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芎麻汤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偏头痛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芎麻汤不同提取物治疗偏头痛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皮下注射1 mg.kg-1利血平致小鼠偏头痛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阿米替林组(0.033 g.kg-1)、芎麻汤水提液组(1.4,5.6 g.kg-1)、芎麻汤醇提组(1.4,5.6 g.kg-1)、芎麻汤挥发油组(1.4,5.6 g.kg-1),连续给药7 d,观察芎麻汤水提液,挥发油、醇提液对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芎麻汤水提液(5.6 g.kg-1)能明显升高利血平化低5-HT小鼠模型血清中5-HT的含量(P<0.01),芎麻汤挥发油(1.4,5.6 g.kg-1)能明显延长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潜伏期及减少扭体次数。结论:芎麻汤水提液对偏头痛小鼠模型有一定的作用,芎麻汤挥发油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芎附方对利血平致偏头痛模型小鼠的主要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芎附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并大脑皮层埋设自体血凝块的方法制备偏头痛模型。观察药物对小鼠脑组织DA、5-HT、5-HIA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脑组织、血清中NO、NOS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DA、5-HIAA、5-HT、NOS,血清NO、N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组织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芎附方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脑组织5-HIAA、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脑组织和血清NOS含量;芎附方高、中剂量组还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脑组织5-HT含量。芎附方主要调节偏头痛雄性小鼠的脑组织5-HIAA、NOS和血清NO含量,调节偏头痛雌性小鼠的脑组织5-HIAA、5-HT、NOS、血清NO和血清NOS含量。结论:芎附方可缓解利血平致偏头痛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利用硝酸甘油(10 mg.kg-1)ip一次造成大鼠偏头痛模型,sc利血平(0.4 mg.kg-1)7 d造成小鼠偏头痛模型,川芎-白芷药对3.5 g.kg-1.d-1进行治疗,对模型动物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偏头痛大鼠模型组脑组织中5-HT含量(720.44±92.1)ng.g-1,CGRP含量(618.32±139.3)pg.g-1;与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3.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大鼠脑组织中5-HT 48.41%~73.18%,降低头痛大鼠脑组织中CGRP 38.02%~50.02%(P<0.01);与小鼠偏头痛模型组比较,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5 g.kg-1.d-1可升高偏头痛小鼠脑组织中5-HT 36.60%~69.52%(P<0.05,P<0.01)。结论:川芎-白芷药对不同配比、不同剂型主要是通过影响单胺类递质的释放,缓解神经源性炎症而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川芎-香附药对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提取部位及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5 d,末次给药30 min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1造模,检测血清中NO和NOS,脑干中NE、DA、5-HIAA、5-HT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5-HIAA、5-HT显著降低(P0.05),NO、NOS显著升高(P0.05),NE、DA降低却无统计学差异。阳性药组,川芎-香附水提物和醇提物组均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5-HT(P0.05),降低NO、NOS(P0.05),阳性药组和醇提物还可显著升高5-HIAA(P0.05)。川芎-香附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升高模型大鼠5-HIAA、5-HT(P0.05),减低NO和NOS(P0.05)。结论:川芎-香附醇提物较水提物治疗偏头痛效果更优,川芎-香附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NE、DA、5-HT、5-HIAA、NO、NOS的释放,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川芎-香附对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和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影响,探讨川芎-香附药对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川芎-香附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30分钟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造模。造模后2小时,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监测大鼠脑血流量,检测NE、DA、5-HIAA、5-HT、NO和NO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川芎-香附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可明显升高偏头痛大鼠的脑血流量,可升高NE、DA、5-HIAA、5-HT,降低NO、NOS。醇提物高、中剂量组显著升高模型大鼠NE、DA、5-HIAA、5-HT(P 0. 05),减低NO和NOS(P 0. 05)。醇提物低剂量组显著升高模型大鼠5-HT(P 0. 05),降低NOS(P 0. 05)。结论药对川芎-香附能有效改善偏头痛大鼠的脑血流量,促进脑血液循环,调节神经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NE、DA、5-HT、5-HIAA、NO、NOS的释放,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对急性偏头痛大鼠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通过尿液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该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低、中、高剂量组(0. 19,0. 37,0. 74 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10 mg·kg~(-1)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急性偏头痛的模型。