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氮肥施用量或容器深度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本研究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容器苗,探讨2种措施对苗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施肥水平(100 mg N·株~(-1))及2个容器深度(25,36 cm),通过测定第1年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浓度以及不同径级根系体积、表面积、长度。【结果】施氮肥与容器长度交互效应对根氮浓度和中等径级根系(2~3 mm)的根体积、表面积显著,25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中等根系径级生长,100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根系氮浓度提高,这表明交互效应对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2种措施交互作用通过影响根系来调控苗木质量。主效应表明,充足施肥量有利于地径生长、根氮和钾浓度提高;容器长度对根系结构的影响较施氮量显著,深容器可促进根系径级为3~4 mm的根系发育,否则造成窝根;长容器可促进苗高生长、茎生物量积累以及茎氮浓度提高。【结论】苗木生长、养分、根系结构对施氮量与容器深度的交互效应与主效应响应规律证实2种措施相结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容器苗最佳组合为100 mg N和36 cm深的容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和苗圃施肥对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的影响,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3种子叶切除强度(E1/3、E1/2、E2/3)和不切除对照(E0)设置,同时2种苗圃施肥处理(N0、N100),施入相同量的磷钾肥和微量肥料,调查分析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以及造林1年后苗木形态、养分积累和光合特性。【结果】苗圃不施肥条件下,子叶切除处理均降低造林苗木生物量、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苗圃施肥条件下,E1/3、E1/2处理苗木造林1年后主根生物量较对照(E0)分别增加21.9%、31.7%,侧根生物量分别增加41.4%、45.2%;E1/3、E1/2处理还提高造林苗木根系养分含量和光合特性,促进苗木对光能的利用与碳同化;E1/2处理对单株生物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显著促进,对光合特性的促进效果比E1/3更佳;而E2/3处理苗木造林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苗圃施肥并未起到缓解作用,表明子叶自身养分对于苗木发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苗圃施肥效果有赖于子叶养分丢失程度。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评价子叶切除效应更为可靠;在子叶切除对造林苗木生长的影响评价过程中,苗木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养分含量同等反映苗木生长状况,是评价子叶切除效应的有效、便捷指标。【结论】适度切除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有利于提高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切除1/2子叶结合苗圃施肥(每株100 mg N)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控释肥和灌溉方式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容器苗生长、养分含量、基质电导率(EC)及2年造林效果的影响,为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施肥水平(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5个施肥水平分别为:25、75、125、175、225 mg·株~(-1))和2种灌溉方式(上方喷灌(O)、底部渗灌(S)),测定栓皮栎容器苗形态指标、养分含量、根系生长、基质EC值及连续2年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施肥量和灌溉方式二者对苗木形态指标影响存在交互效应,225-O处理的苗木地径、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在225-O、125-S、175-O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25-S处理的苗高、茎生物量、茎根比最大,茎生物量在225-S与225-O之间差异不显著。(2)苗木茎、根的氮磷钾浓度和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氮、磷含量及单株磷含量差异不显著。(3)增加施肥量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施肥量为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系表面积、体积差异不显著。(4)基质EC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底部渗灌显著提高了基质上层、下层的EC值,基质上层、下层的最大EC值分别为4. 69、0. 56d S·m-1,没有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5)和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造林第1年幼树的树高、地径生长;造林第1年、第2年的树高和地径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造林第2年,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树高、地径差异不显著。[结论]底部渗灌提高了栓皮栎容器苗体内的养分含量,促进了造林第1年幼树树高、地径的生长。施加控释肥有利于苗期苗木质量的提高及造林后苗木的快速生长。综合考虑苗木质量、经济效益、环境利益,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选择底部渗灌和控释肥量为125 mg·株~(-1)的组合(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  相似文献   

4.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5.
