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20多年现代医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医案文献,采用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方法,在对现代医家医案按证型分类基础上进行关联分析,探讨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结果]阴虚津亏型中北沙参、麦门冬、生地、石斛、玄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气阴两虚型中生地、玄参、北沙参、玉竹、麦门冬、生黄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阴虚血瘀型中桃仁、红花、生地、白芍、麦门冬、石斛、玄参、当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肝肾阴虚型中北沙参、麦门冬、生地、生甘草、山茱萸、生山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药配伍规律。[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探明干燥综合征文献中用药组方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近三十多年间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涉及中药206味,累计使用频次1978次;使用最多的药物为麦冬、生地、甘草、沙参、玄参等,累计使用54.33%;滋补阴血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清热泻火药等5类药物累计使用71.49%。结论: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以滋阴凉血、益气活血为主,兼顾泻火解毒、利湿通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关于胸痹的方剂,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对单味中药及其性味归经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模块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共收集方剂53首,包括中药138味,药物累计频数698次,其中用药频次最多的是丹参,共出现37次。(2)用药四气五味包括寒、热、温、凉,平,总频次138次,其中温性药使用频次最多(56次,占药性总频次的40.6%),寒性药次之(40次,占总频数的29.0%);药味以甘味为主,占药味总频次的31.3%;药物多归肝经,占药物归经总频次的18.1%。(3)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排名居前三位的为丹参-黄芪-川芎、甘草-茯苓-半夏、五味子-麦冬-丹参。支持度排名居前三位的为瓜蒌-薤白、丹参-黄芪、五味子-麦冬”。结论:初步探索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胸痹仍以活血、滋阴、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病案方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临床冠心病治疗组方用药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以中国万方医学网、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的386则医案为数据源,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结果丹参、川芎、栝蒌、半夏、当归、茯苓、黄芪、人参、薤白和麦冬是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味药;聚类分析总结出名老中医常用药对16个,3味药物组合体7个,多味药物组合体5个。结论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多以健脾化痰、行气活血等药物组合为主,同时兼顾运用养心安神、调补阴阳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对心律失常的用药,探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进行检索,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结果符合条件的文献共64篇,医案98个,共用药201味,分为19大类,1319频次。单味药使用频数最高的为甘草、丹参、麦冬、黄芪、桂枝等,药物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和解表药为主;根据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总结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常用药物组合。结论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安神,用药规律有迹可循,对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干燥综合征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加权FP-Growth算法在中药方剂挖掘中的应用,为中医临床用药分析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中医临床疗效作为加权标准,以集对分析为基础计算疗效基数ρ,以w=(ρ对照组实验组)/ρ对照组+δ计算最终加权值,以加权FP-Growth算法为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别计算支持度及提升度,对挖掘结果进行支持度和提升度的分析,综合得出分析结果。结果 最常用中药前5位为:麦冬、生地黄、甘草、白芍、北沙参。综合支持度及提升度分析挖掘结果后提出以麦冬、生地黄、北沙参、甘草为基本底方,丹参、玄参、黄芪为祛瘀,解毒,补气加减方向的代表。并挖掘出了两个值得关注的高支持度药团:补脾肾的茯苓-山茱萸-山药-丹皮药团及补气血的白芍-太子参-五味子-当归药团。结论 干燥综合征临床用药以养阴生津药为主,配伍具有经典方特色。加权FP-Growth算法用于组方用药分析可提炼核心组方思路及加减方向,有助于中医药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古今名医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中各医家治疗消渴病的经验方,其中共选取复方156首,将156首复方中涉及到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 2003建立用药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用药规律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研究分析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结果:156首复方中,共涉及药物175味,用药频次达1702次,其中用药频次大于50次的分别为黄芪、山药、茯苓、生地黄、麦冬、天花粉。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的类别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揭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组方规律,如知母配石膏,麦冬配天花粉等。结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以及利水渗湿药对于消渴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治疗消渴病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能发现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整理两部《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并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 借助《中华医典》(V5)筛选《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形成文本数据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 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4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天花粉(34次,42.5%)、甘草(22次,27.5%)、茯苓(22次,27.5%)、麦冬(22次,27.5%)、黄连(17次,21.3%)、地黄(15次,18.8%)、桂枝(12次,15.00%)等,对应药性以寒(30.5%)、温(22.2%)为主,药味以甘(52.8%)、苦(31.6%)为主;药物功效频次较高的前三类药物为补虚(24.1%)、清热(17.6%)、渗湿(7.6%);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3组支持度≥8的高频药对,前三位分别为天花粉→甘草、茯苓→人参、茯苓→甘草;8条置信度≥0.7的关联规则,前四位相关药物分别为“甘草,麦冬→茯苓”“生姜→甘草、天花粉”“麦冬→茯苓、天花粉”“甘草→茯苓”。