造模成功后,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给药0. 5 h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中血清素5-羟色胺(5-HT),5-羟基吲哚乙酸(5-HIA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多巴胺(D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对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脑干部位5-HT和NOS蛋白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平均光密度值进行统计;采用UPLC-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尿液代谢组学分析,并发现潜在的生物标记物;通过MetaboAnalyst 3. 0软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内的神经递质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1),说明急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已建立;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体内的神经递质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P 0. 01),说明给予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可调节大鼠体内的神经递质含量。根据UPLC-TOF/MS分析,共发现10种潜在的差异代谢物。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给药组可降低模型组中色氨酸、缬氨酸的含量,升高γ-氨基丁酸(GABA),乳酸,β-羟丁酸的含量。根据代谢通路预测研究,发现相关性较大的代谢通路为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代谢,丙酸代谢,氮代谢及色氨酸代谢。结论:大川芎方多组分中药制剂对急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体内的差异代谢物有一定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特别是犬尿氨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头风愈滴丸对偏头痛动物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风愈滴丸对偏头痛动物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硝酸甘油偏头痛动物模型、利血平致低5-HT化偏头痛动物模型,观察头风愈滴丸对不同偏头痛模型动物脑组织相关神经递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对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头风愈滴丸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脑组织中DA的含量,升高脑组织中5-HT、NE的含量;对利血平致低5-HT化小鼠偏头痛模型,头风愈滴丸能明显升高模型小鼠脑组织中5-HT的含量。结论:头风愈滴丸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纠正相关平衡失调,缓解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及血浆、脑组织中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初步筛选川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部位。方法:将川芎乙醇总提取物,采用系统溶剂法依次以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各提取部位后,分别灌胃给予实验大鼠。采用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耳红、挠头和爬笼次数等行为学指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的5-HT、DA、NE含量。结果:川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耳红消失时间和挠头、爬笼次数;并能不同程度升高偏头痛大鼠血及脑内5-HT、DA、NE含量(P<0.05、0.01),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是川芎治疗偏头痛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祛风清热定痛方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正天丸组、祛风清热定痛方大、小剂量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7天,通过热板法观察祛风清热定痛方的镇痛作用。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祛风清热定痛方的大剂量组自60分钟开始显著地提高了大鼠给药后的痛阈值(P0.01);祛风清热定痛方小剂量组、正天丸组在120分钟时提高了大鼠给药后的痛阈值(P0.05)。(2)与模型组相比,祛风清热定痛方大剂量组、正天丸组大鼠脑组织NE、DA、5-H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正天丸组比较,祛风清热定痛方大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祛风清热定痛方具有明显的镇痛的作用,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E、DA、5-HT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及其各药对对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小柴胡汤及其各药配伍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观察小柴胡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评定小柴胡汤及各药对对抑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方组大鼠海马5-HT、NE、5-HIAA(5-HT的降解物)的含量明显升高;姜夏组、参草组大鼠海马NE含量显著升高;全方组、柴芩组、参草组大鼠海马5-HT含量显著提高;全方组、柴芩组、姜夏组大鼠海马5-HIAA含量极显著增高。结论:小柴胡汤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各药对作用于模型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靶点有一定的偏向性。柴胡与黄芩配伍主要通过提高大鼠海马5-HT含量而发挥其抗抑郁作用;生姜与半夏配伍能显著提高大鼠海马NE含量,二者配伍虽然对抑郁大鼠海马5-HT的改变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增加5-HT的降解物5-HIAA的含量;人参、甘草、大枣能显著提高抑郁大鼠脑内5-HT和NE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利血平化低5-羟色胺(5-HT)小鼠偏头痛模型,给予元胡止痛胶囊灌胃治疗5天,以佐米曲普坦为西药阳性对照药物,正天丸为中药阳性对照药物。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利血平化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浆及脑组织5-HT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中DA含量明显升高。