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左室肥厚 (LVH)主要是由于血压持续升高致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引起。大约 30 %的高血压患者存在LVH ,LVH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近 10年来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自主神经活动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尤其是猝死率之间的关系 ,而心率变异性 (HRV)被公认为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最好的定量指标[1] 。为此 ,我们运用HRV方法对高血压病LVH患者进行观察分析 ,以探讨HRV与高血压病LVH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 132例 ,经心电图、胸部X线片及心脏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检查 ,…  相似文献   

2.
随着原发性高血压 (EH)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心肌肥厚与重构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有左室肥厚 (LVH)的高血压病人罹患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其心血管病病死率较无LVH者增加 8倍[1] ,本文旨在观察缬沙坦 (商品名 :代文 ,由诺华制药公司生产 )对高血压病人的左室肥厚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46例EH患者均符合 1993年WHO/ISH确诊标准 ,按《中国超声杂志》1996年左室重构划分标准 ,经超声心动图(UCG)证实左室肥厚 (LVH) ,为左室向心性肥厚型。 46例中男 …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出现左室肥厚 (LVH)。LVH可致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率增加 ,死亡率提高 ,是独立于高血压的一个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部分高血压病人LVH甚至会先于高血压出现〔1〕。高血压左室肥厚可呈不同的几何构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重量及几何构型与患者的预后有关〔2〕。1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诊断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可采用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 ,相比较而言 ,采用心电图和X线诊断LVH ,其敏感性与特异性不高。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质量的研究已广泛阐述 ,超声心室肥厚征可早于心电图或X线出现。故目前…  相似文献   

4.
抗高血压药物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 ,在FramingHamStudy中 ,左室肥厚(LVH)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可导致一系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大量的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及试验研究认为 ,目前高血压治疗目标 ,不仅要平稳降压 ,使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而且更要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致死率。大量的研究证明 ,通过药物治疗或改善生活方式 ,可预防或逆转高血压所致LVH。 1995年 ,TOMHS Study表明 ,轻度高血压患者 (DBP90 99mmHg) ,适当调节、改善生活方式后 ,LVH即可被明显逆转 ,并不需要加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左室肥厚和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对684 例左室肥厚患者(LVH 组) 进行平均(10 ±4 .6) 年的临床观察,并以同期无左室肥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NLVH 组)488 例作对照。结果 LVH 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76 .46 % ,较NLVH 组39 .34 % 显著增高( P< 0 .01) ;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随诊时间、左室肥厚程度相关( P< 0 .01) ,并且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 P< 0 .01) 。结论 左室肥厚的程度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重视对LVH 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左室肥厚 (LVH)是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之一 ,是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的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因此逆转LVH ,保护靶器官也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我科近一年来用缬沙坦 (商品名代文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EH )伴左室肥厚(LVH) 4 1例 ,用动态血压仪、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LVH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0月在专科门诊或住院确诊的EH伴LVH患者 41例 ,男 2 9例 ,女 12例 ,年龄 41~ 6 9(4 7± 11)岁。既…  相似文献   

