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苗木,从苗圃和造林2个阶段探讨对苗木质量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的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将胚根短截(RP)和不短截对照(CK)的种子分别播在2种容器(D40,Slit)中,测定苗圃阶段栓皮栎根系结构、生长、养分浓度和造林效果。【结果】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的交互作用对根系结构和养分浓度影响显著,D40-CK组合促进2 mm径级根系发育,并提高根系总表面积和体积,而D40-RP组合有利于提高K浓度,证实2种育苗方式组合研究的必要性。主效应表明,D40容器更加有利于2~5 mm径级根系发育和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但导致苗木根茎比下降;造林1年后依然促进幼树高和地径生长;造林2年后,促进作用消失。胚根短截抑制5 mm径级根系发育,并且对苗高、地径和根生物量有负面影响;造林1年后,对幼树高和地径的抑制作用依然存在;造林2年后,胚根短截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降低,但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苗木根系结构、生长、养分和造林初期效果证实采用容器类型和胚根短截组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培育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的最佳组合为D40容器和胚根不短截(CK)。  相似文献   

2.
【目的】氮肥施用量或容器深度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本研究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容器苗,探讨2种措施对苗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施肥水平(100 mg N·株~(-1))及2个容器深度(25,36 cm),通过测定第1年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浓度以及不同径级根系体积、表面积、长度。【结果】施氮肥与容器长度交互效应对根氮浓度和中等径级根系(2~3 mm)的根体积、表面积显著,25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中等根系径级生长,100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根系氮浓度提高,这表明交互效应对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2种措施交互作用通过影响根系来调控苗木质量。主效应表明,充足施肥量有利于地径生长、根氮和钾浓度提高;容器长度对根系结构的影响较施氮量显著,深容器可促进根系径级为3~4 mm的根系发育,否则造成窝根;长容器可促进苗高生长、茎生物量积累以及茎氮浓度提高。【结论】苗木生长、养分、根系结构对施氮量与容器深度的交互效应与主效应响应规律证实2种措施相结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容器苗最佳组合为100 mg N和36 cm深的容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栓皮栎秋季子叶丢失与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本试验旨在模拟2种丢失现象的交互发生,探究其叠加效应对种子营养物质转移及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揭示动物取食对栓皮栎幼苗更新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栓皮栎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播种前切除子叶远端,模拟秋季未取食(完整种子)、1/3(轻度)、2/3(重度)3个子叶丢失强度(主因素);出苗后,动态移除子叶,模拟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时间(副因素)(出苗后4、8、12、16、20、25、30天移除子叶),同时设置不移除对照组,模拟春季子叶未被取食。测定种子氮和碳水化合物动态含量变化,分析出苗过程中种子向苗木的物质转移规律;生长季末测定苗木成活率、生长、养分积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等,分析子叶丢失强度与丢失时间对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1)春季出苗30天时,种子中淀粉向苗木的转移率最大(72.4%~89.36%),可溶性糖次之(66.61%~72.72%),氮最小(30.64%~59.45%)。2)秋季未丢失子叶的完整种子翌年春季种子向苗木的氮转移在出苗25天后完成,而秋季丢失子叶的种子春季向苗木转移氮的时间大幅缩短(8天)。3)主效应表明,秋季丢失2/3子叶导致苗高、地径分别降低30%、18%;副效应表明,翌年春季出苗20天前丢失子叶抑制苗木生长。4)交互效应表明,秋季未丢失子叶的完整种子,翌年春季出苗4天丢失子叶成活率仅为36.3%,生物量降低78.2%,25天前丢失子叶抑制养分和碳水化合物积累。秋季丢失1/3子叶的种子,翌年春季出苗4天后丢失子叶成活率降低65.2%,萌发25天后丢失子叶对苗木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几乎无影响。秋季丢失2/3子叶的种子,翌年春季无论子叶是否丢失,都会显著抑制苗木生长。【结论】翌年春季出苗后子叶丢失对苗木生长状况的作用不仅取决于丢失时间的早晚,而且受秋季子叶丢失程度的影响。因此,应充分考虑秋季子叶丢失强度和翌年春季子叶丢失时间的叠加效应,对于揭示栓皮栎更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控释肥和灌溉方式对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容器苗生长、养分含量、基质电导率(EC)及2年造林效果的影响,为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栓皮栎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5个施肥水平(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5个施肥水平分别为:25、75、125、175、225 mg·株~(-1))和2种灌溉方式(上方喷灌(O)、底部渗灌(S)),测定栓皮栎容器苗形态指标、养分含量、根系生长、基质EC值及连续2年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施肥量和灌溉方式二者对苗木形态指标影响存在交互效应,225-O处理的苗木地径、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最大,但根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在225-O、125-S、175-O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25-S处理的苗高、茎生物量、茎根比最大,茎生物量在225-S与225-O之间差异不显著。