不同容器规格对栓皮栎苗木生长的初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5):166-171
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容器规格对栓皮栎育苗和造林后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栓皮栎育苗和造林的生长状况有较大影响的处理为A处理。具体指标为高度36cm,口径6.4cm,体积983cm3,呈深圆锥形体。该容器规格下苗木发育最佳,苗高地径分别达到47.9,4.23cm,且在造林后表现良好,成活率达到100%,苗高地径分别达到63.5,6.64cm,在光合特征方面也收到较好效果。因此,A处理是栓皮栎育苗和造林的最好选择,也就是容器体积和深度的增加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无纺布育苗袋空气修根对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水曲柳网袋容器育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曲柳1年生无纺布袋容器苗和塑料育苗盘容器苗为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根系解剖结构特征,同时观察苗木的苗高、地茎、叶面积、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养分含量差异,分析空气修根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无纺布袋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叶面积和质量指数均显著优于育苗盘的容器苗(P0.05),单株生物量、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比育苗盘的容器苗高6.98%,12.09%和10.3%(P0.05),根系的比根长、表面积和根尖数也分别比育苗盘容器苗高14.56%,32.9%和11.18%(P0.05),直径大于0.5 mm侧根数显著高于育苗盘(P0.05);无纺布袋容器边缘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发生大面积死亡,塑料育苗盘容器苗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无纺布袋容器苗一级根成熟区萌生侧根数比育苗盘容器苗多35%(P0.05)。【结论】空气修根显著抑制水曲柳无纺布袋容器苗根尖分区细胞的分裂,促进了成熟区侧根的生成,增加了侧根数量和根系生物量,促进了苗高、叶面积生长,提高植物生物量及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国外容器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雷  刘勇  祝燕  蒋乐  史文辉 《林业科学》2012,48(8):135-142
近年来,由于造林重点由宜林地向困难立地转移,对苗木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文章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外容器苗的质量调控技术及其对于我国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意义,从指数施肥、秋季施肥、底部灌溉、短日照处理和夏季造林、修根技术、容器规格、冻藏和解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总结.指数施肥的每次施肥量与植物生长节律和养分需求同步,施肥效果较优.秋季施肥能避免苗木的养分稀释效应,已被应用于很多树种.实施底部灌溉的植物生长不亚于上部灌溉的植物,而底部灌溉用水量少,氮肥淋溶小.夏季造林时,将正处于速生期的苗木进行短日照处理,诱导顶芽形成,促进根系发育,能提高苗木抗性和造林效果.苗木冻藏可使空气中自由态的水凝固成结晶态的冰,苗木感染病菌几率降低,因此冻藏成为针叶树种贮藏的标准方法.在当前研究热点的基础上,论文就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底部渗灌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容器育苗的最佳水肥组合,完善华北落叶松容器育苗技术,为规范底部渗灌技术下容器育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灌水梯度、3个施肥浓度,共15个水肥处理,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培育1年,通过对苗木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结构、基质化学性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相比较,研究容器苗底部渗灌条件下不同水肥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长、根系形态结构及基质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水肥效应与苗木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底部渗灌的最佳灌水量和缓释肥量。【结果】苗木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灌水梯度及施肥量的增大呈先逐渐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根冠比随水分梯度的增大逐渐减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底部渗灌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水肥组合为75%灌水梯度和100 mg·株-1施氮量,此处理下的苗木生物量达到0.64 g·株-1,根系细根(0.0<D≤0.5 mm)所占比例最大,根累计长度、根累计表面积和根累计体积分别为82%,62%和46%。各处理的基质 pH5.5~6.5之间,电导率0.75~2.0 mS·cm -1,均在苗木生长的适宜范围内。【结论】与上方灌溉相比,底部渗灌下适宜的水肥配比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细根更发达,利于苗木吸收营养,苗木质量明显提高;而且底部渗灌条件下育苗基质的 pH值、EC 值均在植物生长安全范围内,这为底部渗灌技术在我国造林树种容器育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容器育苗技术综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松容器苗进行不同的苗大类型的落地和离地培育以及不同育苗技术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幼苗切根落地培育对云南松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育70天左右的苗木,多数能形成长度为10cm左右的3 ̄8条根系,且地上部分粗壮,增强苗木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用云大-120、根宝二号稀释液喷洒苗木以及容器采用不同基质等处理,对70天左右的苗木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容器育苗技术综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松容器苗进行不同的苗木类型的落地和离地培育以及不同育苗技术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幼苗切根落地培育对云南松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育70天左右的苗木,多数能形成长度为10cm左右的3~8条根系,且地上部分粗壮,增强苗木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用云大-120、根宝二号稀释液喷洒苗木以及容器采用不同基质等处理,对70天左右的苗木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容器规格及基质配比,为完善我国北方地区菩提树容器育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直径和高度设置3种容器规格,以园土、育苗土、珍珠岩、蛭石为基质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基质配比,共15种组合,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菩提树容器苗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规律的影响显著。