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发现药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公众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上市后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2009年,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积极性,为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填写的要求,分析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与结论药品经营企业应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水平,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刘君  王平 《安徽医药》2009,13(11):1449-1450
目的探讨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分析淮南市药品生产企业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探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结果淮南市药品生产企业2005-2008年收集上报179例ADR报表,报表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有效收集途径以及对ADR分析、评价、处置及监测工作还不够深入。结论药品生产企业要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宣传培训和信息分析利用,促进ADR监测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现状、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在药物警戒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地位和责任、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以及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等的研究,强调《药品管理法》应明确药品评价技术机构的法律地位、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鑫 《安徽医药》2009,13(10):1295-1296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2004年3月4日国家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强调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的主体机构,应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本单位生产、经营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周勇 《齐鲁药事》2005,24(3):185-186
六十年代初期的“反应停”药害事件引起许多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重视,纷纷修改了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性地收集、考察、呈报本企业药品上市后的不良反应,包括对重点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组织专题的流行病学调查。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也日趋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周静川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58-159
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开展监测工作的必要性进行描述和分析,探讨企业开展ADR监测工作方法,为促进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提高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积极性和风险管理意识.方法 通过分析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基本药物制度、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疫苗监测工作方案等当前工作的新要求,阐述ADR监测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明确自身法律义务、应尽职责和工作任务.结果 及结论 促进药品生产企业ADR监测工作水平提高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和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是报道药品不良反应的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星  王永桂  杜汉业  梅旭辉 《医药导报》2001,20(12):795-796
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第 71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这就意味着我国医药各行业必须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同时也意味着各医药单位必须依法办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简称 ,药监局 )、卫生部联合发文要求“凡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单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规定 ,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强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内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通过分析企业建立报告制度的现状,借鉴欧盟的相关政策要求,探讨改进我国企业落实该报告制度的方法及政府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2.
依法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 ,标志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纳入监测管理范围 ,有利于提高药品生产质量 ,遏制不合理用药 ,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从以下 3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1 强化监测意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药品管理法》赋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的法定任务之一。必须利用多种渠道 ,采取多种形式 ,深入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性质、任务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探讨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模式。提出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开展针对药品零售企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解析制药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星 《中国药物警戒》2009,6(4):211-215
通过分析我国制药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建议,旨在促进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刘平羽 《首都医药》2004,11(13):12-13
药物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但是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危害也不能忽视,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尤显重要。但是我国目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多来自医疗机构,而来自药品生产企业的则很少,事实上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  相似文献   

16.
樊迪 《中国药房》2012,(42):3937-3939
目的:在新版《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下探讨药品生产企业开展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在开展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国外ADR监测经验,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ADR基金救济制度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政策保障,采取规范信息收集网络、建立ADR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等措施,提高药品生产企业的ADR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2004年3月4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标志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陕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陕西省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基本建设、制度建设、经费支持、培训交流和上报情况等信息。结论针对统计结果,在基本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法律法规要求、临床试验局限性、对生产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等方面阐述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必要性,以帮助企业充分理解、认识其在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制药企业是不良反应收集工作的主体,监测实践中,制药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相对滞后,外资制药企业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外资制药企业在我国建立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特点,希望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