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Planning》2022,(Z1):138-142
洪瓦公路赵河场口滑坡滑坡为浅层牵引式土质滑坡,主要威胁坡脚洪瓦路行人及车辆安全。根据滑坡体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特征和滑坡体形态特征、边界特征、物质结构特征等,结合现场勘查资料,在对坡体变形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试验、反演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滑坡体及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分析滑坡未处理前天然、暴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根据滑坡稳定评价结果,提出了桩板墙、护面墙、护脚墙及截排水沟等工程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某滑坡的发生源于修建公路、开挖山体,通过现场勘察可知,该滑坡为牵引式滑坡,目前尚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是在暴雨、地震等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下,仍具备产生失稳破坏的可能性。采用基于FLAC3D的数值模拟法对该滑坡在自然、暴雨及地震3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滑坡的治理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程家坝滑坡位于荥经县龙苍沟镇经河村红光组,在分析该滑坡的地质背景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基础上,对滑坡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滑坡为一崩塌堆积体牵引式滑坡,且滑面同时受基覆界面、堆积体内部粉质黏土夹层层位和地下水位控制;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确定了滑坡沿公路外侧临空面剪出的可能性不大,其他潜在滑面均存在失稳的可能;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治理方案建议,可为崩塌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的制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北山滑坡为缓倾角中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其形成有内在地质因素,也有施工方面因素.从发生小的破坏到整体滑动到最终措施实施因治理方案斟酌不下而耗时一年半有余,此间失去了滑坡治理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措施,最终耽误了工期,又浪费了人力财力,实为憾事。通过北山滑坡治理实例可知,治理滑坡莫失良机,宜早不宜迟。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236-239
对某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分析表明该滑坡为一大型土质牵引式滑坡,滑坡前缘失稳,在坡体形成多级陡坎及拉裂缝。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滑坡整体一次性失稳可能性不大,后缘失稳的可能性较大,从而会引发后部坡体逐步失稳。滑坡区的集中降雨及余震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在这两种工况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抗滑桩+截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同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236-238
对某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分析表明该滑坡为一大型土质牵引式滑坡,滑坡前缘失稳,在坡体形成多级陡坎及拉裂缝。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滑坡整体一次性失稳可能性不大,后缘失稳的可能性较大,从而会引发后部坡体逐步失稳。滑坡区的集中降雨及余震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在这两种工况下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抗滑桩+截排水对滑坡进行治理,同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
四川广元海螺水泥厂古滑坡是水泥厂建设过程中发现的牵引式岩体滑坡,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效果直接影响水泥厂的安全运行。在滑坡的勘察过程中,根据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对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取恢复原状确定强度参数的方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并提出了滑坡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涪江左岸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涪江左岸滑坡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各工况组合的计算,认为滑坡不存在整体、深层滑移破坏的可能,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最后指出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滑坡整体稳定敏感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2021,39(4)
通过分析宝天高速公路K82段滑坡的变形特征,采用FLAC3D软件对滑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和剪切变形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工况下该段滑坡安全系数为0.85,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削方减载+桩板墙+截排水的工程治理措施,治理后的滑坡无贯通的通剪切应力,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22,有效地改善了滑坡的滑动,充分证明了该工程治理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滑坡群致灾损失严重的问题,结合梅州市大埔县山区地质情况,研究滑坡群的灾害治理。三面临空的地形特征,上部松散、下部完整的地质特性是产生滑坡群的内因,降雨、地震是产生滑坡群的外因。根据典型山坡稳定性分析结果,针对性的提出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排水工程+重力式挡土墙的组合治理方案。数值分析数据表明,经过治理后,暴雨工况和地震工况的位移和剪切应变显著减小,稳定系数得到提升,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山坡转为稳定状态,验证了治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受三峡库区175 m水位蓄水影响,引起了古滑坡复活,前后缘出现了大规模的变形,坡体的稳定性降低,直接威胁到景区、航道、电站的安全。本文根据滑坡的地形地貌及滑坡变形的监测数据,结合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滑坡的复活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和FLA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得到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属于牵引式滑移,其整体的稳定性取决于滑坡前缘强变形B、C区的稳定,若前缘强变形区再次发生大规模变形破坏,势必影响滑坡的整体稳定性。最后,针对滑坡提出了采用专业监测预警+裂缝封闭+截排水沟+清除前缘垮塌区表面危险岩块的综合防治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滑坡治理方案的选择是继滑坡体勘察之后的一道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然而当深基坑开挖遇到滑坡体时,无疑对方案选择又带来更加复杂的因素,我们既要考虑滑坡治理的方案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到由于基坑开挖可能导致的不利因素,并防范工程滑坡的发生。国内外目前对滑坡治理以及基坑支护方面的实践问题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两者同时存在的状况的讨论确并不多见。该文探讨了滑坡治理及深基坑开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安全、经济、高效地选择变形体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3.
邹磊 《山西建筑》2010,36(28):125-126
结合滑坡的发生机制,分析了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介绍了滑坡的治理措施,并阐述了各阶段措施的工作机理和特性,提出了滑坡治理措施的选择方法,以期减少滑坡危害。  相似文献   

14.
边坡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很大,轻则影响施工、道路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建(构)筑物和交通设施。只有对边坡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做到滑坡的防治工作。以云南昆明市呈贡新区二期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设计某合同段左侧边坡滑坡治理抢险工程施工为例,对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云阳张飞庙滑坡的研究,分析地貌、物质组成、水又及人类活动在滑坡形成中的作用,通过数值计算确定滑坡的稳定状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智明  曹长鑫 《矿产勘查》2019,(5):1219-1223
2018年7月16日上午9点,青藏高原阿曲河左岸多年冻土区某公路改建工程K101+170处发生滑坡,冲断了原有道路路基,并危及原有公路、坡前便道及过往车辆行人安全。通过对该滑坡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研究,基本查明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认为其属于冻土区大型牵引式滑坡。并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了冻融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根据计算获得的蹦滑距,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临汾至吉县高速公路12#滑坡为例,在查明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滑坡在"天然状态+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分析滑坡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的工程处治方案,并探讨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李荣  杨正东  钟艳红 《山西建筑》2011,37(2):126-127
以某机场入场公路滑坡为例,分析了影响滑坡失稳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根据此例总结了滑坡预防与治理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对于滑坡治理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研究了西藏罗木得滑坡形成的特点和条件,为优化整治措施提供设计依据;运用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据此提出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滑坡的类型通常有推移式、牵引式和复合式。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结合变模量弹塑性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滑坡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根据数值分析结果,发现推移式滑坡的上部位移和应力水平高于下部,而牵引式滑坡的下部位移和应力水平大于上部,复合式滑坡则是推移式和牵引式的组合,从而可以根据应力场和位移场较明确地确定滑坡体的滑坡类型。通过假设采用抗滑桩加固滑坡体,设定抗滑桩处于不同的位置,研究其安全系数大小与坡体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关系,发现当抗滑桩置于应力水平和位移较大的部位时可以获得较大的安全系数,因而推移式滑坡的最优加固位置在坡体上部,牵引式滑坡的最优加固位置在坡体下部,复合型滑坡的最优位置在坡内应力水平和位移较大的部位。因此,可以根据数值分析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确定滑坡的最优加固位置,为工程处理提供较明确的合理加固位置,对指导滑坡处理有较好的意义。最后通过对几个典型滑坡的计算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