别为83.87%、41.94%,对照组分别为56.67%、3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评估:两组治疗后karmfsky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D_3~+、CD_4~+、CD_8~+、CD_4~+/CD_8~+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骨髓抑制:治疗组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显著提高化疗疗效,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65-1667
目的:观察榄香烯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4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TAC化疗),观察组42例(TAC化疗+榄香烯注射液),化疗持续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33%(35/42),对照组为61.90%(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对照组为19.05%(8/42),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观察组CD_3~+、CD_4~+及CD_4~+/CD_8~+显著上升(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的CD_3~+、CD_4~+及CD_4~+/CD_8~+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能够有效改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清金化痰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清金化痰汤进行联合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并对患者VEGF水平、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有效,有效率84.91%;对照组35例有效,有效率66.0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EGF-A、VEGF-B、VEGF-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3~+、CD_4~+、CD_8~+、CD_4~+/CD_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D_3~+、CD_4~+、CD_4~+/CD_8~+均降低,CD_8~+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EA、CA125、CYFRA21-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功受损、血小板降低、便秘等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金化痰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抑制患者VEGF水平,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