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庆  力宁 《振动与冲击》2008,27(6):128-131
弹性联轴器作为航空发动机、减速器、动力装置或者功率吸收装置之间的连接结构,在实际工作中会遭遇到因振动过大而造成事故的发生.从结构分析、动力学计算和动力特性实验三个方面阐述并研究了弹性联轴器的动力学特点.研究表明,弹性联轴器的花键连接是影响弹性联轴器动力学特性的关键因素,花键的松动连接是实现弹性轴"浮动"的充分必要条件;弹性联轴器的结构也影响着花键连接的状态,过长的转接套齿会导致松动连接的失效,从而导致危险振动的发生.通过弹性联轴器动力特性实验,测量得到弹性轴呈弯曲形态的弹性联轴器的临界转速,证明了花键松动连接转变为柔性连接可能性的存在. 最后提出了消除这种可能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弹性联轴器晃动大是DF_(4D)型机车的惯性故障,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根治。以前在处理这一故障时大都是采用更换弹性联轴器,返修率高。还要调换静液压变速箱,我们经反复试验发现只要更换静液压变速箱弹性联轴器压盖,缩小弹性联轴器与连接法兰的轴向间隙,同样能有效防止弹性联轴器晃动大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阐述高弹性联轴器的功用、性能和设计要求,介绍几种典型形式的高弹性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和研制概况以及高弹性联轴器在舰船中的应用情况,分析高弹性联轴器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动舵机的力矩特性快速测量的需要,设计了基于弹性悬臂梁的多通道电动舵机力矩特性简易测量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关键技术的实现:针对电动加载系统普遍存在的多余力矩问题,采用机械式加载不会产生多余力矩;通过设计不同规格的弹性悬臂梁能够获得较宽的加载力矩范围;数据采样频率高,有较宽的工作频带.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电动舵机的比例加载,并自动绘制力矩-频率特性曲线,实现力矩特性的快速测量.为小功率的电动舵机力矩加载测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肖来元 《工程力学》1999,16(5):119-124
本文基于弹性共轭曲面啮合理论,在弹性共轭曲面的基础上,研究了共轭齿面彭形齿联轴器啮合传动过程,并通过建立轮齿齿对的啮合一量地分析了该传动件的呛合齿对数和重迭系数。  相似文献   

6.
高弹联轴节轴系在简谐激励下非线性振动的稳态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具有非线性迟滞性恢复力高弹性联轴器轴系在简揩激励下求解非线性振动稳定周期解的问题,建立了该转子轴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高量谐波平衡法从理论上导出求解轴在简谐激励下的非线性振动稳定周期解的一种迭代算法,最后利用该算法分析钢丝绳高弹性联轴节轴系在简谐激励下的非一振动的稳定周期解,并讨论非线性迟滞恢复力对轴系非线性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液压联轴器外套采用多层筒组合式外套可提高液压联轴器的弹性极限承载能力.文中对液压联轴器不同材料双层组合式外套和同种材料3层组合式外套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双层和3层外套分层界面的最佳半径.结果表明,3层外套的弹性极限承载能力比单层外套的弹性极限承载能力提高了31.4%;3层外套的弹性极限承载能力比双层外套的弹性极限承载能力提高了7.4%.  相似文献   

8.
硬弹性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弹性体,它是一类结晶或非晶的高聚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加工而成的材料。硬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弹性体,具有高弹性、高模量、突出的低温弹性和拉伸时能形成微孔等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特征、拉伸特性,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力学损耗和滞后现象,溶剂浸润的影响以及断裂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GXT型钢丝绳在线无损探伤仪是采用漏磁交链原理研制成的。根据更换钢丝绳的依据和物理概念,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0.
钢丝绳隔振器的非线性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钢丝绳隔振器的非线性特性及应用周强(七○四研究所)一、概述钢丝绳隔振器是新一代新颖的弹性元件,其优点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舰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实际使用中得到了证实。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突出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兼顾了弹性支承元件隔振、缓冲、降低高...  相似文献   

11.
硬弹性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弹性体,它是一类结晶或非晶的高聚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加工而成的材料,硬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弹性体,具有高弹性,高模量,突出的低温弹性和拉伸时能形成微孔等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特征,拉伸特性,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力学损耗和滞后现象,溶剂浸润的影响以及断裂行为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压力以及拉伸敏感特性,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检测机器人皮肤接触压力和拉伸特性的新型传感器阵列。该传感器阵列的弹性电极结构克服了传统传感器不可拉伸的缺点,实现了传感器阵列的柔/弹性;阵列中设计了9个检测压力的传感器单元和2个检测拉伸的传感器单元,通过传感器结构设计和拉/压干扰特性分析以及补偿算法解决了拉伸和压力同时测量时的干扰问题,并构建了求解压力与拉伸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对压力和拉伸的同步检测,可用于机器人柔性皮肤中关节等部位。  相似文献   