结论 《千金方》治疗消渴病以养阴、清热、健脾为主要方法,甘苦并用,清补结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冯兴华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80例共计215诊次病例,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症状、证候、诊断、治法、方药等.运用Epidate3.1软件建立电子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症状与药物以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用支持度和置信度表示.结果 各主要症状与养阴药和清热药密切相关,玄参、麦冬、桔梗、甘草用药频次在前四位,用药还涉及具有通络散结、补气、化痰、清热利湿等作用的药物.部分用药成对出现,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结论 清热养阴是治疗的基本思路,玄麦甘桔汤是治疗的基本方剂,用药体现相须、相成.强调辨证论治,主张衷中参西,以防误治、失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挖掘《普济方·消渴门》的用药特点并分析其潜在规律,进一步指导消渴的临床用药。方法:将《普济方·消渴门》的所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处方的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常用角药,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普济方·消渴门》一共包含方剂674首,涉及药物510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黄连;最常见的药对:麦冬+天花粉,人参+茯苓,黄连+天花粉;最常见的角药:麦冬+黄连+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连;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黄芪、茯苓→人参(置信度0.8),知母、黄连→麦冬(置信度0.78)。结论:《普济方·消渴门》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以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为首选药,遵循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新安名医孙一奎辨治肺系疾病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 整理孙一奎《赤水玄珠全集》辨治肺系疾病共313首方剂,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利用IBM SPSS Modeler18.0中Apriori算法、Cytoscape3.9.1、IBM 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药物200种,累计用药频次为2472次。频数分析发现孙氏最常使用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半夏、苦杏仁、生姜和桔梗;使用中药中功效排名前5位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化痰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对辛味、温性药物和归肺经的药物使用频率最高。高频药物(频数≥15)聚类分析挖掘出10组药物配伍。高频药物(频数≥15)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桑白皮-陈皮-甘草,为91.89%;支持度最高的药物组合是桔梗-甘草,为29.30%。结论 《赤水玄珠全集》博采众收、兼容并蓄,组方用药善选辛苦,治法以固本培元、从肝治肺、祛痰法、解表法为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黄永生教授门诊病例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确定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治疗冠心病初诊处方659则,总用药频次为13673次,共使用190味药,39味核心药物,占总用药频次的88.94%。对39味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三类核心处方。结论:黄永生教授治疗冠心病组方特色鲜明,多采用滋肾疏肝、温阳益气、利湿化痰法治疗及预防冠心病,其用药规律体现其临床治疗冠心病是基于"先天伏寒"与"瘀能化水"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文献数据库,对近10年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方面的所有文献进行查找,筛选出中药内服组方。利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和规范数据,对中药组方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25.0、SPSS Clementine 18.0等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99篇,方剂147首,共使用单味中药184味,累及频数1 694次。(2)对47味高频中药(频次≥10)进行频数分析,47味中药累计频数为1 318次。占总药物频数的77.8%,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5味药分别是丹参、当归、菟丝子、香附、甘草;(3)对药物频次≥20的28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可分为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内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以补益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兼以调经、理气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整理《中华医方》治疗消渴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处理,对高频药类、药物、药对、方剂年代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方剂共482首,涉及药物374种,累计用药次数达3784次。清热药、补气药、利水渗湿药、补阴药是治疗消渴方剂的常用药类,清热药、补阴药、收涩药、补阳药是使用最多的种类味数,麦冬、天花粉、人参、黄连、茯苓是高频药物,使用频次前15味中药占总体用药次数的41.49%,其中包括清热药(6味)、补虚药(4味)、解表药(2味)、利水渗湿药(1味)、收涩药(1味)、温里药(1味),补虚药又包括补气药(3味)、补阴药(1味)。麦冬配天花粉、麦冬配人参、人参配茯苓、黄连配天花粉是高频配伍结构,北宋、明代两朝代的方剂数量最多。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可系统总结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规律,提供临床用药依据。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祛邪扶正是治疗消渴基本原则,麦冬、天花粉、人参、黄连等是高频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用药物组方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主要检索目标,纳入中医药复方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文献,提取药物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分别对高频药物对药、三药组合、四药组合、五药组合、六药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51篇,涉及中药181味,共计使用2612频次,使用频次15的药物共44味。关联规则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高频药物组方中,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紫苏子、莱菔子;三药组合为半夏、紫苏子、陈皮;四药组合为杏仁、桑白皮、黄芩、半夏;五药组合为半夏、桑白皮、黄芩、杏仁、甘草;六药组合为紫苏子、桑白皮、黄芩、杏仁、半夏、甘草。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的用药是以祛邪为主,重在清肺化痰、宣肺止咳、降气平喘。  相似文献   

16.
