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CT表现的认识 ,协助临床设计手术方法和评价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 2 0 0 2年来遇到的 18例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 ,并与临床手术所见对比分析。结果 CT显示大多数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密度高而均匀 ,增强显著 ,边界清楚 ,伴有骨质受压和吸收。较多侵犯的部位为 :鼻咽 (18/ 18) ,翼腭窝 (16/ 18) ,蝶窦 (8/18) ,颞下窝 (12 / 18) ,颊部 (16/ 18) ,诊断准确率 94.4%。结论 CT对于复发性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确定瘤体范围、提供手术径路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CT和MRI资料,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周围骨质改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翼腭窝的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显著强化。结论:CT、MRI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瘤诊断、定位及分期。术前行DSA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诊断及预后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认识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术后疗效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后病理证实3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诊断与临床分期相符率以及Chandler各期的复发率。结果:CT显示大多数鼻咽纤维血管瘤密度高而不均匀,增强显著,边界清楚,常伴有骨质受压和吸收。较多侵犯的部位为:鼻咽(34/34),翼腭窝(22/34),蝶窦(16/34),眶下裂(10/34)。诊断准确率97.1%。Chandler分期中的Ⅲ、Ⅳ期肿瘤复发率高。结论:CT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的诊断、范围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CT和MRI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ONB患者CT(21例)和MRI(1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7例;位于鼻腔顶部的前方2例;位于中鼻道、筛窦、上颌窦和鼻咽部各1例。形态规则13例,不规则10例。CT像上肿块密度多不均匀,CT值30~60HU,3例见钙化,1例见囊变。18例邻近骨质破坏。MRI示肿块信号多不均匀,在T1WI以等或略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明显强化。肿瘤侵犯筛窦19例,颅内16例,眼眶15例。结论鼻腔顶部肿块并穿越筛板侵犯嗅沟区,是ONB的特征性表现。CT可清楚显示肿瘤周围骨质情况,MRI能准确显示肿瘤侵犯范围,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表现及其分期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资料,对肿瘤大小、侵犯范围、密度、形态、边界和骨质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按Chandler分期:I期9例,Ⅱ期9例,Ⅲ期13例,Ⅳ期9例。侵犯部位最多为蝶窦和眼眶(包括眶上下裂,均为18例;其次为翼腭窝和鼻腔,各为14例,颞下窝和颅内海绵 窦侵犯各9例。侵犯部位最多为蝶窦和眼眶(包括眶上下裂),均为18例;其次为翼腭窝和鼻腔,各为14例,颞下窝和颅内海绵窦侵犯各9例,少数病例肿瘤侵犯面颊部和上颌窦。Ⅰ和Ⅱ期肿瘤相对较小,类圆形,边界清楚光滑;Ⅲ和Ⅳ期肿瘤较大且不规则,沿颅底孔缝扩展,呈哑铃状或分叶状。平扫时肿瘤密度均匀,与周围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肿瘤增强极显著,边界清楚,其中3例肿瘤中有混杂的不规则囊样低密度区,1例呈“囊肿”状。所有病例颅底骨质均有不同程度受压和吸收破坏。结论:增强后CT可对鼻咽纤维血管瘤作出明确诊断及分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MRI、CT表现,提高对眼眶静脉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 对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静脉性血管瘤患者的MRI、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中,位于眼眶前部1例,肌锥内间隙18例,肌锥外间隙3例,肌锥内外间隙同时受累27例.MRI扫描41例显示为边界清楚但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不均质肿块.6例肿物边界不清.与眼外肌相比,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内部或周边可见血管流空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不被抑制.46例眼球明显向前突出,7例显示眼球受压变形.29例显示病变沿眼球壁生长呈铸形.15例显示眶尖脂肪间隙消失.7例可见肿物向颅内蔓延.14例具有急性突眼病史者显示出血信号,7例可见液.液平面.CT扫描显示为不均匀的较高密度.5例显示单个或多个的静脉石.26例眶骨受压,眼眶扩大.10例显示眶上裂扩大.结论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在MRI、CT上分别具有其特征性征象.CT对展示骨性结构及钙化有优势,而MRI对肿瘤的内部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的进一步判断更具意义.MRI在定位和定性诊断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ENB22例,分别行CT(10/22)、MRI(12/22)扫描,分析整理并记录病灶位置、形态、强化表现、侵犯范围及Kadish分期等。结果 22例患者平均年龄52岁(9~76岁),男14例,女8例,病变分别位于左侧鼻腔11例(11/22),右侧鼻腔9例(9/22),前颅底2例(2/22),形态规则7例(7/22),不规则15例(15/22),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10例(10/22),CT值45~58HU,增强后3例(3/10)病灶明显强化,CT值105~114HU。MRI显示等信号软组织3例(3/12);T1WI不均匀低信号9例(9/12),T2WI均为高信号,信号明显不均匀2例(2/12),信号均匀10例(10/12);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的中等或明显强化12例(12/22)。肿瘤累及上颌骨、筛骨、鼻中隔或颅底骨质破坏16例(16/22),伴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7/22)。A期6例,B期4例,C期12例。结论 CT及MRI能很好显示ENB影像特点及侵犯方式,并进行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韩忠龙  于彤  高军  赵文 《武警医学》2017,28(2):171-174