(2)苗木茎、根的氮磷钾浓度和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氮、磷含量及单株磷含量差异不显著。(3)增加施肥量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施肥量为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根系表面积、体积差异不显著。(4)基质EC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底部渗灌显著提高了基质上层、下层的EC值,基质上层、下层的最大EC值分别为4. 69、0. 56d S·m-1,没有对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5)和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造林第1年幼树的树高、地径生长;造林第1年、第2年的树高和地径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造林第2年,施肥量125、175、225 mg·株~(-1)处理之间的树高、地径差异不显著。[结论]底部渗灌提高了栓皮栎容器苗体内的养分含量,促进了造林第1年幼树树高、地径的生长。施加控释肥有利于苗期苗木质量的提高及造林后苗木的快速生长。综合考虑苗木质量、经济效益、环境利益,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选择底部渗灌和控释肥量为125 mg·株~(-1)的组合(以N元素含量为基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和用量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取2种不同施肥方式(等量施肥和指数施肥),以不施肥为对照,分别设置3个处理(100、300和500 mg/株)开展交趾黄檀幼苗盆栽试验,施肥结束1个月后对植株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施肥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施肥有效促进交趾黄檀苗木生长、生物量分配、养分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同施肥水平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影响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显著促进交趾黄檀苗木的苗高,而对地径的粗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同等施肥水平内不同施肥方法间差异效应不显著。在合理氮肥供给时,指数施肥优于等量施肥方式。指数施肥方式更有利于交趾黄檀幼苗早期高生长,植株物质积累,N养分以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累积。N匮乏时,等量施肥促进交趾黄檀幼苗根系和叶片生长,提高根和茎中N、P养分含量。各施肥处理中,300 mg/株的指数施肥处理更有利于苗木生长。【结论】不同施肥方式和用量对交趾黄檀苗木生长、养分承载和生理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指数施肥更有利于交趾黄檀容器苗的生长。合理施肥方式,可以满足交趾黄檀苗木有效N供给,使树体营养元素保持适当的水平,实现苗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造林前的苗木质量,以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第 3 代种子园轻型基质容器苗 为研究对象,采用 6 种不同大量元素水溶肥处理,包含 2 种常规施肥和 3 种指数施肥,其中常规施肥包 含等量施肥(C60)和 1 次性施肥(H60),指数施肥包含 3 个处理(即 30 mg/ 株 , E30、60 mg/ 株 , E60、 120 mg/ 株 , E120),另设对照(CK)。每种施肥处理供试苗木 300 株,每间隔 2 周施肥一次,总施肥 10 次。分别在施肥期间的第 10 周、第 20 周和第 38 周(造林前 1 天)取苗木测定苗木苗高、地径和生物 量,分析杉木容器苗生长和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对照处理,各种施肥均显著促进了杉 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综合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以指数施肥 60 mg/ 株 , E60 处理为最佳 , 该处理下 9 个月生杉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 30.39 cm、5.37 mm 和 4.95 g,与对照(CK) 相比增长了 23.84%、40.58% 和 55.6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秋季施肥对苗木质量、养分贮存和造林效果的影响,明确苗木生长与养分回流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施肥水平,为苗木培育精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北林雄株1号"为试验材料,顶芽形成后进行秋季施肥,每周1次,连续6周平均施入(9月2日—10月7日)。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秋季施肥水平和1个对照,每株施肥0、5、10和20 g(水溶肥花多多1号:20%N+20%P2O5+20%K2O+TE),分析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养分贮存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水平以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生长和养分回流等的影响。