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本身具有热敏感性,糖蛋白复合物在脱除蛋白质以后,多糖自身的生物活性会明显增加。本文测定了灰绿碱蓬根、茎、叶的基本营养成分,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灰绿碱蓬多糖,并优化了多糖脱蛋白工艺比较了Savage法、(NH4)SO4沉淀法、TCA法和酶-Savage法这4种方法的脱蛋白效果。结果显示,灰绿碱蓬多糖的最佳脱蛋白方式为酶-Savage法,酶添加量为7%,Savage溶液处理一次,此条件下脱蛋白效果和多糖保留率均最好,蛋白质脱除率为80.71%,多糖保留率为67.27%。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广叶绣球菌子实体中提取绣球菌多糖,以多糖保留率、脱蛋白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比较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树脂吸附法3种方法对广叶绣球菌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和对纯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3个评价指标的结果,树脂吸附法蛋白具有较高的蛋白脱除率、较高的多糖保留率和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效果最好,3种脱蛋白方法中广叶绣球菌多糖的最佳脱蛋白方法为树脂吸附法。  相似文献   

3.
滑菇胞内多糖去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vage法,以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Sevage试剂用量及脱蛋白次数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滑菇胞内多糖脱蛋白工艺,提高滑菇胞内多糖的纯度。试验结果为:当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6︰1,试剂与样液比为2.5︰1,脱蛋白次数5次时,其纯化效果最佳,去除蛋白质率可达62.59%、多糖损失为22.22%。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培养茯苓菌丝体的适宜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5g,玉米浆10mL,KH2PO41.5g,MgSO40.75g,VB15mg,水1000mL。确定了摇瓶培养茯苓菌丝体适宜的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50mL/150mL的三角瓶。测定了发酵过程中菌丝体生物量、pH值、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多糖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物中的单糖组成及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胞外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影响不大,其葡萄糖比例维持在95%以上;而对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及相关酶活力影响显著.4个搅拌转速梯度中,以60 r/min时,菌丝体多糖提取物中的甘露糖比例最大,为51.1%,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MPPB)比酶活最高,为82 mU/mg;4个通气量梯度中,当通气量为0.50 vvm时,甘露糖比例最大(35.7%),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与GMPPB比酶活分别达到最高值,为547 mU/mg和67 mU/mg.  相似文献   

6.
灰树花菌丝体发酵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清华 《食用菌》2001,23(5):4-5
本文报道了灰树花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及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分别从菌丝体及发酵清液中提取得到了灰树花多糖和胞外多糖,同时还测定了菌丝体成分灰树花多糖7.82%,蛋白质21.7%,总糖57.2%,灰分6.05%,其中菌丝体灰树花多糖及总糖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7.
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丰富且多糖含量高的茯苓为原料,以茯苓多糖的提取得率为指标,通过酶促降解的单因子试验、正交实验及验证试验,研究了β-葡聚糖酶对茯苓多糖的降解效应,优化筛选了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5℃、时间90 min、pH 5.5、酶浓度6.5%是β-葡聚糖酶降解茯苓多糖的最优技术参数,在该参数条件下,应用β-葡聚糖酶提取茯苓多糖的得率为13.31%,对茯苓多糖的高值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参考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灰树花深层发酵及菌丝体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灰树花菌丝体的深层发酵及有效成分提取和分析。分别从菌丝体及发酵清液中提取得到了灰树花多糖和胞外多糖 ,同时还测定了菌丝体成分 :灰树花多糖 7 82 % ,蛋白质 2 1 7% ,总糖 5 7 2 % ,灰分6 0 5 % ,其中菌丝体灰树花多糖及总糖含量明显多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9.
金顶侧耳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层发酵获得金顶侧耳菌丝体。用水提法分别提取金顶侧耳菌丝体多糖、胞外(过滤液)多糖和全液(菌丝体 发酵液)多糖。用MTT比色法测定金顶侧耳多糖体外对小鼠S180癌细胞及人结肠低分化腺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胞外多糖对体外培养的S-180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全液多糖和菌丝体多糖无抑制作用。这3种多糖体外对人结肠低分化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金顶侧耳胞外多糖抑制率最高,全液多糖次之,菌丝体多糖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不同来源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邻二氮菲-Fe2+氧化法、DPPH自由基分析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考察了茯苓胞外多糖、胞内多糖和菌核多糖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茯苓多糖均表现出3种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但茯苓胞内多糖的活性最佳,其对·OH、DPPH·和O·2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2.07%、90.12%和39.74%。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3种待测样品均为多糖,但茯苓胞内多糖在823cm-1处存在特征吸收峰,推测其结构中存在独特的甘露糖苷键。这些数据证实了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及茯苓胞内多糖在抗氧化保健食品和药品研发领域的应用优势,为真菌多糖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