 目的 探讨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CT及MR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儿童头颈部RMS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3例行MRI检查,18例行CT检查。结果 10例发病部位位于鼻咽部,4例位于鼻腔及鼻窦,5例位于鼻翼部,3例位于颌面部,6例位于耳部,1例位于左侧颞下窝。肿瘤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多侵蚀破坏邻近骨质。CT图像病灶密度不均匀,瘤体内均无钙化。MR检查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瘤灶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侵犯眼眶,13例进入并侵犯鼻腔,14例侵犯副鼻窦,15例侵犯颞骨乳突,12例侵犯颞骨岩部,14例突破颅底,累及硬脑膜,同时4例侵犯邻近脑组织,2例发生脑脊液转移。结论 儿童头颈部RMS好发于脑膜旁区。CT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对周围骨质结构的破坏,而MR能更清楚显示肿瘤软组织受累范围,两者结合可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 MRI诊断软组织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IMT的CT(3例)和 MRI(3例)表现.结果:CT平扫显示病变呈实性、囊实混合性包块,大小3~10 cm,密度不均,CT值16~56Hu 3例.其中,边界清晰1例,欠清晰2例,病变内液化坏死呈低密度1例.3例MRI表现中,T1WI显示病变呈均匀等信号1例,不均匀等、低信号2例,其中呈不均匀等、稍高信号(肿瘤内少许出血)1例;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1例,不均匀高信号2例,其中1例肿瘤中心大片状坏死,呈明显高信号,周边见较粗条状低信号影1例.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增强.诊断为软组织恶性肿瘤2例,偏良性病变2例.结论:IMT的CT 、MRI扫描能显示肿瘤的大小、部位、累及范围、判断良恶性,但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0.
朱宏磊  韩悦  白玫 《放射学实践》2008,23(4):393-395
目的:分析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CT及MRI征象,探讨各影像技术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内回声多且分布均匀,声衰减少,轻度可压缩性,内部缺乏血流信号;CT显示肿瘤位于肌锥内,边缘清楚,软组织密度,根据眶尖处是否存在透明三角区可判断是否向颅内蔓延,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征象;MRI能清楚显示肿瘤与眼外肌及视神经的关系。结论:超声能够揭示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学特点,CT及MRI可对肿瘤准确定位,揭示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选择超声与CT或超声与MRI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可对海绵状血管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讨论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特别是MRI的信号特征,评价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检出8例,平扫5例病灶呈高密度,3例呈等密度;边界清晰1例,模糊7例;3例病灶边缘呈爪状生长;增强后病灶均呈不规则强化;均未见包膜。MRI检出9例,肿瘤均沿肌纤维生长,2例病灶局限在单一肌肉,7例累及多块肌肉;2例肿瘤境界清楚、可见不完整包膜,7例境界不清、无包膜、边缘呈爪状生长;与肌肉比较平扫病灶T1WI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5例,T2WI均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信号增高。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病灶内未见脂肪组织。结论 MRI信号的差异主要反映了病灶的组织学成分的不同。MRI比CT更能精确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和范围,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鼻咽缝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影像学表现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在影像上提出鼻咽缝间隙的概念,介绍其CT和MRI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正常CT组43例,正常MRI组36例,均进行鼻咽轴面平扫,其中加做鼻咽冠状面CT和MR扫描各5例,7例加做鼻咽后壁矢状面MR薄层扫描;2例鼻咽轴位断面标本作对照;鼻咽癌(NPC)组30例,同时进行CT与MR扫描,对鼻咽后软组织结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观察分析。结果 鼻咽缝间隙位于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咽后壁后方,枕骨及颈椎前方,它包括上述肌肉之间的咽缝、咽后间隙、危险间隙、椎前间隙部分和组成这些间隙的筋膜,以及其中的纤维结缔组织、脂肪和淋巴结等结构,在CT上表现为三角形不均匀低密度影,在MRI上,呈三角形不均匀高信号影,其正中有粗细不一的低信号咽缝。正常CT组43例均在椎前肌之间出现1个层面以上的、呈低密度的两侧对称的三角形影,为鼻咽缝间隙;在斜坡和硬腭水平之间均见鼻咽缝间隙者22例,部分层面显示鼻咽缝间隙者14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7例。正常MRI组36例,在轴面像上35例在椎前肌之间可见两侧对称的呈不均匀高信号的三角形鼻咽缝间隙;从斜坡至硬腭水平均见鼻咽缝间隙者13例,部分可见11例,鼻咽缝间隙达口咽水平者11例;矢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止于C2椎体上部者4例、下部者3例;冠状面像上,鼻咽缝间隙呈纵行条带状影2例,倒置梯形3例。2具鼻咽断面尸体标本均见鼻咽后壁后方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三角形疏松纤维结缔组织。NPC组30例中鼻咽缝间隙对称存在者14例,不对称性变窄1例,消失者15例。结论 鼻咽部椎前并列的头长肌或颈长肌之间的结构在CT和MRI上统称为鼻咽缝间隙是合适的;NPC患者的鼻咽缝间隙消失和不对称性变窄多提示肿瘤侵犯椎前肌,而对称存在时,肿瘤多位于鼻咽顶后壁浅层。  相似文献   

13.