7.
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崇良  刘勇  贺美先 《医学综述》2001,7(10):616-617
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是一项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按心电图的LVH诊断标准 ,其检出率为 3%~ 10 %,而用超声心动图则检出率为 30 %~ 40 %。可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并测量左心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来诊断LVH。现已肯定 ,LVH无论是心肌本身的肥大还是其间质的增生 ,在一定条件下均可逆转。1 左心室肥厚逆转的病理生理意义[1 ]1 1 降低心室僵硬度、改善心室充盈 随着左室肥大和间质增生逆转 ,可使僵硬度降低和左室舒张功能改善。但临床证明 ,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改善和结构的逆转 ,两者并非同步 ,在时间和程度上 ,功能的改…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研究证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左室肥厚(LVH)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进一步了解EH血液动力学引起的前、后负荷增加对左室重构(LVR)的影响和LVR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的关系十分重要。现将我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永志  李金娥 《铁道医学》1999,27(5):295-297
探讨左室厚和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对684例左室肥厚患者进行平均年的临床观察,并以同期无左室肥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88例作对照。结果LVH组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为76.46%,较NLVH组39.34%。结论左以厚的程度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应重视对LVH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与左室肥厚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观察了 2 5 1例老年EH的 2 4H动态血压 ,心脏B超。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并左室受累多见。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是判断高血压数左室肥厚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其血压波动曲线 ,选择有效的药物 ,确定服药时间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左室肥厚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积英 《广西医学》1998,20(1):49-51
高血压左室肥厚研究进展广西区江滨医院梁积英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左室肥厚(简称LVH)是高血压主要并发症。目前认为,LVH并不是有益的代偿机制,而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的独立、重要的危险因子(1、2、3)。而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12.
农村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预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6例中国农村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HT-LVH)患者追踪观察10年,并以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相匹配的163例单纯高血压(HT)与275例正常人做为非暴露组,进行队列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村HT-LVH患者死亡原因虽以脑卒中居多,但矫正血压因素后,LVH本身并非脑卒中独立危险因子,然仍为心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子。LVH所以合并脑卒中较多,是由于其血压均值在3组中最高的缘故。矫正血压因素后,心电图单纯左心室高电压的脑卒中与心血管意外危险因素都消失,只有左心室肥厚加劳损才是心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不必把左心室高电压列为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子。在低水平范围内,血胆固醇的高低对脑卒中意外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曾力 《吉林医学》1999,20(1):37-38
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是多种心血管病症的独立危险因素[1]。我们对40例HLVH患者行超声心动图(UCG)、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以探讨HLVH与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同时对其中20例应用苯那普利治疗,以观察此药对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高血压病人中 ,约三分之一会出现左室肥厚 (LVH ) ,LVH已被认为是独立于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部分高血压病人LVH甚至会先于高血压出现[1] 。随着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 ,人们对LVH的发生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日益深入 ,现作以下综述。1 高血压LVH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正常心脏组织结构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的实质及由成纤维细胞、少量吞噬细胞、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组成的间质组成。心肌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生长有各自的调控机制 ,彼此独立进行 ,心肌细胞的肥厚不伴有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15.
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在浙江省景宁县641名村民中,运用SpaceLab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为起床后2 h内平均收缩压减去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血压晨峰高于90百分位数划分为晨峰组(n=63),其他为非晨峰组(n=578)。以心电图的Sokolow-Lyon电压作为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结果晨峰组左室肥厚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40%vs24%)(P=0.008)。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受年龄的影响(与年龄交互作用,P=0.05)。在192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晨峰组左室肥厚患病危险是非晨峰组的2.47倍(95%CI 1.09~5.61,P=0.03);而在449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无显著关联(P=0.21)。结论在≥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可能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 (IR)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也是构成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 。因此 ,测定IR等高血压病 (EH)并发的危险因子的影响 ,是评价一种降压药优劣的重要指标。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我们收治高血压患者 3 2例 ,采用贝那普利治疗 ,旨在探讨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R和左室肥厚 (LVH)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3例EH患者均符合 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标准。随机双盲平行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 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5 0 73岁 ,平均 5 6.8岁 ;…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61-116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肌肥厚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2例eGFR<60ml/min/1.73m2的CKD患者,通过心脏彩超评价患者的左室质量分数,并收集临床数据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48例患者存在心肌肥厚,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收缩压升高(OR=1.26,95%CI 1.12~1.39)、肾功能减退(eGFR OR=0.96,95%CI 0.92~0.99)以及更高的BMI(OR=1.15,95%CI 1.11~1.20)是左室心肌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KD3~5期非透析患者中心肌肥厚十分普遍,血压增高、肾功能下降以及BMI增高都是心肌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在浙江省景宁县641名村民中,运用SpaceLab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为起床后2 h内平均收缩压减去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血压晨峰高于90百分位数划分为晨峰组(n=63),其他为非晨峰组(n=578).以心电图的Sokolow-Lyon电压作为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结果 晨峰组左室肥厚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40% vs 24%)(P=0.008).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受年龄的影响(与年龄交互作用,P=0.05).在192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晨峰组左室肥厚患病危险是非晨峰组的2.47倍(95%CI 1.09~5.61,P=0.03);而在449例年龄<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无显著关联(P=0.21).结论 在≥55岁的人群中,血压晨峰可能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左心肥厚 (LVH)是高血压最主要的并发症〔1〕,血液动力学因素 (容量和压力负荷 )和神经体液因子 (如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加压素等 )综合作用导致了LVH。因此 ,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 ,改善心脏及其他器官的不良重塑 ,将高血压的危、重心血管事件降至最低。本实验利用依那普利合并小剂量利尿剂氢氯噻嗪治疗已有左心肥厚的高血压病人 ,观察其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逆转高血压左心肥厚的疗效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未经治疗或停用降压药物 1周的原发性高血压〔2〕伴LVH病人 2 6例 ,…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也是主要的并发症,左室肥厚是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1-3]。本文通过272例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心脏彩超,观察2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昼夜节律与LVH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