6—8月为菩提树容器苗株高的速生期,株高以A1B5处理组合(A1:15 cm×20 cm美植袋;B5: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较优;9月为地径增长的速生期,地径生长以A1B4处理组合(B4:4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20%蛭石)较优。不同容器规格处理中,A1处理下菩提树容器苗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极显著高于A2(18 cm×23 cm)、A3(20 cm×30 cm)处理,A2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显著高于A1和A3处理,小规格的容器明显有利于菩提树容器苗株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不同基质配比处理中,B5处理下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高径比等生长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比处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的组合中,A2B5、A1B5组合较优。【结论】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菩提树容器苗的苗木质量指数降低,15 cm×20 cm美植袋最适宜菩提树容器苗生物量的累积,为最佳容器规格。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为其最佳基质配比,可以更好地促进菩提树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造林用苗木,一般都在苗圃中露地培育。裸根栽植。容器育苗是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各种容器中培育苗木,苗木根系在容器中形成,造林时带着完整的根团土栽入造林地。由于根系不受损伤,不被风吹日晒,栽植后无缓苗期,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初期生长量。对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和某些栽植后较难成活的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短日照与灌溉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物量和碳分配以及夏季造林成活率的影响,为完善苗木质量调控理论和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设置自然光照(ND)和10 h短日照(SD)2种光照处理,在7月初将苗木从温室移至户外大棚下进行为期3周的处理,即3种灌溉处理(育苗基质含水量分别降至饱和含水量的40%、60%、80%后再次灌溉至饱和),然后于7月23日进行夏季造林,调查苗木出圃时的形态与生理特征,以及造林2年后苗木田间成活率。【结果】自然光照下苗木的顶芽形成率为26%,短日照处理下可达66%,短日照处理显著促进了华北落叶松苗木的顶芽形成率;短日照处理略促进根系淀粉的贮藏(P=0.068); 40%灌溉处理显著促进苗木生物量向根系分配(P<0.001)。自然光照下,夏季造林当年生长季末成活率达82%,短日照处理下为92%。这表明10 h短日照处理提高了苗木顶芽形成率与根系淀粉浓度,提高了其抗机械破坏能力。综合来看,短日照处理结合40%或60%灌溉处理在造林第2年底保存率最高(达60%以上)。【结论】夏季7月初,采用3周10 h短日照处理结合饱和含水量40%~60%,...  相似文献   

15.
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蘑菇渣堆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究蘑菇渣堆肥替代草炭进行容器育苗的可行性,以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方法】以油松1年生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维持混合基质中珍珠岩比例不变,逐渐增加蘑菇渣堆肥的比例以替代草炭。试验设置堆肥添加比例0~75%组成8种基质配方,研究不同基质处理理化性质及其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当蘑菇渣堆肥添加比例在30%以内时,各基质处理的出苗率能达到80%的生产指标,且苗木高度、地径、茎叶生物量以及茎根比等均与常用草炭处理(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根系各相关形态指标(0D≤0.5 mm的细根除外)保持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的堆肥最大添加比例能达到50%。随着蘑菇渣堆肥添加量的增大,苗木细根指标(累计长度、表面积、体积)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堆肥添加比例为30%时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常用草炭处理。蘑菇渣堆肥的添加也能促进苗木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蘑菇渣堆肥比例为30%时叶氮、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苗木质量较高,有利于造林。各基质配方物理性质对于育苗是适宜的,基质密度虽随堆肥的添加而逐渐增大,但总体仍较轻,各基质保水通气特性亦差异不大。逐渐添加蘑菇渣堆肥比例大于40%后,基质pH由酸变碱会影响根系状态及离子吸收,是导致苗木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部分基质处理中EC值及有效性N、P、K养分水平的过高抑制细根生长,也是影响苗木其他指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结论】从蘑菇渣堆肥替代草炭的育苗经济效益及生态角度考虑,本试验中最佳基质配方为蘑菇渣堆肥30%、珍珠岩25%、草炭45%。此研究结果可为蘑菇渣堆肥在容器苗培育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茶轻基质育苗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油茶苗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以芽苗砧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轻基质和苗圃土为栽培基质,分别对其苗木嫁接成活率、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根系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评价油茶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育苗的苗木生长效果和质量。结果表明: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平均嫁接成活率为89.6%,苗高32.5 cm,地径3.57 mm,根系总长度310.29 cm,根系直径1.33 mm,根冠比0.69,造林成活率达92.5%。轻基质培育的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苗圃土培育的苗木,尤其在根系的各项指标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容器类型及施肥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容器类型、基质施复合肥比例和施缓释肥时间的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弥渡县云南松种子园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苗木培育试验,测定苗木的生长量指标。