元胡止痛胶囊可提高模型小鼠血浆和脑组织5-HT的含量,降低脑组织DA的含量,对NE无明显影响。结论:元胡止痛胶囊可以提高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浆及脑组织5-HT的含量,降低脑组织DA的含量,以调整脑部血管舒缩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痛调制机能,减弱神经性炎症。通过以上机制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永烈  王玉来  高颖  姚卓婷 《中医杂志》2011,52(10):868-870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舒马普坦组、中药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制备偏头痛动物模型,经药物干预后在4h、6h取材,测定三叉神经脊束核(SPN5)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细胞癌基因fos(c-fos)和5-羟色胺(5-HT)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SPN5中蛋白表达:中药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4h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T阳性细胞数增多,4h稍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PAG中蛋白表达:中药组c-fos阳性细胞数减少,4h多于6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药组5-HT阳性细胞数增加更多,6h多于4h,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芎芷地龙汤可以减少由硝酸甘油诱导的c-fos的表达,增加5-HT的表达,进一步减少SPN5神经元的兴奋性,激动5-HT下行镇痛系统,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增高痛阈,阻止痛觉信息的传递,起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5):672-674
目的:观察葛根通络颗粒(GG)对硝酸甘油致大鼠偏头痛模型的作用,探讨其缓解偏头痛的机理。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的方法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3h内大鼠前肢挠头次数,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脑组织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并检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葛根通络颗粒3.0、6.0g·kg~(-1)减少模型大鼠的前肢挠头次数,降低偏头痛大鼠血清中NO的含量,增加脑组织内5-HT含量,6.0g·kg-1降低全血粘度。结论:葛根通络颗粒有一定防治偏头痛的功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5-HT、NO水平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麻芎舒痛方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TCD、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3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6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2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静滴,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热敏灸联合中药麻芎舒痛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麻芎舒痛方治疗,疗程14 d。治疗后统计分析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TCD、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8%(30/31),对照组为83.9%(26/3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TCD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VA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CD处于正常值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敏灸联合麻芎舒痛方可有效减轻偏头痛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芎芷石膏汤的镇痛作用及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和大鼠分为空白、模型、实验药物3个剂量和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0.2 g·kg-1),以芎芷石膏汤低、中、高剂量(小鼠:6,12,24 g·kg-1·d-1;大鼠:3,6,12 g·kg-1·d-1)灌胃给药干预7 d。福尔马林实验末次给药后30 min后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浓度为2.5%的福尔马林20μL(正常对照组除外)记录小鼠给福尔马林后第Ⅰ时相(0~5 min)和第Ⅱ时相(10~60 min)内小鼠舔右后足的累计时间。热板法于末次给药后15,30,60,90,120 min,在热盘痛觉测试仪(55±0.5)℃上记录每只小鼠首次舔后足或跳跃时间(s)。硝酸甘油所致大鼠偏头痛实验,末次给药后30 min,除空白对照组大鼠以相应剂量95%乙醇sc外,其余各受试组均sc硝酸甘油注射剂10 mg·kg-1,复制偏头痛模型。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测大鼠血浆NO,NOS和CGRP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脑组织中5-HT,5-HIA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福尔马林实验模型组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第Ⅰ时相舔足时间,第Ⅱ时相舔足时间均明显增多。在注射硝酸甘油造模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30 min内大鼠前肢挠头次数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大鼠血浆中的NO,NOS,CGRP明显升高(P<0.01),5-HT明显下降(P<0.05)。芎芷石膏汤能有效抑制福尔马林致小鼠疼痛反应,明显减少小鼠I时相舔足时间和Ⅱ时相舔足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对热板致痛小鼠的物理疼痛镇痛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痛阈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组大鼠血浆NO,NOS,CGRP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而脑中5-HT,5-HIA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不同剂量芎芷石膏汤灌胃后大鼠血浆NO,NOS,CGRP增加受到抑制,同时脑中5-HT向5-HIAA的代谢减少,5-HT的量增加,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5,P<0.01)。