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TGF和TGF-β_1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TGF及其上游因子TGF-β1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HBV-G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87例HBV-GN患者肾活检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87例中膜性肾病(MN)3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26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11例I、gA肾病(IgAN)9例及其他类型6例。正常肾组织CTGF和TGF-β1呈微弱表达或不表达,HBV-GN肾组织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中CTGF和TGF-β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GF和TGF-β1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及肾小球的病变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在HBV-GN中CTGF和TGF-β1参与其间质纤维化和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犁包括以下5种:微小病变(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较为常见的为前4种.MCD在小儿及老年人较为常见,MN多发于老年人,而MsPGN为我同较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FSGS对治疗反应不佳,通常预后较差,MPGN则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HBV-GN的诊治水平。方法经肾活检确诊为HBV-GN的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转氨酶、血清清蛋白、HBV-DNA等)、肾组织光镜改变及免疫荧光(IgG、IgA、IgM、C3、C1q、FRA、HBsAg、HBcAg、HBeAg)染色结果,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20例,其中肾病综合征10例,肾炎综合征9例,无症状镜下血尿1例。病理分型以非典型膜性肾病最多见(MN),共16例(占7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2例(占10%),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2例(占10%)。7例患者HBV-DNA阴性。给予抗病毒联合激素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肾功能稳定。结论目前HBV-GN的确诊仍依赖肾活检,在乙型肝炎高发区应常规进行肾活检组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继发性。肾小球性。肾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遗传背景、免疫复合物介导、HBV直接感染及自身免疫紊乱等有关。肾脏病理改变以膜性肾病(MN)最多见,其次是膜增生性。肾炎(MPGN),其他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局灶增生性肾炎,轻微病变及新月体肾炎等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Notch1受体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探讨其与肾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08年至2010年经肾活检确诊的HBV-GN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BV-GN肾组织中Notch1受体的分布特征;免疫荧光双标观察Notch1受体与HBsAg的分布关系;分析其与病理类型、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及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 Notch1受体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区域,呈棕红色颗粒状,肾小球内也有少量表达。HBV-GN组患者肾组织Notch1受体阳性积分显著高于血清HBsAg阳性或阴性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及正常肾组织对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组Notch1受体阳性积分较高,但各病理类型组间Notch1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tch1受体分布与HBsAg分布一致,其强度与肾间质纤维化(r = 0.473,P = 0.001)、小管萎缩(r = 0.690,P = 0.000)、炎细胞浸润(r = 0.616,P = 0.000)等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患者肾功能与Notch1受体阳性积分呈负相关(r = -0.393,P = 0.006)。 结论 HBV-GN患者肾组织Notch1受体的表达增强,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与HBsAg分布一致;其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病变和肾功能变化相关。Notch1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HBV-GN的肾脏病理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大,导致血浆蛋白漏出,进而产生大量尿蛋白的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肾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进行分型鉴别诊断,其主要病理型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MCD)、膜性肾病(M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 GN)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其中MCD是NS常见类型之一,好发于儿童和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排除继发因素后伴有新月体形成的膜性肾病(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2017年07月我中心除外继发性因素,肾活检提示MN且伴新月体形成患者共16例,并在同期随机选取不伴有新月体形成的特发性膜性肾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6例MN伴新月体形成患者血尿、高血压、肾活检时血清肌酐水平高于对照(P 0. 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肾组织病理中位球性硬化、IFTA比例、小动脉病变高于对照组(P 0. 05); 3例患者在随访中发现继发因素。结论:伴有新月体形成的膜性肾病临床及病理相对严重,需仔细寻找并长期随访有无肾外表现及血清学异常证据,谨防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中的作用。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A组)及血尿酸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血尿酸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发生率为29.58%(21/71),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17.95%(28/156),P〈0.05。A组eGFR〈60ml/min者发生率达32.39%(23/71),明显高于B组(9.61%,P〈0.01)。A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的膜性肾病(MN)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增生硬化性肾炎(SGN)明显高于B组(P〈0.01)。高尿酸血症组肾小球硬化≥50%、新月体形成、系膜中度增生和肾小管间质中度病变重比例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MN与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两个亚组中高尿酸血症患者eGFR〈60ml/min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血尿酸正常者(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会促进HBV-GN高血压的发生、加重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影响HBV-GN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小球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以下5种: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glomerulonephropathy,MCD)、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包括Ig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非Ig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ar sclerosis,FSGS)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有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甲泼尼龙片及来氟米特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寻找HBV-GN有效的治疗方案指导以后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0例HBV-GN患者,通过肾穿刺检查确定病理类型,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联合甲泼尼龙片及来氟米特的近期疗效,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标志物及HBV-DNA的变化情况及所有不良反应.