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飞蓟宾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45±0.27)μm,平均载药量(56.24±3.17)%,平均包封率(79.54±5.0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5.627 5t1/2-1.502 8(r=0.998 5),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质量稳定。结论:实验制备的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初步稳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聚乳酸缓释微球,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对制备的青蒿琥酯微球的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等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分布适宜。优化工艺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101.7±0.37)μm,载药量为(30.8±0.84)%,包封率为(53.6±0.62)%,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100-Q)=-0.0553t+4.5176(R2=0.9835)。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其体外释药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鼻用干粉吸入剂,探讨以壳聚糖为载体的黄芩苷纳米粒组装成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性能、鼻黏膜渗透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黄芩苷壳聚糖纳米粒,利用喷雾干燥法将纳米粒组装成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及X射线衍射等对微球进行表征,考察其在人工鼻电解质液中的体外释放性能及模拟人鼻黏膜条件下的鼻黏膜渗透性。结果:黄芩苷纳米粒(一级粒子)平均粒径(170.5±2.3)nm,纳米粒经喷雾干燥后形成平均粒径(6.8±0.4)μm的微球(二级粒子),药物以无定形态分布于载体材料中,微球比流动能(5.46±0.37)m J·g-1。在正应力15 k Pa时,空气以2 mm·s-1的速度通过微球粉末时气压降值0.323 k Pa。该粒子遇人工鼻电解质溶液后能重新分散,释放出一级粒子。体外释放表明微球33 h累积释放率(78.85±2.71)%,体外释药过程符合Riger-Peppas模型。微球在7 h时单位面积累计释放量为黄芩苷原料药的1.77倍。结论:制备的黄芩苷微球能够释放出一级粒子,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透气性和一定缓释作用,可提高黄芩苷的透鼻黏膜性。  相似文献   

4.
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SNH-PLGA-M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NH-PLGA-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筛选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及粒度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工艺优化后所制备SNH-PLGA-MS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736 μm,粒度分布集中,平均载药量为8.31%,平均包封率为89.297%,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通过工艺优化所制备微球,粒径符合肺靶向要求,包封率达到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5.
沈熊  许根英  董颖  梁健  吕迁洲  许青 《中成药》2014,(11):2298-2301
目的制备载汉黄芩素的m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mPEG-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载汉黄芩素的纳米粒,考察其形态、载药性能、血清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等指标。结果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为(112±33)nm;载药量为(3.27±0.04)%;纳米粒在50%胎牛血清中稳定;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累积释放率约为39%,血浆对其释放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和良好的血清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结果:微球平均粒径(13.61士4.80)μm,含药量为(18.25士0.18)%,药物包封率为(45.45士1.27)96,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0.01591+0.09837t1/2(r=0.9975)。结论: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的依托泊苷白蛋白微球外观圆整,载药量较高,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7.
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以汉黄芩素溶液为参比,用3P97软件计算大鼠尾静脉给予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后,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用靶向效率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α=(0.550 0±0.128 2)h,t1/2β=(14.776 1±1.578 2)h,CL=(0.005 96±0.001 4) mL·h·kg-1,AUC0→∞=(126.331 7±9.501 2) n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肺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21,2.02,0.58,0.64,0.26.结论:与汉黄芩素溶液相比,汉黄芩素白蛋白微球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小檗碱胃黏附微球,评价其体外释药及体内外黏附性能。方法以卡波姆为黏附材料,采用液中干燥法方法制备黏附微球,测定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以体外释药速率评价微球缓释效果,以滞留率为指标考察微球的黏附特性。结果 3批小檗碱胃黏附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50±29)μm,平均载药量为19.0%(RSD=3.4%),平均包封率为83.1%(RSD=8.2%);制备的小檗碱胃黏附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小檗碱胃黏附微球组在离体大鼠及大鼠体内2 h后胃黏膜表面的黏附滞留率分别为(89.8±4.8)%和(75.0±7.1)%,明显高于对照组小檗碱微球的(75.8±5.2)%和(60.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卡波姆为材料制备的小檗碱胃黏附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和体内外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得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理化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热固化法和高压电场法制备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通过均匀设计考察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释药速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结果 搅拌速度和药物/蛋白浓度比可分别显著影响粒径大小和药物包封率。不同粒径大小微球的释放行为表明,随着微球粒径增大,其释放行为愈符合Higuchi方程,微球粒径愈小,愈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式。高压电场法与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相比,高压电场法制备微球的粒径分布集中,跨度由1.98缩小为0.52,包封率由原来的50.87%提高到91.62%。结论 高压电场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白蛋白微球制备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以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 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PHBV)为载体的地西泮药物中长期缓释微球制备工艺 ;方法 :以溶剂蒸发法制备微球 ,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表面及内部横断面形态结构 ;结果 :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3 0 .5μm ,平均载药量 (1 8.66± 0 .2 3 ) % ,包封率 (80 .85± 1 .0 1 ) %。体外释放第一天呈突释效应 ,而后药物释放基本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 .