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肠外 肠内营养(PN 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危重症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危重症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接受PN EN,对照组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LC)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试验组TLC和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和CD4/CD8比值也有升高(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N EN较TPN更能改善危重症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结肠癌术后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患者术后应激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4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外联合营养(EN+PN)和全肠外营养(TPN),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第7d测定补体C3,IgA,IgM,IgG,CD3,CD4,CD8,CD4/CD8。结果 6d后补体C3,IgA,IgM,IgG,CD3,CD4,CD8,CD4/CD8的恢复程度,EN+PN组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PN对比,联合使用EN和PN更能有效促进结肠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及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混合支持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TPN组及EN+PN组,并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CD3、CD4、CD8、CD4/CD8、CD3/CD25、IgA、IgG、IgM、血清白蛋白的变化。结果给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两种营养支持均可提高其CD3、CD4、CD8及CD3+/CD25+比值(P〈0.05,P〈0.01);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均可显著升高IgA、IgG、IgM、(P〈0.05)及血清白蛋白浓度(P〈0.01)。与TPN组比较,EN+PN组CD3、CD4、CD8、CD4/CD8比值、IgA、IgG、IgM浓度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早期TPN及EN+PN支持均可促进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提高,EN+PN的作用优于TPN,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免疫肠内营养对高龄胃癌病人术后恢复、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龄胃癌病人(70岁)手术后随机分为免疫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于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7天检测相关的营养和免疫血清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Ig G、Ig A水平以及CD3、CD4、CD4/CD8较术前1 d有显著下降。术后7天EN+PN组血清TP、ALB、PA、Ig G、Ig A以及CD3、CD4、CD4/CD8与PN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EN+PN组和PN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可改善高龄胃癌病人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各50例,术后EN组早期行肠内营养,PN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8天采用Array360测定仪检测体液免疫指标(血液中IgA、IgG、IgM),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 X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B淋巴细胞).结果 EN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PN组分别为4、5、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1、8天与PN组术后第1、8天的IgA、IgG、IgM、CD3+、CD4+、CD8+、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比较,EN组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天及PN组术后第8天比较,IgA、IgG、IgM、CD3+、CD4+、CD4 +/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而CD8+降低(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预防食管癌术后感染的发生,可能与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EN)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在腹腔联合器官切除术后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将腹腔联合器官切除的28例病人随机分为PN +EN组和TPN组,对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N+EN组病人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PN+ EN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腹腔联合器官切除术后行EEN安全可靠,可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同时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与术后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对患者应激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进行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22例)和TPN组(24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4小时开始等热量、等氮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CD3、CD4、CD8、CD4/CD8、IgA、IgG、IgM、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水平的差异。结果EEN+PN组术后7天CD3、CD4、IgM显著高于TPN组(P〈0.05);TPN组术后1天IL2显著高于EEN+PN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天CD8、CD4/CD8、IgA、IgG、CRP、TNFα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EN+PN在改善应激和免疫指标方面优于TPN,可成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外营养(PN)支持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病人72例,随机双盲分为试验组(Gln强化组)和对照组(单纯PN组),每组36例.术后分别给予两组病人等氮和等热量营养支持7d,试验组病人术后24 h内于PN液中添加Gln为0.35 g/(kg·d).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免疫和炎性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病人术前C3、C4和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正常值,IgA、IgG、IgM均低于正常值,CD3、CD4、CD4/CD8均低于正常值,CD8高于正常值.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C3、C4和CRP均进一步升高,IgA、IgG、IgM均较术前有所下降,CD3、CD4、CD4/CD8均较术前下降.术后第7天,试验组病人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添加Gln强化的PN支持能有效地改善食管癌病人术后的免疫功能和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26例、PN组26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胃癌病人双盲、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TPN,44例)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组(HHPN,43例).病人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和第8天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老年危重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危重患者98例,根据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外营养(PN)组30例,肠内营养(EN)组32例,PN+EN组36例。摄入同等总热量和同等氮量,营养支持治疗时间14 d。治疗0 d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值并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Hb均较治疗前增高。EN+PN组患者Alb、PA较PN组及EN组治疗后增高。营养支持治疗后,3组患者TLC明显增高。EN组IgA、IgM,EN+PN组IgA、IgG、IgM均较PN组增高。PN+EN组并发症低于PN组及EN组。结论老年危重患者救治中应根据老年人特点及疾病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式,PN+EN联合应用更有利于改善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营养途径对危重症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ICU危重症病人45例,分为A组(PN支持) 、B组(EN支持)和C组(PN+EN支持),每组各15例.分别于营养支持前和连续营养支持治疗8 d后测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ALB、Hb、淋巴细胞总数(TLC)、IgA、IgG和 IgM、 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并进行临床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分析对比.结果:给予营养支持8 d后,42例(93.3%)病人康复,3例(6.7%)死于原发病.三组病人的Hb均明显升高,EN组和PN+EN组的TP、ALB较PN组有显著升高,EN组TCL和IgM、PN+EN组IgG和IgM均较PN组升高.结论:三种途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EN或联合EN的效果更加明显.在危重症病人的治疗中,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和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SIR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N组(n=49)和PN组(n=36),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炎性和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全热量营养支持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的体重、上臂周径、三头肌皮褶厚度及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支持前(P均<0.05);全热量营养支持后第14天,EN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患者(P均<0.05).全热量营养支持后第7、14天,EN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8、IL-l β水平均明显低于支持前和PN组患者(P均<0.05);血CD4/CD8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支持前和PN组患者(P均<0.05).结论 PN和EN均可有效改善SIRS患者的营养状态.EN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和降低炎性介质释放方面的效果优于PN.  相似文献   

14.
