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分析奥利司他对单纯性肥胖与肥胖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门诊、住院病人150例按预先分组后,给予奥利司他36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脂肪率,计算BMI和WHR,检查FPG、2hPG、HBAlC、TC、TG、LDH—C、HDL—C值。结果:奥利司他治疗后BMI、体脂肪率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FPG、2hPG、HbA1C明显降低(P〈0.01),有18%(11例)减少了降糖药物剂量;TG、TC、LDL—C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前后结果二者有显著性差别。WHR、HDL—C有所下降,但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奥利司他加上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能显著降低肥胖者的体重,降低血糖血脂,改善与肥胖有关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肥胖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的关系。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158名13-15岁青少年分为对照组(80例)、超重组(44例)和肥胖组(34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空腹静脉血sICAM-1水平。结果3组数据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超重组BMI、腰围和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BMI、腰围、收缩压和舒张烁高于超重组(P〈0.05)。肥胖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CAM-1与BMI(r=0.168,P=0.035)和腰围(r=0.179,P=0.025)存在单变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sICAM-1为因变量,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和血压后,腰围为独立危险因素(β=0.009,95%CI0.001~0.018,P=0.025)。结论青少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密切相关。sICAM-1可作为青少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奥利司他对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自身对照,观察时间为16周。结果:奥利司他能减轻体重,降低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之比,调整血脂,降低肥胖患者胰岛素的水平。结论:奥利司他是一种较理想的减肥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MS)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抽样调查湘潭市13,702名2—18岁儿童及青少年,将69名肥胖自愿者及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测体重指数(BMI)、血压、计算平均动脉压(MAP),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P)、空腹血糖(FPG)、空腹纯胰素(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尿酸(UA)、肝脏B超,比较两组差异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B超检查脂肪肝等肝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47,P=0.01);MA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栽脂蛋白A(Apo—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5);栽脂蛋白B(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肥胖组hsCRP、INS、LP、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hsCRP与FPG、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0.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01);LP与INS、BMI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01),INS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0.001),ISI与BMI呈显著负相关(P〈0.001),UA与INS(P〈0.001)、BMI(P〈0.005)呈显著正相关,与ISI(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IR)、瘦素抵抗(LR)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同时存在肝脏受损、脂代谢紊乱、血压、血UA升高。CKP等炎症因子在肥胖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MBI)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以BMI〈24kg/m^2为正常,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正常组(n=35)、超重组(n=32)和肥胖组(n=23);再以按腰臀比(Waistto Hip Ratio,WHR)将患者分为无中心性肥胖组(WHR男性〈0.9,女〈0.85;n=40)和中心性肥胖组(WHR男性〉0.90,女性〉0.85;n=50),前瞻性观察肥胖对于急性胰腺炎分型、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SAP发生率依次为体重指数正常组20.0%、超重组31.3%及肥胖组52.2%(P〈0.05);不同WHR组S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性别分层之后,男性未合并中心性肥胖者SAP发生率(17.4%)显著低于合并中心性肥胖者(46.2%),而女性未合并中心性肥胖者SAP发生率(41.2%)与合并中心性肥胖者(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感染/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呼吸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死亡数分别为8.6%、18.8%和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中心性肥胖组和中心性肥胖组感染/脓肿及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预测的重要指标,肥胖患者急性胰腺炎病程更加凶险,局部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瘦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检测并分析对照组、肥胖的轻度OSAHS组、肥胖的中重度OSAHS组、非肥胖的轻度OSAHS组和非肥胖的中重度OSAHS组的体重指数、颈围、腰围、HOMA2-IR、血清瘦素水平和血脂系列。