其释放曲线方程为 Q =2 0 .55 2 .3 99t,r=0 .9569;结论 :开发与研制PHBV为载体的中长期缓释微球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卡铂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卡铂白蛋白微球。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用乳化直接加热固化法制备了卡铂白蛋白微球。结果:微球外观呈米黄色,平均粒径58.2μm,药物含量(11.26±0.48)%,包封率(84.5±3.6)%。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突释效应,2h后的药物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其释放曲线方程为:Q=21.90+8.50t(d),r=0.9958,t50=3d。微球在4℃和37℃贮存3个月,其外观、粒径及含药量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本法工艺简便,重现性好,所得微球稳定,药物包封率高,体外药物释放符合零级过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骨炎一号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骨炎一号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骨炎一号微球,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并测定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度分布、载药量、包封率,采用小杯法测定骨炎一号微球的体外释药情况,并计算其累积释药量。结果:制得的骨炎一号聚乳酸微球的形态圆整,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59μm,粒径在1-12μm的占总数的90%以上,载药量为48.39%,包封率为19.32%。骨炎一号微球在108h的累积释药量约为78.4%,t1/2为40.8h,Higuchi方程为Y=0.1326 X-0.4782,r=0.9951。结论:得到了比较满意的骨炎一号微球制备工艺,且其体外释药性能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断血流皂苷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及评价其体外释药情况.方法: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以微球的外观形态、收率及包封率为优化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条件,并对微球进行2种不同介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体外释放度评价.结果:制得的断血流皂苷微球在电镜下,球形表面圆整,粒径分布适宜,收率(97.53±2.39)%,包封率(92.87±4.2)%.断血流皂苷微球在人工胃液中3h不释药;在人工肠液中1h内释放不到30%,3h释药接近60%;此后释药趋于缓慢,8h释药>80%.结论:所制备断血流皂苷微球有良好的外观形态、较高的收率及包封率.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 X  He XL  Liu XJ  Guo JY  Zhai GX 《中药材》2012,35(2):296-299
目的:制备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并对其主要理化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热处理高压匀质法进行制备,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制得的液晶纳米粒在电镜下呈类球形,平均粒径176.1 nm,zeta电位-25.19 mV,平均载药量(1.5±0.2)%,包封率(95±1.8)%,36 h体外释放60.0%,释放方程为ln(1-Q)=-0.0251t-0.0075。结论:姜黄素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包裹破伤风类毒素蛋白(TT)的聚乳酸(PLA)及聚乳酸/聚乙醇酸(PLG)共聚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技术,先以一种小分子量生物染料 伊文思蓝为包裹物模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比色分析探索微球的制备特性和最佳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备包裹TT的PLA和 PLG微球。结果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存在着内水相蛋白朝外水相的流失,当聚合物浓度加大到25%~30%时可使蛋白流失大大减少。包裹蛋白在微球中的分布与微球粒径的重量分布成正相关关系;随着微球粒径的增大,微球所载蛋白的体外释放高峰期延迟。结论通过本模型条件可制备外观高质量的微球,并可通过制备不同粒径大小的微球来控制包裹蛋白在体外和体内的释放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三七总皂苷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索以三七总皂苷为原料制备白蛋白微球的可行性。方法:以加热固化法制备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白蛋白用量、超声乳化时间、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因素,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扫描显微镜进行形态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结果:最佳工艺为白蛋白用量300 mg,超声乳化时间15 min,固化温度105℃,固化时间20 min。结论:以三七总皂苷为原料制备白蛋白微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抗体偶联的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评价该免疫微球的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SPDP法将人肝癌单抗HAb18与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ADR-HSA-MS)共价偶联构建人肝癌特异性免疫微球(HAb18-ADR-HSA-MS);采用玻片凝集法,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价抗体与微球的交联;采用胃酶消化法,动态透析法分别测定免疫微球的载药量,体外释药性质;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免疫微球经胃酶消解所释放ADR的细胞毒作用。结果HAb18-ADR-HSA-MS的玻片凝集反应,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ADR的平均回收率为(98.95±0.96)%;HAb18-ADR-HSA-MS表面光滑,圆球状,平均粒径1.2μm,有效载药量1.44%,最大累积释药分数为41%;HAb18-ADR-HSA-MS的胃酶消解液在50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21的杀伤作用曲线相似于ADR-HSA-MS及游离ADR。结论采用SPDP法能将人肝癌单抗HAb18结合到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表面;该交联对免疫微球的有效载药量,最大累积释药量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对微球中ADR的药效性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阿昔洛韦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优化阿昔洛韦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学性质、载药量、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 用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微球,用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结果 微球平均粒径为(0.94±0.15)μm,载药量为(16.07±1.04)%,体外释药方程1-Q=0.815 e-0.66402t+0.1625e-0.01657tt1/2α=1.044 h,t1/2β=41.82 h。结论 微球外观圆整、均匀,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郭振勇  张强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2):1834-1838
 目的 探索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静脉给药实现抗结核药丙硫异烟胺肺部靶向输送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出丙硫异烟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桨法研究了载药微球体外释药的规律;利用BALB/C小鼠研究了丙硫异烟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静脉给药后的体内组织分布。结果 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微球平均粒径为(9.86±1.38)μm,粒径在7~15 μm的占81.53%;丙硫异烟胺的包封率为(32.70±0.37)%,载药量为(8.48±0.24)%;丙硫异烟胺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4.430 3t1/2+7.724 1),释药较慢;体内分布试验表明,微球混悬剂静脉给药后丙硫异烟胺在肺中的浓度显著高于普通注射剂,而且保持较长时间。结论 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具有可重复性,微球在体外以及小鼠体内的释放结果和组织分布表明,微球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和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