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0公斤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低体重、低年龄小儿心脏直视手术数量越来越多,我院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行10公斤以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6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将有关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措施,通过对我科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先心病患儿手术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21例患儿的科学、有效的护理,完善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高了患儿心脏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重症监护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大多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患儿,能在儿童期或婴幼儿期接受心脏手术。由于手术复杂,风险大,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入住ICU后均需保留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所以有效的气管插管护理是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2005年1月-2006年3月,我院对217例小儿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敏 《中国临床护理》2009,1(4):290-291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及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实施心脏手术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43例患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小儿心脏术后恶心呕吐的常见原因是:年龄、麻醉药物及麻醉时间、心理因素、恶心呕吐既往史及其他相关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认真分析心脏手术后小儿恶心呕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术后小儿安全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外科中的常见手术,人工瓣膜置换术可有效改善瓣膜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成活率及生命质量[1].本院自2002年3月~2009年3月共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56例,通过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气管异物是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的急症,及时安全地进行气管镜检查与异物取出手术,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于今年3月10日收治了1例吸入笔帽患儿,及时手术。成功取出异物,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伟金  谢庆  林碧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14-1515
随着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小儿心脏再次直视的复杂手术也日益增多。由于患儿体形小,发育不成熟,给再次手术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我院2010年1~12月共完成57例7个月~18岁小儿再次心脏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7个月~18  相似文献   

8.
杨玲慧  周菁  殷珏  蔡丽娜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88-1689
目的探讨非胸腔镜下改良微创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护理。方法2007年3月~2009年11月收治122例患儿,均在非胸腔镜下行Nuss手术,其中男83例,女39例,年龄3~16岁,平均(6.32±3.52)岁,合并扁平胸28例,不对称漏斗胸22例,合并心脏和肺部畸形4例。119例植入1根钢板,3例植入2根钢板。术前重视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同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术后重点做好病情观察、疼痛管理和康复护理以及出院指导,保证手术效果。结果1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5440min,术后平均住院6.5d,随访1~43个月,效果满意。术后早期明显疼痛12例,胃肠道反应25例,皮下气肿及少量气胸5例,及时处理后好转。2例3月~1年术后钢板位置倾斜,再次手术。由于护理配合及时,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非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切1:3美观,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先天性漏斗胸为常见的胸壁畸形,占小儿胸壁畸形的90%。Nuss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治疗漏斗胸新的手术方法.在我国已经得到初步的开展。本院胸外科自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采用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21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Af)是心脏瓣膜疾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其危害主要引起心悸不适,降低心排出量,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危险性。显然甜的持续存在不利于病人术后恢复及长期存活。Af的治疗方法有心脏电复律,药物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导管消融和外科迷宫手术。对于药物难治性Af和慢性甜的治疗,迷宫手术的疗效最好也最为肯定。在风湿性心瓣膜病中,Af的发病率很高,而且Af的发病时间长,若能在换瓣手术中同时行迷宫手术治疗Af,对病人在手术后心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益处。我科于2007年3月—2008年3月对41例病人采用该方法,现将术后监护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例罕见原发性右心房室肿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青 《当代护士》2008,(3):56-57
心脏肿瘤是指起源于心包、心肌或心内膜的原发性肿瘤。临床上相对少见,约为继发性心脏肿瘤1/16,原发性心脏肿瘤中约70%是良性的,约30%是恶性的。本院2007年3月收治1例右心房室肿瘤患者,实施右心房切除、右心室部分切除、肿瘤切除、三尖瓣置换、房间隔、房室重建、冠状动脉移植术,手术过程顺利。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静 《天津护理》2010,18(5):265-266
在眼眶肿瘤中原发瘤较多,继发瘤次之,其中毛细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多见于小儿。儿童患者表达能力差,不易配合检查,部分良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诊治,将严重威胁患儿视力,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小儿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眼眶肿瘤切除术。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份施行小儿眼眶肿瘤切除术11例,术后视力提高者5例,其余6例视力均无下降。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芬  郭尚耘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511-1512
随着小儿心脏外科、麻醉、体外循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数量越来越多,手术年龄日趋低龄化,甚至新生儿都可作根治手术.由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特点,术中体外循环的建立,导致新生儿心脏手术的并发症多、难度高、风险大,除了精湛的手术技巧外,术中的熟练配合也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心脏手术切口保护套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设计一种胸腔镜心脏手术切口保护套,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二尖瓣置换术的12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对照组术中不使用切口保护套,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镜头擦拭次数、切口愈合情况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使用切口保护套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降低,擦拭镜头的次数大幅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心脏手术切口保护套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好,且制作简单,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5.
做好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2000年3月~2007年3月我院完成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98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2月-2009年5月3 628例小儿心脏手术后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 3 628例小儿心脏手术后共发生7例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双侧枕、顶叶缺血缺氧性损伤2例,左侧额、顶颞叶大面积脑梗1例,左颞顶叶片状缺血、缺氧性病变并渗血1例,幕上硬膜下广泛大量出血、右侧幕上硬膜下积液考虑脑发育不良1例,缺血缺氧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经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对心脏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儿一定要及时对症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其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小儿急性肠套叠如能早期诊治,不但可提高治愈率,并能降低并发症及免去手术治疗的痛苦。1992年至2002年我们诊治了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患儿46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芮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642-642
常温心肺转流心脏不停跳心脏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的手术方法,我院自2001年~2002年共开展了不停跳心脏手术17例,现将其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3年来2600例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2例的原因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22例均抢救成功,顺利完成心脏介入手术。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中,观察及时、护理到位,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治疗中危险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心脏介入的程序化护理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7年9月~2004年9月,我院在对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手术的快速、安全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