结果(1)肥胖的轻度、中重度OSAHS组和非肥胖的中重度OSAHS组的HOMA2-IR、瘦素高于对照组(P〈0.01)。肥胖和非肥胖的中重度OSAHS组的HOMA2-IR、瘦素均高于相应的轻度OSAHS组(P〈0.01)。(2)瘦素与HOMA2-IR、AHI、BMI、颈围、腰围、TG呈正相关(P〈0.05—0.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HOMA2-IR与瘦素、BMI、颈围、腰围、AHI呈正相关(P〈0.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瘦素的因素依次是AHI、BMI、CH;影响HOMA2-IR的因素依次是瘦素、BMI和AHI。结论OSAHS是影响IR、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瘦素水平是影响IR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不同类型肥胖对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患病危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延边地区安图县高中3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的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测定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血压(BP)、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等MS相关代谢指标,共收集1206份资料.BMI(kg/m^2)≥24为整体型肥胖,WHtR≥0.46为腹型肥胖.[结果]整体型肥胖和体质量正常组青少年的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0%和2.1%,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1.0%和24.2%,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28.0%和11.3%,MS检出率分别为24.0%和1.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WHtR超标和正常组青少年的的整体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8.3%和5.7%,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5.6%和24.9%,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44.4%和10.9%,MS检出率分别为38.1%和1.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型肥胖合并腹型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和单纯整体型肥胖(与无任何类型肥胖相比)青少年的不同代谢异常的患病危险间存在差异(P〈0.001),其OR值高血压分别为4.981,1.992,1.992,高血糖分别为8.307,2.077,0.545,MS分别为101.304,45.457,7.665.[结论]不同类型肥胖对MS及其组分患病危险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整体型肥胖合并腹型肥胖显著增大高血压、高血糖及MS的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使用奥利司他及西布曲明的临床疗效 ,并测定其血脂及性激素变化。方法年龄 1 8~ 65岁非孕或已避孕妇女 60例 ,随机分成 3组 ,其中奥利司他组 2 0例 ,西布曲明组 2 0例 ,安慰剂组 2 0例。治疗并随访 2 4周。结果 试验组体重、体重指数、胆固醇在服药后显著下降 ,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三酰甘油在 3组中均无改变 ;奥利司他组游离睾酮显著下降伴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明显上升 ; 3组瘦素前后无变化。结论 奥利司他和西布曲明不仅显著减轻肥胖者体重 ,同时降低胆固醇 ,而且奥利司他能纠正肥胖妇女高雄激素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性超重、肥胖青少年血清脂联素、瘦素、游离脂肪酸(FFA)、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糖、脂代谢的相互关系。方法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随机选择15岁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组(组1)77例、超重组(组2)120例和正常对照组(组3)109例,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瘦素、游离脂肪酸(F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Fins)、血糖(FBG)血脂谱及临床基本资料。结果空腹血糖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52)。组3至组1的甘油三酯(TG)呈梯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梯度下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01)。组3至组1的FFA、hs—CRP、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梯度升高,脂联素呈梯度下降,各组间差异显著(P〈0.001)。瘦素在组1中明显升高,组2、组3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306例受试者经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的独立影响因素是体重指数(BMI)、HDL—C、hs—CRP(R=0.429,R^2=0.184);瘦素的独立影响因素是BMI、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364,R^2=0.133);FFA的独立影响因素是BMI、TG(R=0.661,R^2=0.437);hs—CRP的独立影响因素是脂联素、BMI、HDL—C、HOMA—IR(R=0.445,R^2=0.198);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瘦素、BMI、FBG、FFA(R=0.574,R^2=0.330)。结论单纯性超重、肥胖青少年血游离脂肪酸、瘦素、hs—CRP明显升高,脂连素明显降低;体重指数是瘦素、脂联素、胰岛素抵抗、hs—CRP共同的独立决定因素;脂肪细胞因子在调节糖、脂代谢及炎症方面有重要意义,可能是肥胖与代谢及发生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分子。  相似文献   

10.