13.
环形钢丝绳隔振器动态特性建模与参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龚宪生  刘巍  潘飞   《振动与冲击》2014,33(23):53-57
设计一种采用独立钢丝绳圈作为弹性阻尼元件的环形钢丝绳隔振器。由于其结构的独特性,该隔振器具有非线性弹性刚度和垂向非对称迟滞动态特性。针对该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归一化Bouc-Wen模型,采用分阶段识别方法进行参数辨识研究,并对提出的模型和参数识别方法进行周期性加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模型以及参数识别方法对于该隔振器垂向非对称迟滞动态特性描述是非常准确有效的,为该隔振器动态设计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O型钢丝绳隔振器具有非线性弹性刚度、非对称迟滞动态特性,采用改进的归一化Bouc-Wen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钢丝绳隔振器动态特性参数识别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新的简单有效的两阶段识别方法进行参数辨识研究。通过数值仿真与周期性加载试验相结合方法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参数识别方法可准确有效识别出O型钢丝绳隔振器模型参数,且试验迟滞曲线与识别模型迟滞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王天煜  王凤翔 《工程力学》2012,29(7):264-269
对于高速电机机组而言,在设计阶段准确预测转子动态特性,尽量减小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是至关重要的。该文用有限元分析及实验方法计算由柔性联轴器耦合的多跨转子轴系临界转速及振动模态,用有限元软件的弹簧单元模拟弹性联轴器的轴向、径向及扭转刚度,分析联轴器刚度、结构参数对轴系临界转速的影响。研究表明:轴系临界转速及振动模态不同于单转子,可以通过改变膜片的刚度、结构参数等来调整系统某些阶次的临界转速,使转子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6.
陈娜娜  吕振华 《工程力学》2013,30(4):402-409
该文探讨了汽车座椅聚合物泡沫座垫的非线性弹性-阻尼特性的一种建模方法及过程。首先进行了泡沫座垫的动态力学特性实验测试,根据座垫的非线性动态特性特征选择了模型的表达式,再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对其进行了参数辨识,建立了座垫的一种非线性弹性-阻尼特性数学模型,表达了座垫的动态载荷与变形位移、速度的关系。另一方面,进行了实际人体在座垫上的正常坐姿体压分布测试,参考体压分布状态进行了座垫的离散化,建立了泡沫座垫的垂向非线性弹性-阻尼特性的离散化模型,可更好地模拟座椅-乘员系统的人体角振动响应特性。最后进行了所建立的聚合物泡沫座垫动态特性模型在座椅-乘员系统多体动力学响应模拟分析中的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7.
弹性轨道上三自由度磁悬浮列车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弹性变形轨道上二自由度磁悬浮列车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的数值研究,给出了系统受控稳定性情形下控参数G1、G2的选取方式;讨论了控制参数G1,G2和系统特征参数对磁悬浮系统的动力特性的影响方式,分析了弹性轨道的变形特征等。  相似文献   

18.
2N和N+1支撑三跨转子在三种联轴器下的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N和N+1支撑转子轴系通过临界转速时振动过大的问题,搭建了2N(三跨六支撑)和N+1支撑(三跨四支撑)轴系实验台,模拟开机启动过程,试验研究两实验台轴系分别使用刚性、膜片和弹性联轴器时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N+1支撑方式可降低原2N支撑轴系对应的临界转速,且N+1支撑轴系各转轴的耦合更为强烈,容易激起相邻转轴的振动。使用刚性较小的联轴器时,2N和N+1支撑轴系振动均趋于平稳,说明轴系的耦合减弱,如2N支撑轴系测点1使用弹性联轴器时相比于使用刚性联轴器时在临界转速附近振动幅值降幅达50%。  相似文献   

19.
借助椭圆坐标变换,并利用微分算子分解给出了弹性地基上椭圆薄板的自由振动解.根据马休函数特性,并考虑模态的正交性,针对周边固定和周边滑动固定2种边界条件,求得了弹性地基上椭圆薄板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首先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热压工艺参数对有机玻璃(PMMA)热压后弹性回复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知,温度和作用时间是影响热压后弹性回复率的重要因素。然后引入广义麦克斯韦方程作为热压应力松弛的控制方程,通过实验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由该方程拟合的热压应力松弛曲线和实验测得的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最后由麦克斯韦方程导出弹性回复的数学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可知,该数学模型对弹性回复的预测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