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研究机械合金化及热处理对TiH2-Ni粉末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在初始球磨阶段,Ni(Ti)固溶体形成。当球磨至60h时,非晶结构的TiH2-Ni粉末形成,粉末中还包含少量的纳米晶TiH2相,粉末内元素分布均匀。球磨60h的粉末经693K热处理,发生了非晶化反应;经1073K短时间热处理后,非晶相结晶,形成Ti2Ni、TiNi和TiNi3相;在相同热处理温度下进一步延长热处理时间可使富镍相析出以及在3种Ti-Ni相之间发生相转变。  相似文献   

2.
钼-钴-硅混合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配比为Mo5-xCoxSi3(x=0.5,l,2)的混合粉末的机械球磨行为。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中首先形成Co,Si在Mo中的过饱和固溶体Mo(Co,Si),高能球磨大大扩展了硅和钴在钼中的固溶度。进一步延长球磨时间,过饱和固溶体转变成为非晶。在球磨过程中,Mo(Co,Si)的晶粒不断细化,球磨至40h,晶粒尺寸约为8nm。球磨初期,内应力急剧增加。随球磨时间延长,混合粉末的颗粒尺寸增大,40h后,逐渐减小,且形状球化,100h后成为尺寸不超过100nm的球形粉末。  相似文献   

3.
MA过程中W—Cu系纳米粉末的X射线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具有正的混合热的W-Cu系统MA过程形成纳米粉末可实现合金化。本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不同配比的W-Cu粉末经MA过程实现合金时衍射峰的变化;研究了经不同时间球磨实现合金固溶的可能性和讨论了所形成的W(Cu)固溶体衍射峰特性。结果表明W80Cu20样品经80h球磨后具有较好的合金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制备铝基复合材料所需的亚微米级Al3Zr金属间化合物,采用高能行星球磨设备制备了Al-Zr复合粉末,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球磨工艺参数(球磨时间、球料比和转速)对复合粉末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能行星球磨能量的增加(球磨时间、球料比和球磨速度),Al-Zr复合粉末的衍射峰逐渐宽化,峰强度减弱,晶粒细化甚至出现非晶组织。经转速320r/min,球料比30:1,球磨50h后Al-Zr复合粉末中仍未发现有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即Al、Zr仍以单质和固溶体形式存在,故欲制备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Al3Zr相仍需在后续处理中对其进行热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Ti-Ni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粉末的相组成;差热分析(DTA)研究粉末在热反应时的特征温度;再对粉末进行热处理,研究合金相组成;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粉末的粒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粉末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球磨初期,粉末的微观形貌为冷焊合层状结构;随球磨过程的进行,颗粒中元素分布逐渐趋于均匀;球磨末期,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冷焊合和断裂达到平衡,最终形成非晶.  相似文献   

6.
机械合金化Cu-Zr粉末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铜锆合金化粉末,用XRD、TEM方法表征粉末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的延长,粉末逐渐细化,球磨60h其尺寸约0.1μm;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晶格畸变越来越大,球磨60h,畸变率是0.271%;高能球磨形成了锆置换固溶于铜的过饱和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LaNi5-Mg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合成了新型合金LaNi5—38%Mg(质量分数,下同),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等对其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280r/min球磨250h后,LaNi5—38%Mg合金由非晶和MgNi2纳米晶(5.4nm)组成:所得粉末大多数为规则的近球形或球形,另有少量的多角形或梨形,其粒径为0.05μm~13.9μm,其中90%的颗粒为0.5μm~2.0μm。球磨试样经763K保温35d,获得了热稳定性较好的具有纳米尺度(25.3nm)的三相合金。  相似文献   