结论:芎芷石膏汤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NO,NOS,CGRP含量和升高脑中5-HT含量,发挥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痛立停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利血平化低5-羟色胺(5-HT)小鼠偏头痛模型,给与脑痛立停胶囊灌胃治疗7天,以复方羊角胶囊为对照药物。电化学法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5-HT等单胺递质的含量。结果:利血平化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浆及脑组织5-HT、多巴胺(DA)的含量明显降低,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NE)和高香草酸(HVA)含量也明显降低。脑痛立停胶囊可提高模型小鼠血浆和脑组织5-HT、DA和脑组织NE的含量,作用强度与复方羊角胶囊相似。结论:脑痛立停胶囊可以提高偏头痛模型小鼠血浆及脑组织5-HT、DA和脑组织NE的含量,以调整脑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调节中枢神经痛调制机能。通过以上机制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芎麻汤及其提取物(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硝酸甘油所致偏头痛大鼠行为学症状及血浆中5-HT、NO含量的影响,初步筛选芎麻汤的有效部位.方法 将80只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空白组(B组)、石油醚提取物组(C组)、二氯甲烷提取物组(D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E组)、正丁醇提取物组(F组)、芎麻汤组(G组)、布洛芬组(H组),每组10只.除A组外,其他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给予芎麻汤及其提取物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挠头次数,测定各组血浆中5-HT、NO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挠头次数显著性增加,血浆中5-HT、NO均显著性升高(P<0.01);与模空组比较,芎麻汤组、芎麻汤的正丁醇提取物组均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挠头次数(P<0.05),显著性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5-HT、NO含量(P<0.01).结论 芎麻汤及其正丁醇提取物具有治疗硝酸甘油所致大鼠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川芎方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及ET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川芎方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研究大川芎方对大鼠偏头痛模型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复制实验性大鼠偏头痛模型,灌胃大川芎方治疗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CGRP、ET含量。结果: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剂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浆中CGRP、ET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升高,大川芎方7.0g生药/kg.d、3.5g生药/kg.d、1.75g生药/kg.d剂量均可明显降低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与ET水平。讨论:大川芎方可能通过对血管活性物质CGRP、ET水平的调节,来改善血管的异常舒缩状况,抑制神经性炎症,从而达到缓解疼痛作用和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痛宁胶囊对偏头痛大鼠下丘脑、脑干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五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研究药物组(痛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30min后研究药物组给予痛宁胶囊药液高、中、低剂量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按照6mg/kg给予琥珀酸舒马普坦药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造模4h后取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下丘脑、脑干NOS、5-HT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对照组大鼠下丘脑、脑干NOS表达明显增强,而5-HT表达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痛宁胶囊尤其是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偏头痛大鼠下丘脑、脑干增强的NOS表达,而且能明显上调5-HT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痛宁胶囊尤其是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痛宁胶囊可以降低NOS的表达及上调5-HT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157-160
目的:比较川芎-天麻不同剂量配伍比例(4:1、1:1、1:4,川芎在前,以下均同)醇提物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大鼠的药效学差异。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西比灵组、川芎:天麻不同比例组,灌胃附子(2g/kg/d)和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复制大鼠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模型,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与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计算NO/ET、TXB2/6-keto-PGF1α。结果:各比例组NOS活力、NO、TXB2水平、NO/ET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降低,ET含量均升高,4:1、1:4组CGRP水平降低,1:1、1:4组6-keto-PGF1α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不同比例组两两比较,1:4组降低血清CGRP水平、提高NOS活力、升高NO、6-keto-PGF1α含量的效果优于其它比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川芎-天麻不同比例配比醇提物对大鼠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药效学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评价,以川芎:天麻(1:4)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