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指南报》目前共有13个专刊,它们是《比》、《市场与法》、《指南人物》、《房地居室》、《就业指南》、《为您跑腿》、《服饰》、《生活》、《健康人生》、《逛商场》、《广角镜》、《求医问药》、《导购导游》.这些专刊的时间有长有短,在读者中的反响有大有小.专刊的影响大小,除了专刊主持人用功与否之外,专刊的设置是否科学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29日,法国《世界报》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关于《服饰巴黎》杂志(Vogue Paris)的文章。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服饰巴黎》杂志从1920年创办至今已经整整90周年了。纪念日那天,法国出版发行了一本专刊,全620页。如此厚重的专刊成为法国月刊之最,受到法国广大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南京油泵油嘴厂主办的《南油报》今年7月15日出版了一期文艺专刊,登载了该厂职工遥真创作的小说《企业无主题奏鸣曲》(以下简称《曲》)。小说角度新颖、见地独到、立意深远,是篇颇受职工好评的作品。它以详实的笔调,近乎白描的  相似文献   

4.
2011年的仲夏,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中国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青年业务论文专刊》(以下简称《专刊》)的复印件。它集合了全台青年的智慧,收录的60余篇优秀业务论文,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有新闻理论,有技术前沿,有广告运营,还有网络新媒,可以说中央电台团委用这样一种海纳百川的方式,筑建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青年学术论坛。《专刊》是从两年一次的"中央电台青年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参选作品中择优集册刊发的。随着这两年青年职工的增加,台内业务研究氛围也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参加这个活动,择优发表的《专刊》也成为青  相似文献   

5.
合着新闻改革的强劲步伐,去年,湖北日报扩版后向广大读者推出了几个富有特色的专刊。作为时事版补充部分的国际副刊——《世界博览》就此面世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博览》不仅吸引着祖国各地的来稿,还荣幸地得到了海外华人的巨制鸿篇。几乎在每件来稿的信封中,都夹带有或长或短的附笺,它们多是对《世界博览》予以褒奖,称之“有味”、“有看头”、“很吸引人”、“独具特色”……作为这个专刊的责任编辑之一,笔者对此一方面备感快慰,一方面,亦深知在这浓浓的美意后面,是殷殷的希望与拳拳的期待。 按计划,《世界博览》专刊拟每周六在湖北日报六版刊出。迄今为止,《世界博览》已刊出50期.纵览一期期专刊剪报,笔者认为,尽管这个专刊还不太成熟,不乏不尽人意之处,但它仍能得到广大读者如此炽烈的爱,这大约是对《世界博览》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博面·热点·趣线”这一特色的首肯吧。  相似文献   

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广播业务》月刊1992年第3期为小说连续广播获奖论文选辑专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小说连续广播》研究委员会年会1989、1990、1991年度获奖论文共29篇。《广播业务》月刊在这期论文专辑中,共收入获奖论文13篇。《广播业务》的编者在这期专刊的前言中说:《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是一块深受广大听众厚爱的艺术苑地,春秋几十载,它吸引、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引以自豪又聊以自慰的长书编辑们从自己  相似文献   

7.
《会展经济》专刊始创于2004年,是《青岛日报》编辑部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市节庆办联合主办的,报道青岛地区乃至全国会展节庆活动的周刊,是当前全国副省级党报中唯一以报道会展节庆活动为主的专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今年第3期《新闻爱好者》耐读,有看头,好极了!此话不是瞎捧,也非戏言,而是心声! 第一,内容实在、知识含量大,可读性强。仅有两处“闲文”,一是“本刊启事”,一是“读者调查表”。但这能算“闲文”吗?不能。这个“两框”一个是为办刊物而集思广益,一个是为了服务读者。 第二,《风风火火塞北行》这篇专镐“专”得好。杜超同志干1998年1月12日去张北、尚义采访,第3期的专刊即发了“记者生活”,够快的。此文既是“辛苦文”(张北、尚义之行,历经艰辛),又是佳文,写得活、实、真,妙趣横生。 第三,广告品位上去了。  相似文献   

9.
张凤丽 《编辑学报》2017,29(5):482-485
专刊(专栏)出版是科技期刊扩充稿源、提升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应用生态学报》纪念专刊、会议专刊和自主专刊出版为例,从选题策划与组稿策略、稿源、刊发周期、学术质量评价等方面分析3种不同类型选题专刊(专栏)出版的“优点”和“忧点”.认为:纪念专刊要抓住契机、会议专刊要慎重选择题目、自主专刊需注重审稿环节;期刊编辑部须根据刊物特点和选题类型,制订科学、周密的选题计划,以增强专刊(专栏)出版的效果,扩大期刊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离退休生活》专刊自去年4月10日改版以来,受到军内外的广泛关注,多篇稿件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家》、《老年》、《中国老年报》等媒体转载(播)。一些同志还就开拓办报思路、扩大采编范围、提高栏目的质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就改版中一些创意和收获谈些体会,就教于新闻同行和广大读。  相似文献   

