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双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B组用单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结果显示:常规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试验吸痰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吸痰管对吸痰效果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的有效深度。方法将在ICU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吸组(吸痰管超过气管套管头端1 cm)和深吸组(吸痰管深入至遇阻力后上提1 cm,吸引前测量并标记好所需深度),对比两组吸痰前后HR、SBP及RR、VT参数的变化,吸痰间隔时间、日吸痰次数、痰鸣音的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HR、SBP变化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R的变化值、VT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浅吸组相比,深吸组的吸痰间隔时间较长,日吸痰次数较少,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吸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于浅吸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行密闭式吸痰时,浅部吸痰法可以降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幅度,还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莺杨晶  霍春萍 《现代护理》2007,13(29):2757-2758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人工气道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47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吸痰,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24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以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热水软化吸痰管在小儿吸痰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洽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009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吸痰操作前使用低热度生理盐水(50~60℃)加热软化吸痰管后,再行吸痰;对照组直接使用未经加热软化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比较两组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吸痰无阻力为67例,对照组为44例;观察组黏膜损伤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观察组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低热度生理盐水软化吸痰管,可以增加吸痰成功率,减少息儿黏膜损伤的发生,减少出血,降低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经口吸痰方法在婴儿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121吸痰的76例婴儿及家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吸痰管刺激咳嗽法吸痰,对照组采用直接吸痰法吸痰。比较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吸痰总次数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吸痰有效率(94.7%)、吸痰总次数(8次)以及家属满意度(97.6%)与对照组(73.7%,21次,8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33,5.17,4.29;P〈0.05)。结论采用吸痰管刺激咳嗽法吸痰更能减轻婴儿的痛苦,增加家属满意度,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17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和对照组(9例),分别采用试验吸痰法(观察组)和常规吸痰法(对照组)吸痰各30 d,对两种方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法的吸痰效果2、4 h吸痰次数、吸痰总量与常规法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试验法吸痰可减少日吸痰次数及痰量,吸痰效果好,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减少了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05-170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器的临床吸痰效果优于一次性吸痰管,增加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储备,提高了护士吸痰操作的主动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吸痰管对血氧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充氧-吸痰双腔管对预防吸痰诱发的低氧血症效果明显。30例经气管导管吸痰的病人,分别在机械辅助呼吸时,(n=30)为对照组;常规单腔吸痰管吸痰15S,(n=30)为实验A组;充氧-吸痰双腔管吸痰15S,(n=30)为实验B组。抽血做动脉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实验A组比,PO2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对照组与实验B组比,PO2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充氧-吸痰双腔管可预防吸痰诱发的低氧血症,尤其适用危重病人的吸痰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化吸痰管前端对婴儿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入住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并需要吸痰的肺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吸痰管前端进行软化处理;对照组患儿吸痰管不经处理。比较两组患儿吸痰过程中呼吸道黏膜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共吸痰30次,其中发生出血者为5例,占16.7%;而对照组患儿共吸痰30次,其中发生出血者11例,占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9,P<0.05)。结论吸痰管前端软化能有效减少黏膜的损伤,增强吸痰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用自制的充氧—吸痰双腔管治疗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辅助通气的危重患者34例,分别于机械辅助通气时、单腔吸痰管吸痰时、充氧—吸痰双腔管吸痰时,观察不同吸痰方法对血氧、心率、心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供氧吸痰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4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需供氧吸痰的患者采用自身对比观察,分别使用供氧吸痰管和普通吸痰管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供氧吸痰管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无下降,与吸痰前对比无显著差异;普通吸痰管吸痰后血氧饱和度下降,与吸痰前对比有显著差异;供氧吸痰管与普通吸痰管,吸痰前和吸痰后心率变化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供氧吸痰管在吸痰同时供给氧气,能减轻低氧血症,增强吸痰的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ventilation sputum-aspirating tube.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lifesaver or incision of trachea used sputum-aspirating tubes with ventilation and with normal tubes for self-contrasted observation.Then, the heart rate and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before and after suctioning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in patients who used ventilation sputum-aspirating tube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in the normal sputum-aspirating tube group.Furthermor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heart rate in both tubes. Conclusions Ventilation sputum-aspirating tube may supply oxygen to lighten hypoxemia.This method may enhance the safety of aspir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连接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以下简称吸痰管、吸引连接管)备用在吸痰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吸痰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引连接管连续使用,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连接吸引连接管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次吸痰后将吸引连接管管口端(连接吸痰管部分)浸泡在"84"消毒液瓶内备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观察组吸引连接管使用不同天数的细菌培养结果,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连续使用1d~7d及7d以上的吸引连接管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病人端细菌菌落数为0。[结论]吸痰病人采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84"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流程吸痰效果。[方法]将80例需吸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流程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流程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所用时间、吸痰管污染情况及吸痰效果。[结果]实验组吸痰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吸痰流程是缩短操作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流程。  相似文献   

16.
邓永梅  胡云香  田洁  陶红艳 《护理研究》2011,25(34):3144-3146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直接连接一次性吸引连接管(以下简称吸痰管、吸引连接管)备用在吸痰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吸痰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吸引连接管连续使用,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连接吸引连接管备用,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每次吸痰后将吸引连接管管口端(连接吸痰管部分)浸泡在"84"消毒液瓶内备用。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观察组吸引连接管使用不同天数的细菌培养结果,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两组操作时间、成本损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连续使用1d~7d及7d以上的吸引连接管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接备用的吸痰管病人端细菌菌落数为0。[结论]吸痰病人采用吸痰管直接连接吸引管备用切实可行,省时省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84"消毒液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吸痰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护理研究》2008,22(31):2836-2838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从吸痰管的选择、插管深度、吸痰负压、吸痰方法的选择、氧供和膨肺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有关吸痰方法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8.
吸痰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痰在临床上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技术,也是最基本的护理技术。对于不同病情吸痰的方法、指征、吸痰管的选择以及能否配合等,均可影响吸痰的效果。本文对比进行综述,以期能为护理同行提供参考。1不同吸痰管的选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者,根据气管导管、气管套管的内径大小选用吸痰管,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气管套管内径的1/2,过粗、过细均会引起不良作用。成人一般用10~12号的吸痰管,小儿用8~10号吸痰管,新生儿可用一次性胃管。1.1选用硅橡胶吸痰管进行口咽、鼻吸痰和气管切开吸痰[1]硅橡胶吸痰管系硅橡胶制造,长37 cm,较一次性吸痰管柔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口咽通气吸痰法和经口、鼻腔吸痰法在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有何不同.方法 将选取的46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口、鼻腔吸痰法,比较2组的吸痰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黏膜损伤发生率为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结论 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对患者黏膜的损伤率极低,操作时吸痰管放置省时、顺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80例患有呼吸道感染且气道分泌物多的患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经口腔和鼻腔及8号吸痰管经口腔和鼻腔4种方法吸痰,并对4种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 采用8号吸痰管经口腔吸痰和一次性头皮针管经鼻腔吸痰效果明显。结论 鼻鼾音明显的新生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经鼻腔吸痰较经口腔吸痰有效,咽喉部痰鸣音明显采用8号吸痰管经口腔吸痰较经鼻腔吸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