结果 HBV-GN的病理分型:MsPGN6例(30%),IgAN6例(30%),MN5例(25%),MPGN3例(15%).以拉米夫定联合甲泼尼龙片及来氟米特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总有效率80% (16/20),显效率60%(12/20),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成人HBV-GN病理类型以IgAN、MsPGN为主,HBV-GN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其病理类型及乙肝病毒活跃程度,拉米夫定联合甲泼尼龙片及来氟米特治疗HBV-GN的疗效与病理类型及乙肝病毒活跃程度无关;以拉米夫定联合糖皮质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HBV-GN疗效显著,安全、费用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98例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93年2月~2007年9月间经我院肾内科病理室诊断的98例特发性FSGS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形态学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临床与病理联系分析。结果:(1)98例特发性FSGS以20岁~4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59.1%),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4.3%。(2)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NS)最常见,占43例(43.9%),发病时常并发高血压(49.0%)和慢性肾衰竭(35.7%)。肾衰竭组的肾病范围蛋白尿发生率、高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3)主要病理特征:76.5%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中球性硬化比例≥25%者占36.7%;82.7%患者伴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其中Ⅱ~Ⅲ级占15.3%。肾衰竭者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比例较肾功能正常者高(28.6%vs10.0%,P〈0.05)。(4)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与血清肌酐值、病程及年龄呈正相关(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Ccr呈负相关(P〈0.05)。球性硬化比例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特发性FSGS在占本地区同期肾活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6%,该病常并发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病理上常见明显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及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肾病综合征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87年~2006年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11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按肾脏病变轻重分为A组(n=34,包括Lee氏分级Ⅰ级、Ⅱ级)、B组(n=84,Ⅲ、Ⅳ、Ⅴ级),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多因素分析影响肾脏病理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A、B两组高血压分别占11.8% vs 63.1%;肾衰竭分别占15% vs 41.7%;A、B两组尿蛋白≥6g/24h者分别占58.8% vs 32.1%;尿红细胞满视野分别为14.7% vs 50%。A组高血压、肾衰竭、镜下尿红细胞满视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尿蛋白≥6g/24h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明显低于B组(P〈0.01);而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显著高于B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肾脏病理损害重的危险因素有平均动脉压、尿蛋白〈6g/24h、镜下尿RBC〉5.0×10^7/L(0R值分别为1.048,3.227,6.578;P值分别为0.034,0.047,0.002),血红蛋白是保护性因素(OR=0.723,P=0.035)。随着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血红蛋白的降低、镜下尿红细胞数的增多,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加重(P〈0.01)。结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高血压、血红蛋白水平、24h尿蛋白排泄量、镜下尿红细胞程度有助于判断肾脏病理损害轻重。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与继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肾小球膜性病变的病因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统计我院肾脏病研究所经肾活检确诊的肾小球膜性病变189例。结果①特发性膜性肾病占28.57%,继发性膜性肾病占71.43%;②特发性膜性肾病平均年龄(46.24±15.31)岁,男女比例1.46:1。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5.51%;③继发性膜性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70.37%)、乙型肝炎(28.89%)、银屑病(0.74%)。结论我院。肾小球膜性病变以继发性膜性肾病为主;特发性膜性肾病以男性、中年多见,大多为。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膜性肾病最常见病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和银屑病,病理分期主要为Ⅰ~Ⅱ级,病理表现中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在特发性膜性肾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之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膜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M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27例HBV-MN和3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中医证候等方面的异同。结果:(1)临床表现:HBV-MN组发病年龄明显低于IMN组(P〈0.05);两组临床表现构成比经Fisher精确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肾脏病理:两组均以Ⅰ期、Ⅱ期膜性肾病常见,肾脏病理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检查,两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肾血管等各项病理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检查,HBV-MN组表现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而IMN组主要以IgG、C3在上皮下和基底膜高强度沉积。(3)中医证候:本虚证中,两组均以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高,而且两组本虚证候分布及各项本虚证候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实证中,HBV-MN组湿热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IMN组(P〈0.05),而IMN组中血瘀证和水气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BV-MN组(P〈0.05)。