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达标治疗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改善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强的松达标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疼痛VAS评分、治疗达标率和依从性,比较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达标率和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达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并提高治疗达标率及患者依从性,改善致残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99mTc-MDP(云克)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31例,给予云克联合MTX治疗12周;MTX对照组31例,应用MTX单药治疗12周;云克对照组31例,应用云克单药治疗12周。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3.5%,MTX对照组有效率为83.9%,云克对照组有效率为64.5%,试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临床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MTX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29%vs.32%)。结论云克联合MTX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99得-亚甲基二膦酸盐(商品名为云克)、碳酸钙、阿法骨化醇治疗中年后女性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中年后女性重度活动性RA患者,采取患者自愿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观察组27例;治疗组甲氨蝶呤联合使用云克、碳酸钙、阿法骨化醇治疗12周:对照组27例单纯使用甲氨蝶呤治疗12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5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克、碳酸钙、阿法骨化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年后女性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处于活动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关节症状改善情况、双手握力、血沉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类风湿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评分均明显降低,双手握力明显增加,且观察组相关指标降低或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口服甲氨蝶呤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谢宁  郑慧芳  戴巧定   《护理与康复》2020,19(11):77-80
目的观察中药损伤洗剂外敷联合蜡疗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增效作用。方法将1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氨蝶呤、非甾体抗炎药物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损伤洗剂外敷、蜡疗,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干预后临床疗效、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晨僵时间、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损伤洗剂外敷联合蜡疗能提高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缩短晨僵时间,改善炎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光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关节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Z=-2.53,P=0.01),DAS 28评分低于对照组(t=2.78,P=0.01)。结论光子治疗能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商品名:云克注射液)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期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患者随即分入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用云克注射液+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4周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医生评价、病人评价、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类风湿因子滴度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晨僵、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医生评价、病人评价、ESR、CRP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云克注射液加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是治疗难治性活动期RA快速起效的安全联合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红刚  刘钉宾  晏淑梅  向洪  吴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281-2283,2288
目的观察云克(~(99)Tc-MDP)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辅助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5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99)Tc-MDP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改善程度、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标准ACR50和ACR70达标率,以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改善程度、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CR70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DP联合白芍总苷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性化特色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类风湿药物治疗加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特色护理干预。两组以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克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入云克组和对照组,云克组采用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医生评分、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4周后云克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12周后云克组压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握力、休息痛、患者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CRP)各疗效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而压痛关节、肿胀关节、肿胀指数、医生评分各疗效指标改善并不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χ2=0.034,P=0.854)。结论:云克+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芍甘附子汤加减方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治疗的66例类风湿关节炎且经中医诊断均为寒湿痹阻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服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芍甘附子汤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采用芍甘附子汤加减方与甲氨蝶呤,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实验室检查数值,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云克 (99锝 亚甲基二膦酸盐 )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活动期患者 90例。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 (云克 甲氨蝶呤 ) 4 5例 ,对照组 (甲氨蝶呤 柳氮磺吡啶 氯喹 ) 4 5例 ,两组均接受相应药物治疗 12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4周时治疗组显效率为 6 2 % ,有效率为 2 2 % ,对照组分别为 2 7%、2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治疗组在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上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12周时治疗组显效率为 6 0 % ,有效率为 36 % ,对照组分别 4 4 %、16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在其他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不良反应两组总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云克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 ,副作用少 ,12周时疗效与对照组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徐州市中医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共7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叶酸、钙剂等对症治疗,予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口服,共计8周。前4周予10mg以下泼尼松,剂量视患者病情而定。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后2、4、8周时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的变化。观察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经过8周治疗,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功能Ⅰ、Ⅱ级患者有效率达到100.00%,关节功能Ⅲ级患者有效率达到90.00%,关节功能IV级患者有效率达到66.67%。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比较,联合用药效果更好,而且病情越轻,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瑶医特色药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瑶医药浴特色护理进行干预。两组接受治疗后1个月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在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效果有效率77.5%,对照组有效率5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患者对疾病活动总评价估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瑶医药浴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增效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汕头市澄海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独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疼痛指数以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R20、ACR50以及ACR70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抑制了炎性细胞因子,对病情的缓解有明显效果,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中药自拟通痹汤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即中医证候积分、血沉、C反应蛋白及DAS-28评分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两组理化指标中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DAS-28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通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与联用羟氟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联合甲氨蝶呤组及联合羟氯喹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前后临床、实验室及放射学的改变。结果 3组治疗结束后,关节肿胀明显改善,关节疼痛数明显减少,晨僵时间显著缩短,其中联合甲氨蝶呤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而且在阻止关节侵蚀及sharp积分方面也优于其他2组。3组患者在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方面差异不大。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阻止关节损害方面优于来氟米特联合羟氯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悬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纳入项城市中医院康复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掷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中医悬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舒张期峰值速度、收缩期峰值速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均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及丙二醛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悬灸能有效改善RA患者微循环及氧化应激,降低类风湿因子水平,治疗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状况和静脉血检测指标值。结果两组患者关节晨僵时间、疼痛评分、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治疗后少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少(P 0. 05)。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值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后ESR、CRP、RF值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 0. 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缓解关节症状,调节生化指标值,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