【结果】1)秋季施肥对苗圃阶段苗木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可显著促进苗木尤其是根系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茎、根氮浓度分别提高2.4%~12.0%和17.4%~48.1%,根淀粉浓度提高17.9%~34.5%;秋季同时施用氮、磷、钾肥,主要提高氮贮存而不影响磷、钾贮存,表现出氮元素利用偏好性; 2)翌年造林后,苗高、地径和茎体积生长量在施肥量每株10 g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40.0%、80.4%和85.3%),苗圃施肥效果得以充分体现;苗圃施肥量每株20 g的苗木造林后生长受抑,成活率最低(63.3%); 3)造林后苗木(施肥量每株10 g时)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氮回流效率(71%),降低落叶氮淋失(56.4%); 4)回流效率的变化并非受单一元素控制,而与叶片中多种元素的浓度变化相关;氮回流效率与落叶氮、落叶钾浓度呈负相关,与绿叶磷、落叶磷浓度呈正相关;磷回流效率与绿叶氮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苗木氮贮存量、非结构性碳积累量、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是评价秋季施肥效果的主要指标,苗圃合理秋季施肥能够提高苗木氮贮存和非结构性碳积累,进而提高苗木翌年造林成活率和生长表现;造林后,苗木生长量的提高可提升叶片氮回流效率,降低落叶氮淋失。秋季施肥是一种理想的养分加载方式,但合理秋季施肥量的确定尤为重要,施肥量每株10 g时最有利于苗木养分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贮存及造林后成活和生长,施肥量每株20 g时则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底部渗灌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容器育苗的最佳水肥组合,完善华北落叶松容器育苗技术,为规范底部渗灌技术下容器育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灌水梯度、3个施肥浓度,共15个水肥处理,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培育1年,通过对苗木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结构、基质化学性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相比较,研究容器苗底部渗灌条件下不同水肥处理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长、根系形态结构及基质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水肥效应与苗木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底部渗灌的最佳灌水量和缓释肥量。【结果】苗木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灌水梯度及施肥量的增大呈先逐渐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根冠比随水分梯度的增大逐渐减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底部渗灌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水肥组合为75%灌水梯度和100 mg·株-1施氮量,此处理下的苗木生物量达到0.64 g·株-1,根系细根(0.0<D≤0.5 mm)所占比例最大,根累计长度、根累计表面积和根累计体积分别为82%,62%和46%。各处理的基质 pH5.5~6.5之间,电导率0.75~2.0 mS·cm -1,均在苗木生长的适宜范围内。【结论】与上方灌溉相比,底部渗灌下适宜的水肥配比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细根更发达,利于苗木吸收营养,苗木质量明显提高;而且底部渗灌条件下育苗基质的 pH值、EC 值均在植物生长安全范围内,这为底部渗灌技术在我国造林树种容器育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容器规格及基质配比,为完善我国北方地区菩提树容器育苗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直径和高度设置3种容器规格,以园土、育苗土、珍珠岩、蛭石为基质材料,设置5个水平的基质配比,共15种组合,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菩提树容器苗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规律的影响显著。6—8月为菩提树容器苗株高的速生期,株高以A1B5处理组合(A1:15 cm×20 cm美植袋;B5: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较优;9月为地径增长的速生期,地径生长以A1B4处理组合(B4:4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20%蛭石)较优。不同容器规格处理中,A1处理下菩提树容器苗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极显著高于A2(18 cm×23 cm)、A3(20 cm×30 cm)处理,A2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显著高于A1和A3处理,小规格的容器明显有利于菩提树容器苗株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不同基质配比处理中,B5处理下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高径比等生长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比处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的组合中,A2B5、A1B5组合较优。【结论】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菩提树容器苗的苗木质量指数降低,15 cm×20 cm美植袋最适宜菩提树容器苗生物量的累积,为最佳容器规格。20%园土+30%育苗土+10%珍珠岩+40%蛭石为其最佳基质配比,可以更好地促进菩提树容器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容器规格对栓皮栎苗木生长的初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5):166-171
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容器规格对栓皮栎育苗和造林后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栓皮栎育苗和造林的生长状况有较大影响的处理为A处理。具体指标为高度36cm,口径6.4cm,体积983cm3,呈深圆锥形体。该容器规格下苗木发育最佳,苗高地径分别达到47.9,4.23cm,且在造林后表现良好,成活率达到100%,苗高地径分别达到63.5,6.64cm,在光合特征方面也收到较好效果。因此,A处理是栓皮栎育苗和造林的最好选择,也就是容器体积和深度的增加可以提高苗木的生长状况。  相似文献   

12.