不同营养支持及手术应激对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 通过观察肠内营养 (EN)、肠外营养 (PN)以及上腹部大手术 (MO)后应激病人外周血IgA、IgA分泌片 (SC片 )、D 乳酸、C反应蛋白 (CRP)变化 ,了解不同营养支持及手术应激状态下肠道粘膜免疫的变化。 方法 : 连续监测 79例无感染的EN、PN、MO病人的外周血白蛋白、IgA、SC片段以及D 乳酸、CRP浓度变化。对照组为新近入院的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和胆囊息肉病人 (n =10 )。 结果 : 四组血清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血IgA水平 :EN组与对照组相当 (P >0 .0 5 ) ,EN组明显高于PN、MO组 (P <0 0 1) ,MO组高于PN组 (P <0 0 5 ) ;外周血SC片段水平 :EN、MO与对照组水平相当 (P >0 .0 5 ) ,PN明显下降 (P <0 0 1) ;外周血D 乳酸水平 :PN组明显高于EN、MO组 (P <0 0 5 )及对照组 (P <0 0 1) ;MO组水平相当于EN组 (P >0 0 5 ) ,EN及MO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CRP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 ,MO组最高 ,PN组明显高于EN和对照组 (P <0 0 1) ,低于MO组 (P <0 0 5 )。EN、PN组明显低于MO组 (P <0 0 1)。 结论 : EN、PN在有效提高机体营养状态的同时 ,EN能有效地维护胃肠道粘膜免疫功能 ,防止感染的发生 ;MO及PN明显降低胃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 ,从而增加全身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PN组(n=30)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在营养支持后第1和第2周的营养指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EN组病人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较PN组有明显改善,而PN组病人的谷丙转氨酶较EN组有明显升高。EN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EN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指标,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颅脑手术后病人的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 方法:对39例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单一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从单一肠外营养逐渐过渡至肠外 肠内营养,最终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氮平衡(N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N)、 IgA、IgG、IgM以及肝、肾功能、血糖(GLU)和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两组病人均能很好地耐受早期营养支持,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观察组有6例病人肠内营养早期出现轻度腹胀、腹泻.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后NB、PA、TFN、IgA、IgG、IgM水平明显改善,而ALB、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NB、PA、IgA、IgM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颅脑手术后病人早期营养支持,并且逐步向肠内营养过渡,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酰胺对危重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补充谷氨酰胺(Gln)的肠外营养和标准肠外营养比较能否改善免疫功能。方法将60例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由于Gln应用时间不够以及病情变化突然死亡等原因剔除5例。实验组给予强化Gln的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为标准全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等热等氮供给。检测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外周血IgA、IgG、IgM、总淋巴细胞数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实验组的总淋巴细胞数、IgG、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均高于营养支持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Gln的肠外营养支持能改善外科危重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为危重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肺部感染所起的作用.方法把食管贲门癌剖胸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N)和对照组(PN).EN组(n=50)采用术后第1~5天经鼻肠营养管滴饲能全力500~1 000ml/d,PN组(n=45)术后仅予静脉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在术后第1天和第5天查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观察这5 d内有否肺部感染.结果EN组术后无肺部感染病例,PN组4例;EN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的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前后对比升高明显(P<0.01),而PN组稍有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前后对比轻微升高(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预防肺部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