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黄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藤( Pierr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及反相中压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黄藤内酯(1),马克甾酮 A(2),环阿屯醇(3), feruloylphenethylamine (4),反式阿魏酰酪胺(5),β-谷甾醇(6),1-棕榈酸单甘油酯(7),1-sinapoyl-β-D-glucopyranoside (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研究大黄藤 (Fibraurea Recisa Pierr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及反相中压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黄藤内酯(1),马克甾酮A(2),环阿屯醇(3),feruloylphenethylamine(4),反式阿魏酰酪胺(5),β-谷甾醇(6),1-棕榈酸单甘油酯(7),1-sinapoyl-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 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白花败酱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败酱石油醚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化合物1),豆甾醇(化合物2),松脂素(化合物3),ent-eudesm-4(15)-ene-1β,6α-diol(化合物4),波甾醇(化合物5),阿魏酸(化合物6),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化合物7),乌苏酸内酯(化合物8)。结论 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7、化合物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天门冬属植物戈壁天冬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戈壁天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多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从戈壁天冬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6个是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1),(-)-丁香脂素(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表丁香脂素(4),(+)-nyasol(5),(+)-4'-O-methylnyasol(6);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7),异阿魏酸(8),咖啡酸(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和8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研究龙血竭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中黄烷和高异黄烷类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4′-甲氧基黄烷(1)、4′-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烷(2)、5,4′-二羟基-7-甲氧基-6-甲基黄烷(3)、7,4′-二羟基高异黄烷(4)、6,4′-二羟基-7-甲氧基高异黄烷(5)和10-羟基-11-甲氧基龙血酮(6)。结论 化合物6为首次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龙血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药艾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和重结晶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艾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7,3’-三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醇(矢车菊黄素);(2)5,3’-二羟基-3,6,7,4’-四甲氧基黄酮醇(紫花牡荆素);(3)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4)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棕矢车菊素);(5)东莨菪内酯;(6)对羟基苯甲醛。结论:化合物1~2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茜草(Rubia cordifolia L.)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齐墩果酸(1)、2-羟基-1-甲氧基蒽醌(2)、β-谷甾醇(3)、(-)-表丁香脂素(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5)、对苯二甲酸二丁酯(6)、(-)-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7)、东莨菪亭(8)、异落叶松脂素(9)、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0)。结论 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茜草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10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二杈狗牙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二权狗牙花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二十八酸二甘油酯[bis(2,3-dihydroxypropyl)octacosanedioate,1],正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2),棕榈酸(palmitic acid,3),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palmitate,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薤白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胡萝卜苷十一烷酸酯(3)、腺苷(4)、琥珀酸(5)、紫丁香苷(6)。结论 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并鉴定麻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苯二酚(hydroquinone,1)、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2)、(6R,7aS)6-Hydroxy-7,7a—dihydro-2(6H)-benzofuranone,3、对羟基苯乙酸(p—hydroxy benzeneacetic acid,4)、2,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methyl 2,5-dihydroxy benzeneacetate,5)、β-谷甾4-甲基邻苯二酚(4-methyl-o-phenol,6)、醇(β—sitosterol,7)、邻羟基苯甲酸(o-hydroxy benzoic acid,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结论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千里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难治性心衰34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相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后在血液动力学、流变学方面,治疗组绝大多数指标均得到显著或极显著改善(P<0.05~0.01),对照组各项指标几无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产四种商品细辛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其主要区别点列表说明。为湖北地区细辛的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阻抗心动图在临床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阻抗心动图具有无创伤、简单、安全、重复性好、能连续观察等特点,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心功能监测方法。本文简述了它的基本原理、波形的意义及在临床和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小鼠抗急性应激反应的能力。②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TFBFL高、低剂量组。TFBFL组按40mg/(kg·d)和20mg/kg·d),灌胃给药7天,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去离子水。未次给药2小时,采用负重游泳法,观察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和耐低温法,观察小鼠存活时间。③结果TFBFL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缺氧存活时闾及提高耐寒能力,TFBFL高剂量作用更为显著。④结论TFBFL具有明显的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可增加小鼠应激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某化工总厂的劳动卫生学调查,探讨了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及其浓度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发现作业场所铅尘浓度最高达44.37mg/m~3。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886.4倍。平均超标率为84.21%。34名工人尿铅均值为0.116mg/L,超标率为61.76%。铅中毒检出率为22.22%。铅吸收检出率为8.33%。结果表明:(1)尿铅含量与接触空气铅浓度高低有关。铅作业工令越长,铅中毒检出率越高。(2)慢性铅吸入对血压影响不明显。(3)该厂铅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在县以下工厂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抗原与Fas配体的影响及其对临床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②方法将42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实验组(n=21)及对照组(n=21),实验动物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剥脱损伤内皮模型,术后于不同时间段取损伤段血管,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Tunnel标记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Fas抗原及其配体在血管壁中的表达。③结果对照组于术后第7、14天损伤血管壁面积增加,相同时间段内两组比较,结果氯沙坦实验组管壁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氯沙坦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壁中Fas抗原、Fas配体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④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以通过Fas系统调节损伤段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我院1963年至1983年所收治的34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及死因进行分析。病例选择系按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进行。但本组包括肾前及肾后病因在内。344例中肾前性7例(2%),死亡5例,病死率为71.43%;肾性331例(96.2%),死亡60例,病死率为18.1%;肾后性5例(1.5%),原因不明者1例(0.3%),后二者无死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以流行性出血热居首位(占68.9%),与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报告一致,但百分率却高于前者,此与嘉陵江流域系黑线姬鼠的自然分布区有关。鱼苦胆中毒居次位,共53例(15.4%)。败血症等感染居第三位共23例(6.7%),但为本组的主要死因之一。本文着重讨论了败血症等感染性休克时引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理和近代观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本组结果显示死亡病例中大多数死于少尿期,故强调早期透析和预防性透析对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意义。如无血透条件则腹膜透析操作易于掌握、安全有效,无绝对禁忌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珠子参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显微鉴别研究,为珠子参及其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其地下及地上部分作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对地下部分的节和节间横切面、粉末,地上部分的茎、叶横切面、粉末及叶片的上下表面观等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详细描述了珠子参各部分的显微特征。结论:本研究不仅提高和完善了珠子参地下部分的显微研究,而且为珠子参地上部分的质量标准研究、开发利用、扩大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揭阳县1981-1990年死于胃癌共3991人,累计人口数13233148人,年平均死亡率30.15/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29.55/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39.82/10万。10年中男性死亡数2894人,年平均死亡率42.15/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49.74/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67.32/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17.22/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14.1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19.32/10万,男多于女,比例2.4:1,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死亡多为农民,占91.0%;死亡的地区分布,平原高于丘陵地带。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孕妇巨细胞病毒(CMV)不同感染形式对母婴免疫状态的影响.②方法 对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行CMV血清IgG和IgM筛查,对IgG(+)和/或IgM(+)者分娩前采集孕妇静脉血,检测CMV IgM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原发感染组、复发感染组和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脐静脉血,检测CMV IgM抗体.各组孕妇及新生儿检测免疫学指标IL-2、IFN-γ和IL-4.③结果 原发感染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IL-2、IL-4显著降低(P<0.05);原发感染组新生儿与对照组相比IL-2水平显著降低;垂直传播组新生儿IL-2、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 孕妇CMV原发感染可降低其机体的免疫力;新生儿先天感染及其母亲原发感染CMV可使其免疫状态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