8.
Fe-C(1.7%)-Ti(15%)合金粉末经50h球磨后形成铁基过饱和固溶体,将该固溶体进行800℃×1h热处理,TiC弥散析出。球磨初期,机械合金化粉末的TEM组织中可见明显的位错网络和层片状结构;球磨时间超过40h,出现环状亚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技术制备出增材制造用球形TiNi合金粉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粒径的TiNi合金粉末表面及内部的显微组织、相组成和马氏体相变温度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Ni合金粉末粒度的逐渐减小,粉末表面的组织结构明显细化,且晶粒逐渐减小。另外,所有粒径的粉末以B2-TiNi相为主,且粒径≥178μm的粗颗粒粉末还含有少量Ti_2Ni、Ni_3Ti二次相。粗颗粒粉末内部少量二次相是在冷却过程中TiNi的共析反应产生的。在制粉过程中,不同粒度TiNi粉末的冷却速率不同。不同的冷却速率致使TiNi粉末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和马氏体相变路径不同。特别地,TiNi粉末的相变温度随粉末粒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Cu多孔复合材料(A-C-M)。首先利用高能球磨法将Cu粉和Al2O3粉末均匀细化,然后将Al2O3/Cu复合粉末与造孔剂尿素均匀混合后,再将混合粉末冷压成型,最后通过溶脱-烧结工艺制得A-C-M。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粉末原料和A-C-M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分析,使用万能试验机对A-C-M进行压缩性能测试,探讨了尿素和Al2O3含量对A-C-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使Al2O3/Cu复合粉末的形貌由球状变为片状,复合粉末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在球磨4 h时获得最小平均粒径为25μm; A-C-M含有两种特征孔,100~300μm的大孔和1~10μm的微孔;随尿素含量的增加,孔的连通程度及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增加,其压缩强度逐渐降低;随Al2O3含量的增加,A...  相似文献   

11.
以无水乙醇为球磨助剂,采用机械球磨方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钛(nHA-Ti)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研究了球磨过程中(5-40h)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通过电子探针(EPMA)对Ca元素面扫描,分析了球磨过程中复合粉末的均匀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复合粉末逐渐细化和均匀化,球磨30h可使复合粉末形成nHA弥散分布在Ti大颗粒上的包覆状粉末结构,且复合粉末中nHA获得了较好的均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球磨速度和过程控制剂对Ti-Cr合金机械合金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球磨速度变化(125r/rain-225r/min)和不同过程控制剂(乙醇、硬脂酸和二者的混合物)及其加入量(0%-4.5%)对Ti-Cr合金机械合金化(M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磨速度的高低对所获得的MA粉末的粒度有显著性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球磨速度越高,MA的效率越高,粉末的粒度越小。在Ti-Cr合金的MA过程中,使用乙醇作为过程控制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球磨带人的杂质量,但是粉末的细化速度将减慢;乙醇的加入量不宜超过1.5%。硬脂酸不适合用做Ti-Cr合金MA过程的过程控制剂。通过调整球磨速度和合理选用过程控制剂,可以实现对球磨杂质来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Fe-25.68%Dy_2O_3(质量分数)纳米晶混合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微观形貌以及颗粒中化学成分分布情况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过球磨后形成了纳米晶,其组织非常均匀。球磨对Dy_2O_3组元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对Fe组元的作用效果。Fe相的衍射峰随球磨时间的增加逐渐宽化,而Dy_2O_3相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在球磨48 h后几乎消失。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球磨初期减小很快,球磨后期减小缓慢,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48 h后晶粒的平均尺寸约为20 nm。本文同时研究了纳米晶混合体形成和Dy_2O_3相固溶的原因以及微观组织演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Tb_4O_7-18Ti O_2(质量分数,%)纳米尺度复合粉末。采用激光粒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的微观形貌组织、颗粒与晶粒大小以及晶格畸变量等进行了研究与表征。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过高能球磨后其颗粒与晶粒尺寸均达到了纳米级,组织均匀。Tb_4O_7相的X射线衍射峰随球磨时间的增加逐渐宽化且向大角度偏移;Ti O_2相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在球磨4 h后消失。随球磨时间的增加,颗粒和晶粒的平均尺寸减小,球磨初期减小很快,球磨后期减小缓慢,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96 h球磨后颗粒和晶粒的平均尺寸分别为200和95 nm,晶格畸变量达到1.35%。同时探讨了TiO_2相固溶和纳米晶形成原因以及微观组织演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能球磨制备Al-Pb-Si-Sn-Cu纳米晶粉末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机械合金化制备了Al-15%Pb-4%Si-1%Sn-1.5%Cu(质量分数)纳米晶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微观形貌以及颗粒中化学成分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粉末经过球磨后形成了纳米晶,其组织非常均匀。球磨对Pb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对Al的作用效果,经过40h球磨后Pb粒子达到40nm,而Al在球磨60h后晶粒为65nm;经球磨后,Cu和Si固溶于Al的晶格中,而Sn则固溶于Pb晶格中,并且Al和Pb发生了互溶,形成了Pb(Al)超饱和固溶体;在球磨过程中硬度高的脆性粒子Si难于完全实现合金化。  相似文献   