结果表明,苗龄127d时,不同处理组合(含对照)苗木的平均地径0.80~1.43mm、苗高2.9~8.3cm、冠长1.1~5.7cm、主根长8.1~17.8cm、一级侧根长2.6~7.2cm和一级侧根数9.1~20.3条/株,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基质施复合肥比例(质量比),基质施0.2%的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容器类型是影响苗高、冠长、主根长和一级侧根长的主导因子,白色塑料容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的主根和一级侧根伸长(P0.01);一级侧根数则主要受施缓释肥时间的影响。一级侧根发育协调苗高共同生长,根系伸长则与苗高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关系。施复合肥0.4%的基质置入无纺布容器中于苗龄35d时再施缓释肥(1g/容器)的处理组合,有益于苗高和冠长生长,此处理组合可应用于相同气候和基质的云南松苗木培育生产实践中。容器选择结合施肥可消除云南松蹲苗现象,促进其苗木生长,缩短云南松壮苗的培育期。  相似文献   

18.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探究秋季施肥对苗木质量、养分贮存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明确苗木生长与养分回流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施肥水平,为苗木培育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顶芽形成后进行秋季施肥,每周1次,连续6周平均施入(9月2日—10月7日)。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秋季施肥水平和1个对照,每株施肥0、5、10和20 g(水溶肥花多多1号:20%N+20%P2O5+20%K2O+TE),分析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养分贮存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水平以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生长和养分回流等的影响。【结果】1)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可显著促进苗木尤其是根系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茎、根氮浓度分别提高2.4%~12.0%和17.4%~48.1%,根淀粉浓度提高17.9%~34.5%;秋季同时施用氮、磷、钾肥,主要提高氮贮存而不影响磷、钾贮存,表现出氮元素利用偏好性; 2)翌年造林后,苗高、地径和茎体积生长量在施肥量每株10 g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40.0%、80.4%和85.3%),苗圃施肥效果得以充分体现;苗圃施肥量每株20 g的苗木造林后生长受抑,成活率最低(63.3%); 3)造林后苗木(施肥量每株10 g时)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氮回流效率(71%),降低落叶氮淋失(56.4%); 4)回流效率的变化并非受单一元素控制,而与叶片中多种元素的浓度变化相关;氮回流效率与落叶氮、落叶钾浓度呈负相关,与绿叶磷、落叶磷浓度呈正相关;磷回流效率与绿叶氮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苗木氮贮存量、非结构性碳积累量、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是评价秋季施肥效果的主要指标,苗圃合理秋季施肥能够提高苗木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进而提高苗木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表现;造林后,苗木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叶片氮回流效率,降低落叶氮淋失。秋季施肥是一种理想的养分加载方式,但合理秋季施肥量的确定尤为重要,施肥量每株10 g时最有利于苗木养分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贮存及造林后成活和生长,施肥量每株20 g时则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白桦不同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桦不同轻基质容器苗地上及地下生长动态、生物量变化以及各营养器官养分含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寻找适宜白桦轻基质容器苗生长的基质组成,为白桦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以木耳废弃菌棒、玉米腐熟秸秆、玉米腐熟穗芯和草炭土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落叶松松针腐殖质和蛭石,按体积比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即木耳废弃菌棒+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1)、玉米腐熟秸秆+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2)、玉米腐熟穗芯+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3)、草炭土+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4),以常规营养土为对照(CK),在无纺布袋内进行白桦容器苗培育试验。【结果】1)经过70天的连续观察,各轻基质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和叶面积与对照具有相同的生长节律,苗木在这些新型轻基质内均可正常生长。2)当苗木生长到70天时,T4处理的平均苗高和叶面积最大,分别是CK的1.32,1.38倍。各容器苗地径生长情况为T_4T_3T_1T_2CK;T_2处理的的高径比最小。各基质比根长及总根尖数均表现为T_1T_2T_3T_4,总根尖数均显著高于CK(P0.05)。T_4处理的苗木整株生物量最高,T1次之,均显著高于CK,分别是CK的2.24,1.42倍。T_4处理的苗木质量指数最大。各轻基质容器苗整株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_3T_4T_2T_1。T_4处理的苗木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轻基质苗木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桦在草炭土轻基质中生长最优,在其他3种轻基质中的生长也优于常规营养土。木耳废弃菌棒混合基质中苗木根系发育最好。因草炭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开采限制性,考虑到木耳废弃菌棒混合基质易获取、质量轻及促进根系发育的特点,建议推广以木耳废弃菌棒为主要组成的混合基质作为白桦容器苗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切根、菌根化容器育苗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马尾松切根、菌根化容器育苗效果的试验表明:催芽切根的苗木的主根和高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但地径生长、侧根发育及须根数量均有显著改善,并且避免了畸形根系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容器苗的规格质量;切根茵根化的苗木高、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均优于切根未接种菌根的苗木,幼苗造林成活串和幼林生长发育状况也明显比对照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