秦超  牟方政  魏大荣 《河北中医》2023,(6):896-899+903
收集名老中医骆常义治疗肺胀的中药首诊处方,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法,分析用药规律。对收集的124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出用药86味,总使用频次2044次。药物类别上,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的四气统计中,温性药物使用最多;五味当中,甘味药物使用最多;药物的归经统计中,肺经药物使用最多;聚类次数最多的是甘草配伍桔梗,其次是桔梗配伍杏仁。骆常义治疗肺胀的学术思想归纳如下:急性加重期首重解表宣肺、疏利肺气,缓解期注重益气温阳、因时制宜,化痰祛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文献,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53首处方中,药物频次排在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半夏、甘草、陈皮、海螵蛸、黄连;药物功效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类、止咳化痰平喘类、清热类、理气类、解表类;药物归经频次结果显示,排在前6位的分别为脾经、肺经、胃经、肝经、心经、胆经。聚类分析生成树状图后从中提取出具有关联性的药组9组,挖掘出白及、三七;莱菔子、槟榔、木香;栀子、牡丹皮、金银花、蒲公英;麦冬、枇杷叶、北沙参、百合、木蝴蝶等隐藏组合,分别展现出活血化瘀、消积化痰、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的治法。结论:借助数据挖掘手段能全面地对名老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规律进行探究,有助于指导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肝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铁军教授下法治疗肝病首诊医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常用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与处方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等。结果收集的300例医案中,共涉及中药136味,支持度≥70%,置信度0.9的条件下,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柴胡,大黄"、"当归,大黄"等,关联规则包括"甘草-大黄"、"甘草,柴胡-大黄"等。在支持度≥20%,置信度≥0.8条件下,下法治疗脂肪肝,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龙胆、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甘草、当归;慢性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白芍、川芎、柴胡、枳实、陈皮、甘草、香附、黄连等;肝炎肝硬化,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当归、生地黄、桃仁、柴胡、红花、赤芍、牛膝、桔梗、陈皮等;下法治疗肝癌,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大黄、蜈蚣、半枝莲、虎杖、壁虎、半边莲;大黄、山茱萸、熟地黄、黄芪、当归、薏苡仁、鳖甲;大黄、柴胡、枳壳、川芎、甘草;大黄、枸杞子、麦冬、川楝子等。结论刘教授下法组方严谨,法度清晰,用药规律包括灵活运用大黄、重视经方辨证组合及善用"对药""组药"。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杨  丁长松 《中草药》2020,51(14):3742-374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冠心病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首先搜集整理名家医案处方,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冠心病处方数据库;再借助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0.0对药物频次、病位证素频次及病性证素频次的分布进行统计;最后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等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潜藏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对遴选出的145首处方进行分析,涉及216味常用中药、8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挖掘出用药频次大于平均频次的药物46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丹参、甘草、栝楼、半夏、川芎,病位证素以心、肾、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以血瘀、气虚、痰、阳虚、气滞、阴虚为主;当满足最小支持度为15%且最小置信度为70%时,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5条,3味药组关联规则26条,其中置信度前3位的药对规则分别为薤白→栝楼、五味子→麦冬、郁金→丹参,置信度前3位的3味药组关联规则分别为薤白+半夏→栝楼、丹参+薤白→栝楼、薤白+甘草→栝楼。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辨证用药主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补气益气、涤痰行气为法,与其主要病性证素血瘀、气虚等相符,药物大多归心经,与其主要病位证素相一致。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冠心病组方用药规律,对于临床用药指导与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51则医案101诊次的分析,获得205味中药,1 370频次及核心药物38种;获得药对关联规则共22条。结论名老中医治疗心悸善用经方,喜用补气健脾、活血化瘀、补血养阴、清热泻火、养心安神、调畅气机等药物;丹参与诸药组成的药对,五味子与黄芪、五味子与麦冬、桂枝与甘草组成的药对在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医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