16.
超细WC-Co硬质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级WC-Co混合粉末,采用脉冲电流烧结技术进行烧结。用能谱分析仪(EDX)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成分分析,用X射线衍射(XRD)对比分析球磨前后WC-Co混合粉末的衍射峰变化,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的粉末及烧结材料进行了组织形貌观察,并测定了烧结试样的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WC-Co纳米粉末的粒度逐渐变小,当球磨时间超过30h后获得了粒度为100nm以下的WC-Co纳米粉末。脉冲电流烧结后获得超细WC-Co硬质合金,与传统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超细WC-Co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HRA92.5~94)和耐磨性。另外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烧结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XRI))、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热分析(DTA)等方法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及热处理等因素对LaNi5-X%(质量)Mg(X=20,30)的组织形貌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电池性能测试仪研究其活化、循环充放电等性能。结果表明:经280r/min球磨250h后,样品由镧、镁、镍等非晶和MgNi2纳米晶组成,粉末的形状为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0.05~8.0μm(x=20)、0.10~12.0μm(x=30)。球磨样品经763K保温35d后,获得了热稳定性较好的具有纳米尺度的Mg2NiLa,Mg2Ni,MgNi2三相组织。样品在首次活化时即达到最大容量、具有较好的活化特性,但容量衰减较快,分析认为容易活化是由于样品中存在非晶成分,而容量衰减快则是粉末表面的镧、镁等被电解液腐蚀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合金化(MA)工艺,以W-25%CuO为原料,球磨参数设置为:球料比20:1、球磨转速500r/min,球磨时间范围1-40h,采用球磨20min、空气冷却30min的循环球磨方式。对不同球磨时间条件下制备的粉末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通过MA工艺可在较短时间内(lh)获得W-Cu纳米晶粉末,球磨时粉体中的CuO发生了还原,部分W被氧化成WOx(x=2~3),球磨后w粉的平均晶粒尺寸为12.5nm左右,最小晶粒5~6nm;W粉颗粒的最终形态为球形,并被Cu所包覆。  相似文献   

19.
对TiH2-47Al-0.2Si-10Nb和TiH2-47Al-0.2Si-12Nb成分的粉末机械合金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球磨30 h后的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和真空烧结。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机械合金化对TiAl基合金烧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机械球磨过程中形成了非晶相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球磨30 h后粉末颗粒达到10 nm左右。采用放电等离子和真空烧结均获得了细小、均匀的TiAl和Ti3Al相组织,烧结组织晶粒在1μm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乙醇为过程控制剂,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Ti6Al4V预合金粉末,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不同球磨时间的Ti6Al4V预合金粉末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粉末逐渐细化,晶粒尺寸变小,微应变逐渐增加;球磨60 h后粉末达到较好的细化效果以及固溶效果;球磨90h后,粉末完全合金化,粉末粒度到达纳米级别,平均粒径5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