张可 《中原医刊》2007,34(17):74-75
目的观察减重药奥利司他对肥胖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降脂作用及对糖耐量状况的影响。方法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64例IGT患者,随机分成奥利司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疗程20周;两组体重、腰围、血糖、血脂等临床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疗程结束时对基线资料进行复查、分析。结果奥利司他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血糖、血总胆固醇(T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利司他对肥胖并IGT患者的干预治疗,能够逆转IGT为正常糖耐量或延缓IGT患者向2型糖尿病(T2DM)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肥胖切割点的探讨及指标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肥胖指标的关系,寻找最佳切割点及指标优选。方法对358例年龄≥60岁以上的长沙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测血糖、血脂、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并详细询问病史。结果358例老年人中,有MS者52例,检出率为14.5%。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W)最佳切割点分别为23kg/m^2、0.86、87cm。三指标高于切割点组MS发病率是低于切割点组的4-7倍,两组比较P〈0.01。经logintic回归分析,标准化回归系数值WHR=0.5576〉BMI=0.4195〉W=0.0583。结论长沙地区老年人MS的发病率高,其发病情况与中心性肥胖关系密切:反映体脂分布异常的WHR,为预测MS的最佳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病状况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发病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23例体质指数(BMI)≥23的7~16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按BMI不同分为3组:BMI≥30组34例;25≤BMI〈30组57例;23≤BMI〈25组32例。分别检测肝脏(B超),血转氨酶、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酸,以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FGIR)比值。对其中24例怀疑合并良性黑棘皮病的患儿行皮肤病理活检,分析NASH与良性黑棘皮病的关系。结果:123例患儿中B超发现肝脂肪病变的有99例(80.49%),诊断为NASH的54例(43.90%)。BMI≥30组脂肪肝炎和良性黑棘皮病的发生率及FGIR〈7者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在54例NASH患儿中20例伴良性黑棘皮病(37.04%),其发生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概率及BMI值均明显高于24例不伴脂肪肝的肥胖儿童。经相关分析,ALT和AST与BMI、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FGIR有相关性(rs=0.413、0.290、0.379、-0.477,P〈0.01;rs=0.359、0.349、0.348、-0.369,P〈0.01)。结论:BMI≥30是肥胖儿童发生NASH的高危因素。NASH患儿中良性黑棘皮病发生率高,其严重的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参与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脂等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体检中心13532例北京地区企事业单位体检者的腹部B超检查、血脂、身高、体重、腰围、BMI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4807例,中位年龄53岁。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检出率均随着体型的变化(正常、超重、肥胖)依次增加(X^2=1640.394,P〈0.01)。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比较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618、31.928,P〈0.01),51~60岁组检出率最高;肥胖组各年龄段脂肪肝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194,P=0.402)。脂肪肝组的腰围平均值、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低于与非脂肪肝组(均P〈0.05)。脂肪肝组各型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X^2=112.974~895.500,P〈0.01),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最多见(54.36%)。在正常体重和超重患者中,腰围超过界值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腰围在界值内者(X^2=120.982、45.32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BMI、TG、LDL—C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女性、HDL—C是保护因素。结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的发病关系密切。控制体重、血脂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背景:青少年肥胖正在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包括西布曲明(sibutramine)在内的减肥药物不但有利于成人的体重控制而且可将其与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BT)结合用于青少年肥胖。目的:在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体重控制计划中,检验加用西布曲明是否可以提高青少年肥胖的减肥效果。设计、地点和参加者:于1999年3月至2002年8月在一大学诊所进行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82例参试青少年的年龄13—1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2—44。先治疗6个月,然后开放标记(简称:开标,open—label)继续治疗7—12个月。干预:头6个月,参试者或者接受BT加西布曲明或者接受BT加安慰剂。从第7-第12个月,所有参试者均接受开标西布曲明治疗。主要观察指标:BMI变化百分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以及饥饿(感)。结果:在6个月的意向-治疗分析中,BT加西布曲明组平均(SD)体重减轻7.8kg(6.3kg),BMI下降8.5%(6.8%),显著大于BT加安慰剂组的3.2kg(6.1kg)和4.0%(5.4%)。接受西布曲明的参试者报告饥饿感亦显著减轻(P=0.002)。第7~12个月,最初用西布曲明治疗的青少年,继续使用该药,体重上升0.8kg(10.5kg);停用安慰剂改服西布曲明的青少年体重进一步减轻1.3kg(5.4kg)。减少药物剂量(n=23)或者停用(n=10)以控制血压、心率或其他症状的加重。结论:在综合行为治疗计划中,加上西布曲明可导致较行为治疗加安慰剂更为显著的体重减轻。