白桦不同轻基质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白桦不同轻基质容器苗地上及地下生长动态、生物量变化以及各营养器官养分含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寻找适宜白桦轻基质容器苗生长的基质组成,为白桦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以木耳废弃菌棒、玉米腐熟秸秆、玉米腐熟穗芯和草炭土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落叶松松针腐殖质和蛭石,按体积比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即木耳废弃菌棒+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1)、玉米腐熟秸秆+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2)、玉米腐熟穗芯+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3)、草炭土+落叶松松针腐殖质+蛭石(T_4),以常规营养土为对照(CK),在无纺布袋内进行白桦容器苗培育试验。【结果】1)经过70天的连续观察,各轻基质容器苗苗高、地径、高径比和叶面积与对照具有相同的生长节律,苗木在这些新型轻基质内均可正常生长。2)当苗木生长到70天时,T4处理的平均苗高和叶面积最大,分别是CK的1.32,1.38倍。各容器苗地径生长情况为T_4T_3T_1T_2CK;T_2处理的的高径比最小。各基质比根长及总根尖数均表现为T_1T_2T_3T_4,总根尖数均显著高于CK(P0.05)。T_4处理的苗木整株生物量最高,T1次之,均显著高于CK,分别是CK的2.24,1.42倍。T_4处理的苗木质量指数最大。各轻基质容器苗整株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_3T_4T_2T_1。T_4处理的苗木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轻基质苗木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桦在草炭土轻基质中生长最优,在其他3种轻基质中的生长也优于常规营养土。木耳废弃菌棒混合基质中苗木根系发育最好。因草炭土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开采限制性,考虑到木耳废弃菌棒混合基质易获取、质量轻及促进根系发育的特点,建议推广以木耳废弃菌棒为主要组成的混合基质作为白桦容器苗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3.
油松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松容器苗,进行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苗木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松容器苗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平衡施肥能够促进油松容器苗的生长量,通过6个配方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配方试验2(氮、磷、钾比例为2∶1∶1)和配方试验3(氮、磷、钾比例为2∶1∶2)最佳,其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1.18和1.10。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比较1、2年生落叶松容器苗和裸根苗的生长和生物量指标差异,为落叶松育苗技术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年生落叶松容器苗的苗木质量优于1年生裸根苗,1、2年生落叶松容器苗的株高分别比裸根苗高8.85 cm和2.11 cm。但苗木进入第2年生长后,容器苗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了。在生物量方面,参试苗木的各个器官鲜质量均表现为叶茎根枝。除了1年生容器苗各个器官干质量表现为叶根茎枝之外,其他参试植株各个器官干质量表现与鲜质量一致。1年生容器苗根、茎、叶、枝和总质量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均大于裸根苗。2年生苗木的结果与1年生苗木的结果相反,表现为裸根苗优于容器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1年生容器苗的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分配比、根冠生物量比、光合器官比非光合器官等指标优于1年生裸根苗,而2年生苗木的结果则相反。苗木质量指数表明,1年生容器苗优于1年生裸根苗,而2年生苗木的结果则相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提高管理措施的办法进一步促进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促使1年生落叶松容器苗达到I级造林苗标准,实现1年生落叶松容器苗可用于造林,落叶松育苗周期缩短50%,为生产上提供全新的落叶松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无纺布育苗袋空气修根对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推广水曲柳网袋容器育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曲柳1年生无纺布袋容器苗和塑料育苗盘容器苗为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根系解剖结构特征,同时观察苗木的苗高、地茎、叶面积、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养分含量差异,分析空气修根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无纺布袋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叶面积和质量指数均显著优于育苗盘的容器苗(P0.05),单株生物量、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比育苗盘的容器苗高6.98%,12.09%和10.3%(P0.05),根系的比根长、表面积和根尖数也分别比育苗盘容器苗高14.56%,32.9%和11.18%(P0.05),直径大于0.5 mm侧根数显著高于育苗盘(P0.05);无纺布袋容器边缘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发生大面积死亡,塑料育苗盘容器苗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无纺布袋容器苗一级根成熟区萌生侧根数比育苗盘容器苗多35%(P0.05)。【结论】空气修根显著抑制水曲柳无纺布袋容器苗根尖分区细胞的分裂,促进了成熟区侧根的生成,增加了侧根数量和根系生物量,促进了苗高、叶面积生长,提高植物生物量及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指数施肥能诱导苗木对养分的奢侈消耗并建立养分库,从而实现苗木对肥料的稳定持续吸收,进而实现养分在体内的稳定积累,针对1年生赤皮青冈幼苗对不同水平指数施肥的响应,对比常规施肥,旨在探索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对赤皮青冈在不同时间段苗木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大小以及苗木质量指标的影响,揭示指数施肥对赤皮青冈苗木生长的潜在影响以及赤皮青冈苗期对氮素的需肥规律,为赤皮青冈苗木培育和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赤皮青冈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法,基于对照(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等6个处理,施氮量(纯氮)分别采用0、3.0、1.0、2.0、3.0、5.0 g·株-1,分5次施入,每30天施入1次,施肥前先测量苗高、地径,生长期结束后,用全量收获法测定每1株的苗高、地径、干质量。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生长指标分析。【结果】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施氮处理对苗高、地径等影响不同,赤皮青冈的苗高生长差异表现较大,表现为EF2 EF1 CF EF3 EF4 CK,其中处理EF2的苗高达136.5 cm,比对照处理95.2 cm高出43.41%,比常规施肥CF处理高出25.34%,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5)。