HBV-MN组湿热证候积分明显大于IMN组(P〈0.05),而IMN组血瘀证候积分明显大于HBV-MN组(P〈0.01)。结论:HBV-MN多发于男性中、青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合并肾病综合征;病理特征为多种免疫复合物、多部位、高强度沉积,以Ⅰ期、Ⅱ期膜性肾病常见;中医证候以脾肾气虚挟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PGN)的临床与病理特征,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对41例MPGN的临床及病理进行总结,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发病年龄的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结果:41例MPGN患者临床表现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多见,50%以上患者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病理有肾血管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者,临床表现重,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多见,肾小管功能差。儿童患者症状较成人轻,肉眼血尿较成人多见,而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较成人少见,治疗反应较成人好。糖皮质激素加霉酚酸酯(MMF)治疗,能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不良反应少。结论:成人MPGN临床表现重,单用激素治疗难以奏效,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治疗MPG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疾病谱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330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本地区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330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5,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233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96例(占81.37%),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 IgA 肾病820例(占35.19%)、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72例(占15.97%)、膜性肾病298例(占12.79%)、微小病变肾病200例(占8.58%)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78例(占3.3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67例(占15.75%),以狼疮性肾炎最常见(134例,占5.88%),其次为紫癜性肾炎127例(占5.45%)、糖尿病肾脏疾病35例(占1.5%)和淀粉样变性肾病20例(占0.86%);肾小管间质疾病50例(占2.15%);遗传性肾病17例(占0.73%)。233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肾病综合征1015例(占43.56%)、慢性肾炎综合征681例(占29.22%)、急性肾炎综合征392例(占16.82%)、隐匿性肾小球肾炎121例(占5.29%)、慢性肾衰竭72例(占3.09%)、急性肾衰竭47例(占2.02%)。近年来,膜性肾病构成比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本地区肾脏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其中 IgA 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2010年我科34例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小球病理分级根据ISKDC分类标准,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参照Bohle方法。结果:(1)肾脏病理分级如下:Ⅰ级2例(5.88%),Ⅱ级8例(23.53%),Ⅲ级17例(50.00%),Ⅳ级6例(17.65%),Ⅴ级1例(2.94%),其中Ⅲ级最常见;肉眼血尿组Ⅳ级和Ⅴ级比例较镜下血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级12例(35.30%),(+)级15例(44.12%),(++)级5例(14.71%),(+++)级0例,(++++)级2例(5.88%)。(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643,P〈0.01),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较重,但肾小管间质损害轻,有肉眼血尿表现的临床及病理均较镜下血尿的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进行综合评估,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 LN患者临床、病理以及实验室资料,总结 LN 的临床病理、免疫学特征以及相关因素。观察内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肾脏损害及肾外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病理类型,尿常规、24 h 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肌酐、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 C)、血白蛋白测定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①123例 LN患者中女性106例(占86.38%),男性17例(占13.82%),发病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32.51±11.10)岁;②临床肾损害表现以肾炎综合征型(48例,占39.02%)和肾病综合征型(42例,占34.14%)多见,无症状型33例(占26.01%),肾功能不全型20例(占16.26%);③LN病理为Ⅳ型者59例(占47.97%),Ⅱ型者44例(占35.77%),Ⅴ型者18例(占14.63%),Ⅲ型者2例(占1.63%)。其中男性以Ⅳ型、Ⅴ型为主(14例,占82.35%),Ⅱ型患者中女性42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39.6%比11.8%,P〈0.05);④单因素分析,脱发、口腔溃疡、浆膜腔炎、大量蛋白尿、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血清 Cys C 升高分别在不同病理类型组间存在差异(P〈0.05);⑤以 LN病理、临床表现二分类进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贫血、大量蛋白尿、管型尿、血清Cys C升高者肾脏病理病变较重;⑥补体C3、C4降低者分别为80例(占65.04%)和51例(占41.46%),在病理Ⅳ型、Ⅴ型中尤为显著,Ⅳ型中C3降低者为44例(占74.57%),Ⅴ型中14例(占77.78%);抗双股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AN antibody,抗 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三种抗体均阳性的患者共33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9.
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及转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成人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肾脏病理的联系;探讨其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我院临床及肾活检确诊的紫癜性肾炎52例,对其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成人紫癜性肾炎多好发于30岁以下,40岁以后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2)临床分型以蛋白尿+血尿型(59.6%)最多见,其次为单纯性血尿(21.2%)和肾病综合征型(19.2%);病理分级以Ⅱ级(44.2%)及Ⅲ级(36.5%)多见。(3)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肾小球慢性病变及活动病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P〈0.01)和0.260(P〉0.05);蛋白尿越多的患者,其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就越高。(4)多因素分析显示疗效与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呈负相关。结论:深圳地区成人紫癜性肾炎发病相对年轻,临床以蛋白尿+血尿型多见,病理以Ⅱ、Ⅲ级常见;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小球活动病变关系密切;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球慢性病变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