在获得更广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前,减肥药只宜在试验的基础上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奥利司他综合干预对超重或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人体测量学、雄激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超重或肥胖型PCOS患者75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kg/m2],按照就诊顺序抽取号码,随机分为两组,组1:患者50例,用奥利司他加屈螺酮炔雌醇片(Ⅱ)(优思悦)综合干预;组2:患者25例,单用优思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人体测量学、雄激素、糖脂代谢、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奥利司他加优思悦综合干预组及单用优思悦组的体质量、腰围、臀围、BMI均明显下降,但奥利司他加优思悦综合干预组降幅均明显大于单用优思悦组(P<0.05);激素指标中两组的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均明显改变,但改变的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脂代谢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有所变化,变化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利司他联合优思悦在改善超重或肥胖型PCOS患者的体质量及腰围方面优于单用优思悦,为临床合理用药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儿童血脂与肥胖的相关关系。方法:对超重、肥胖及正常体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正常、超重和肥胖组间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不同(P〈0.01),正常体重组维、汉族儿童的TC和LDL-C明显不同,且维族低于汉族(P〈0.001)。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和腰围与TG、TC、LDL-C相关(P〈0.05)。结论:维族和汉族儿童的肥胖与血脂代谢有相关关系,因此及早预防儿童肥胖,是预防儿童血脂紊乱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奥利司他对中国肥胖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影响。方法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采用3%~16 %聚丙烯酰胺梯变凝胶电泳的方法测定血清LDL颗粒的大小。6 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肥胖患者被随机分成奥利司他组和安慰剂组,治疗2 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血清LDL颗粒的大小。结果 奥利司他治疗2 4周后,平均LDL直径有明显的增大(2 5 .3nm比2 5 .9nm ,P =0 .0 0 1) ,但安慰剂组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的改变(2 5 .9nm比2 5 .6nm ,P =0 .15 2 )。LDL直径的变化值在奥利司他组明显高于安慰剂组(0 .6nm比- 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奥利司他(化学名Orlistat;商品名赛尼可Xenical)对肥胖症的减重效果,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水平等)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59例年龄在18~65岁、体重指数(BMI)在25~40 kg/m2的患者,给予轻度低热卡饮食,按21的比例随机、双盲给予奥利司他(39例)或安慰剂(20例)24周.[结果]奥利司他治疗组体重降低(6.7±0.5)kg,明显大于安慰剂组(2.3±0.5)kg,P<0.0001.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利司他治疗能显著降低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比值,P<0.01或P<0.05;降低肥胖伴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P<0.01或P<0.05;并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P<0.01.奥利司他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98%,多发生在早期且为轻度.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奥利司他结合轻度低热卡饮食控制治疗可显著降低体重,并改善部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14-117
目的 评价奥利司他降低超重肥胖患者体质量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 年10 月~2019年1 月收治的原发性肥胖患者9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有氧运动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奥利司他治疗,均连续治疗12 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安全性及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白细胞介素-1β(IL-1β)、脂联素(AP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瘦素(Leptin)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8.72%),总不良反应率(10.64%)与对照组(2.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体重、BMI、体脂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68.56±4.01)kg、BMI(25.75±1.43)kg/m2、体脂百分比(30.10±2.4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IL-1β、APN、mTOR、Leptin 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PN 水平高于对照组,IL-1β、mTOR、Leptin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利司他可降低超重肥胖患者体质量、BMI、体脂百分比,调节血清APN、IL-1β、mTOR、Leptin 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根据父母有无糖尿病将1619名13~15岁青少年分为糖尿病家族史阳性(FHD^+)组和糖尿病家族史阴性(FHD^-)组。FHD^+组的腰围(WC)、腰臀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均高于FHD^-组(P〈0.01)。以WC定义的腹型肥胖检出率FHD^+组高于FHD^-组(P〈0.01),以体重指数(BMI)定义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和年龄,FHD^+组单纯WC升高及BMI和WC均高者分别是FHD组的2.029(1.211—3.400)和1.364(1.043—1.784)倍(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13~15岁青少年已存在以腹型肥胖为特点的肥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