对地径的影响差异表现为EF2 EF1 EF3 CF EF4 CK,其中中低浓度的指数施肥EF2和EF1处理,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0.05),地径分别比对照处理高出49.33%、37.38%;中高浓度的指数施肥处理EF3、EF4与常规施肥处理CF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效果相同,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由不同处理条件下赤皮青冈苗木总生物量介于58.13~125.80 g·株-1,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质量指数差别较大(P 0.05),其中以处理EF2、EF1最佳。【结论】指数施肥不仅能节约肥料的施用量,减少肥料的浪费,还能有效提高赤皮青冈苗木质量。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指数施肥方式EF2处理(2 g·株-1)指数施肥处理在苗高、地径、总生物量、质量指数等指标显著优于1 g·株-1的处理及其他处理,在根比重方面也表现略优,从苗木质量培育的角度综合考虑,指数施肥2 g·株-1是赤皮青冈苗木培育的最佳处理,能获得最佳的苗木形态指标和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是我国珍贵树种,它不仅材质优良,且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累积的影响,筛选出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为榉树容器苗的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置了两个因素即不同配比的苗圃土、农林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农作物秸秆)、珍珠岩组成的基质,以及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通过对不同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影响下榉树容器苗的生物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蛋白质浓度、全碳、全氮等矿质元素浓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基质配比、容器规格以及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榉树容器苗营养积累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如下:在生物量方面,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11.19 g)的积累,基质M3(45%苗圃土+4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M5(25%苗圃土+65%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次之;容器C1(3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最有利于榉树容器苗生物量(148.20 g)的积累,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次之。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方面,基质M1(90%苗圃土+10%珍珠岩)、M2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可溶性糖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可溶性糖(88.029 mg/g)等指标浓度最高,C2次之。在蛋白质浓度方面,基质M5处理下的榉树容器苗中蛋白质浓度(2.59 mg/g)最高,M1、M2、M3次之;容器C1处理下的蛋白质浓度(2.77 mg/g)最高,C2、C4(20 cm×20 cm的普通无纺布容器)次之。在矿质元素方面,基质M2和M5处理下榉树容器苗中全碳等指标浓度较高;容器C1处理下的全碳等指标浓度(9.18 mg/g)最高,C2次之。【结论】综上所述,基质M2(90%农林废弃物+10%珍珠岩)和容器C2(20 cm×30 cm的黑色塑料控根容器)的组合,最适合榉树容器苗的营养积累。  相似文献   

18.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全营养施肥对桉树组培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对桉树组培容器苗进行全营养施肥与传统单施N肥比较试验,分析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生长、生物量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营养施肥比单施N肥更有利于桉树苗木生长和营养平衡;在全营养施肥中,又以N50 mg.株-1处理优于N100 mg.株-1处理。在N50 mg.株-1基础上,实施全营养施肥是培育优质桉树苗的较佳施肥方案,可供桉树工厂化育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给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幼树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由纯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而成的B层土壤为栽培基质,栽植3年生棕榈苗木,设计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方案,共设16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就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根系形态指标、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各根系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在16个施肥处理组合中,就不同配比肥的施用效果而言,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的各根系指标值和生物量,均以N_2P_1K_2(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0 g/株、硫酸钾肥19.608 g/株)处理的为最高;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的各根系指标值和生物量,则均以N_2P_2K_1(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62.5 g/株、硫酸钾肥0 g/株)处理的为最高。2)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各根系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值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2P_4K_1(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125 g/株、硫酸钾肥0 g/株),其中,N的影响最大,P的影响次之;对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1P_2K_4(施尿素0 g/株、钙镁磷肥62.5 g/株、硫酸钾肥39.216g/株),其中,P的影响最大,N的影响次之;对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2P_4K_2(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125 g/株、硫酸钾肥19.608 g/株),其中,N的影响最大,K的影响次之。【结论】施肥可促进棕榈苗根系的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而能有效促进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根系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最适配方是不同的。在16个施肥处理组合中,可促进栽培于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的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适施肥处理方案均为N_2P_1K_2,而可促进栽培于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的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适施肥处理方案则为N_2P_2K_1。可促进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优施肥处理方案分别是N_2P_4K_1、N_1P_2K_4、N_2P_4K_2;而最优施肥处理方案都不在所设计的16个施肥处理组合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