黄爱苓  杨扬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306-1308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肾上腺意外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8例肾上腺意外瘤的CT资料和其中21例MRI资料,观察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探索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囊肿6例,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光滑,密度或信号均匀,无强化,CT、MRI均确诊。髓质脂肪瘤8例,含有脂肪密度或信号为其特征性的CT、MRI表现而确诊。无功能皮质腺瘤9例,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尚均匀,略强化。嗜铬细胞瘤1例,椭圆形,边界清,信号不均匀。神经纤维瘤1例,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中央大片坏死区,实性部分强化。转移瘤3例,1例瘤体较小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欠规整,密度或信号均匀;2例瘤体较大,形态不规则,内见坏死,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呈中等边缘强化。结论:CT、MRI对肾上腺意外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利于肿瘤定性和定位。但对于单侧较小的转移瘤和皮质腺瘤较难鉴别,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瘤CT及MR I的影像表现与解剖对应关系。方法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和/或MR I资料。结果17例中颅后窝5例,颅中窝8例,位于颅中窝、颅后窝的肿瘤呈椭圆形或伴分叶状改变;跨颅窝4例,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CT及MR I表现有以下特点:①肿瘤实性部分略高密度3例,略低密度4例,近脑灰质密度改变2例,伴有囊状低密度区4例。②T1W I均匀低信号5例,不均匀等低信号7例,T2W I均匀高信号4例,不均匀高信号8例。③CT及MR I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均匀强化7例。④肿瘤沿着三叉神经并跨颅窝“哑铃状”生长4例,三叉神经根增粗与瘤体相连续3例,M eckel腔扩大6例。⑤岩骨骨质吸收3例。肿瘤边界清,周围脑组织无水肿及钙化15例。结论CT和MR I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全部患者均有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2例有X线平片检查,10例有CT检查。结果单发病灶31例,2~4个多发病灶者4例,共检出43个病灶。SE序列T1WI上33个病灶呈中等略高信号,T2WI上全部病灶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33个病灶内及周边可见高信号的病变,Flash2d序列21个病灶T1WI上高信号被抑制,12个病灶内T1WI上高信号未被抑制。Gd-DTPA增强扫描39个病灶呈明显强化,但强化不甚均匀,其内可见点条状不强化影。结论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9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位于后纵隔,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边界较清楚.CT平扫示肿瘤密度较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7例,15例肿瘤内伴有钙化.13例行增强检查,7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8例MRI检查T1WI示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与胸壁肌肉相近,T2 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3例肿瘤内伴出血、囊变呈混杂信号.结论 儿童患者,CT或MRI检查发现后纵隔肿物,特别是其内伴钙化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I诊断斜坡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斜坡肿瘤的MRI表现,其中20例作增强扫描,观察各种病变的信号强度、大小、侵犯范围,并与CT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斜坡肿瘤在MRI上表现为正常斜坡被肿瘤组织所替代。信号不均匀,呈不均一强化;原发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继发肿瘤多呈浸润性改变。MRI显示斜坡肿瘤明显优于CT扫描。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斜坡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其侵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1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腔内型3例,腔外型6例,哑铃型4例,圆形或类圆形9例,分叶形4例,直径3.0~10.4cm,平均7.5cm。CT平扫示肿瘤呈均匀等密度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9例,呈高、低、等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示3例呈中度明显增强,10例中度不均匀增强,以静脉期明显。MRI平扫示1例肿块信号均匀,3例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病理检查10例恶性,3例良性。结论:胃间质瘤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定性,确诊需要依靠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9.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影像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纤维瘤的CT、MRI、DSA特征,CT检查13例,MRI4例和DSA3例,同时完成2项或3项检查分别为4例和3例。结果:13例均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及范围,CT平扫示软组织块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示肿块T1WI呈等于或略高于肌肉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强化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MRI信号增强率升高。3例DSA显示供血情况以及营养血管的特征。结论:血管纤维瘤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CT动态扫描、MRI增强率的表达及DSA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摄了平片 ,6 / 1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10 / 18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脊柱 6例 ,颅骨 4例 ,胫骨 2例 ,股骨 2例 ,肱骨、骨盆、距骨、软组织各 1例。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及长管状骨好发。平片和CT多表现、膨胀性囊状骨破坏 ,病灶内常有钙化、骨化 ,边缘常有轻度硬化缘 ;MRI检查多呈不均匀性长T1、T2 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 ,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性强化 ,部分见液平和软组织肿块 ;一般无骨反应。结论 :CT、MRI对骨母细胞瘤诊断较平片有优势 ,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