11.
20家党报记者聚晋城“商”奥运报道;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推出奥运特刊专号《加油中国》;辽沈晚报《奥运专刊》全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次共评出获奖评论4篇,分别是:《"善意"二字的分量很重很重》(作者:刘文宁)、《向以生命诠释责任的英雄们致敬》(作者:方大丰)、《学会公平看待<劳动合同法>》(作者:欧阳)、《有敬畏之心才有自我  相似文献   

13.
特别奖(6个) 中央电视台《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北京》人民日报版面(包括海外版、《亚运新闻》版面) 北京日报版面(包括《亚运专刊》版面) 新华社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大连日报社于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联合举办(大连亿达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地市县报人·我的得意之作》亿达杯征文,最近评选揭晓,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获奖名单如下:一等奖(2篇):媒体联手传扬真情李宏伟“一枪”何以中“三元”——浅谈《卡森公司辞退“洋南郭”》的角度选择欧福泰二等奖(4篇):情到深处始无华栾月敏唱好“三部曲”写出好新闻周剑瑭评论出彩三要诀——《胡干清何以能胡干?》写作体会张登贵“评无新意不出手”——获奖评论《踢好“后三脚”》写作前后田厚钢三等奖(8篇):一条重大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路线,带来了我国报刊事业的空前繁荣。其中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版)的大量涌现,堪称一枝独秀。 从新闻出版部门提供的情况得知,改革开放15年来,全国文摘报刊已发展到180多家,其中仅专门类文摘报纸就有27家,期发数已达1400多万份。譬如北京的《文摘报》、上海的《报刊文摘》、江苏的《中国剪报)、福建的(每周文摘》、四川的《文摘周报》、湖南的《文萃周报》、安徽的《文摘周刊》、吉林的《文摘旬刊》、贵州的《文摘》等,都已成为寻常读者熟悉的文摘报纸。与此,中央级和各省市级大报、地县报纸、专业报、行业报等,也都相继推出了《每周文摘》、《每日文摘》、《百科文摘》,《书报摊》、《博采》等文摘专刊(版)。这些文摘类报刊和报纸文摘专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打造期刊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专精特新”为目标引领,围绕期刊的目标定位,建设或策划了若干特色专刊专栏。这些专刊专栏包括《交通运输工程》和《水利工程》专刊,以及院士团队专栏、《先进制造》、《洞庭湖》和《新能源与储能》等特色专栏。本文详细阐述了特色专刊专栏的建设背景、实施过程以及刊发效果,分析了在专栏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该研究对于打造高校学报的优势和特色,促进高校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半壁江山”。专刊副刊办得好,可以给报纸增色、添趣,使报纸可读、耐读,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工人日报》的副刊《人生驿站》(原名《人生之旅》)在诸多专刊副刊中可称为佼佼者,受到报界同行的称赞和许多读者的喜爱。《人生驿站》副刊有三个特点:一、定位准确、恰当。新闻定位,是专刊副刊的生命。没有准确、恰当的定位,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目,在报业竞争中就站不住脚跟。定位,就是明确办刊宗旨,界定本刊内容,找准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编辑方针,使自己的专刊副刊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人生驿站》好就好在定位准确、恰当。它根据母体,即《工人日报》的办报方针和读者群来确定本  相似文献   

18.
张燕婴 《图书馆杂志》2006,25(12):66-73
记是对于经文的解说或阐发。汉代以《礼记》命名的书则有两部:戴德所传为大戴《礼记》,戴圣所传为小戴《礼记》。然《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礼》书十三家中不见两书之名:《礼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十七〕篇。后氏、戴氏。《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之遗事。《王史氏》二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曲台后仓》九篇。《中庸说》二篇。《明堂阴阳说》五篇。《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周官传》四篇。《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  相似文献   

19.
(一)本次评出3篇获奖论文:《新闻审美传播中的价值问题》(作者:孙德宏;载2008年第6期《新闻三昧》)、《企业报的8个发展趋向》(作者:王宏铭;载2008年第11期《新闻三昧》)和《正义之笔,震撼人心》(作者:刘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0月中旬,笔者有机会对目前特色鲜明、生机勃发的中西部四家报社进行考察。这四家报社是:河南郑州《大河报》、陕西西安《华商报》、四川成都《华西都市报》和《成都晚报》。现将考察结果综述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定位:找准办报立足点 三家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和《华西都市报》的定位都是:一切按市场规律办报,是市民生活报,要做市民的忠实公仆,让老百姓爱看。凡是远离新闻的讲话、文章及不受欢迎的专刊专版坚持摒弃。 《大河报》提出:下到市场大海中去。采编新闻不是依据官职大小,而是看其新闻含金量的大小,采写和编发老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新闻。《华商报》提出:为老百姓办报,以读者为中心,让每条新闻、让报纸的每个零配件(包括题花、尾花、花边等)都成为精品,做到党和人民都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